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起源
( 任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49 | 2018年 | 49 | 2014年 | 49 |
2013年 | 50 | 2007年 | 49 | 2006年 | 59 |
1995年 | 27 | 1987年 | 59 | 1982年 | 43 |
明朝 | 70 | 元朝 | 無 | 宋朝 | 47 |
北宋 | 58 |
任姓主要源自:風姓。
任姓(“任”作姓時讀音rén);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姓氏。任氏以華夏族(漢族)為主,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約五百三十二萬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rén)姓源出有:
任姓起源一
源自黃帝
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又祝融之后,為己、董、彭、禿、妘、曹、斟、芊等八姓。這些是遠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國語·晉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記》載:黃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黃帝少子禺陽的后代,屬于帝王賜姓、以國名為氏。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左傳正義》記載,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姓氏?!缎兆搿罚骸更S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為氏,一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p>
《通志·氏族略》:「或云黃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為姓,一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黃帝之孫顓頊少子陽封于任,故以為任氏。又任為風姓之國,實太皞之后,主濟祀,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任姓之任,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
隱公十一年左傳疏:「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p>
因黃帝造車,任姓自稱軒轅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車,尊稱奚仲為“皇祖”。西周初期,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祝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這十個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國,是由任氏分支出來的。又據(jù)《左傳》上有一句話說:“不敢與諸任齒”,其中所謂的“諸任”,指的就是這十個姓氏,為西周貴族大姓,因此不敢與其爭辯,可見當時任氏族的顯赫。
任姓起源二
源于風姓,太皞,伏羲氏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說:“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暤與有濟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國(即任城),屬于以國名為氏。任姓專門負責祭祀太皞和濟水,精通伏羲八卦,天文歷法、河流祭祀,擅長琴瑟?!锻ㄖ尽な献迓浴酚涊d,周朝初期,周成王尋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濟寧任城)、宿(今山東東平)、須朐(今濟寧)、顓臾(今山東平邑柏林鄉(xiāng))四國。后來在春秋晚期,魯國執(zhí)政上卿季孫想要討伐附庸的顓臾國,還被孔子譏諷為“禍起蕭墻”。春秋戰(zhàn)國時,弱小的任國先后游刃于魯、宋、齊等大諸侯國,直至戰(zhàn)國末期的七雄之間依然頑強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方廢黜了任國而置任城縣。
又少皞(少昊,生于窮桑,活動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帶),名摯,有摯國,任姓。少皞封百鳥為官,善彈琴瑟,死后乘鳳凰上天封為西方白帝。人稱少皞金天氏,為五帝之一。
任姓起源三
源自帝俊
任姓兩支
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帝俊-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帝俊娶妻有羲和,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帝俊的兒子禺號,賜姓為任。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皆任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
有繼無民,繼無民(也作“無繼”),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又有無腸國,是任姓,無繼子,食魚。
任姓的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任姓的禺號,生儋爾,儋耳生無骨,無骨生無繼,無繼生無腸。
其中淫梁的那一支任姓就是作舟造車的奚仲祖先。(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儋耳則是另一支任姓。(帝俊-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
任姓起源四
源于天干第九位“壬”
