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后裔投稿|族譜存疑解析之一
我拜讀李國經(jīng)先生撰寫的《金周村》一書時,發(fā)現(xiàn)“赫赫‘東街王’”文章中提到“康熙四年首次修家譜時,王家還珍藏著一部《太原王氏世譜》。傳說當初遷發(fā)長山來的是兄弟二人,一個定居在張家坊,一個定居在西去八里外的黑土莊,所以從祖輩傳下一條戒律,兩村王姓不得通婚,不知為什么,五百年中八次修譜,這兩支的王姓人又始終沒有聯(lián)宗”的問題,對此作者沒有回答。
再是《金周村》出版于2004年,說500年我家族共修譜8次是不對的。準確說法應該是7次。我家族第八次修譜于2009年元月籌備,歷經(jīng)近3年,到2011年5月完結。《金周村》2004年出版其“第八次修譜”比我們家族第八次修譜提前了7年。如果說500年我家族共修譜8次應該是2011年5月修譜完結之后的提法,而不是2004年之前。從康熙四年(1665)到2011年計346年,何來500年之說?作者書中“五百年中八次修譜”的說法純屬筆誤。據(jù)此推斷是作者誤把我族譜中“祖上太常寺少卿于康熙四年作序跋”誤為第一次修譜所致,故有“八次”修譜之誤說。但總的推算年限500年還是錯誤的。基于以上3點,筆者因受“長山東街王”武狀元王應統(tǒng)的忠君愛國思想和保家愛民的善行以及傳統(tǒng)宗族觀念相合的意識熏染,對“兩支的王姓人又始終沒有聯(lián)宗”的問題生發(fā)出極大興趣,由此萌生了探究的意念,產(chǎn)生了族譜存疑解析的想法。所以要及時糾正,避免對今后我家族修譜起誤導作用。
2023年10月22日上午,筆者奔赴老祖宗遷徙定居的張家坊探究。在人民路周村段張家坊公交站附近路北有一企業(yè)門崗,門崗內(nèi)有一慈眉善目老者坐班。筆者上前禮貌問詢張家坊路徑。老者客氣的反問筆者去張家坊的用意。筆者正想多方面了解情況便認真說明來意,老者面帶笑容邊聽邊點頭,自言是“長山東街王”后人,大名王貽江。我一聽肅然起敬,老者竟是我的長輩,我應稱呼其爺爺。為再次驗證,我掏出手機在收藏文件夾里找出我的家譜字輩給王貽江(爺爺)看,他含笑點頭默許是本家族無疑。然后他主動掏出手機與人聯(lián)系,并言稱是與修族譜的發(fā)起人通話。手機里清晰的男性語音聲如洪鐘,似人在眼前,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我提出祭拜族譜并尋求問題之答案及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要把家族中的抗日烈士寫進書中的設想,家族歷史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的問題,我建議改日面談。手機里的修族譜發(fā)起人王均謀(輩字謀),是長輩,我稱呼其叔叔,他非常贊同我的設想,約定時間詳談。
我自忖今天不虛此行,沒進張家坊村就遇到本家族長輩,而且很順利地解決了想要解決的問題。真是三生有幸,應了那兩句古話:擇日不如撞日。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高興之余,我將剛出版的小說集《劉三里》作為禮物鄭重的贈給王貽江爺爺,借以表達我的感謝之情。
2023年10月29日晚上,我接到王均謀叔叔打來的電話,約我30日上午9點到周村北郊鎮(zhèn)南營社區(qū)11號樓2單元6樓王貽江長輩家里面談。掛機沉思,非常感動,想不到長輩們?nèi)绱酥匾暋?0日上午9點,我如約而至。
經(jīng)王貽江爺爺介紹,我見到了第八次修譜的發(fā)起人王均謀先生和另一位修譜響應人王貽和先生。首先,我將《劉三里》小說集贈給兩位先生,作為小輩面見長輩的禮物。我為我的小說集《劉三里》找到了血脈知音——家族中的兩位文化人而倍感榮幸。我們珍惜時間,立即進行交流。關于第八次修譜,三位長輩娓娓道來,聲情并茂,自豪與榮光之情溢滿臉頰。綜合所說有以下幾個要點。
關于修譜順序:
一是自康熙四年(1665)正月吉日,由我祖上九世孫歷任太常寺少卿王楨作修譜序跋。
二是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月吉日,由我祖上九世孫歷任太常寺少卿王楨為第一次修譜作序。為第一次修譜作序的還有我祖上九世孫見任廣東都使司掌印都司王瑜。
三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為第二次修譜作序者是我祖上九世孫庠生王煥并訂制。我祖上九世孫鹽運司通判王錫域,我祖上十世孫庠生同王文仝較閱。
四是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為第三次修譜作序者空缺。
五是乾隆十七年(1752)嵗次壬申泰月吉旦第四次修譜作序者為我祖上十二世孫王士仁。
六是乾隆五十八年(1797)菊月吉旦第五次修譜作序者為我祖上十三世孫王佩益。
七是道光二年(1822)嵗次壬午正月吉日第六次修譜作序者為我祖上十二世孫王嘉桂。
八是民國四年(1915)第七次修譜作序者為我祖上前直隸平山縣知縣正任臨城縣知縣十七世孫王遂善。
