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詞條 春秋

                  春秋

                  (書)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后世不傳,現(xiàn)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的《春秋》。魯春秋可能是孔子的作品或該國史官的集體創(chuàng)作,流傳至漢朝被尊為五經(jīng)之一,在四庫全書中屬于經(jīng)部(十三經(jīng)之一)。

                  此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間魯國與眾諸侯國的大事,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洞呵铩芬粫捏w例宛若各年月的新聞標(biāo)題匯編,意不在史而在“義”。辜鴻銘之《中國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所陳即此;但《宋史》也記載北宋王安石因此批評《春秋》為“斷爛朝報”(朝廷公報的斷簡殘篇),不過王安石是否真有此說亦有爭議。

                  春秋簡介資料
                  編年體史書
                  公元前475年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焦茲說“說《春秋》者,莫先于孟子”。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jìn)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中國(東周)
                  中文
                  春秋相關(guān)文獻(xiàn)
                  春秋戰(zhàn)國中“春秋”的來歷?
                  春秋戰(zhàn)國中“春秋”的來歷?,魯國史官把當(dāng)時各國報導(dǎo)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
                  查看全文
                  春秋戰(zhàn)國中“春秋”的來歷?
                  春秋戰(zhàn)國中“春秋”的來歷?,????????魯國史官把當(dāng)時各國報導(dǎo)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
                  查看全文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春秋”為什么叫春秋?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春秋”為什么叫春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春秋”為什么叫春秋?中國的文化來源于天文,我么知道一年四
                  查看全文
                  春秋
                  《四書五經(jīng)》關(guān)系圖譜查看詳細(xì)關(guān)系圖四書五經(jīng)圖譜成書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jié),朝廷大事亦多在此兩季舉行,因此“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墨子所謂“百國春秋”,俱已不傳。傳之唯《魯春秋》,《春秋》遂成其專名,即《春秋經(jīng)》。傳統(tǒng)上認(rèn)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背执苏f法者雖眾,存疑者亦眾,亦有人認(rèn)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唐代史家劉知幾首先對孔子修《春秋》存疑,孫覺《春秋經(jīng)解·周麟之跋》、陸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書》都有此疑問。石韞玉《獨學(xué)廬初稿·春秋論》:“《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洞呵铩房偸?,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shù)十人。此數(shù)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xué),則其書法,豈能盡同?”《左傳》雖言《春秋》是圣人所修,但其旨亦贊其文筆。《春秋》作者或未有定論,但孔子...
                  查看全文
                  春秋戰(zhàn)國中“春秋”的來歷?
                  原文標(biāo)題:春秋名稱的來歷?魯國史官把當(dāng)時各國報導(dǎo)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鬃右罁?jù)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洞呵铩酚涗浟藦聂旊[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相當(dāng),所以歷代史學(xué)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zhàn)國前夕,總共295年。春秋以后,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zhàn)爭,當(dāng)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zhàn)國”?!稇?zhàn)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zhàn)國七,而燕處弱焉?!笨梢姰?dāng)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zhàn)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zhàn)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
                  查看全文
                  春秋相關(guān)標(biāo)簽
                  編年體史書
                  經(jīng)部春秋類
                  春秋
                  六經(jīng)
                  中國思想
                  孔子
                  四書五經(jīng)
                  古籍
                  中國古籍
                  古籍
                  家族譜大覽
                  1.春秋氏族圖考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清嘉慶19[1814]. 清嘉慶19[1814].-2冊 引述丹例 : "是考為春秋而作凡內(nèi)外傳及公殼二種所載之人皆義蘻乎春秋者也是考無不備錄如檀了家語史記諸書所載其有氏族可歸者亦必列入---"
                  瀏覽:100
                  1.春秋世族譜
                  原書: 臺北市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 民國62[1973]. 1冊(頁數(shù)雜異). 春秋隨筆/顧奎光撰. 程氏經(jīng)說/程頤撰.