遠古部落聯(lián)盟時期,炎黃先祖,登泰山祈禱,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據(jù)天意,兩兩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鑄十鼎,永銘天德。其中,皇族標記“丁壬”。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為大本營。壬人首領稱“皇”,皇手持規(guī)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誕生“皇”字,丁+壬=皇=車。自稱規(guī)矩皇族、人皇、軒轅(因皇族是造車的,皇祖奚仲為夏車正),規(guī)矩或車是皇族任氏象征圖騰?;首灏l(fā)明了車,為紀念皇族功德,將壬丁合文,又創(chuàng)造了新字“車”,由此,軒轅皇族,名震華夏。壬所生的人,將壬加人,自稱“任”。壬人又稱仲,為何?任氏以壬為父,以丁為母,將“壬”“丁”兩字疊加鑲嵌合文,又形成“中”字。壬+丁=中,“中”又加“人”字旁,是為“仲”(人+壬+丁=仲),任氏自稱仲,表明是壬丁之后。所以任又稱仲,帶仲字都屬于任氏,例如奚仲、摯仲氏任、仲虺,仲即任氏,含有丁的信息。中即壬丁合文,中=皇。中亦為中華之中,號中華、中原、中國,執(zhí)中守一,不逾矩,墨守成規(guī),中華圣賢皆明察皇中本義,謹遵規(guī)矩皇訓。壬乃辛之子,為紀念辛,武王伐紂后,又將皇族任氏封在薛。
帝(癸戊)。癸+戊=帝?;首宓膬鹤游旒吹圩澹烊⒐?,產(chǎn)生了帝族,帝(羲)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鉞,武威四方。戊人自稱“我”(戊變體)。帝族后代稱呼戊為“先(戊人)”,戊的命令稱為“告(戊口)”。癸的后代,誕生了兩個重要的姓氏:姜、姚(癸+女=姜=姚)。
夏(甲己)。甲+己=夏。己甲連讀為夏音。甲為農(nóng)神,即神農(nóng)氏,夏人建立夏朝。傳至太康失國,少康被迫逃亡任城,她母親緡,就是皇族任氏之女。壬生女為己,己就是夏人首領妻子廟號。少康在外祖父皇族任氏的幫助下,驅(qū)逐東夷,夏人在戰(zhàn)斗中發(fā)明了鎧甲,故命名為“甲”,夏人身穿鎧甲,不畏弓矢,大破東夷,史稱少康中興。湯武革命后,成湯將夏人封在杞,以紀念夏人是己的后代。
殷(乙庚)。庚+乙=殷。乙庚連讀為殷音。盤庚遷殷,史稱殷朝。
商(辛丙)。辛+丙=商。高辛后代建立商朝。上辛下丙,即商字。辛+丙=商。商和殷是宗親同盟國。
任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長,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稱任。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任,即壬,大司徒之職,以鄉(xiāng)三物,敎萬民而賓興之?!敝饕氊熅褪钦乒芡恋睾蛧?,負責國內(nèi)田地耕作和征發(fā)勞役。漢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到了東漢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稱司徒。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政權,依《周禮》置六官,大司徒為地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職古稱為姓氏者,稱任氏。
任姓起源六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
⑴.滿族舒舒覺羅氏,滿語為Susugiolo Hala,屬于滿族老姓之一,源出遼國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國靺鞨族,世居黑龍江中下游兩岸。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任氏。
⑵.滿族仁佳氏,滿語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龍江鐵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漢姓為任氏、仁氏。
任姓起源七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哈尼族、瑤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任氏,世代相傳至今。
任姓起源八
源于契丹族,出自遼國時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屬于避難改姓為氏。人皇王,是遼太祖耶律·阿?;L子耶律·倍的封號。遼天顯元年(公元926年),遼太祖滅渤海國,在其地重建東丹國,封耶律·倍為人皇王,用漢族法制統(tǒng)治其地。遼天顯元年(公元927年)農(nóng)歷8月,人皇王歸朝。農(nóng)歷11月,人皇王率群臣請于太后:“皇子大元帥勛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tǒng)?!碧髲闹?,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為遼太宗。遼天顯三年(929年)農(nóng)歷9月己卯,遼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權。遼天顯六年(932年)農(nóng)歷3月辛未,遼太宗召大臣商議軍國大事。人皇王妃蕭氏率東丹國僚屬覲見。不久,人皇王在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中慘敗,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從珂。遼天顯十一年(后晉天福二年,937年)農(nóng)歷閏11月,后晉高祖石敬瑭率軍攻至河陽(今河南孟州),李從珂窮途末路,要耶律·倍與他相陪一起自殺。耶律·倍不從,李從珂就派人將其殺之,然后李從珂舉族自焚。后晉高祖下詔收其士卒戰(zhàn)歿者瘞(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觀(古代將陣亡者的尸體堆筑成丘,稱作“京觀”)。
耶律·倍被殺害后,其子耶律·瑄攜族分逃以避禍難,并相約以父親“人皇王”之首字諧音漢字“任”為姓氏,其后代均稱為任氏,世代相傳至今。
任姓起源九
