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王韜

                  2020-10-16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959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生平童年和少年查看詳細關(guān)系圖王韜的成就圖王韜的少年在甫里渡過,“余少居甫里,莫有知余者”。王韜五歲,由母親教識字。父親是鄉(xiāng)村私塾先生,王韜隨父親熟讀四書五經(jīng),打下扎實的經(jīng)學(xué)基礎(chǔ)。少年王韜在空閑時候,常到甫里鎮(zhèn)上唐代詩人陸龜蒙留下的斗鴨池觀賞荷花,或到明代梅花別墅探梅。最愛在夕陽將落時分,到保圣禪院聽松,“有如千軍萬馬聲,又如千山落葉,萬豁泉流”,畢生難忘。四十多年之后,王韜在1882年,1885年,1887年三年中三返家鄉(xiāng),必重游保圣禪院,并對隨行的朋友們講述少年時保圣禪院聽松的故事。道光二十四年(1843年),王韜到昆山應(yīng)縣考,中秀才。道光二十七(1846年)到金陵應(yīng)考,不第。墨海書館道光二十八年(1847年)王韜到上海探望父親,順便參觀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主持的墨海書館,受到麥都思和長女瑪麗、二女婭蘭的接待,款以葡萄酒和音樂,并帶領(lǐng)參觀“光明無纖翳,洵屬琉璃世界”的印刷廠房。王韜對按字母...

                  生平

                    童年和少年

                  王韜

                  查看詳細關(guān)系圖王韜的成就圖

                        王韜的少年在甫里渡過,“余少居甫里,莫有知余者”。王韜五歲,由母親教識字。父親是鄉(xiāng)村私塾先生,王韜隨父親熟讀四書五經(jīng),打下扎實的經(jīng)學(xué)基礎(chǔ)。少年王韜在空閑時候,常到甫里鎮(zhèn)上唐代詩人陸龜蒙留下的斗鴨池觀賞荷花,或到明代梅花別墅探梅。最愛在夕陽將落時分,到保圣禪院聽松,“有如千軍萬馬聲,又如千山落葉,萬豁泉流”,畢生難忘。四十多年之后,王韜在1882年,1885年,1887年三年中三返家鄉(xiāng),必重游保圣禪院,并對隨行的朋友們講述少年時保圣禪院聽松的故事。道光二十四年(1843年),王韜到昆山應(yīng)縣考,中秀才。道光二十七(1846年)到金陵應(yīng)考,不第。

                    墨海書館

                  道光二十八年(1847年)王韜到上海探望父親,順便參觀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主持的墨海書館,受到麥都思和長女瑪麗、二女婭蘭的接待,款以葡萄酒和音樂,并帶領(lǐng)參觀“光明無纖翳,洵屬琉璃世界”的印刷廠房。 王韜對按字母次序排列整齊的活字架,一天能印幾千本書的活字版印刷機很感興趣,種下日后自己辦書館的種子。王韜在墨海書館結(jié)識了美魏茶、慕維廉、艾約瑟等傳教士。

                        1848年,王韜父親病故,王韜此時家有嬌妻,必須尋找工作,維持生計,得傳教士麥都思的聘請,到上海墨海書館工作,墨海書館的工資固定,比他在家鄉(xiāng)教書所得高的多。王韜和家眷就住在墨海書館宿舍,室內(nèi)掛一付對聯(lián):“短衣匹馬隨李廣,紙閣蘆窗對孟光”。王韜在墨海書館,擔(dān)任麥都思的助手,重新翻譯《圣經(jīng)》。

                        英國倫敦會在1843年香港舉辦的代表大會上,多數(shù)代表認為早先馬禮遜翻譯的圣經(jīng),包含太多俚語,決定由倫敦傳道會上海分會麥都思、米憐在上海重新組織翻譯《圣經(jīng)》。初步翻譯工作,由倫敦會教友完成,1847年6月開始,以麥都思、米憐為首的五人代表小組,周一至周五,每天開會研討四小時,每名代表各有自己的翻譯員(王韜是麥都思的翻譯),逐字逐句對照原文,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1850年《新約》翻譯完畢,1853年《舊約》翻譯完畢。這部《新約》被稱為《圣經(jīng)》“代表譯本”。代表譯本由于中文通順,被英國圣經(jīng)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采納為海外標(biāo)準(zhǔn)本,短短六年間已經(jīng)印行十一版,成為在中國最廣為流行的圣經(jīng)譯本。王韜功不可沒。

