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41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356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401 |
1995年 | 349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379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404 |
逯姓主要源自:嬴姓、羋姓。
逯姓姓氏源流
逯(Lù)姓源出有三:
1.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邑名,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風俗通》記載,“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古邑名,時稱逯(今陜西咸陽旬邑),后來有一秦國的大夫被封于該邑,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2.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邑名,亦以邑名為氏。據(jù)史籍《路史》記載,在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中的后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3.出自他族改姓。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步六孤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代北鮮卑族原有三字姓步六孤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北魏太和十七~十九年(公元493~495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期間,將步六孤氏改為漢字單姓逯氏,后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今回族、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土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重慶市:北侖區(qū)、銅梁縣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guān)村、朝陽區(qū)、順義區(qū)
天津市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
山東?。汉蕽墒袉慰h、巨野縣大義鎮(zhèn)、淄博市、聊城市、萊蕪市、濟寧市嘉祥縣、東營市廣饒縣、濰坊市臨朐縣、章丘市、臨沂市、濟南市平陰縣、沂南縣、濟陽市、高青縣、東明縣、泰安市、威海市、鄄城縣、青島市、濱州市陽信縣
河南省的安陽市滑縣、鞏義市、洛陽市、偃師市、濮陽市、商丘市、鄭州市、清豐縣、蘭考縣、新鄉(xiāng)市、開封市、汝州市、焦作市、汝南縣、長垣縣、林州、睢縣、駐馬店市泌陽縣、南陽唐河
浙江省的寧波市、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固原市、西吉縣、隆德縣
吉林省的長春市、洮南縣、長白山地區(qū)
山西省的陽泉市、臨汾市堯都區(qū)、汾西縣、晉中市榆次縣、運城市、太原市清徐縣東于鎮(zhèn)
遼寧省的朝陽市、葫蘆島市、綏中市、營口市
甘肅省的會寧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湖南省的長沙市、衡陽市祁東縣
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撫寧縣、棗強市、邯鄲市大名縣、成安縣、永年縣、邢臺市、石家莊地區(qū)藁城市、趙縣、張家口市蔚縣
湖北省的襄樊市、荊州市、十堰市
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望奎縣、尚志市、大慶市、七臺河市
廣東省廣州市
陜西省的西安市、綏德縣
云南省的昆明市
青海省的樂都縣
貴州省的貴陽市
除此之外,新加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等地也均有逯氏族人分布。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xiāng)西北、肥鄉(xiāng)東北一部分地區(qū),后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臨河郡:南北朝時期北齊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臨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縣。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
廣平堂:以望立堂。
臨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時期的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明嘉靖中期,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
二、逯
逯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多。
逯姓起源:
1、系自羋姓。春秋時楚公族之后。
2、系自嬴姓。春秋時秦大夫封于逯,后因以為氏,見《風俗通》。
3、回族姓。
逯姓名人:
逯普,漢時蒙鄉(xiāng)侯,王莽纂位時為大司馬。
郡望:廣平。
逯姓古代名人
逯普漢代,被封為蒙鄉(xiāng)侯,新莽時逯并,為大司馬
逯中立明朝,文士,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他舉為進士后入仕,官給事中,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但人們都稱贊他膽識過人。
逯并新莽,為大司馬。
逯生唐朝初期,陳政、陳元光奉命入閩開辟漳州,將佐逯生隨從前往,并在當?shù)匕布遥鋺?,成為今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逯氏鼻祖。
逯魯曾元朝,監(jiān)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