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漢時期板楯族后裔,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魏書》記載:“巴夷帥中有任氏?!痹凇段簳匪傅摹鞍鸵摹?,就是歷史上人們所稱的“板楯蠻”,是先秦末期至漢朝時期活動于川東地區(qū)的古民族,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稱作白虎夷、白虎復夷、賨人、巴人等。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東,在四川閬中一帶。在兩漢時期主要有羅、樸、督、鄂、度、夕、龔這七個姓氏。板楯民族擅長弩射,長于狩獵,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為該民族在作戰(zhàn)過程中使用木板為楯,沖鋒陷陣,至死不退,因此被稱為“板楯蠻”。相傳,還在秦昭襄王嬴則當政時期,板楯民族就曾協(xié)助秦國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賜以土地,并免征賦稅。漢朝初期,板楯民族掉過頭來大力協(xié)助漢高祖劉邦大戰(zhàn)秦軍,為漢高祖定鼎關中立下了赫赫功勛,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還創(chuàng)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漢高祖的高度贊賞,將其收為漢朝廟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詔“板楯世減其賦”。
到了南北朝時期,板楯民族中出現(xiàn)了漢姓任氏,應為漢民族融入的結果,其淵源有待進一步考證。
任姓起源十
源于黨項族,出自西夏王朝黨項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黨項民族,是鮮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創(chuàng)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990~1227年)。在西夏政權當中,多仿采宋朝的漢制,包括機構、官位、禮制、文字、司法、生產(chǎn)與生活方式等,雖然兩國世為敵對國家,戰(zhàn)爭頻乃,但民間往來并沒有斷絕,在文化、貿(mào)易上時有往來,甚至包括婚姻等。在北宋仁宗趙禎寶元元年(西夏景宗大慶三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之前,黨項民族中未見有漢姓任氏,多有漢姓李、趙二氏,是為唐朝貞觀八年(634年)鮮卑拓拔部黨項氏族首領拓跋·赤辭降歸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賜姓為李氏。吐蕃民族北上擴展后,散居在今甘肅南部與青海境內(nèi)的黨項部落內(nèi)遷至慶州(今甘肅慶陽)、夏州(今陜西靖邊北白城子)一帶。到了唐朝末年,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參與輔助唐朝鎮(zhèn)壓了黃巢起義,升任夏州定難軍節(jié)度使,再次被賜姓為李氏,同時賜封其妻室族系為趙氏,李思恭進爵為夏國公。從此,夏州鮮卑拓跋氏皆改稱李、趙二氏。宋太宗趙匡義即位后,授黨項部落首領李繼捧為彰德軍節(jié)度使,發(fā)兵前往接收統(tǒng)治權力。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堅決反對降附北宋王朝,率領族屬逃奔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權反抗宋朝。李繼遷,就是西夏王朝開國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黨項民族中的任氏,當為與宋朝漢民族聯(lián)姻的結果。南宋理宗趙昀寶慶三年(成吉思汗鐵木真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汗國滅西夏,黨項任氏族人大部分遷逃江南宋地,逐漸漢化,成為漢族任氏的一支。
遷徙分布
任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十六萬九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32%左右。古老廣居的任姓之間不結婚、不聯(lián)姻。
先秦時期,任姓主要活動于重慶、山東濱州、河南、湖北地區(qū)。秦漢時,任姓已擴散到陜西、四川、甘肅、廣東、江蘇、浙江等地。三國兩晉時,任姓的分布更為廣泛,但其主體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區(qū)。宋朝時任姓已移民福建。清初任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任姓大約有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3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東、河南,這三省任姓大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湖北、甘肅,這兩省的任姓又集中了任14%。全國的任姓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北地區(qū),形成了以西部川隴、中部豫鄂、東部齊魯為中心的三塊任姓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任姓大約有3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七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20%。主要分布于北方的任姓,長期的籍劣戰(zhàn)亂使其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明朝時期,山西為任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21.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東、浙江、四川四省,大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江蘇、河北、陜西、河南,這四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期間,任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中原地區(qū)向東南、向西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北方山西、西部四川、東部山東、東南江浙四塊任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據(jù)《史記·南越列傳》載,秦始皇時置南???,治所在番禺縣(今廣州),有南海尉任囂,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廣東。