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2周年(2011),第八次修譜作序者為原淄博市張店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店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二十世孫王世建、原淄博市張店區(qū)人民法院院長、張店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二十世孫王世延。
關于間隔年限:
從以上8次修譜可看出,從我先祖王楨提出修譜到第一次修譜完結間隔18年,正如王楨序跋中所言“修譜實屬不易”。18年正是一代人成熟的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也是我祖上九世孫歷任太常寺少卿王楨根據(jù)當時社會規(guī)制和民俗風情制定的一個間隔18年一次修譜的規(guī)則。第一次修譜是康熙二十二年,我祖上王楨已然75歲高齡。第二次修譜由我祖上九世孫王楨和我祖上九世孫見任廣東都使司掌印都司王瑜同時作序。可見我祖上對第二次修譜與第一次修譜同樣極為重視。從第一次修譜到第二次修譜間隔僅11年。為何這次間隔短短11年就修譜呢?依據(jù)族譜中相關文字信息,筆者據(jù)此分析推斷,這與當時家族所處的社會背景有關,即太常寺少卿王楨辭官(1660年)還鄉(xiāng)后,家族在朝中為官者屬王瑜最高,基于此可看出這是王楨在有生之年與王瑜的一次重要交接。從第二次到第三次修譜間隔26年,第三次到第四次修譜間隔58年,第四次到第五次修譜間隔45年,第五次到第六次修譜間隔25年,第六次到第七次修譜間隔93年,第七次到第八次修譜間隔96年。從修譜間隔的年限可看出,時長時短,沒有規(guī)則性可循,若按照18年一個時間段修譜一次的規(guī)則根本無法實現(xiàn)。這與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人文背景、生存環(huán)境、人脈關系、家族興衰等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所以間隔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我祖上王楨期盼長山東街王氏血脈瓜瓞綿綿的意愿是不會改變的,且發(fā)揚光大,成為王姓家族大一統(tǒng)的一支主要血脈和力量。
三是成立機構、組織發(fā)動、無償捐助、人物表彰等等事宜:
十九世孫王均謀發(fā)起,十八世孫王貽和響應,二人主導并積極號召組織發(fā)動。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大家爭先恐后,積極奉獻。從交流中筆者發(fā)現(xiàn),發(fā)起人王均謀和第一響應人王貽和具有很強的上進心和責任心,不怕吃苦,克服困難,發(fā)揚大公無私的精神,為家族修譜做出了很大貢獻。
我為長輩們的聰穎智慧而感到驕傲自豪,為族親們辛勤付出而欽佩萬分。
在與長輩的交流中,我也坦誠相見,開誠布公的說明當時我沒有參加修譜服務隊伍中的原因:其一,當時年輕,從思想上對修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意識上處于一種模糊狀態(tài),認為修譜是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作用不大。二是,當時在外地工作,在重要崗位上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堪憂,不愿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后來,去北京供職,由于工作性質原因,接觸到客戶要求編寫優(yōu)秀家族家風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項目,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文脈”的指示精神和相關國家教育政策,策劃、參與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項目,并編寫了《中小學生紅色文化傳統(tǒng)教育》《中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小學生勞動教育》《中小學生國防教育》《新時代中小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新時代大學生國防教育》《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經(jīng)過自我學習,加深了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由此意識到家族修譜的重要性,修譜本身就是家族與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由此為十幾年前沒有加入到家族修譜的隊伍中而遺憾!