                  瀏覽:100
                  東陽吳氏春秋, 1, 人像 1世商翁公起 派行 名目, 2006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東陽吳氏春秋編纂委員會, 2006年修. 全1冊(約670頁) : 插圖, 肖像. 注 : 本書包含浙江省東陽縣13宗吳氏派系的世系資料. 受姓始祖(1世) : (商) 吳太伯. 父周太王. 姬吳世家26世祖. 自渤海遷于平江(今無錫梅里). 升蘇(船山)祖(74世) : 吳商翁,字元龍,號三存,行四十二. 暨陽7世祖. 世居暨陽縣橋頭獨山(今諸暨市陳宅鎮(zhèn)), 贅遷吳寧北城(今東陽市城)許氏, 又遷邑北升蘇鄉(xiāng)靈山. 本支世出延陵,越州暨陽分支. 商翁公下房祖(88世) : 吳紹,字純祖,號誠齊,行壽六(干房,徙居錢家莊,又稱船家) ; 吳彩,字純繡,號臣川,行壽十九(坤房). 厚??祖(84世) : 吳德彰,名煒,字誠卿,行顯四. 越州暨陽峽山人(今諸暨市陳宅鎮(zhèn)嶺后村). 越州暨陽17世祖. 自鹿山遷永寧鄉(xiāng)厚??(今吳良村后半村). 本支世出延陵,越州暨陽分支. 子孫析置祥塢(或長塢),白坦,新塘,湖岑,泮田等地. 高城(里廳)祖(84世) : 吳泳,字希圣,號儉齊,行小十九. 義烏青口嶺8世祖. 其后自義烏青口嶺遷至東陽懷德鄉(xiāng)63都高城. 本支世出延陵,越州暨陽至義烏青口嶺分支. 后分: 吳袍,行慶八(里馬塘派) ; 吳展,行慶十七(高城派). 峴荊祖(85世) : 吳程,字公遠(yuǎn). 自義烏八里橋遷東峴峰. 本支世出延陵,越州暨陽至義烏青口嶺及義烏八里橋分支. 后分二房 : 吳克敬,字守誠(前山,今橫店鎮(zhèn)牛背隴村) ; 吳克仁,字守忠(溪頭,今橫店鎮(zhèn)棠溪村). 靈岳祖 : 吳淮,字澄之,號石峰,行開一. 仙居6世祖. 自仙居田頭遷居婺東仁壽鄉(xiāng)56都馬澤橋頭(今安恬吳公橋). 后分八宅(上,下,南,中,東,西,新,厚). 南岑祖(80世) : 吳芾,字明可,號湖山居士,行元三. 仙居9世祖. 世居湖山(今官路鎮(zhèn)后里吳村),后遷南岑(今東陽市區(qū)南部). 本支世出延陵,仙居吳氏分支. 源于山陰吳氏. 芾公后有七宅(南,北,東,西,前,中,后), 及八房(元,亨,利,貞,仁,義,禮,智). 又分61房派和吳姓聚居村. 林口祖(92世) : 吳倫,字若序,行倫十一. 新昌南明吳氏22世祖. 居樟樹腳. 本支世出延陵,越州新昌縣南明吳氏至上小于吳氏分支. 后有兩房: 吳華,字華林,行正二十九(長房) ; 吳貴,字世年,行正三十(幼房). 長林祖 : 吳有文,行禮一. 吳焜子. 世居福建小福丁州,遷溫州,后遷東陽長林. 本支世出延陵,新昌吳融家族分支. 后分仁房,義房. 又分干房,坤房. 高城(外廳)祖(83世) : 吳延圭,又名鳳,字怡勉. 溫州永嘉之西16世祖. 本支世出延陵,吳武陵分支. 后有兩房三派 : 吳彥彰,行貴二(長房貴二公派) ; 吳彥盛,字循德(貴七公派) ; 吳彥齊,字循理(三房貴四公派). 盤古祖(83世) : 吳萬里,字怡遠(yuǎn),行華四. 永嘉西吳氏家族16世祖. 本支世出延陵,系湖廣至溫州永嘉吳氏家族分支. 后有甘井支. 甘井祖(86世) : 吳杞,字守升,行百四. 盤古吳氏5世祖. 居石盆,徙居邑西甘井. 本支世出延陵,溫州永嘉吳氏家族,東陽盤古分支. 雞峰祖(94世) : 吳尚愍,又名大旻,號平川,行仁一. 天臺17世祖. 本支世出延陵,天臺吳氏分支,后徙東陽永壽雞啼峰(今黃坑村). 尚愍公后四大房派 : 吳堯憲,字宗華,行義二(大房) ; 吳堯應(yīng),字宗富,行義三(二房) ; 吳堯懋,字宗全(三房) ; 吳堯志,字宗滿(四房). 高砂祖(82世) : (宋) 吳文,字公器,號淡齊,行悌五. 本支世出吳王夫差宗系, 婺州馬海至烏傷碑吳氏分支. 排行字第 : 各支排行名諱字目表見529-542頁(影像285-292頁). 散居地 : 浙江省東陽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書名頁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1.春秋時代之世族
                  世族者, 封建制度之產(chǎn)物也.春秋時代, 各國大夫皆世襲守土, 謂之世族.本書則側(cè)重春秋時代世族之全體說明.
