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中國上古王朝)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rèn)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lián)盟或復(fù)雜酋邦形式的國家。依據(jù)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shù)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雖然中國傳統(tǒng)文獻(xiàn)中關(guān)于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于都成書較晚,且迄今為止又沒有發(fā)現(xiàn)公認(rèn)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jù),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xiàn)代歷史學(xué)界一直有人質(zhì)疑夏朝存在的真實(shí)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fā)現(xiàn)的二里頭遺址具備了屬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性始終無法被證實(shí)。許多中外歷史學(xué)家認(rèn)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遺跡,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jù)來厘清。

                  根據(jù)史書記...

                  夏簡介資料
                  都城不定,各君相異
                  17、BC 2029-BC 1993|BC 1989-BC 1982 禹、BC 1978-BC 1963 啟、BC 1589-BC 1559 桀
                  公元前2070 年 - 公元前1600 年
                  夏相關(guān)文獻(xiàn)
                  夏,夏
                  查看全文
                  夏朝國號:“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夏朝國號:“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關(guān)于“夏朝”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
                  查看全文
                  晉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殺劉衛(wèi)辰,其子赫連勃勃奔后秦,為安遠(yuǎn)將軍。晉義熙三年(407年)劉勃勃襲殺岳父、后秦高平公沒弈干,并有其部,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改姓赫連,自以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權(quán)。不斷侵?jǐn)_后秦北邊,前后俘獲、坑殺數(shù)萬。赫連勃勃為政殘暴,發(fā)10萬眾筑都城統(tǒng)萬城(今稱白城子,在今內(nèi)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xiāng)與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xiāng)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流沙之中),期間稍有不滿便刑殺工匠,導(dǎo)致工匠死亡數(shù)千人。夏鳳翔六年(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后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陜西西安東)即帝位,國勢更強(qiáng),擁有今陜西全境和內(nèi)蒙古部分地區(qū)。真興七年(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長安,427年降統(tǒng)萬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jīng)鲎苑Q夏皇帝。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滅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于北魏,...
                  查看全文
                  列昂納多·夏夏
                  參見藝術(shù)家列表馬里奧·巴爾迪
                  查看全文
                  夏老屋夏氏祠堂
                  夏老屋夏氏祠堂,坐落在夏老屋老鼠倉,位于小市平小路中段西旁。東近:乾隆牡丹古園坊,清明谷雨花飄香;北望:天柱山脈臥前方,山鋒祠堂對峙望;南臨:影視城墻古樓房,四面八方游客旺;西傍:皖水河母依身旁,一年四季水蕩漾.欲知夏氏祠堂盛況,請君隨我前往:陽春三月,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碟舞蜂勤;漫山遍野,景色迷人。令人心曠神怡,精神抖擻,我怡然信步不知不覺來到了老鼠倉,迎面一涼亭映入眼簾,巍然屹立,獨(dú)傲蒼穹,別有一番雄偉壯觀之勢,走近細(xì)瞧,“夏氏始祖”四個大字,醒目了然;亭下尺高花柱,圍亭中通,兩邊倚柱條椅,可供休息遮雨避風(fēng);亭兩邊砌墻對稱平立,左墻倚丘而傍,嵌有建祠捐款名單,行行條條,清清楚楚,右墻臨地獨(dú)立,濹書夏氏一世祖公簡介,歷歷在目,一目了然。站在平小路上觀亭,恰似“山窮水盡疑無路”之境,只有登上亭子之后,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兩條寬敞的水泥路花開兩朵,南北分枝。北面...