                        王韜在墨海書館工作十三年,還先后和偉烈亞力、艾約瑟等傳教士,翻譯出版《華英通商事略》、《重學(xué)淺說》、《光學(xué)圖說》、《西國天學(xué)源流》等書,為西學(xué)東漸作出了貢獻。

                        1850年十月,王韜的年輕妻子病故。

                        根據(jù)倫敦會1855年61屆大會報告,王韜在1854年8月26日,接受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

                    避難香港

                  王韜

                    1887年的香港

                        王韜曾多次給江蘇巡撫徐君青等上書,主張與英法修好,并學(xué)習(xí)西方。雖有部分得以采用,但“然用其言而乃棄其人“。

                        1860年,李秀成率領(lǐng)的一支太平軍陷蘇州、常州、進迫上海。在這期間王韜回蘇州老家探望老母時,結(jié)識太平天國地方長官劉肇均(劉紹慶),受其器重。王韜于1862年2月4日化名黃畹上條陳,從戰(zhàn)略上為太平軍獻策,言上海洋人志在通商,對太平天國沒有威脅,應(yīng)集中兵力對付西線的湘軍,并希望劉肇均轉(zhuǎn)交李秀成。但李秀成并未采納。1862年3月7月清軍攻破李秀成王家寺七堡壘的軍營,王韜陳條落入清軍之手,江蘇巡撫薛煥見此大驚,火速呈報朝廷,同治閱后,四月二十五日下旨:“……惟逆黨黃畹為賊策劃,欲與洋人通好,與軍務(wù)實有關(guān)系……至該逆所稱派撥黨與赴洋涇浜潛住,并勾結(jié)游民作內(nèi)應(yīng),計殊兇狡,并著李鴻章、薛煥嚴(yán)密防范,黃畹是否見匿上海,或竄赴他處?著曾國藩等迅速查拿,毋任漏網(wǎng)?!?(“長毛狀元”外號由此而來)。

                        當(dāng)時墨海書館館長麥都思之子麥華陀爵士正是英國駐上海領(lǐng)事。王韜在上海英國領(lǐng)事館避難四個多月。1862年10月,在英國領(lǐng)事館人員護送下搭乘一艘怡和洋行的郵輪亡命香港。香港英華書院院長——漢學(xué)家理雅各是上海墨海書館館長麥都思的老友,便安排王韜住在香港倫敦教會的宿舍,并聘請王韜協(xié)助翻譯《十三經(jīng)》。理雅各在王韜協(xié)助下翻譯出《尚書》和《竹書紀(jì)年》。理雅各在空暇時常邀請王韜到薄扶林寓所小住。王韜初到香港,無親無故,多仗理雅各資助才能渡過難關(guān)。

                        在此期間,王韜還兼任香港《華字日報》主筆,這是他從事華文新聞事業(yè)的開端。

                  王韜論香港

                        王韜旅居香港,工余之暇,勤涉書史。當(dāng)時罕有關(guān)于香港的史料,王韜尋訪故老,收集關(guān)于香港的資料,著《香港略論》、《香海羈蹤》、《物外清游》等三篇文章,記述香港的地理環(huán)境,英人未來前的狀況,英人割據(jù)香港后設(shè)立的官府、制度和兵防,以及十九世紀(jì)中葉香港的學(xué)校、教會、民俗等歷史資料。王韜有關(guān)香港的文章,是有關(guān)香港早期歷史的重要文獻。

                  歐洲之旅

                  王韜

                                 巴黎

                  王韜

                               杜拉村

                  王韜

                          大英博物館

                  王韜

                               愛丁堡

                    游歷歐洲

                        1867年理雅各離開香港回蘇格蘭家鄉(xiāng)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理雅各來信邀請王韜到歐洲游歷并前來蘇格蘭繼續(xù)幫助翻譯中國經(jīng)典。十一月二十日王韜乘輪船啟行。取道新加坡、檳榔嶼、錫蘭、亞丁、開羅出地中海經(jīng)墨西拿抵達法國馬賽。由香港到馬賽全程四十多日。每經(jīng)過一個停泊港口,王韜必定游覽一番,并寫下游記。王韜從馬賽轉(zhuǎn)搭火車經(jīng)里昂到達法京巴黎。王韜在巴黎游覽盧浮宮等名勝,并拜訪索邦大學(xué)漢學(xué)家儒蓮。王韜在巴黎小住十幾天后繼續(xù)搭火車到加來港口轉(zhuǎn)搭渡輪過英吉利海峽到英國多佛爾港,改乘火車到英京倫敦。當(dāng)時理雅各正在倫敦,便陪同王韜游覽大英博物館、圣保羅大教堂等英京名勝。