自在周村狀元街狀元府認識先祖王繼安、祖上王楨、武狀元王應統(tǒng)、王遂善、王碧瑩等,方知家族的榮光和底蘊深厚的文化背景。由此,喚醒了我對修譜的模糊觀念,提高了我對修譜重要性的認知水平。據(jù)此決定先從拜祭族譜開始,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當我把這些想法告訴長輩們后,得到的是認同與贊賞。并沒有因我不參與修譜隊伍的過失而責怪、埋怨。
在王貽江爺爺家里我用紅綢子布將族譜包裹起來,面向族譜三請三鞠躬,請到張店我的家中。我面對老祖宗,雙膝跪地,雙掌合十,默念祝福,然后磕三個響頭以示敬仰。我以莊重而又嚴肅的神態(tài)將族譜翻開,看著厚厚的8本《長山東街王氏世譜》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沉浸在與老祖宗對話的漫漫歷史征途中。我默默拜讀祖上的金言玉句,閃光異彩,徜徉在王氏家族價值連城而豐富的知識寶庫中。
我在族譜中看到了第八次修譜的領導機構。方得知我今天拜見的王均謀不僅是發(fā)起人并擔任族譜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王貽和不僅是第一響應人并擔任族譜編纂委員會主任。我看著閃著金色光芒的每一個名字,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正如北宋大文學家蘇軾《題西林壁》詩詞中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受??此破掌胀ㄍǖ膬晌焕先?,竟然是深藏不露的修譜大家。
關于我提出的問題,族譜第一部第42頁記載:黑土莊王氏譜載始祖二一居黑土莊一居張家坊言之鑿鑿必有所受故自旭邨學博時即相戒不通婚姻通儒訓言依於典禮至可敬佩而吾譜闕焉失載傳疑傳信附注於此以待詳考。
譯文如下:黑土莊王氏家譜記載,始祖二人,一個定居黑土莊,一個定居張家坊。說話辦事要講誠信,對天發(fā)誓不昧良心,否則就會天打五雷轟,牽連族人家庭受累。因此,趁著太陽東升的時候,請村里私塾先生博時作證人并書法“兩姓王不得通婚,遵照儒家制定的訓言和禮儀舉行婚禮儀式,方能受族人尊敬”。而我家譜丟失,缺少這些記載。有人懷疑有人相信有人猜測。今天明確記載此事,留待后人考證。
掩卷沉思,由此明了李國經(jīng)先生在《金周村》書中只提出問題而沒有答案的原因了。這個問題看似解決了,實際上懸而未決。因為族譜記載只是附注與此以待詳考。據(jù)此推斷黑土莊王氏族譜是否有“兩王”不聯(lián)宗的記載,故此我與修譜發(fā)起人暨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王均謀叔叔約定,待時同去黑土莊探究。族譜存疑解析之一,特此記之。
2023年10月31日 夜于寒舍
附錄一、參考書目
1.李國經(jīng),2004年9月,青海人民出版社《金周村》。
2.周村大街開發(fā)保護辦公室,2002年12月,淄博市新聞出版局《周村歷史名人》。
3.《長山東街王氏世譜》。
附錄二、圖片
圖1 李國經(jīng) 著《金周村》
圖2 《周村歷史名人》
圖3 《長山東街王氏世譜》
附錄三、作者簡介
小五小,原名王世祥,男,1961年10月17日出生。祖籍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人。原《淄博晚報?齊魯餐飲》編輯部主任、原《魯中晨報?晨報周刊》廣告部主任、原淄博市科技綠色產(chǎn)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曾長期在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擔任高管。50萬字的長篇小說《見錢眼紅》,在參加湖北省2012年舉辦的第四屆網(wǎng)絡文化節(jié)之“長江杯”網(wǎng)絡文學大賽活動中榮獲優(yōu)秀獎。著有10萬字的長篇小說《夢圓桃花泉》(已出版),著有90萬字的長篇小說《城市的希望》。以及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篇,散見于國家級、省、市級媒體。短篇小說《南下》在著名期刊《當代小說》2011年舉辦的第六屆當代精短文學作品(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短篇小說《罪惡》在《當代小說》2012年舉辦的第七屆當代精短文學作品(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70周年)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出版小說集《劉三里》。
特別提醒:本文由原創(chuàng)作者王世祥先生授權族譜網(wǎng)獨家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