                  查看全文
                  夏相關(guān)標(biāo)簽
                  前3千紀(jì)建立的國家或政權(quán)
                  夏朝
                  中國歷史政權(quán)
                  古政權(quán)(中國)
                  家族譜大覽
                  夏氏宗譜 [54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報(bào)本堂重鐫, 民國25[1936]續(xù)修. 54冊 : 插圖,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尋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遠(yuǎn)祖 : (周) 汪姬,姓魯. 成公次子. 皖懷始祖(一世) : (元) 夏覺才,字慶三. 汪姬71世孫. 由豫章弋陽遷皖,后居懷寧夏家中洲,易姓為夏. 派祖(5世) : 夏永進(jìn) ; 夏永善 ; 夏永祿. 皆為朝晟公之子. 永進(jìn)派下九子 : 夏景秀 ; 夏景郁 ; 夏景馥 ; 夏景明 ; 夏景星 ; 夏景暉 ; 夏景易 ; 夏景旸 ; 夏景時. 永善派下七子 : 夏景(王茂) ; 夏景瓚 ; 夏景珷 ; 夏景珍 ; 夏景璋 ; 夏景璨 ; 夏景連. 永祿派下六子 : 夏景暹 ; 夏景高 ; 夏景隆 ; 夏景萬 ; 夏景靜 ; 夏景琸. 宗派 : 覺友妙朝永 景文廣子振 應(yīng)家道世代 延大昌先進(jìn) 登顯效元良 榮華繩祖盛 光前克裕昆 崇德昭余慶. 散居地 : 安徽省懷寧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0
                  豐慶夏氏宗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2000年(江西上饒 : 何茂龍梓).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遠(yuǎn)祖 : 夏庭. 始祖 : (宋) 夏釗,字仲和,號希亷. 暨公后裔. 嘉祐年間進(jìn)士. 自洪源遷貴邑. 豐慶始遷祖(1世) : (宋元之際) 夏仲安,行安二,名廷拔,字寧居,號仙谷. 釗公12世孫. 遷廣豐廿三都. 下一子 : 夏招四. 派祖(3世) : (元明之際) 夏伯明,行亨七 ; 夏伯亨,行亨十一 ; 夏溫德,字定遠(yuǎn),行亨十七. 皆為招四公之子. 伯明派下房祖(7世) : 夏尚哲,行華十四 ; 夏尚德,行華十六 ; 夏尚寍,行華十九. 伯亨派下房祖(7世) : 夏時勉 ; 夏時敏,行華六七 ; 夏應(yīng)清,行華八 ; 夏尚安,行華廿六,字樂夫 ; 夏尚樸,行華三六,字敦夫,號東巖,別號立齋. 溫德派下房祖(7世) : 夏受濃,行華四四 ; 夏受昶,行華五三 ; 夏受亨,行華四九 ; 夏受高,行華六五. 另房祖(8世) : 夏環(huán),行富五,字一之,號吉山,別號恒齋竹軒. 顯榮公次子. 派行 : 安招亨舉升 榮華富貴恭 寬信敏惠格 致誠正修定 靜能慮得道 子男伯公侯 學(xué)乃身之寶 儒為席上珍 (增派) 俊杰垂史獻(xiàn) 圣賢永世呈. 散居地 : 江西省廣豐縣, 永豐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簽題, 版心題, 及卷端題編目.
                  瀏覽:100
                  豐慶夏氏宗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2000年(江西上饒 : 何茂龍梓).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遠(yuǎn)祖 : 夏庭. 始祖 : (宋) 夏釗,字仲和,號希亷. 暨公后裔. 嘉祐年間進(jìn)士. 自洪源遷貴邑. 豐慶始遷祖(1世) : (宋元之際) 夏仲安,行安二,名廷拔,字寧居,號仙谷. 釗公12世孫. 遷廣豐廿三都. 下一子 : 夏招四. 派祖(3世) : (元明之際) 夏伯明,行亨七 ; 夏伯亨,行亨十一 ; 夏溫德,字定遠(yuǎn),行亨十七. 皆為招四公之子. 伯明派下房祖(7世) : 夏尚哲,行華十四 ; 夏尚德,行華十六 ; 夏尚寍,行華十九. 伯亨派下房祖(7世) : 夏時勉 ; 夏時敏,行華六七 ; 夏應(yīng)清,行華八 ; 夏尚安,行華廿六,字樂夫 ; 夏尚樸,行華三六,字敦夫,號東巖,別號立齋. 溫德派下房祖(7世) : 夏受濃,行華四四 ; 夏受昶,行華五三 ; 夏受亨,行華四九 ; 夏受高,行華六五. 另房祖(8世) : 夏環(huán),行富五,字一之,號吉山,別號恒齋竹軒. 顯榮公次子. 派行 : 安招亨舉升 榮華富貴恭 寬信敏惠格 致誠正修定 靜能慮得道 子男伯公侯 學(xué)乃身之寶 儒為席上珍 (增派) 俊杰垂史獻(xiàn) 圣賢永世呈. 散居地 : 江西省廣豐縣, 永豐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簽題, 版心題, 及卷端題編目.
