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5 | 2018年 | 15 | 2014年 | 14 |
2013年 | 15 | 2007年 | 15 | 2006年 | 15 |
1995年 | 14 | 1987年 | 13 | 1982年 | 23 |
明朝 | 13 | 元朝 | 14 | 宋朝 | 13 |
北宋 | 158 |
胡姓主要源自:媯姓、姬姓、歸姓。
源于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后,訪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zhèn)),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源于媯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屬于復(fù)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于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zhí)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后封其弟田嬰于毋仰(即母鄉(xiāng)、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后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后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fā)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后裔族人在戰(zhàn)國后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后,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于其后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復(fù)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shù)稀少的原因之一。
源于姬姓:《韓非子·說難》記載:“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guān)其思對曰:‘胡可伐?!涔局?,曰:‘胡,兄弟之國,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惫?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后,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源于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于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qū),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于堯舜時代的后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帶,后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qū)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愿臣屬于商王朝而繼續(xù)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于汝陰一帶,并在該地區(qū)建立起妢胡國。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妢胡之笴。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闭f明妢胡國盛產(chǎn)“美笴”,就是用來制作箭桿的細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歸胡國、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lián)盟,結(jié)成聯(lián)軍去攻打吳國,后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豫章之戰(zhàn)”,結(jié)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軫)在“豫章之戰(zhàn)”后的班師回程中,反而順便吞并了同盟的歸胡、妢胡這兩個小國。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后,其國王族后裔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吏胡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shè)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于以因故改姓為氏。胡騎校尉,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shè)置的軍隊官職。漢武帝時期,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是漢武帝特設(shè)的職位,胡騎校尉專職掌管駐扎在池陽(今陜西咸陽)的胡騎軍隊,而長水校尉則專職掌管駐扎于長水與宣曲(今陜西關(guān)中)的烏桓人與胡人騎兵。胡騎校尉之職不常設(shè),其職平時多由長水校尉兼任。由于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專職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驍勇剽悍而又忠誠大漢王朝的將領(lǐng)統(tǒng)轄,其中不乏歸附漢朝的外族將領(lǐng)。在其軍隊將士中,多有以軍隊稱制為姓氏者,稱胡氏,例如后來著名的的護羌校尉胡疇便是。
源于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當(dāng)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并將遭滅族之災(zāi)。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xiāng)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yǎng)李氏皇家最后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jīng)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jīng)學(xué)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jīng)公”。明經(jīng)胡氏后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xué)問和經(jīng)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dāng)數(shù)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懊鹘?jīng)胡”又稱“李改胡”。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在當(dāng)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臺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七百二十三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1.31%左右。
當(dāng)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占胡姓總?cè)丝诘?1%,其次分布于貴州、云南、江西、江蘇、河南、重慶、山東,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為當(dāng)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總?cè)丝诘?0.4%。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云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胡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
