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起源
( 鄧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7 | 2018年 | 27 | 2014年 | 29 |
2013年 | 27 | 2007年 | 29 | 2006年 | 29 |
1995年 | 34 | 1987年 | 34 | 1982年 | 27 |
明朝 | 45 | 元朝 | 24 | 宋朝 | 46 |
北宋 | 180 |
鄧姓主要源自:曼姓。
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給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稱鄧國(河南鄧縣),屬于以國名為氏。《貴姓何來》關(guān)于鄧姓的解釋:“鄧氏出自曼姓,是以國名為氏的。在殷商時期,國王武丁封他的叔父為鄧侯,建立鄧國,故址在今河南鄧縣(今鄧州市)。春秋時,鄧國為楚國所滅,其國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國名‘鄧’作自己的姓氏。”兩周時期,鄧國是周王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歷經(jīng)西周、春秋,一直延續(xù)了有六百多年,后鄧況徙居南陽新野。楚滅鄧后,楚公子被封到鄧陵,后稱鄧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區(qū)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鄧陵”。遞傳到曼公第47代孫禹公,禹公中興漢室,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因“云臺首功”而受封為“云臺二十八將之首”。
漢和帝劉肇在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孫女鄧綏進入了劉氏東漢王朝權(quán)力中心,直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后。我鄧氏家族也成了東漢王朝最具權(quán)勢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東漢時歸南陽郡管轄,故我支鄧氏在東漢因禹公“云臺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稱為南陽郡鄧氏。自曼季之后,鄧國歷、鄧晁侯→鄧徽侯→鄧慶侯→鄧恒侯→鄧?yán)ズ睢囍液睢囕x侯→鄧浩侯→鄧煦侯→鄧杞侯→鄧熹侯→鄧怡侯→鄧沛侯→鄧壁侯→鄧淳侯→鄧衡侯→鄧略侯→鄧宣侯→鄧尚侯→鄧粹侯→鄧明侯,計二十二代,經(jīng)六百余年,連續(xù)世襲侯爵,這是鄧氏先世的鼎盛時期。
亡國之后的鄧侯子孫,為紀(jì)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氏,稱鄧氏,史稱鄧氏正宗,亦稱曼姓鄧氏。
鄧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九百一十萬左右(截至2015),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57%左右,并以四川、廣東、福建、湖南、江蘇、江西、臺灣等省最多。
南陽郡
安定郡
高密郡
平陽郡
長沙郡
陳郡
洛陽郡
宜春縣
南雄縣
宣城郡
南陽堂:以望立堂。南陽郡鄧氏多以此為堂號,意指為南陽郡禹公后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陽堂:以望立堂。
長沙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陳國堂、淮陽堂。
謙恕堂:源出東漢時,鄧禹第六子鄧訓(xùn)為郎中。謙(謙遜不驕傲)恕(對人寬?。┫率浚ㄒ远Y待下屬),士大夫都歸附他,所以叫“謙恕堂”。鄧訓(xùn)用恩惠和信義對待羌胡,少數(shù)民族都感激他,喜歡他,都來通好。朝廷封他壽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蓮城縣(今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為其主體區(qū)域)德恢公于宋代為避戰(zhàn)亂遷江蘇阜寧鄧家灶一脈獨有的堂號。今德恢公后人又從江蘇阜寧鄧家灶分遷散居于安徽、上海等地。
東漢堂
筆者在由貴州習(xí)水的一個鄧氏宗親(鄧三祝公的后裔)提供的貴州習(xí)水鄧氏族譜中看到。據(jù)此支族譜記載,其世系與南陽郡鄧氏存在較大差異。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龍巖新羅小池卓洋鄧氏友興公遷今湖南醴陵的鄧氏后裔在醴陵當(dāng)?shù)嘏d建了尊奉松峰(友興)公為始祖的宗祠,友興公后裔以此為堂號。
其總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龍巖新羅小池卓洋鄧氏、所有外遷各地敦本堂友興公后裔的總祠堂,自明朝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數(shù)百年。
此支鄧氏分布于今天的湖南醴陵、瀏陽與環(huán)洞庭湖各縣市;江西萍鄉(xiāng)、湘東等地;還遠及四川成都周圍包括金堂和重慶包括巫山一帶(原太昌鎮(zhèn)(今巫山縣大昌鎮(zhèn)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過五六萬之眾。
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初一是此支鄧氏在龍巖小池卓洋鄧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經(jīng)當(dāng)?shù)剜囀溪氂械囊粋€盛大節(jié)日!