                  瀏覽:100
                  春秋時代之世族
                  192 p.: ill., gen.tables. The study on the family politically influential for generations resulted from feudalism during the periods of Warring States(403-221 B.C) 世族者, 封建制度之產(chǎn)物也.春秋時代, 各國大夫皆世襲守土, 謂之世族.本書則側(cè)重春秋時代世族之全體說明.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Genealogical Society, 1975. - 1 reel ; 35mm.: handwritten
                  瀏覽:0
                  1.春秋世族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兩湖書院正學(xué)堂, 清光緒25[1899]刻本. 1冊(128雙葉) : 世系表 注 : 記載春秋之世自王朝以迄諸侯大夫姓氏世族源流
                  瀏覽:100
                  春秋導(dǎo)讀知識
                  呂氏春秋值得看嗎
                  呂氏春秋值得看嗎
                  《呂氏春秋》是由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撰而成。全書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jì),共二十多萬言。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干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nóng)等諸家學(xué)說,“兼儒墨,合名法”,此外還記載了不少古史舊聞、古人遺語、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學(xué)知識,可以說是集眾家之長,,蘊含著中華古典文明時期中國人的崇高智慧。據(jù)說呂不韋在這部書成書后,自認(rèn)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將本書定名為《呂氏春秋》。書剛編完時他令人將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城門上,并揚言,誰能把這本書上的字增加一字或者刪減一字,便賞黃金千兩。這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來歷??梢娝麑@本書的信心。其實哪怕一本書寫得再好,也不至于沒人能糾錯。有一個詞說得很好:文無定法,語言是一門藝術(shù),它與數(shù)學(xué)中的算術(shù)題不同,算式中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結(jié)果也是固定不變的。但文字所表達(dá)的意思、講述的故事完全可以換一種表達(dá)方法,改動一些字眼當(dāng)然也不在話下。呂不韋說這話只是表達(dá)這本書有多么優(yōu)秀,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他發(fā)布告示時的高傲與豪氣?!秴问洗呵铩纷鳛閼?zhàn)國時期的巨著,對于研究當(dāng)時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含有對先秦諸子百家的總結(jié)性的批判?!秴问洗呵铩返膬?nèi)容包羅萬象,有儒、道、墨、法、兵、農(nóng)、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雖說因其出自多人之手有些駁雜,但文字和思想扔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例如《不二》篇中說:“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guān)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彼J(rèn)為,這不同的思想應(yīng)當(dāng)統(tǒng)一起來,“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彼枷虢y(tǒng)一后,才能“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一穴?!苯y(tǒng)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批判吸收的過程。所以,《呂氏春秋》對各家思想都進(jìn)行了改造、發(fā)展與摒棄。例如,儒家主張維護(hù)君權(quán),這種思想被《呂氏春秋》吸收了,但是它是以獨特的面目出現(xiàn)的。它主張擁護(hù)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權(quán)國家。它說:“今周室既災(zāi),而天子已絕,亂莫大于無天子。”(《謹(jǐn)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執(zhí)一,所以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保ā秷?zhí)一》)孔子主張維護(hù)周王朝的一統(tǒng)天下,但并沒有強調(diào)專制問題,《呂氏春秋》卻有了“執(zhí)一”、“摶”這樣的觀念?!眻?zhí)一”和“摶”就是中央集權(quán)。這是對先秦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又如對墨家思想,《呂氏春秋》對墨子提倡的“節(jié)葬”觀念是贊同的,所以,它對當(dāng)時厚葬的風(fēng)氣進(jìn)行了批評:“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為榮,儉節(jié)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誹譽為備。(《節(jié)喪》)墨子主張“非攻”,即反對戰(zhàn)爭的?!秴问洗呵铩繁銓Υ诉M(jìn)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yuǎn),得民滋眾,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保ā稇褜櫋罚秴问洗呵铩氛J(rèn)為,一味地反對戰(zhàn)爭是沒有意義,并且是不對的,正義的戰(zhàn)爭,即“攻無道而伐不義”的戰(zhàn)爭,不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還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hù)。這實際是為秦國進(jìn)行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辯護(hù)。在社會歷史觀上,《呂氏春秋》認(rèn)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的:“今之于古也,猶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猶今之于古也。故審知今,則可知古,知古則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長見》)這就是說,歷史的發(fā)展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今之視者,亦猶后之視今,無古不成今。了解過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但是,了解過去并不意味著拘泥不變,恰恰相反,當(dāng)時代變化了,相應(yīng)的法規(guī)、政策等也應(yīng)該變化,以適應(yīng)時代的需要:“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彼€用兩個寓言故事來說明這一道理: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入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以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救劍若此,不亦惑乎!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氵雍水。氵雍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繼承了老莊的無為思想,主張鞏固政權(quán)在于清靜無為,”有道之主,因而不為”,“虛靜以待”。(《知度》),只有這種“無為”、“虛靜”,才能達(dá)到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由境界?!秴问洗呵铩樊?dāng)中蘊含的音樂美學(xué)思想也值得一提。它將音樂的產(chǎn)生與宇宙萬物聯(lián)系起來,提出“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樂》),又從“心”“物”感應(yīng)關(guān)系,論述了音樂產(chǎn)生的心理過程。提出了“適”的概念,強調(diào)要音“適”和心“適”,才能獲得美的感受。綜上所述,《呂氏春秋》保存著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學(xué)說,還記載了不少古史舊聞、古人遺語、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學(xué)知識,其中不少內(nèi)容是其他書中所沒有的。在過去,《呂氏春秋》深得人們的好評。司馬遷稱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在《報任安書》中,甚至把它與《周易》、《春秋》、《國語》、《離騷》等相提并論,可見他對《呂氏春秋》的評價有多高。東漢高誘在給它作注時說它“大出諸子之右”。客觀地說,《呂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統(tǒng)的哲學(xué)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價值,但更主要的是資料價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膾炙人口,富有教育意義。
