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起源
( 朱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4 | 2018年 | 14 | 2014年 | 15 |
2013年 | 14 | 2007年 | 14 | 2006年 | 13 |
1995年 | 15 | 1987年 | 14 | 1982年 | 16 |
明朝 | 11 | 元朝 | 12 | 宋朝 | 10 |
北宋 | 17 |
朱姓主要源自:曹姓、子姓、姬姓、祁姓。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后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動于今河南柘城一帶,其后代以朱為姓氏。
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yàn)橹煜迨系暮笠?,朱虎的子孫表現(xiàn)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zhàn)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jìn)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qū)。
2、源于曹姓,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rèn)為是源出于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于邾國,建都于邾。他的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zhàn)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為氏。出自宋國君主微子啟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丘,建立宋國,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孫后代就以其名字為氏,稱“朱氏”。
4、源于姬姓,以國名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為氏。源自堯帝之子丹朱,以丹朱為開姓始祖,屬堯帝的嫡傳后裔。當(dāng)舜敗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國西南遷徙,先秦時主要分布在蒼梧之野(今湖南寧遠(yuǎn)九嶷山一帶)。他們在社會進(jìn)化演變中生存下來,在隋唐時期還發(fā)展成沛國郡的望族,并構(gòu)成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來:
①鮮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諸部落,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遷都洛陽后,開始推行大規(guī)模的漢化改革政策。其中,將改北方胡人復(fù)姓為漢族單姓是一項(xiàng)重要舉措,這一時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多將復(fù)姓改為漢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時期蒙古主兒乞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珠爾吉特鄂謨克氏,世居錫喇塔拉(今甘肅張掖永固鎮(zhèn)),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朱氏;蒙古族珠爾奇氏,世居薩爾哈占(今內(nèi)蒙古通遼),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朱氏、鄧氏;蒙古族卓爾古特氏,世居科爾沁(今吉林科爾沁),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仫佬族、苗族、瑤族、土家族、納西族、東鄉(xiāng)族、白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屬帝王賜姓為氏。當(dāng)明朝建立后,便有賜他姓為朱氏以示恩寵之舉。賜姓朱氏有兩類,一為賜外族夷蠻為朱氏,借以籠絡(luò),以示懷柔;另一種賜姓是為了褒獎臣下,以示恩寵。
宋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全國朱姓總?cè)丝诘?5.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蘇、浙江,這四省朱姓大約占全國朱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當(dāng)時的贛蘇浙皖豫、川鄂為朱姓的兩大聚集地區(qū)。
明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朱姓總?cè)丝诘?9.4%。在全國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蘇、江西三省,大約占全國朱姓總?cè)丝诘?1%。其次分布于甘肅、山東、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yùn)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朱姓人口分布