任氏在漢代已分布于今四川、河南的許多地方,同時,今江蘇、浙江、甘肅等省已有任姓居民。三國以后,任氏分布更為廣泛,如西晉任旭為章安人(今浙江臨海),東晉任延皓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南朝陳任忠為汝陰人(今安徽阜陽),唐朝任迪簡為萬年人(今陜西西安),任濤為高安人(今屬山西)。南宋有紹興進士任文薦,為閩縣人(今福州),說明至遲在宋代已有任氏遷閩。大約自清代始,閩、粵任氏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現(xiàn)有任姓華人,并建立有宗親組織。
另據(jù)《史記·南越列傳》所載,南海尉任囂曾矯詔使趙佗立國,這說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廣東。至漢時,任姓已散居于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一帶,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梢?,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孫遷陜西渭南。
當代任姓的人口已達420萬,是全國第五十九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萬增到420余萬,增長了約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長速度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基本相同。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四省,大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陜西、遼寧、四川、安徽、江蘇,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7%。河南為任姓第一大省,約占了全國任姓總人口的11%。全國形成了以豫冀晉魯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區(qū)、長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間,任姓人口流動的特點是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勁地回遷。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豫魯大部、冀京津、陜晉、遼寧大部、內(nèi)蒙古東南和中部、寧夏大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任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_0.63%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到1.5%以上,上述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3%,居住了大約51%的任姓群體。在河南東南、山東南部、湖北大部、皖蘇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北部、甘肅中部、內(nèi)蒙古東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42%一0.6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居住了大約26%的任姓群體。
當代任姓的人口已達420萬,是全國第五十九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萬增到420余萬,增長了約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長速度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基本相同。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四省,大約占全國任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陜西、遼寧、四川、安徽、江蘇,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7%。河南為任姓第一大省,約占了全國任姓總人口的11%。全國形成了以豫冀晉魯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區(qū)、長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間,任姓人口流動的特點是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勁地回遷。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豫魯大部、冀京津、陜晉、遼寧大部、內(nèi)蒙古東南和中部、寧夏大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任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_0.63%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到1.5%以上,上述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3%,居住了大約51%的任姓群體。在河南東南、山東南部、湖北大部、皖蘇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北部、甘肅中部、內(nèi)蒙古東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42%一0.6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居住了大約26%的任姓群體。
