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8 | 2018年 | 18 | 2014年 | 20 |
2013年 | 16 | 2007年 | 19 | 2006年 | 17 |
1995年 | 13 | 1987年 | 16 | 1982年 | 9 |
明朝 | 20 | 元朝 | 17 | 宋朝 | 19 |
北宋 | 147 |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林姓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屬于王侯賜姓為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正妻夫人陳氏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開,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開,林開的子孫有的以祖輩名字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林衡,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林衡,又稱林人,是西周中期開始設置的機構(gòu)官稱,主要負責掌管林木,并負責植樹造林,養(yǎng)護澆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堅
4、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
①源自鮮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把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后,命鮮卑人改用漢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為林氏。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臺灣地區(qū)的高山族,是中國大陸古“百越族”遷居臺灣的一個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為漢姓者。
③源自滿族改姓:滿族布薩氏,滿語為Bus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部),后多冠漢姓為林氏。林佳氏,滿語為Lingiya Hala,世居蜚優(yōu)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xiāng)高麗城村)、烏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漢姓為林氏。
宋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為林姓的第1大省,約占全國林姓總?cè)丝诘?8%,約占福建總?cè)丝诘?%。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廣東三省,這三省林姓占林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蘇、江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為中心的林姓聚集區(qū)已經(jīng)形成。
明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5%,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慢,幾乎沒有增長,600年中林姓人口純增加率為1%,凈增加了3萬。福建仍為林姓第1大省,約占總林姓人口的38%。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廣東(26%)、浙江(18%),這三省林姓大約占林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蘇、廣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林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遷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占全省總?cè)丝?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臺灣地區(qū)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qū)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泉州林姓第二多。在近600年間,林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qū)別,林姓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是主流。
主要有濟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晉安郡、西河郡等。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晉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濟南堂:西漢宣帝時,林遵為博士,官歷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濟南,為濟南望族,其后裔以此為堂號。
西河堂:東周時,林氏三十六世林皋,為趙國丞相,因避趙五禍,攜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為當?shù)赝?。故林氏以“西河”為堂號?/p>