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長江流域的云黔渝鄂湘贛浙滬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蘇南部、福建大部、粵桂北部,胡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2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近3%,這部分面積僅覆蓋了總國土面積的16.4%,而居住了大約60%的胡姓人群。在粵桂閩南部、臺灣、海南、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qū),胡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2%—1.24%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2.3%,居住了大約37%的胡姓人群。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淮陽),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為陳國。隋朝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shè)置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
廬陵郡:轄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qū)
弋陽郡:隋置弋陽郡,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漢。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陽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稱蔡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義陽堂:以望立堂。
弋陽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xué)者胡適而斐聲中外。
一、胡
現(xiàn)行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峽江,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回、壯、土、鮮、白、苗、瑤、水、拉祜、土家、赫哲、達斡爾、普米、錫伯、仡佬、納西、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本古國名,乃周之同姓國。鄭樵注云:“子爵,其地在今潁州汝陰西二里胡城是也。定公十五年(公元前505年),楚滅之,其后以國為氏。”系出姬姓。
2、又云:“胡公滿封於陳,其后亦為胡氏?!薄缎帐峡悸浴芬缎兆V》亦云:“系出媯姓。舜裔胡公滿之后。”望出安定、新蔡。
3、《姓氏考略》據(jù)《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后改為胡?!贝水?dāng)出自鮮卑族。
4、又據(jù)《楚國先賢傳》云:“胡廣,本姓黃,后改姓胡。”
5、又據(jù)《周書·李遠傳》云:“勅勒有胡姓,后周胡琮是?!庇?,鄭樵云:“樂陵之胡賜姓李。”
6、為清代滿族姓氏瑚佳、瑚爾佳所改。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
7、為赫哲族之馬林卡“哈拉”所改?!榜R林卡”,漢意為“虎”,本氏族名,即以虎為圖騰的氏族。因以名族,亦以為姓。或以漢意“虎”音,諧“胡”而為單姓。
8、達斡爾族之胡姓,為胡爾拉特“哈拉”所改。蓋取其哈拉“胡爾拉特”之首音諧“胡”而為單姓。
9、傈僳族之胡姓,亦源於氏族圖騰“虎”。傳說有一姑娘進山打柴,遇上一只老虎,此虎變成一位小伙子,于是兩人一起生活,其后代就是虎氏族。傈僳語為“臘扒”,或依其漢意“虎”音諧“胡”而為單姓。
10、普米族之胡姓,出自“熊-杠尼”姓,此以房族名為氏。
11、白族之“胡”,源於原始圖騰“臘波”,漢意為“虎氏族”,或以漢意“虎”為姓,或諧虎音而以“胡”為姓。
12、錫伯族之胡姓,則為胡西哈哩(或作胡西哈爾)氏所改,蓋取其首音諧“胡”而為單姓。注(7)——(12),見《中國人的姓名》。
胡姓古代名人
胡公滿根據(jù)《元和姓纂》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媯滿,媯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媯滿死后謚號胡公,后人以謚為氏為胡氏。
胡衍戰(zhàn)國時期名士
胡毋敬秦朝,秦朝太史令,書法家。(胡母雖為復(fù)姓,起于胡姓。)
胡母生西漢,臨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漢時經(jīng)學(xué)家。
胡安西漢,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jīng),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質(zhì)三國魏國,荊州刺史
胡淵西晉,將軍
胡車兒東漢末年,武將
胡遵三國時魏國,大將
胡威西晉,奉車都尉
胡奮西晉,大將
胡烈西晉,涼州刺史
胡芳晉武帝貴嬪
胡國珍北魏,司徒
胡充華北魏,宣武帝皇后。
胡焱東晉,散騎常侍。
胡廣東漢,重臣。古華容(今湖北監(jiān)利)德高望重的學(xué)者。
胡曾唐代,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
胡則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衛(wèi)國英雄
胡舜陟北宋,廬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學(xué)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銓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樞密院編修官。曾撰文斬秦檜。
胡安國南宋,經(jīng)學(xué)家
胡宏南宋,理學(xué)名家,為胡安國之子。人稱“五峰先生”
胡三省元代,史學(xué)家
胡惟庸明代,明代開國功臣、丞相,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
胡大海明朝,明朝開國功臣。
胡季犛越南胡朝開國皇帝。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戶部尚書
胡海明朝,開國將軍
胡松明朝,工部尚書
胡璉明朝,戶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監(jiān)察御史
胡宗憲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抗倭名將。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學(xué)家。
胡正言明朝,書畫家。
胡應(yīng)麟明朝,文學(xué)家。
胡震亨明朝,文學(xué)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蘭教經(jīng)師。
胡渭清朝,經(jīng)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
胡簡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長齡清朝,禮部尚書。
胡公壽清朝,書畫家。
胡璋清朝,畫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嶧陽清朝,文學(xué)家。
胡開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巖清末,紅頂商人。
胡林翼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晚清湘軍將領(lǐng)。
胡瓚明朝,工部尚書
胡姓近代名人
胡適近代學(xué)者。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xué)校長。
胡也頻近代文學(xué)家
胡宗南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文虎近代華僑企業(yè)家
胡蘭成近代作家
胡愈之社會活動家及學(xué)者
胡厥文近代實業(yè)家
河南安陽胡氏源流考 (325頁)
河南安陽胡氏源流考 (325頁)
胡氏八修族譜 [12卷,首1卷] (53頁)
胡氏族譜 [3卷,首1卷] (56頁)
胡氏八修族譜 [12卷,首1卷] (70頁)
胡氏宗譜 [28卷] (70頁)
胡氏宗譜 [28卷] (81頁)
麥田胡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87頁)
胡氏八修族譜 [12卷,首1卷] (91頁)
胡氏合修族譜 (99頁)
胡氏宗譜 [28卷] (99頁)
胡氏族譜 (112頁)
胡氏宗譜 [28卷] (119頁)
胡氏族譜 (131頁)
胡氏合修族譜 (132頁)
胡氏八修族譜 (135頁)
麥田胡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211頁)
麥田胡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214頁)
胡氏宗譜 [3卷] (472頁)
胡氏十三修宗譜 (1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