任豪
任嘉倫
任達華
任賢齊
任家萱
任容萱
任重
任泉
任天野
任程偉
任柯諾
任靜
任魯豫
任言愷
任冶湘
任東霖
任斯璐
任哲中
任劍輝
任港秀
任晗
任浩銘
任軍
任月麗
東安郡
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水薤堂:水薤堂是非常著名的一個。這個堂號和東漢名士任棠有關。
一、任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吉林之渾江,內(nèi)蒙古之烏海,河北之尚義、固安、阜平,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云南之瀘水、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鮮、回、苗、水、土家等多個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或取妊娠之意以為姓。鄭樵注云:“(任)姓世未詳,因生之始然。妊娠,女子之事也;姓,女子之稱也?!选?,古作‘壬’;又作‘任’?!?/p>
2、又注:“或云:黃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為姓,一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又云:“黃帝二十五子,得姓為任者,其后以姓為氏?!?/p>
3、又注:“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任,故以為任氏?!庇衷疲骸邦叺凵僮雨枺忪度?,其后以國為氏?!?按:《姓氏考略》據(jù)《唐書·世系表》注作“黃帝子禺陽受封於任,以國為氏?!迸c鄭樵所注有別。)(4)又注:“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后,主濟祀,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也。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庇衷疲骸坝?,任為風姓之國,太昊之后也,亦以國為氏?!?/p>
5、古代賨人有任姓?!缎帐峡悸浴窊?jù)《魏書》注云:“巴賨夷帥有任氏?!蔽吹闷湓?。
6、或為王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元王信為山東行省平章事,其子宣繼居父職。元亂,避居興化,改姓任?!?按:《姓氏詞典》據(jù)此稱“蒙古族有任姓。”)(7)清代高麗人亦有任姓,世居易州地方?!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漢代有任敖,沛人,御史大夫;晉代有任愷,博昌人,武帝時侍中;唐代有任濤;元代有任仁發(fā);清代有任熊。
二、任
現(xiàn)行罕見姓氏。今黑龍江之五大連池市有分布。漢族姓氏。(按:此當即“任”之rén姓,因方言異讀而得氏,我國東北地區(qū)凡rén音,多讀作yín。)
任姓古代名人
任不齊春秋戰(zhàn)國,字子選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人。生于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于周元王王八年九月。葬桃鄉(xiāng),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明朝改稱“先賢任子”。任不齊通六藝,工詩、禮,尤精通于樂??鬃铀篮?,他守靈三年后方返回故鄉(xiāng)桃鄉(xiāng)。楚王聽說他的賢明,想聘為上卿,他拒絕了,然后在家作詩傳,禮緯注,樂經(jīng),述孔子言作逸語三篇。
任鄙戰(zhàn)國,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妒酚洝酚星厝酥V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秦朝(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后,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統(tǒng)一嶺南。首任南??の?,并節(jié)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東漢,字長孫宛城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jīng)》等,有“任圣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后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nèi)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西漢(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后,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后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于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yè)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紅昌三國,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登場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與西施、楊玉環(huán)、王昭君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原名任紅昌。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而甘愿獻身完成連環(huán)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
任丘西漢(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鳳嶺。西漢渤海郡貍康縣城南九龍崗人。兄弟二人,長兄任山,字鳳巔。出生于武術世家,祖父任天祥雙刀技藝聞名遐邇,父親任金梅精通武術,善射箭,人稱“射箭王”。任丘歷官西漢成、哀、平三朝,初為縣令,后至漢室侍衛(wèi)軍之統(tǒng)帥中郎將,鄚州巡海使。西漢平帝元始二年,任巡海使中郎將在今河北任丘筑城以防???,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
