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8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184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15 |
1995年 | 243 | 1987年 | 259 | 1982年 | 190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334 |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為艾姓發(fā)揚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歷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鎮(zhèn)軍輔國大將軍艾朝,書法家艾居晦;宋朝畫家艾宣,詩人艾可叔,元朝名醫(yī)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將軍艾萬年,禮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書艾元徵,武顯將軍艾肇昌;現(xiàn)代工程院院士艾興,經(jīng)濟學(xué)家艾春榮。
主要源流
漢族艾姓起源
遠古時期發(fā)明艾刀的氏族,以艾為氏。
輔佐夏朝少康帝中興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賜姓艾,汝艾為文字記載的艾姓得姓始祖。
商朝修水古艾國(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其子孫以國君姓為氏。
湯陰艾國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孫以故國名“艾”為氏。
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的第6世孫季梁(孔子之叔),隱居于齊國艾陵(今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東南),更姓改名,以隱居地名艾為氏,以原姓孔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為姓。
春秋吳王僚之子慶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難于艾城(一說是吳國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縣,一說是衛(wèi)國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湯陰縣),其子孫中的一支以其避難地地名艾為氏。
少數(shù)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鮮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為艾姓。
回鶻族愛里八都魯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歸順宋朝,并改愛姓為艾姓,取名艾忠孝。
回族艾姓主要來自經(jīng)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歸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為姓。
滿族愛新覺羅氏、西林覺羅氏、愛義氏、愛渾(璦琿)氏有改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彝族絞姓于1872-1873年期間改為愛姓,后演繹為艾姓。
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白族、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亦有以艾為姓氏。
外來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國的猶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來華經(jīng)商、后定居于國都汴梁(今開封市)等地的猶太人中有艾姓。
元朝中后期至順年間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達魯花赤的中東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為姓。
艾姓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東泰安東南和江西修水一帶。秦漢以后,有艾氏族人遷徙到今甘肅臨洮、天水和河南平輿、洛陽等地,逐漸成為當(dāng)?shù)氐耐濉1蔽簳r,在漢化改革的推動下,由去斤氏改姓而來的艾氏族人遷徙到北魏新都洛陽(今屬河南),與當(dāng)?shù)匕杖巳诤显谝黄?,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葉茂,鼎盛一時。隋唐時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諸省。唐末五代之際,艾姓族人為躲避戰(zhàn)亂向南遷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遠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時,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開來,今四川、云南、廣東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均有艾姓人人遷。明初,艾姓族群作為洪洞大槐樹(今屬山西)遷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遷到今陜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的艾姓人遷徙到臺灣。清朝時,今山東等地的部分艾姓隨“闖關(guān)東”的風(fēng)潮前往今東北三省謀生,主要集中在黑龍江流域。民國時,艾姓人在全國分布愈廣。
艾尚真
艾東
艾怡良
艾菲
艾威
艾敬
艾夢萌
艾蒂
艾尼瓦爾江
艾克拜爾
艾薇微
艾克拜爾·吐爾地
艾姓主要郡望有隴西、河南、汝南、天水。
愛民堂、東鄉(xiāng)堂、天水堂、衍慶堂、孝思堂等。
一、艾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陜西之韓城,內(nèi)蒙古之烏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峽江,廣西之田林,云南之瀘水、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個氏族皆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傳·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諜澆。”“女”即“汝”,汝艾,是我國歷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間諜,助少康中興。其后或以名為氏,遂有艾氏。