當(dāng)代,朱姓的人口已達(dá)1500多萬,為全國第十三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500萬,大約增長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紛紛改回原姓有關(guān)。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河南、安徽、浙江、廣東五省,大約占全國朱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東、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約又占34%。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朱姓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qū)。
當(dāng)代朱姓人口分布頻率,蘇皖浙贛、山東南端、鄂湘東部、福建北部、廣東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貴州西南部、內(nèi)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32%以上,有的地區(qū)最高可達(dá)2.4%,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4%,居住了大約45.5%的朱姓人群。在山東大部、河南、鄂陜甘大部、寧夏、川貴大部、重慶、廣西、湖南西部、廣東西部和東端、海南、福建南部、臺灣、青海東部、新疆東北、內(nèi)蒙古中部和東部、河北東部、京津、黑吉遼,朱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6%-1.32%之間,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十面積的46%,居住了大約52%的朱姓人群。
吳郡、梁郡、沛郡、鳳陽郡、河南郡、丹陽郡、義陽郡、錢塘郡、柘城縣、太康縣、永城縣。
白鹿堂:宋朝理學(xué)家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所以稱為“白鹿堂”。
朱氏宗祠
居敬堂:朱熹講學(xué)時主張“循序漸進(jìn)、居敬持志”八個字的教學(xué)原則。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師不但教書,還要育人;不但言教,還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做學(xué)生的榜樣,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漢代時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請殺奸臣張禹,觸怒了皇帝,令劊子手拉去執(zhí)刑。朱云雙手攀著金殿的門檻,劊子手用力拉朱云,結(jié)果把殿檻扮斷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遷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陽堂:朱熹,別號紫陽,紹興進(jìn)士,宋國理宗時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敗徽國公。朱熹著作甚多,對后世影響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陽堂”,源此。
一、朱(硃)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幾遍全國各地。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義、雞澤,山東之平邑、東平,江西之金溪,湖北之監(jiān)利,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崇仁,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漢、鮮、蒙、苗、彝、壯、藏、土、回、仡佬、傈僳、納西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據(jù)《姓苑》注云:“本高陽氏后,周封(之)于邾,子孫去‘邑’為氏?!编嶉砸嘧ⅲ骸氨聚ヒ玻詹?,其世系見于邾。邾既失國,子孫去邑以朱為氏。其后盛大者有沛國、丹陽、永城、吳郡、錢塘、義陽、丹陽、太康、河南(按:原文如此,二丹陽,當(dāng)有一處為‘丹徒’之誤。)之九族,顯于漢唐間?!?/p>
2、《姓氏考略》據(jù)《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渴濁渾氏(按:渴濁渾,《鄭通志·氏族略》作‘渴燭渾’;《中國姓氏大全》引作‘濁渾’。)‘可朱渾’并改為朱氏?!编嶉苑Q為“河南之族”。疑當(dāng)出自鮮卑族。
3、又注:“舜臣朱虎之后?!?/p>
4、又,賜姓改姓之風(fēng),明代甚盛?!爸臁蹦嗣鞒瘒?,太祖養(yǎng)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輝、徐司馬皆賜朱,后俱復(fù)本姓。正德時,都督錢安、許國義、子武德并賜姓朱氏。又賜都督朱福、朱剛,都指揮朱謙、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朱升、朱晟、朱彪、朱鏞、朱鈁,指揮千戶鎮(zhèn)撫旗舍朱欽等百二十人姓,賜舍人朱山、朱準(zhǔn)、朱容、朱淮、朱渭、朱欣、朱義、朱大爵、朱印、朱珂、俱國姓;詔都督江彬、許泰、劉暉、張洪、神周、李琮,指揮焦睿,俱賜國姓;又,改指揮楊障曰璋、焦椿曰粽、桂曰松、張?zhí)斓v曰海、廷鸞曰璧、馬定曰靖、俱國姓;又,太祖時賜元人姓名:策珠爾曰朱采、托果齊曰朱靜、甘珠爾曰朱滿、都呼曰朱恩、布都罕曰朱窺,以上俱賜國姓。見《續(xù)通志·氏族略·總論·賜姓》。綜合此則之不完全統(tǒng)計(jì),明代之李、沐、何、徐、錢、許、江、劉、張、神、焦、楊、廷、馬等多個漢姓或改而姓朱。元代蒙古族亦有改而姓朱者。
