劉氏起源
( 劉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4 | 2018年 | 4 | 2014年 | 4 |
2013年 | 4 | 2007年 | 4 | 2006年 | 4 |
1995年 | 4 | 1987年 | 4 | 1982年 | 5 |
明朝 | 5 | 元朝 | 4 | 宋朝 | 5 |
北宋 | 252 |
劉姓主要源自:祁姓、姬姓。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后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后排第四位。劉姓建立了西漢、后漢、南漢等政權(quán)。
起源演變
據(jù)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后裔士會,形成于春秋初期。
劉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經(jīng)跟著精通養(yǎng)龍技術(shù)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lǐng),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yǎng)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劉累在為孔甲養(yǎng)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后來,由于飼養(yǎng)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的改姓
(1)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guān)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
(2)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采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3)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后在今山西、陜西、內(nèi)蒙地區(qū)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quán),后定居河南。史稱“河南劉氏”。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4)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于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5)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后裔。五代十國中的后漢政權(quán)和北漢政權(quán)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nèi)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華北地區(qū),尤其在河南地區(qū)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qū)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zhàn)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zhàn)國后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后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zhuǎn)到今江蘇等地。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fā)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達400余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jié)果使劉姓貴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們各據(jù)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quán)有勢的大家族??傊畡⑿找曰首鍨橹髅},經(jīng)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fā)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地區(qū),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qū)。此外,湖北荊襄地區(qū)、湖南長沙地區(qū)、江西九江地區(qū)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zhàn)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zhàn)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qū)向南方和東南地區(qū)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于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后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
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劉詩詩
劉亦菲
劉敏濤
劉昊然
劉濤
劉宇寧
劉德華
劉孜
劉愷威
劉嘉玲
劉蓓
劉若英
劉燁
劉雯
劉謙
劉青云
劉小光
劉維
劉芮麟
劉楚恬
劉品言
劉惜君
劉威葳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7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
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shè)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后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江蘇徐州)。
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妒酚浉咦姹炯o》,大歷史學家裴骃《史記集解》謂劉氏世居于沛,移在豐。應(yīng)邵曰:“沛,縣也。豐,其鄉(xiāng)也?!?歷史學家顏師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屬縣。豐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蘇銅山所屬?!?西漢初期改泗水郡為沛郡。
弘農(nóng)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nóng)。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代頃王劉仲。
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
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
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
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
南陽郡:戰(zhàn)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fā)。
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
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
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后漢劉焉所開基。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
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一世孫劉通。
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后。
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
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
長沙郡:戰(zhàn)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fā)。
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jīng)的典故。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后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后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劉姓的標志之一。
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fā)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賜謚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主要在江西劉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后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一、劉(劉)
現(xiàn)行常見姓氏。民間素有“遍地劉”之說,分布極廣,幾隨處可見。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遼寧之沈陽,湖北之監(jiān)利,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云南之瀘水、隴川、河口等地均有。漢、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爾克孜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載。其源不一,鄭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堯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劉,其地今定州唐縣地。裔孫劉氏,以能擾龍事夏后孔甲,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亦為杜伯。以成王滅唐而遷之於杜也。今永興長安縣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滅其國,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故為士氏。孫士會適秦,后歸晉,其處於秦者為劉氏,此祁姓之劉也,以國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劉邑,因以為氏。杜預(yù)云:‘緱氏西北舊有劉亭?!矗壕検希鯇幹惺∪牒幽腺葞?。此姬姓之劉也,以邑為氏。”《中國姓氏大全》稱:“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劉(在今河南省偃師縣南),子孫以邑為姓?!迸c鄭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誤,錄以備考。
3、“又有東郡、河南、雕陰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音mòdú),匈奴族一個單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貴者皆從母姓,因改為劉氏?!?/p>
4、又云:“漢賜項氏、婁氏并為劉氏?!贝藙⑹蠟閵?婁敬)、項(項伯纏)二姓所改,當視作二源?!独m(xù)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賜元人薩爾圖姓名曰劉允信。
6、“又,元劉國要,本女真人,姓烏庫哩氏,入中原改姓劉氏?!贝四擞膳孀逍帐纤?。
7、“又,元呼圖克特穆爾好讀書,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字之曰‘漢卿’。父特默齊,姓赫呼氏;母姓劉氏,人稱為劉漢卿?!?/p>
8、“后漢(按:似指‘五代’時之‘漢’,史稱‘后漢’)高祖(即劉知遠)本沙陀人,冒姓劉氏?!眲t此劉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別部。
9、又,“北漢(五代‘十國’之一)劉承鈞,劉旻(按:由他建北漢)養(yǎng)子;繼思、繼元,為承鈞養(yǎng)子。紀思本姓薛;繼元本姓何,皆冒姓劉氏。”則此之劉氏,或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劉氏為皇后,以其無宗族,少依龔美家,改美姓劉,為后兄弟?!眲t此劉系龔姓所改?!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芬嘤兴d:
11、或出自高麗族,清代高麗族之劉氏,“散處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為滿族姓氏所改,滿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寧古塔氏等,或改為單姓劉。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漢代有劉邦,沛人,建立漢朝,為高祖;唐代有劉禹錫,詩人;后漢有劉知遠,北漢有劉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劉克莊;明代有劉伯溫;當代有劉伯承,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
劉姓古代名人
劉邦西漢(前256—前195),西漢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劉恒漢,漢朝的第3個皇帝,躬行節(jié)儉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劉啟西漢,在西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安西漢(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后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jīng)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歆約前50-23年,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tǒng)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并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jīng)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劉秀東漢,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洪約130-196年,中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
劉備150-222年,字玄德,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劉元梁晉代,晉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貶為右淮尉,精通詩詞,頗有文采,詩作眾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殘詩作有,反昭新書等。
劉徽三國時代,三國時代魏國數(shù)學家。著有《九章算術(shù)》(九卷)、《海島算經(jīng)》等。
劉伶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tǒng)“,禮法”表示蔑視。
劉琨西晉:271~318年,西晉愛國將領(lǐng),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劉牢之東晉,東晉北府兵將領(lǐng),淝水之戰(zhàn)中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并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將領(lǐng)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
劉義隆宋朝:407年-453年,宋文帝,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勰南朝:約465—532年,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龍》,發(fā)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體系比較完整,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
劉義慶南朝: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xiàn)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于世。
劉焯隋代: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shù)》、《周髀》、《七曜歷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歷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歷》。
劉文靜唐初:568-619年,唐初開國功臣。李淵在太原起兵,他亦隨軍南下,俘隋大將屈突通。唐立,任納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杲,任民部尚書、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封魯國公。
劉禹錫唐朝: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昫xù五代: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學家,后晉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的編撰者。后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后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晉出帝開運二年受(945年)命監(jiān)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
劉仁瞻五代:900-957年,五代十國南唐大臣。以驍勇名于當世。曾任吳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歷任黃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刺使。
劉金定北宋,北宋著名巾幗女將(與穆桂英齊名),高瓊之妻。曾大敗南唐軍,為宋軍平滅南唐做出了重要貢獻。北宋建立后,劉金定隨丈夫高瓊北上抗遼,助丈夫鎮(zhèn)守雁門、寧武、偏頭三關(guān)等重地,后不幸戰(zhàn)死。
劉娥宋朝:968-1033年,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主政長達十余年,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锜南宋:1098-1162年,中國南宋抗金將領(lǐng),官至太尉、威武軍節(jié)度使,去世后,謚為武穆。建炎十年,金統(tǒng)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shù))以大軍進攻,劉錡率軍以懸殊兵力大敗金軍于順昌。
劉過南宋:1154~1206年,南宋文學家。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fā)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松年南宋,錢塘人,畫家,善于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克莊南宋:1187~1269年,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chuàng)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劉元元代,雕塑大師,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藝術(shù)達到了峰顛。
劉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劉福通元代:1320~1365年,元末紅巾軍首領(lǐng)。至正十五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quán)。
劉基元代:1311—1375年,字伯溫,元末明初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并論。
劉天和明代,醫(yī)學家、治河專家。曾官至兵部尚書,后告老返鄉(xiāng)。平時留心醫(yī)藥,輯有《保壽堂經(jīng)驗方》四卷,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劉純明初:135?-1418年,明初著名醫(yī)學家(祖籍吳陵,即今江蘇泰縣、如皋一帶。)。著作有《醫(yī)經(jīng)小學》、《太素脈訣》、《玉機微義》、《雜病治例》等。
劉瑾明朝,明朝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
劉統(tǒng)勛清代:1698-1773年,清內(nèi)閣學士,刑部尚書,劉墉之父。雍正二年進士,授編修,乾隆年間累官至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nèi)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為官清廉,頗能進諫,參與《四庫全書》編輯,并擔任《四庫全書四》正生總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謚文正。
劉墉清代:1719~1804,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統(tǒng)勛子。官至內(nèi)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tǒng)勛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謚文清。
劉永福晚清,廣東欽州人,晚清名將。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戰(zhàn)爭中指揮臺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協(xié)助巡撫唐景嵩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國號永清)并作為繼任代總統(tǒng)為保衛(wèi)臺灣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銘傳抗法抗日民族英雄,臺灣首任巡撫,臺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劉錦棠協(xié)助左宗棠鎮(zhèn)壓阿古柏叛亂收復(fù)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撫
劉秉璋1826~1905年,廬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戰(zhàn)爭期間,他力抗外侮,指揮了著名的“鎮(zhèn)海之役”,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劉光才清代,清代名將,在固關(guān)阻擊戰(zhàn)中劉光才率忠毅軍共打死打傷法、德侵略軍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軍官多名。
劉鶚清代,小說家,寫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劉步蟾北洋水師名將。
劉姓近代名人
劉少奇1898~1969年,湖南寧鄉(xiāng)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導人。
劉亞樓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新中國空軍的第一任空軍司令員。
劉震在抗美援朝作戰(zhàn)中,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志丹1903—1936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高級將領(lǐng),陜北紅軍和蘇區(qū)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劉家語又名谷牧,前任副總理、國務(wù)委員
劉胡蘭1932~1947年,革命烈士
劉半農(nóng)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
劉亨賻1872-1926年,菲律賓準將,福建南安碼頭人,是菲律賓獨立戰(zhàn)爭中的一位華僑將軍。
劉魁普公裔四修譜 (49頁)
劉氏宗譜 (54頁)
劉氏宗譜 (65頁)
劉氏宗譜 [10卷] (65頁)
劉氏宗譜 (67頁)
信豐縣桂陽坑劉氏族譜 (76頁)
劉魁普公裔四修譜 (78頁)
劉氏續(xù)修族譜 (80頁)
劉魁普公裔四修譜 (99頁)
云程劉氏家譜 (100頁)
云程劉氏家譜 (100頁)
劉魁普公裔四修譜 (106頁)
劉氏續(xù)修族譜 (110頁)
筠溪劉氏支譜 (162頁)
寧都劉氏新修族譜 [不分卷] (170頁)
筠溪劉氏支譜 (262頁)
筠溪劉氏支譜 (296頁)
版塘劉氏族譜 [不分卷] (332頁)
筠溪劉氏支譜 (364頁)
揭陽劉氏族譜 (3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