2、鄭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傳》中裔欵也。亦謂之艾陵,齊魯境上山。望出隴西、河南、天水?!贝水?dāng)以地為氏。
3、《魏書·官氏志》:“去斤氏改為艾氏。(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詞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現(xiàn)行傣族“姓氏”,亦寫作“哎”。云南之孟連有分布。本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構(gòu)成為“排行+名”。七女稱“艾”,故為艾×,遂有人依漢族姓名構(gòu)成習(xí)俗而稱姓艾。
艾姓古代名人
汝艾夏朝,祖籍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
艾侯商朝,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為侯爵。
艾伯堅漢朝,河南省汝南縣人,漢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艾江西晉,“五胡亂華”時期南燕牙門將。
艾銓十六國南燕,南燕東平郡太守。
艾僧檦南北朝北魏,北魏肅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間任四門博士。
艾朝唐朝,唐鎮(zhèn)軍輔國大將軍。
艾敬直唐朝,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國。
艾海清唐朝(727?~?),浙江婺州金華縣人,歷任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事封清遠侯。
艾宰唐朝,字希周,號滄洲,唐長慶元年辛丑科進士,官至治事別駕。
艾居晦唐朝,唐文宗初明經(jīng),書法家。著有《開成石經(jīng)》。
艾穎五代十國,后唐長興2年狀元;后周顯德年間官左散騎常侍;宋建隆年間任工部侍郎。
艾筠五代十國,歷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少尹。
艾預(yù)北宋,浙江省婺州金華縣人,北宋戶部侍郎。
艾正北宋,先為契丹應(yīng)州節(jié)度副使;后為北宋應(yīng)州觀察使。
艾宣宋朝,南京人,著名畫家,善畫花竹禽鳥。著有《垂拱殿御扆》、《紫茄圖》。
艾高北宋(1009-1064),北宋五遷嶺南節(jié)度使,銀青光祿大夫,御史中丞,授上柱國。
艾晟宋朝,今江蘇省儀征市人,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校正、增補了《經(jīng)史證類大觀本草》。
艾欽文宋朝,京口人,名醫(yī),被稱為“澹軒先生”,有《澹軒類稿》等著作。
艾爕南宋,字椿年,號雪坡,南宋戶部侍郎。
艾世法南宋(1186-?),宦名宗正,曾任禮部侍郎,翰林院顯謨閣侍制兼理江西攝參軍政事,謚文德。
艾彭南宋,字好古,南宋端平二年禮部正奏。
艾可叔南宋,字無可,號臞山,南宋御史中丞,著有《臞山集》、《文江講藝集》、《鉤玄篇》等詩文集。
艾元英元朝,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元朝名醫(yī),著有《如宜方》二卷刊行于世。
艾梓明朝(?-1572),陜西米脂縣人,明朝一品光祿大夫。
艾維新明朝,曾任明朝遼陽都督。
艾應(yīng)兆明朝,陜西米脂縣人,治軍甚嚴,戰(zhàn)功卓著。誥授定國將軍。
艾萬年明末(?-1635),陜西米脂縣人,誥授一品光祿大夫,升大同府總兵官,征西前將軍。
艾南英明末清初(1583-1646),曾任明廣東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貢圖注》、《天傭子集》等。
艾常富明朝,字仕榮,累官至明朝禮部侍郎,勅封忠義國公。江西九江市武寧縣人。
艾能奇明末清初(1579-1649),陜西米脂縣人,明崇禎年間大將軍、延安王。
艾承業(yè)清朝(1642-1684),陜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授階光祿大夫,食一品俸祿。
艾元徵清朝(1624-1676),字允洽,號長人,清康熙年刑部尙書。著述主要有《易經(jīng)會通》等。
艾芳曾清朝(1661-?),陜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艾質(zhì)素清朝,陜西米脂縣人,誥授武顯將軍,任鑲黃旗副都統(tǒng)。
艾肇昌清朝,陜西米脂縣人,鑲黃旗副都統(tǒng),誥授武顯將軍。
艾顯清朝,字無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書畫。
艾紹仕清朝,清振威將軍。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國,賜名儀鳳,賜一品服還朝,改任吏部給事中。著有《艾豐文集》。
艾可久明朝,上海人,明世宗嘉靖41年(1562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傅、御史、衡州知州、山東副使、江西和陜西參政、按察使、南京通政使等。
艾自新明朝,鄧川中所人,艾自修胞兄,明朝學(xué)者。講學(xué)鄧川、大理、太和等地。與其胞弟艾自修齊名,人稱“二艾”。
艾自修明朝,鄧川中所人,明朝官員、專研宋儒理學(xué)的學(xué)者。明神宗萬曆28年(1600年)進士,以縣令升湖南辰州知州,所至均有惠政。
艾元征(1624—1676),山東濟陽孫耿人,清臣。濟陽名士張稷諾的學(xué)生,歷任翰林院學(xué)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順治三年(1646)考中進士,改翰林庶吉士。明年授弘文院檢討。十年(1653)遷左春坊左庶子、兼秘書院侍讀。歷侍講學(xué)士、秘書院學(xué)士,擢禮部右侍郎兼東閣學(xué)士。十八年(1661)授國史院學(xué)士??滴醵?1663)擢戶部右侍郎,四年轉(zhuǎn)左侍郎,九年調(diào)吏部,遷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年晉刑部尚書。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73頁)
艾氏宗譜 [5卷,首1卷] (81頁)
櫟山艾氏七修宗譜[21卷,末1卷] (92頁)
櫟山艾氏七修宗譜[21卷,末1卷] (98頁)
艾氏宗譜 十七卷末一卷 (100頁)
艾氏宗譜 [5卷,首1卷] (100頁)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109頁)
艾氏宗譜 [17卷,末1卷] (128頁)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129頁)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129頁)
櫟山艾氏七修宗譜[21卷,末1卷] (129頁)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137頁)
櫟山艾氏七脩宗譜 (144頁)
艾氏宗譜 [17卷,末1卷] (148頁)
艾氏宗譜 十七卷末一卷 (148頁)
艾氏宗譜 [17卷,末1卷] (186頁)
艾氏宗譜 [17卷,末1卷] (192頁)
艾氏宗譜 [17卷,末1卷] (296頁)
艾氏宗譜 十七卷末一卷 (296頁)
艾氏族譜 [10卷,首末各1卷] (13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