任光東漢(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人。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xiāng)嗇夫、郡縣吏。后歸降綠林農(nóng)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zhàn),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后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冬卒。
任尚東漢(公元?-118),東漢將領。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征西校尉,率軍鎮(zhèn)壓羌人起義,在平襄大敗。后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馬賢等鎮(zhèn)壓漢羌聯(lián)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后所殺。
任峻東漢末年(公元?-204),字伯達河南中牟人。東漢末天下大亂,他勸中牟令楊原代理河南尹,被任為主簿。不久歸附曹操,任騎都尉,娶操從妹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應后勤。曾任典農(nóng)中郎將,主持許下屯田,獲得成功,保證了軍糧供應。魏文帝時謚成侯。
任棠東漢,字季卿上邽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jié),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逗鬂h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jié),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于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碧聘哌m《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span>
任昉南朝,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jiān)。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于時,與詩壇圣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并稱為三大藏書家?!端鍟そ?jīng)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任昉作?!笔乱姡ā赌鲜贰と螘P傳》)。
任雅相唐朝,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唐顯慶四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后卒于軍中。
任伯雨明朝(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人。神宗元豐五年進士,調(diào)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十《跋任諫議伯雨帖》)?;兆诔跽瑮l疏章敦、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公元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戇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F(xiàn)存《春秋絳圣新傳》。
任得敬西夏(公元?-1170),西夏臣。原為宋西安州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獻女于崇宗乾順。累擢靜州都統(tǒng)軍。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統(tǒng)軍蕭合達叛亂,哆訛領導黨項部族起義,他率兵抗御鎮(zhèn)壓有功,授翔慶軍都統(tǒng)軍。天盛間任國相,封楚王,專擅國政,仁宗不能制。乾祐元年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錄州、啰龐嶺地與他,自立其國,因金拒絕冊封,轉而通宋求助,謀泄,被仁宗誅戮。
任環(huán)明朝(公元1519-1558),字應乾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蘇州同知、按察僉事、右參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與士卒同寢食,所得全分給士卒。軍事緊急。終夜露宿,或數(shù)日不餐。曾書姓名于肢體曰:“戰(zhàn)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賊平,乞許守喪期滿。逾二年卒。贈光祿卿。著有《山海漫談》。
任濬明朝(1595—1656年),字文水,號北海,又號海汪,博山區(qū)南博山鎮(zhèn)下莊村人,崇禎四年進士,先后任芮城知縣、榆次知縣、蘇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河南巡撫。順治年間,授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后調(diào)任總督倉場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順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書。
任大椿清朝(公元1738-1789),清經(jīng)學家。字幼植、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累官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工文辭。曾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博搜材料,綜合精考,考釋古代名物,著《弁服釋例》、《深衣釋例》、《釋繒》、《小學鉤沉》、《字林考逸》等。