5、傈僳族之朱姓,源于竹氏族。傈語為“瑪達(dá)扒”。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竹筒里出來的,號稱“竹王”。遂以“瑪達(dá)扒”命其族,以族為氏,或取其漢意“竹”之音,諧以音近之漢姓“?!?、“朱”而為單姓。
6、納西族之朱姓,或?yàn)榧颐摹?/p>
7、彝族之朱姓,則出自“阿奴普”,意為猴氏族。或以為姓?;蚋臑閱涡铡爸臁?。
8、藏族之朱姓,亦源于遠(yuǎn)古氏族,以族為氏。相傳有一神猴與一巖魔女結(jié)婚,生下六只猴子,他們又繁衍后代,進(jìn)化成人,分作六個支系,此即遠(yuǎn)古藏族的六個氏族,其中就有朱氏。
9、土族之朱姓、相傳為朱榮之后:元“諾延”(即“官人”)癿鐵木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率部附明,授小旗,后升百戶,其孫名朱榮,以漢習(xí)取朱為姓,人稱“朱土司”。注(5)——(9)見《中國人的姓名》。戰(zhàn)國時魏有朱亥;唐末有朱溫;宋代有朱熹;明代有朱元璋;當(dāng)代有朱德。
朱姓古代名人
朱襄氏三皇時代,?,今河南商丘,三皇之一的炎帝。
朱治三國時期,156年―224年,今浙江安吉,東吳將領(lǐng)。
朱敬則唐朝,635年-?,今河南永城,政治家、史學(xué)家,官至宰相。
朱溫后梁,852年-912年,今安徽碭山,后梁開國皇帝。
朱肱北宋,1050年-1125年,今浙江湖州,醫(yī)學(xué)家,作品有《南陽活人書》等。
朱熹南宋,1130年-1200年,今江西婺源,理學(xué)家,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
朱淑貞南宋,約1135年-約1180年,今安徽歙縣,女詩人,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
朱思本元代,1273年-?,今江西撫州,地理學(xué)家。
朱德潤元代,1294年—1365年,今河南商丘,畫家、詩人。
朱元璋明朝,1328年-1398年,今安徽鳳陽,大明開國皇帝。
朱彝尊清朝,1629年-1709年,今浙江嘉興,詞人、學(xué)者、藏書家,開創(chuàng)浙西詞。
朱虎帝舜之臣。
朱亥信陵君魏無忌之門客侯嬴之友,職業(yè)為屠戶。以四十斤鐵椎,椎殺大將晉鄙。
朱英春申君黃歇之門客,觀津人。
朱房秦末,陳勝之部下,官中正,主司群臣。
朱雞石秦末,項(xiàng)梁之部將,符離人。
朱家西漢,魯人,地方大俠,與郭解齊名。曾救援季布,後為漢郎中。
朱建西漢,楚人,受封為平原君。曾經(jīng)擔(dān)任淮南王黥布國相。
朱買臣西漢,漢武帝時大臣,會稽人。
朱普西漢,九江人,為五經(jīng)博士,習(xí)歐陽尚書,傳章句四十萬言於弟子桓榮。
朱弟東漢,長安城少年,與漢軍呼應(yīng),起兵攻擊王莽。
朱鮪東漢,更始帝封為大司馬。
朱浮東漢,光武帝部將,沛國蕭人,後為大司空。
朱祐東漢,光武帝部將,南陽宛人,受封建義大將軍。
朱暉東漢,漢明帝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府掾,南陽宛人。
朱勃東漢,扶風(fēng)人,大將馬援之故友。
朱酺東漢,漢章帝時益州刺史。
朱徽東漢,漢和帝時曾行度遼將軍事。
朱濟(jì)東漢,鄧太后時任尚書郎。
朱寵東漢,漢順帝時太尉。
朱倀東漢,漢順帝時司徒。
朱山東漢,河?xùn)|人,曾為三署郎官之一,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舉為茂才四行。。
朱穆東漢,漢桓帝時尚書。
朱祇東漢,漢桓帝時敦煌太守趙咨故吏。
朱蓋東漢,桂陽人,漢桓帝時聚眾起義,稱荊州兵。
朱達(dá)東漢,九真郡居風(fēng)縣人,漢桓帝時與蠻夷抗暴起義。
朱震東漢,陳留人,漢靈帝太傅陳蕃故友,為之收屍。
朱宇東漢,沛人,司隸校尉,黨錮士人八俊之一。
朱楷東漢,與黨錮士人張檢同鄉(xiāng),被捏造為八及之一。
朱並東漢,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告發(fā)同鄉(xiāng)黨人。
朱零東漢,漢靈帝時汝南太守宗資之書佐,因維護(hù)黨人范滂受到捶撻。
朱禹東漢,漢靈帝時小黃門之一。
朱瑀東漢,漢靈帝時長樂五官史,盜發(fā)車騎將軍竇武奏章,後受封華容侯。
朱龜東漢,漢靈帝時御史中丞,受命討伐西南夷。
朱苗東漢,漢靈帝時將軍,皇后異父同母兄、大將軍何進(jìn)之父的繼子,後改姓為何苗。
朱雋東漢,漢獻(xiàn)帝時太尉。曾和皇甫嵩,盧植一同討伐黃巾賊。
朱皓東漢,漢獻(xiàn)帝時豫章太守,為笮融所殺。
朱展東漢,漢獻(xiàn)帝時侍中。
朱勔宋代,大臣,因「花石綱」曾引起方臘之亂
朱淑真宋代,女詞人。
朱丹溪元代,醫(yī)學(xué)家。
朱世杰元代,數(shù)學(xué)家。
朱升元代,學(xué)者。
朱姓近代名人
朱自清中華民國,1898年-1948年,江蘇東海,作家、散文家。
朱家驊中華民國,1893年-1963年,浙江湖州,科學(xué)家、政治家,中國近代地質(zhì)學(xué)的奠基人。
朱氏宗譜 [52卷] (18頁)
朱氏宗譜 [3卷] (43頁)
朱氏宗譜 [3卷] (54頁)
中湘渚頭朱氏錫仁公房支譜 [4卷] (56頁)
朱氏宗譜 [52卷] (59頁)
朱氏宗譜 [52卷] (65頁)
潭溪朱氏宗譜[21卷] (76頁)
棠溪朱氏宗譜 [20卷] (81頁)
朱氏宗譜 [38卷] (99頁)
棠溪朱氏宗譜 [16卷] (106頁)
潭溪朱氏宗譜[21卷] (107頁)
義陽朱氏家譜 [9卷] (109頁)
潭溪朱氏宗譜[21卷] (111頁)
潭溪朱氏宗譜[21卷] (118頁)
朱氏宗譜 不分卷 (122頁)
義陽朱氏家譜 [9卷] (123頁)
山盤紫陽朱氏宗譜 [36卷] (124頁)
朱氏家乘 [13卷首2卷] (186頁)
朱氏族譜 [21卷,首2卷] (2584頁)
湘鄉(xiāng)大石朱氏族譜 [86卷,首3卷] (32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