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72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71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62 |
1995年 | 287 | 1987年 | 274 | 1982年 | 340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原姓主要源自:趙姓、媯姓。
1、據(jù)《姓氏急就篇》載,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受封于原(古稱軹邑,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世為伯爵,史稱原伯貫,建立原國。夏代,“少康遷原(國)”。周武王滅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為原伯 (爵)。史稱原伯貫, 受封于原國。原,伯是他的氏。官職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沒有“氏”的。春秋時原國被晉國滅。其后人以姬為姓,以原為氏。諸侯國之間不斷戰(zhàn)爭,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個諸侯的時候,原國還存在。由于原國很小,打敗一次就舉國遷徙一次。遷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從此流散各地。
2、春秋時原國被晉國所滅,原伯之后轉(zhuǎn)封于先軫,號為原軫,官為晉國上卿,其采邑在原邑。《水經(jīng)注》說:“遼山縣西南黃崖山,先軫所出也”。原軫其后世子孫以國(邑)名“原”為姓,稱為原氏,遂形成原姓。
先軫生先且居,先且居生先克,先克生先榖,先榖在邲之戰(zhàn)失利后,擔心將來國君會找他算賬,為防不測,竟于前596年率領(lǐng)鮮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襲晉國,后陰謀失敗,晉景公大怒,殺先榖,族滅其家,顯赫一時的先氏凋零了。
3、出自趙姓。晉文公將原地分給趙衰,趙衰有兒子原同。
趙同,嬴姓,趙氏,名同,因被封在原,以邑為氏,別為原氏,又被稱為原同、原叔,是趙衰與趙姬的兒子,趙盾的弟弟,趙括、趙嬰齊的哥哥。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nèi)子而己下之。
4、出自媯姓,為舜的后裔。莊公二十七年,有陳國原仲。
5、源于蒙古族,在元朝忽必烈征討云南(一說豫南,河南安徽交界)時,部分蒙古軍人由于厭倦戰(zhàn)爭等原因,定居于此,并在短時間內(nèi)遷至四川,朱元璋開創(chuàng)大明朝后,在全國徹查元朝蒙古后裔,為躲避追查,遂改姓原,一為紀念元朝(諧音元),二為紀念來自草原。洪武十三年,從四川省峨眉縣杏花村遷居至山東掖縣(今萊州市),在四世期間,原德潤、原德玉兄弟分家,原德潤遷往沙河一帶定居,原德玉則向萊北遷移,定居于單山一帶。
歷史上原姓的分布與遷徙
發(fā)源于黃河北岸的原姓,一直活動在河南地區(qū),后向東遷移進山東,向南進入河南南部。漢、晉時期,原姓西挺甘肅。明朝時期,原姓大約有1萬4千人,原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約占全國原姓總?cè)丝诘囊话胍陨?,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河北等地?/p>
當代原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原姓的人口大約有27萬,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七十一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東三省,山西為原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原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陜西、遼寧、福建、青海、甘肅、河北等地。原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晉陜、冀京津大部、魯豫鄂、江蘇北部、安徽大部、贛湘北端、廣西南端、重慶大部、四川東北、甘寧東部、內(nèi)蒙古中部、遼寧南端,原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15%以上,中心地區(qū)達到0.4%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7.7%,居住了大約74%的原姓人群。
一、原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內(nèi)蒙古之烏海,河北之尚義、圍場,山東之平度、平邑、昌樂、東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廣東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壯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封於河內(nèi),今澤州沁水是其地也。周有原莊公,世為周卿士,故以邑為氏。往往其族散在他國而以本國為氏者?!贝艘砸?國)為氏,系出姬姓。
2、或為先氏所改?!缎帐峡悸浴窊?jù)《姓氏急就篇·注》稱:“周文王子封於原,為原伯。晉滅之,封先軫,號原軫,其后并姓‘原’?!贝呵雉斢性?、原壤、原憲,孔子弟子;陳有原仲;晉有原軫(按:原軫,《中國姓氏大全》引作“原珍”,誤);漢代有原涉,茂陵人;唐代有原復(fù);明代有原性,蒲城人,德安府同知;清代有原濟、原良。
原姓古代名人