九龍?zhí)茫簯?zhàn)國時趙國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稱為“九龍”。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來生了九個兒子,九子后來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稱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一、林
現(xiàn)行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龍口、平邑,湖北之監(jiān)利,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云南之瀘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回、鮮、水、侗、壯、苗、京、黎、土家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贰ⅰ肚逋ㄖ尽分妒献迓浴芬嗑闶蛰d。其源不一:
1、《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晉安世譜”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師比干諫紂而死,其子堅逃于長林,周武王克商,賜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魯、齊、衛(wèi)。戰(zhàn)國時,相趙者始居九門。秦并趙,徙齊郡、鄒郡。漢定三秦,分鄒郡,置濟南,遂為濟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薄缎帐峡悸浴芬堵肥贰芬噍d:“殷比干子避難長林之山,因氏焉?!遍L林山在今江西東鄉(xiāng)縣南三里,一名庚嶺。此當以地名為氏。按:或稱“古人受氏之義無此義也”,“林氏在唐末為昌宗而特詳著,豈林寶作《元和姓纂》故爾?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堅之說,由寶傳之也。著書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惡,所當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鄭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開之后,因以為氏?!编崒⑵浼{入“以字為氏”之列。又云:“(林)開生林英,英生林茂、林慶,世系甚明,而譜家謂‘王子比干為紂所戳,其子堅逃長林之山,遂為氏?!矗汗湃耸苁现x,無此義也?!?/p>
3、《姓氏考略》注引《風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為春秋時魯人,字子立,嘗問禮之本,孔子以‘大哉’稱之?!?/p>
4、又據(jù)《魏書·官氏志》云:“丘林氏改為林氏?!鼻鹆?,《鄭通志》作“邱林”。
5、又據(jù)《開元錄》云:“今建州皆蛇種,有五姓,黃、林等是其裔?!碧扑媒ㄖ萦卸阂辉诮窀=ň硟?nèi),故治即建甌縣;一為唐渤海置,屬率賓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縣,即滿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堕_元錄》所指之“建州”,當在福建:且疑“蛇”,當即后世之“畬”族。
6、又,清代高麗族亦有林姓。
7、或為滿族姓氏所改,滿族之林佳氏、布薩氏改從單字姓“林”。春秋時魯有林放;隋唐間有林士弘,鄱陽人,大將軍;宋代有林逋,錢塘人;清代有林則徐,侯官人,兩廣總督。
二、林
林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19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多此姓,分別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約占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傳殷商比干之子堅,避難長林之山,因以為氏,見《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開之后,因以為氏。
3、春秋時魯大夫林放之后,見《風俗通》。
4、春秋時衛(wèi)大夫?qū)O林父之后,見《姓考》。
5、春秋時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東莒縣一帶),因以為氏,見《姓源》。
6、北魏時匈奴丘林氏改為林氏,見《魏書·官氏志》。
7、金時女真人姓仆散氏,漢姓為林。
8、清高麗人姓。今朝鮮族姓。
9、清滿洲人姓。世居撫順。又,清滿洲八旗姓布薩氏、林佳氏等均改為林氏。
10、建州(唐宋時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甌)皆蛇種,有五姓,黃、林等是其裔,見《開元錄》。蛇種即今畬族之先民。今畬族有此姓。
11、京、壯、侗、彝、土、臺灣土著、土家、回、黎、苗、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時魯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臺灣時期,臺灣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長林、牧林、竹林、神林、宮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臺灣光復后,遂均復姓為林氏。②日本占領臺灣時期,部分臺灣土著曾被迫使用過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令廢日本姓,重新采用漢姓林氏。
林姓古代名人
林放春秋時期魯國,魯國太傅
林披733年-802年,福建莆田,官至檢校太子兼蘇州別駕
林慎思844年-880年,福建 長樂,福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林環(huán)1375年-1415年,福建莆田,有《絅齋集》。