                  瀏覽:100
                  夏氏重修族譜
                  原書 : [出版地不詳] : 明德堂刊, 清道光6[1826]. 4冊 : 插圖,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尋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遠(yuǎn)祖 : (周) 杞伯,東樓公. 大禹之后. 始祖 : (漢) 夏嬰,字道真,號昭平侯. 食邑汝陰. 一世祖 : (唐) 夏顯. 改復(fù)姓夏侯為單姓夏. 為東樓公之71世孫. 江西始祖 : (宋) 夏從政,字汝善,行六十四. 居吉安太和. 楚南始祖 : (元) 夏原顯,字榮耀. 居溆浦. 始遷祖 : (明) 夏敏完,字富有 ; 夏敏琛. 由江西撫州樂安宦游湖南. 二大派祖 : 夏貴南(完公之子) ; 夏廣南(琛公之子). 貴南公傳五房 : 夏景倫(大房) ; 夏景良(二房) ; 夏景芳(四房) ; 夏景賢(五房) ; 夏景琦(六房). 廣南公下三子 : 夏景榮(不詳) ; 夏景華(不詳) ; 夏景貴(傳).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陽縣, 新化縣等地. 書名據(jù)版心題編目. 書簽題 : 會稽家乘. 書衣背面題 : 夏氏族譜. 江西撫州
                  瀏覽:100
                  夏氏宗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植本堂藏, [民國10(1921)]. 存30冊 :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社會科學(xué)院. 此譜之總卷數(shù)不詳, 卷34為最終拍攝卷. 缺卷1-2, 14, 16, 19, 26, 31. 一世祖 : 夏禹. 三斗坪始祖 : 夏光廷,諱遠(yuǎn) ,行一. 原籍浙江紹興人,后徙金華武寧三斗坪. 江州德安白水畈始遷祖 : 夏先雍,諱(馬劦),字永和,行百六. 新昌石門沉坑始遷祖 : 夏崇武,諱琪,字介叟. 自白水畈遷新昌. 本譜以夏崇武之三子, 夏志弦派下的世系為主. 11世派祖 : 夏云華,字美玉 ; 夏云淑,字善宇 ; 夏云升,字跡宇 ; 夏云派,字光宇 ; 夏云輪,字先英 ; 夏云鎮(zhèn),字安定...等. 16世派祖 : 夏朝申,字文遇 ; 夏朝清,字會明 ; 夏朝福,字天甲 ; 夏朝喜,字士燕 ; 夏朝林,字修竹 ; 夏朝寶,字文雅...等. 散居地 : 江西省德安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江西源潭
                  瀏覽:100
                  夏氏宗譜 [34卷,及卷首]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植本堂藏, [民國10(1921)]. 存30冊 :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社會科學(xué)院. 此譜之總卷數(shù)不詳, 卷34為最終拍攝卷. 缺卷1-2, 14, 16, 19, 26, 31. 一世祖 : 夏禹. 三斗坪始祖 : 夏光廷,諱遠(yuǎn) ,行一. 原籍浙江紹興人,后徙金華武寧三斗坪. 江州德安白水畈始遷祖 : 夏先雍,諱(馬劦),字永和,行百六. 新昌石門沉坑始遷祖 : 夏崇武,諱琪,字介叟. 自白水畈遷新昌. 本譜以夏崇武之三子, 夏志弦派下的世系為主. 11世派祖 : 夏云華,字美玉 ; 夏云淑,字善宇 ; 夏云升,字跡宇 ; 夏云派,字光宇 ; 夏云輪,字先英 ; 夏云鎮(zhèn),字安定...等. 16世派祖 : 夏朝申,字文遇 ; 夏朝清,字會明 ; 夏朝福,字天甲 ; 夏朝喜,字士燕 ; 夏朝林,字修竹 ; 夏朝寶,字文雅...等. 散居地 : 江西省德安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0
                  夏導(dǎo)讀知識
                  立夏為什么要吃烏米飯?
                  立夏為什么要吃烏米飯?
