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夏這個節(jié)氣,我國江南地區(qū)流傳著一項傳統(tǒng)習俗——秤人。每逢此節(jié),家家戶戶都拿出大秤,一個一個上秤量體重。這項習俗主要適用于記錄家人體重的變化。
秤人這個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相傳三國時劉備要出征,擔待著小兒子不方便便把小兒子交給趙子龍護送,送到吳國,正趕上立夏時節(jié),孫夫人見到兒子非常開心,但又擔心照顧不好,于是便當著子龍的面將孩子秤一秤,這樣來年再秤一下就知道有沒有把孩子照顧好了。還有一則傳說是諸葛亮收服了孟獲,叮囑孟獲每年都要去看望蜀主,并且每次都會秤阿斗的重量,這樣判斷他有沒有被晉武帝虧待。
在過去,人們會在村口或者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