林大欽1511年-1545年,海陽縣(今潮安區(qū)) 明嘉靖壬辰科狀元
林兆恩1517-1598,福建 莆田,思想家、三一教創(chuàng)始人
林摯漢朝,開國功臣,封平棘侯。
林默娘華人世界著名海神,天上聖母,俗稱媽祖。
林仁肇五代,南唐大將。
林士弘隋朝,楚國皇帝。
林杰唐朝,詩人。
林逋北宋,詩人。
林升南宋,詩人。
林鴻明朝,詩人。
林偕春明朝,進士。
林清清朝,天理教起義教徒。
林泰曾清朝,北洋水師將領,鎮(zhèn)遠號管帶(艦長),甲午海戰(zhàn)中自殺殉國。
林永昇清朝,北洋水師將領,經(jīng)遠號管帶(艦長),甲午海戰(zhàn)中戰(zhàn)死殉國。
林履中清朝,北洋水師將領,揚威號管帶(艦長),甲午海戰(zhàn)中戰(zhàn)死殉國。
林國祥清朝,廣東水師將領,廣乙號管帶(艦長),接替方伯謙任濟遠號管帶(艦長)。
林穎啟清朝,北洋水師將領和中華民國早期海軍將領,威遠號管帶(艦長)、海天號艦長。
林旭晚清,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召棠清朝,九牧葦公(唐九牧長房林葦)後裔,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末科狀元。
林姓近代名人
林則徐1785年-1850年,福建侯官,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林紓1852年-1924年,福建 閩縣,文學家、翻譯家
林礪儒1889年-1977年,廣東信宜 教育家
林祥謙1892年-1923年,福建閩侯縣 “二·七”大罷工領導人之一
林語堂1895年-1976年,福建平和 作家、翻譯家、語言學家
林育南1898年-1931年,湖北黃岡 ,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
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閩縣,建筑師、詩人
林彪1907年-1971年,湖北,黃岡,軍事家,共和國元帥
林鳳祥清朝,太平天國名將,太平軍北伐指揮官,靖胡侯。
林啟容清朝,太平天國名將。
林爽文清朝,臺灣林爽文事件發(fā)動人。
林獻堂清朝,臺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fā)起人。
林少貓清朝,抗日三猛(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之一。
林謀盛新加坡日占時期抗日英雄,國民政府追授陸軍少將軍銜。
林文慶新加坡及中國推動社會及教育改革的醫(yī)師。
[福建閩侯遷臺林氏家譜] (10頁)
林氏族譜 (20頁)
林氏祖譜 (21頁)
福州東瀚云莊北窗林氏支譜 (26頁)
城門林氏世系譜 (39頁)
褔州東瀚云莊北窗林氏支譜 [1卷] (694頁)
[林氏]家庭族譜 (1047頁)
虎邱(湖坵)林氏族譜 : 源孫公派下在臺各房 (1054頁)
云程林氏世譜 (1057頁)
龍興林氏族譜 [不分卷] (112頁)
龍興林氏族譜 [不分卷], 1750-1993 (112頁)
林氏族志暨蘭陽林姓興德會志要 (114頁)
平和林氏大宗譜 : 初稿 (143頁)
桃園縣林氏宗親錄 (220頁)
平和林氏大族譜卷首初稿(林添福修訂草本) (294頁)
福建省連江縣道澳忠義林氏旅臺宗親族譜 [不分卷] (303頁)
和美錦園林氏宗譜 (350頁)
麝圃林厝份族譜 (521頁)
西河林氏大族譜 [上下冊] (604頁)
莆田前埭林氏族譜(別名:莆田前棣林氏九牧大宗族譜) (845頁)
家譜、族譜、宗譜印刷為何首選宣紙和道林紙?
2024-08-24
家譜、族譜、宗譜編修完成后,需要印刷成冊,分發(fā)給族人收藏,所以印刷材質(zhì)的選擇至關重要,它決定了家譜、族譜、宗譜的保存年限及質(zhì)量。族譜網(wǎng)的客戶在印刷材質(zhì)上主要會選擇宣紙和道林紙。那么,宣紙和道林紙為何會稱為印刷族譜的首選呢?一、宣紙印刷家譜優(yōu)勢1、什么是宣紙?宣紙,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宣紙分為熟宣和生宣。熟宣是用礬水加工制過的,水墨不易滲透,可作工整細致的描繪,可反復渲染上色,適宜畫青綠重彩的工筆山水,表現(xiàn)金碧輝映的藝術效果。生宣是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chǎn)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2、宣紙印刷優(yōu)勢宣紙的潤墨性好,寫字則骨神兼?zhèn)?,作畫則神采飛揚;宣紙的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少蟲蛀,壽命長。題詩作畫、檔案史料、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大都用宣紙保存;宣紙的使用歷史...
福建省大田縣林氏祠堂宋代肉身佛被盜,村民望眼欲穿盼歸期
2024-09-06
1995年12月14日,供奉上千年的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xiāng)陽春村林氏宗祠普照堂里的肉身佛章公祖師,被村民們發(fā)現(xiàn),僅剩帽冠,而佛像已經(jīng)消失不見,村民們焦急不已,報案后并讓族人四處尋找,奈何90年代我國攝像頭監(jiān)控并未普及,僅有磚廠一位王姓工人半夜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輛白色的面包車,車內(nèi)有一人,用紅布包裹,后來才醒悟過來,這正是被盜的章公祖師肉身佛。肉身佛丟失以后,痛失陪伴千年神祇的村民們痛哭流涕,然而案件遲遲未破,竟成為一件懸案。肉身佛的來歷:在大田縣楊春村供奉的肉身佛,是當?shù)乇彼螘r期的章公祖師,他未出家前叫章七三,幼時隨母親遷徙至此,遇高僧指點,皈依佛門,法號普照,他精通醫(yī)術,經(jīng)常上山采集草藥,給附件的村民看病,不收取一文銅錢。當?shù)匚烈呤⑿校照蘸蜕猩朴脺?,使楊春村林氏一族逃過一劫,在此繁衍生息,所以,林氏一族在其坐化成佛后認做“開山恩主”,鑲金箔供奉在陽春村林氏祠堂普照堂的正殿里。章公祖師在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