                    立夏這一天吃烏米飯傳說最早是為了紀(jì)念孫臏,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避免夏天的蚊叮蟲咬和祛風(fēng)解毒。從科學(xué)角度來看烏米飯的從原料上來分析會有不一樣的食療功效,而烏米飯?jiān)牧鲜怯媚蠣T葉或?yàn)蹊陿淙~以及糯米來進(jìn)行制作,而從現(xiàn)代人們對植物性味的了解以及科學(xué)的研究深入,因?yàn)闉蹊陿淙~對人體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現(xiàn)代大多時候人們會用“烏飯樹”也就是南燭葉來做烏米飯,所以烏飯樹也叫南燭樹,也就是大多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烏米飯是用南燭樹葉和糯米作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 墓糯墨I(xiàn)上來看烏桕葉在烏米飯制作中的使用也確實(shí)有相關(guān)記載,從清代學(xué)者劉灝的著作《廣群芳譜》,第112頁有記載:“蜀人遇寒食,用楊桐葉并細(xì)冬青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道家謂之青精干忸食。今俗以夾麥草搗汁,和糯米作青粉團(tuán),烏桕葉染烏飯作糕,是此遺意。”烏桕應(yīng)該是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早結(jié)緣的樹木了。在明代科學(xué)家方以智在《通雅·飲食》里,也提到了烏桕做烏米飯的說法:“青食迅飯,烏飯也。今釋家四月八作,或以烏桕,或以楓?!痹陔S著時代的發(fā)展飲食認(rèn)知的進(jìn)步,烏米飯中顏色的來源也已經(jīng)慢慢的替換成了南燭葉。
                  瀏覽量:1621次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這句話出自《荀子·王制》,完整的語句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王制》講的是君主治理天下的規(guī)章制度,內(nèi)容包括封國、職官、爵祿、祭祀、葬喪、刑罰、建立成邑、選撥官吏以及學(xué)校教育等方面?!按焊?、夏耘、秋收、冬藏”這句話指的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這句話說的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講究農(nóng)時,每個季節(jié)有不同的事要做。春季要播種,播種之前需要耕耘土地。夏天需要做鋤田除草等工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民們忙著在田間收獲農(nóng)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煙葉、芝麻等。冬季則需要將今年收獲的農(nóng)行物好好儲藏起來。農(nóng)事生產(chǎn)對應(yīng)的時節(jié)做正確的事非常重要,依時而做才能保證每年的收成,這樣百姓才能不愁吃穿,還有余糧應(yīng)對來年。古代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比較落后,也無法像現(xiàn)在一樣有溫室大棚等技術(shù)可以反季節(jié)生產(chǎn),因此古人必須嚴(yán)格遵守時節(jié),按照時節(jié)做對應(yīng)的農(nóng)事活動。這句話還有引申意義,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能達(dá)到預(yù)期效果,想要事情辦成就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可以以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chǔ),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瀏覽量:1679次
                  立夏秤人
                  立夏秤人
                  在立夏這個節(jié)氣,我國江南地區(qū)流傳著一項(xiàng)傳統(tǒng)習(xí)俗——秤人。每逢此節(jié),家家戶戶都拿出大秤,一個一個上秤量體重。這項(xiàng)習(xí)俗主要適用于記錄家人體重的變化。秤人這個習(xí)俗起源于三國時期,相傳三國時劉備要出征,擔(dān)待著小兒子不方便便把小兒子交給趙子龍護(hù)送,送到吳國,正趕上立夏時節(jié),孫夫人見到兒子非常開心,但又擔(dān)心照顧不好,于是便當(dāng)著子龍的面將孩子秤一秤,這樣來年再秤一下就知道有沒有把孩子照顧好了。還有一則傳說是諸葛亮收服了孟獲,叮囑孟獲每年都要去看望蜀主,并且每次都會秤阿斗的重量,這樣判斷他有沒有被晉武帝虧待。在過去,人們會在村口或者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cái)?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
                  瀏覽量:1149次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夏朝之前的朝代叫做虞朝,又稱黃帝王朝、虞舜王朝。關(guān)于虞朝的記載,在古代文獻(xiàn)種可以找到。《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薄妒酚洝ぜ赤嵙袀鳌罚骸氨菹聝?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記·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fù)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庇莩?,是唐堯死后,虞舜建立的王朝,繼承了唐堯時期的一切政治遺產(chǎn),人才的任用和國家的體制等,都是延續(xù)著唐堯時期的制度。虞舜姚重華,出身于今山東諸城地區(qū)的有虞氏部落;故而所建朝代便被稱為“虞朝”。大禹接受虞舜禪位之后,將虞舜之子商均封在“虞”地(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建立虞國;承嗣“有虞氏”之號。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統(tǒng)治者。
                  瀏覽量:1455次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一句諺語,出自《燕王劍俠》,原文說的是練習(xí)武功非常勤奮,堅(jiān)持不懈,冷不避三九,熱不避三伏。這句話原意是指勤奮努力的人在一年中最冷最熱的時候仍然在鍛煉。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fēng)速小,對人體健康不利這個時候其實(shí)不宜進(jìn)行劇烈運(yùn)動。進(jìn)行體力活動會導(dǎo)致出汗量增加,空氣濕度大汗液不容易蒸發(fā),熱量積蓄在體內(nèi),很容易引起全身發(fā)熱、頭暈等癥狀,也就是中暑。如果想要運(yùn)動的話,可以選擇適當(dāng)晨練,早晨氣溫較低,中暑風(fēng)險(xiǎn)小,空氣污染物也較少。適當(dāng)?shù)腻憻捒梢愿纳迫梭w代謝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三伏天鍛煉需要講究科學(xué)和適度,切不可盲目地在高溫環(huán)境下運(yùn)動。
                  瀏覽量:11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