任天篤清朝(公元1740-?),天篤河南偃師人。乾隆中,巡撫何裕成言天篤九世同居,高宗賜以詩,賚鏹帛,表宅里。初,天篤祖開昌生五子,欲定議不析產(chǎn),觀諸子意。納金麥囷中,子士堯、士舜得以告,開昌曰:“此天賜,汝二人取之!”以“子無私蓄”對。開昌悅,乃定議不析產(chǎn)。宗經(jīng)、傳,為家訓,教子弟毋侈,毋急利,毋入城市,毋傳述時事,務耕田讀書,惟許學醫(yī),亦毋取酬,不則執(zhí)百工業(yè)以佐家。婦初至,長者以家訓教之,不率,令暫還母家,悟,乃迎歸。平居布衣椎髻操作,毋私饋,毋飾容觀,毋適私室。年五十不執(zhí)役,寡毋入廚,稍厚其衣食。女適人寡,毋再嫁。至天篤,上溯開昌祖光玉,下見玄孫瑞豐,通九世男婦百六十馀人共爨。吏問天篤何術能不析產(chǎn),天篤曰:“不忍也!”人傳其語,謂視張公藝書“忍”字義尤大而遠。
任武清末(公元?-1863),清末陜西回民起義軍領袖?;刈?。同治元年陜西團練大臣張帶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虐殺回民。他率回民殺張芾,起兵攻克華州、大荔、高陵,圍攻西安,號稱十八營,占領渭河流域,屢敗清軍勝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英勇戰(zhàn)死。
任化邦清末(公元?-1867),清末捻軍將領。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參加捻軍。1857年與太平軍聯(lián)合,轉戰(zhàn)江淮之間,封為魯王,1864年4月,偕張宗禹等率捻軍轉戰(zhàn)于豫南等地,與太平軍賴文光會師,整頓隊伍,尊賴文光為領袖。他率騎兵入山東,在曹州殲滅僧格林沁軍。后又入湖北,在安陸尹隆河之戰(zhàn)大敗湘軍和淮軍。1867年11月19日在江蘇贛榆戰(zhàn)斗中,被叛徒潘貴升從背后襲擊,遇害犧牲。
任西和(1928-1953),偃師市顧縣鎮(zhèn)顧縣村人1951年5,月西和同志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同年奔赴朝鮮戰(zhàn)場。為了保家衛(wèi)國,在戰(zhàn)場英勇殺敵,在戰(zhàn)斗關鍵時刻,機槍架被炸斷,西和同志毅然扛起90斤重的機槍,肩膀被滾燙的槍身烙得滋滋地流出了血油,仍頑強作戰(zhàn),直到光榮犧牲。任西和同志犧牲后,六十七軍司令部高度贊揚他的英勇犧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榮,是祖國人民的光榮,并報請國防部批準,追認他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二級英雄、一等功臣”的光榮稱號,這個部隊曾一度稱六OO團為“西和團。
任詢金朝(公元1133-1204),字君謨號龍巖,又號南麓先生,易州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于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于書,書高于詩,詩高于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里,家藏法書名畫數(shù)百軸。年七十卒。
任仁發(fā)元朝(公元1255-1327),元畫家、水利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zhèn)人。元滅南宋后,為宣尉掾,授青龍鎮(zhèn)水陸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升海道副千戶,改海船上千戶,轉漕直沽。大德七年,授都水監(jiān)丞,后升都水少監(jiān),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頫并提,傳世作品有《張杲見明皇》、《二駿圖》等。撰有《浙西水利議答錄》。
任熊清朝(公元1823 -1857、一謂公元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城廂鎮(zhèn)人。早年在寧波為姚燮所稱許。后寓居蘇州,往來于上海賣畫。他擅畫人物,工畫花鳥、山水,師法陳洪綬。筆法圓勁,形象夸張。畫有《任渭長四種》,為晚清木刻畫之精品,《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公元1853-1901),合稱“四任”。
任熏清末(公元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姓近代名人
任頤清代(公元1840-1896),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其父任鶴聲,善畫并長于寫照。年輕時從文學畫,后得著名畫家任熊賞識,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紹,又拜著名畫家任薰為師。中年后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所作之畫師承明清畫家陳洪綬、華喦,復受朱耷影響,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偶作雕塑小像,也頗生動。其畫風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代表作品《觀刀圖》、《九老圖》、《蘇武牧羊圖》等。
18.任氏宗譜, 18, 卷15: 任家河 朝俸奉圣三房 尚舞房 10世自學公起, 1947 (45頁)
1.先賢任子遺書 (58頁)
18.任氏宗譜, 18, 卷12: 任家畈學才公支系, 1370-2014 (63頁)
先賢任子遺書 (69頁)
8.任氏宗譜, 8, 卷4: 任家墩 天秩恕公五房 10世啟師公起, 1947 (72頁)
19.任氏宗譜, 19, 卷13: 任家堤添仕公支系(影像次序前后顛倒), 1370-2014 (78頁)
7.任氏宗譜, 7, 卷3: 任家墩 天秩恕公二房 10世明基公起, 1947 (106頁)
任氏家譜 _ 禮部尚書以文華殿大學士任公宗卷 (138頁)
任氏家譜 : 禮部尚書以文華殿大學士任公宗卷 (138頁)
任氏家譜(任廟三組) (4頁)
1.38任繼公派下尚蘇世系 (0頁)
1.37任繼公派下尚菁世系 (0頁)
1.14任辨 公派下 先倫公 世系 (0頁)
1.32任繼公派下先佐世系 (0頁)
1.33任繼公派下尚義世系 (0頁)
1.39任繼公派下之照世系 (0頁)
1.34任繼公派下尚茂世系 (0頁)
1.36任繼公派下尚荼世系 (0頁)
任元壽家譜 (21頁)
任姓家譜 (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