云臺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賢公后裔遷浙江武義后裔所創(chuàng)立的堂號。
九睦堂
湖南長沙金圫鄧氏的堂號
此支鄧氏位于今天的湖南長沙縣榔里鎮(zhèn)金圫村,在歷史上相當(dāng)富有,曾建有家族內(nèi)部的免費學(xué)校。
愛德堂
今福建龍巖新羅區(qū)東肖鄧氏及紅坊悠遠鄧氏通用堂號,為閩沙鄧氏光布公后裔一脈。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鄧氏通用堂號,此支鄧氏由今福建龍巖永定縣合溪鄉(xiāng)王社村遷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是福建簡公后裔一脈,為當(dāng)?shù)赝濉?/p>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閩沙鄧氏的堂號。閩沙鄧氏尊光布公為開基祖,此支鄧氏人丁興旺,代有人才。如當(dāng)代鄧子基是我們中國財經(jīng)界的泰斗。
敦倫堂
今武義縣東南部金巖村鄧氏家族堂號,“敦倫堂”即以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為堂號,勸戒訓(xùn)勉后代子孫。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也可謂敦睦人倫,家和萬事興。
此支鄧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縣古田里東乾(今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蛟洋古蛟新區(qū)東乾村)遷出。清初因族人經(jīng)商來到浙江,寄居于金、衢、嚴(yán)(州)、處(州)四府,其中部分鄧氏定居武義南鄉(xiāng)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繼堂。聯(lián)十公長子碧進從唐里遷武義南鄉(xiāng)雙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聯(lián)七公長子虞章遷到武義南鄉(xiāng)雙坑管嶺腳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榮遷居金巖村,為金巖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鳳山廖鄧氏家族之鄧氏的堂號,當(dāng)?shù)?8%之鳳山廖鄧氏、廖氏都以此為堂號!
一、鄧(鄧)
現(xiàn)行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樂亭,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廣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隴川、瀘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苗、瑤、彝、水、京、羌、布依等多個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贰ⅰ肚逋ㄖ尽分妒献迓浴芬嗑闶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曼姓。商之侯國,其地今襄陽鄧城是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莊十六年,楚文王滅之。子孫以國為氏?!?/p>
2、又云:“又,鄭有鄧析,復(fù)為一氏。”此似出自姬姓。
3、或以封邑為氏。《姓氏考略》注云:“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為鄧侯。后以為氏?!眲t此當(dāng)系出子姓。
4、或為李姓所改?!缎帐峡悸浴纷⒁栋不囀献V序》云:“南唐李從鎰,后主煜第八子,封鄧王。宋太宗詔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以父封為姓?!?/p>
鄧姓古代名人
鄧九公名將,原為殷商三山塘關(guān)總兵,曾領(lǐng)兵討伐過西周,后來因為不滿商紂王暴政投靠西周,為西周開國功臣,死后封神青龍星,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鄧家門村祖神廟有其畫像,被當(dāng)?shù)剜囆兆馂樽嫔瘛?/span>
鄧通蜀郡南安(今屬四川?。倘?,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鄧禹南陽(今河南新野),名將,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guān)西。天下平定,功勛顯赫,封高密侯。后繪圖云臺,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鄧芝義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名將,鄧禹的后裔。蜀國大將軍。他為將軍二十余年,賞罰分明,善恤卒伍,是歷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潔的軍事將領(lǐng)。為鄧氏家族第五十三世祖。
鄧艾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曹魏名將,官任鎮(zhèn)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鄧攸東晉,平陽(今山西省襄汾),大臣,晉元帝時南遷前后聲譽卓著的名臣。
鄧牧元代,錢塘(今浙江杭州),思想家,自稱“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釋、道三教正宗,著有《伯牙琴》《洞霄圖志》。
鄧子龍明代,豐城(今屬江西?。?,名將,抗倭名將,1598年援朝抗倭,戰(zhàn)死釜山南海。
鄧韍江蘇省常熟,學(xué)者,字文度,號梓堂,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鄧世昌清末,廣東省番禺,名將,海軍名將、愛國將領(lǐng),在1894年的黃海戰(zhàn)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zhàn),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鄧廷楨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名將,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于廈門,著有《雙硯齋詩鈔》。
鄧曼楚文王母
鄧晨漢,光武帝姐夫。
鄧綏東漢,和帝皇后。
鄧猛女東漢,桓帝繼后,後被廢。
鄧揚三國,魏國名士。
鄧忠三國,魏國將領(lǐng),鄧艾之子。
鄧析春秋末,思想家,鄭國人。
鄧石如清朝,篆刻家、書法家。別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篆刻圓轉(zhuǎn)蒼勁,世稱“鄧派”,也稱“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鄧符協(xié)宋朝,江西吉水人,宋神宗進士。香港新界五大氏族新界鄧氏祖先。
鄧愈明朝,開國名將,淮安路虹縣龍宿里(今安徽泗縣大路口鄉(xiāng))人,封衛(wèi)國公,寧河王。
鄧姓近代名人
鄧蔭南“愛國以命,愛黨以誠。家不惶顧,老而彌貞“。1929年1月,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遺著編入《蔭南文存》,
鄧氏宗譜 [世系4卷,世傳19卷,首1卷] (88頁)
巖觀鄧氏家譜 [不分卷] (94頁)
上湘長田鄧氏三修族譜 (96頁)
鄧氏宗譜 [世系4卷,世傳19卷,首1卷] (98頁)
鄧天俊公四修族譜 (105頁)
西溪鄧氏族譜 (121頁)
南陽鄧氏宗譜 (121頁)
巖觀鄧氏家譜 [不分卷] (121頁)
長田鄧氏續(xù)修族譜 (128頁)
燕山鄧氏族譜 (139頁)
鄧天軍公三修族譜 (145頁)
鄧天俊公四修族譜 (187頁)
鄧氏族譜 [15卷] (296頁)
鄧氏芢房七修族譜 [18卷, 首3卷] (310頁)
鄧氏族譜 [15卷] (354頁)
鄧氏族譜 [15卷] (378頁)
鄧氏族譜 [15卷] (404頁)
寶安錦田鄧氏族譜 (408頁)
鄧天俊公四修族譜 (15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