原黯(?-前651年),晉武公逝世后,其子詭諸繼位,即為晉獻公。晉獻公遂下決心滅虢,荀息當即獻計,請晉獻公可用北屈的良馬、垂棘的玉璧,獻給虞君,假道虞國而伐虢。晉獻公從策劃出兵,到借道滅亡虢國和虞國,前后用了約5年時間。荀息因滅虢襲虞有功,為晉獻公所重用。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晉獻公于病榻前拜荀息為相國,主持國政。晉獻公病逝,荀息立年奚齊為國君。里克借舉行獻公治喪儀式之機,刺殺奚齊。荀息遂立奚齊之異母弟卓子(驪姬之妹少姬所生)為國君,但卓子和驪姬也被殺死,荀息深感有負于獻公,遂自殺。荀息受晉獻公重托,忠于職守,最終不惜以死殉之,表現(xiàn)了絕大多數(shù)晉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所以曾有人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來稱贊他。雖然荀息死了,但他的精神長存,為后世所贊揚。后晉文公繼位后,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于奚齊、卓子之難,忠節(jié)可嘉。宜錄其后,以勵臣節(jié)。”文公準奏,遂召荀息之孫荀林父為大夫。為抵御山戎,作上中下三行,令荀息的長孫荀林父任為中行將,荀林父之后皆稱中行氏,別出荀氏。荀林父為官正直而有才干,后官至晉國執(zhí)政大夫。荀林父的二弟弟荀騅封邑于程,官至新下軍將,后別為程氏;三弟荀首也隨之升遷至中軍佐,封邑于智,其后稱智氏。春秋后期,中行氏與智氏一同成為了權(quán)分國家的晉國六卿之二,這也算是荀息的功德造化。
原憲春秋,字子思,魯國人,孔子弟子,是孔門中的一個賢者,以安貧樂道而著稱。他比孔子小三十六歲,曾當過孔子家的總管,但不貪財,不把物質(zhì)的東西看得太重。據(jù)《論語·雍也》記載:“原憲(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又據(jù)《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死后,原憲遂隱居在草澤中。子貢相互,而結(jié)駟連騎來到原憲居住的窮僻之地,過謝原憲。原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貧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為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弊迂暡幻飧械綉M槐,不懌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顯然,原憲不愿出仕,甘于貧困,并自認隊為這種近乎怪異的行為更合乎孔子的真精神。據(jù)此,原憲不僅合乎韓非的批評原則,而且完全可以因退除而獲得大名,成為當時甚有影響力的學術(shù)派別。
原壤春秋,魯國人,孔子之故舊??鬃恿R人也真不少。今之從政者何如,孔子說:“噫,斗筲”是盛米器,就是說:“那些飯桶,算什么!罵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罵了不足,還舉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墩撜Z·憲問篇》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稱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譯:原壤采蹲姿如夷人,孔子批評他說:“從小不知道謙讓兄長,長大后沒有出息,老了,該死不死的學那些野蠻民族的蹲姿,真是敗壞禮俗的老賊!”說完用手杖打他小腿??桌项^子打原老頭子,這是發(fā)飆,不是體罰。
原復(fù)唐代,開元年間官冀州刺史,政令嚴明,境內(nèi)太平。
1.東莊原氏家譜, 1, 1181-2012 (127頁)
1.東莊原氏家譜, 1, 1644–2012 (166頁)
原氏族譜 (0頁)
起源江西吉安何姓 (0頁)
魯氏族譜 (2頁)
太原王氏后裔投稿|族譜存疑解析之一
2023-12-02
我拜讀李國經(jīng)先生撰寫的《金周村》一書時,發(fā)現(xiàn)“赫赫‘東街王’”文章中提到“康熙四年首次修家譜時,王家還珍藏著一部《太原王氏世譜》。傳說當初遷發(fā)長山來的是兄弟二人,一個定居在張家坊,一個定居在西去八里外的黑土莊,所以從祖輩傳下一條戒律,兩村王姓不得通婚,不知為什么,五百年中八次修譜,這兩支的王姓人又始終沒有聯(lián)宗”的問題,對此作者沒有回答。再是《金周村》出版于2004年,說500年我家族共修譜8次是不對的。準確說法應(yīng)該是7次。我家族第八次修譜于2009年元月籌備,歷經(jīng)近3年,到2011年5月完結(jié)。《金周村》2004年出版其“第八次修譜”比我們家族第八次修譜提前了7年。如果說500年我家族共修譜8次應(yīng)該是2011年5月修譜完結(jié)之后的提法,而不是2004年之前。從康熙四年(1665)到2011年計346年,何來500年之說?作者書中“五百年中八次修譜”的說法純屬筆誤。據(jù)此推斷是作者誤把我族譜中“祖...
族譜遺失,挖墳,墓碑被砸,祠堂被毀是什么原因?
2024-10-25
在50年前,一場運動席卷全國,而這場運動中,發(fā)生了很多讓現(xiàn)在人匪夷所思的做法,這個運動的影響至今仍在,一些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老祠堂被拆毀,墓地的墓碑被砸成兩截,而家譜被付之一炬。而且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了族長這種說法,影響中國數(shù)千年的宗法制就此完結(jié)。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的家譜無從尋找,原因就是在這里。1,砸墓碑對于很多的人的墓碑,如林徽因,齊白石這種名人的墓碑都不能幸免被砸??资ト丝鬃拥谋舱赵也徽`,在那個年代里,歷史上有過污點,犯過錯誤的,成分有問題的,如地主,富農(nóng),反動官員,當過國軍等等,雖然已經(jīng)死了,但是依然被清算,砸墓碑就是重要的一個表現(xiàn)。小編小時候在給祖宗上墳的時候,就看到某衛(wèi)姓祖先的墓碑被砸成兩段,據(jù)說還是同姓族人帶頭砸的,被鼓勵成“大義滅親”。2,挖墳在合肥,清朝大臣李鴻章的遺體被挖出來,放在拖拉機后面拖,尸骸散落一地。河北張之洞的遺骸也被挖出。山東“聊齋”的作者蒲松齡,也被挖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