                  瀏覽量:2021次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
                  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1、《春秋左氏傳》 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歸為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 《左傳》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我國古代史書的編纂步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左傳》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jīng)濟(jì)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xué)術(shù)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它對于公元前八世紀(jì)至公元前五世紀(jì)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大事的可靠記載,填補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對中國古代文明進(jìn)程的全面了解,彌足珍貴。 2、《春秋公羊傳》 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 3、《春秋谷梁傳》 又稱《谷梁春秋》,是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經(jīng)典。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xiàn)。其記載時間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
                  瀏覽量:1831次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簡介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簡介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也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距今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京杭大運河開掘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相傳春秋時期吳國的君主夫差在攻克楚國、越過之后,為了繼續(xù)北伐鞏固自己的霸主之位,調(diào)集民力,開挖運河。這段運河自揚州向東北,經(jīng)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這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唐時期,隋煬帝遷都洛陽,為了將政治中心與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jì)中心江南地區(qū)連通起來,下令開鑿運河,溝通南北。隋唐時期的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jì)渠、通濟(jì)渠、邗溝、江南河。到了元朝,為了將南方的糧食運送到北方,先后開鑿了三段河道,開挖了“濟(jì)州河”和“會通河”,不再從洛陽繞道,而是聯(lián)通北京和南京,再把沿途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南接江南運河,直達(dá)杭州。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chǔ),重新疏通淤廢的河段。近現(xiàn)代大運河在戰(zhàn)爭中曾經(jīng)被迫中斷,黃河改道后部分河段又一度淤廢。解放后對運河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修整,重新發(fā)揮它的作用。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溝通南北,促進(jìn)了沿途城市的發(fā)展,千百年來凝結(jié)了深厚的運河文化底韻。
                  瀏覽量:1810次
                  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講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歷史故事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的內(nèi)容包括西周結(jié)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tǒng)一六國(公元前221年)這五百多年間發(fā)生的歷史故事,故事情節(jié)非常豐富復(fù)雜,書中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后串聯(lián)起來,融合成一部結(jié)構(gòu)完整的歷史演義。全書共108回,前83回寫春秋五霸,后25回寫戰(zhàn)國七雄。小說描寫周幽王兇殘無道,引起西戎之亂。周平王東遷,周王室逐漸衰微,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各國征戰(zhàn)不斷。最終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全書的布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個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
                  瀏覽量:1317次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
                  《春秋三傳》指的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這三本書其實是對儒家典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jìn)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作品,被稱為“傳”。原本注釋《春秋》的書非常多,但在漢朝時期其余皆已失傳,只留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這三本供后世學(xué)者研讀。《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也是先秦時期散文著作的代表,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豆騻鳌肥菓?zhàn)國時齊國人公羊高所著,書中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同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豆攘簜鳌返淖髡呤菓?zhàn)國時期谷梁赤,書中主張嚴(yán)格對待貴賤尊卑之別,同時強調(diào)君王的權(quán)威,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一部儒家著作。
                  瀏覽量:12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