                    王韜在牛津大學(xué)演講

                  牛津大學(xué)校長特邀王韜到大學(xué)以華語演講。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學(xué)者在牛津大學(xué)講話。王韜談到中英通商的歷史,維多利亞女王遣人到廣東,開始了英國的東方貿(mào)易,后來英國官員斯當(dāng)東始學(xué)漢語,隨后來華的英國人才通中國語言文字。王韜希望兩國繼續(xù)和睦共處?!笆菚r一堂聽者無不鼓掌蹈足,同聲稱贊?!碑?dāng)時在牛津大學(xué)學(xué)習(xí)漢語的學(xué)生,多經(jīng)國家選拔后,授予官職,派往印度和中國當(dāng)翻譯。王韜還談到孔子之道與西方天道,孔子之道為人道,西方之道雖是天道,但傳西道的還是系于人?!按诵耐死硪?,請一言以決之,曰其道大同”。

                  王韜

                  光緒八年《循環(huán)日報》

                   

                      旅居蘇格蘭

                        王韜離開倫敦后,在蘇格蘭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居住。假日理雅各和他的三女瑪麗常陪王韜游覽鄰近的杜拉山、坎伯古堡、替里扣特里鎮(zhèn)、阿羅威、斯特靈城堡,也游覽了愛丁堡,參觀愛丁堡大學(xué),游覽阿伯丁、亨得利、格拉斯哥、丹迪等地。一如往日,王韜每游一地都寫下紀(jì)錄,后來在上海編入《漫游隨錄圖記》。1870年春理雅各和王韜完成了《詩經(jīng)》、《易經(jīng)》、《禮記》等中國經(jīng)典的翻譯。王韜旅居蘇格蘭期間,應(yīng)用西方天文學(xué)方法研究中國古代日食紀(jì)錄,著有《春秋日食辨正》、《春秋朔閏至日考》等天文學(xué)著作。

                  返香港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

                        1870年冬理雅各返回香港,重新主持英華書院,王韜隨同返香港,在鴨巴甸(今香港仔)租了一間背靠山麓的小屋,名之為“天南遁窟”,自號“天南遁叟”,從事著述之余,仍舊出任《華字日報》主筆。在此期間,王韜編譯了《法國志略》、《普法戰(zhàn)紀(jì)》,先后在《華字日報》連載,上?!渡陥蟆忿D(zhuǎn)載。后來王韜《普法戰(zhàn)紀(jì)》編輯成21萬字的單行本。《普法戰(zhàn)紀(jì)》很受李鴻章重視。《普法戰(zhàn)紀(jì)》傳入日本,也引起很大的反響。

                        1872年東華醫(yī)院在香港創(chuàng)立,王韜被選入東華醫(yī)院第一屆董事會。

                        1873年理雅各返回蘇格蘭,王韜買下英華書院的印刷設(shè)備,在1874年創(chuàng)辦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華資中文日報——《循環(huán)日報》,因此王韜被尊為中國第一報人。王韜自任主筆十年之久,在《循環(huán)日報》上發(fā)表八百余篇政論,鼓吹中國必須變法,興辦鐵路、造船、紡織等工業(yè)以自強。王韜發(fā)表在《循環(huán)日報》的政論,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時弊,被認為是中國新聞界政論體的創(chuàng)造人。1875年王韜發(fā)表了著名的《變法自強上》、《變法自強中》、《變法自強下》三篇政論,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變法”的口號,比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維新早23年。據(jù)學(xué)者羅香林考證,康有為在1879年曾游歷香港,正值王韜擔(dān)任《循環(huán)日報》主筆,發(fā)表大量變法政論之時,因此,康有為的變法思想,受王韜影響是極可能的事。王韜無疑是中國變法維新運動的先行者。

                    旅日考察

                  王韜

                    王韜《扶桑游記》

                        王韜的《普法戰(zhàn)紀(jì)》一書和發(fā)表在《循環(huán)日報》上的變法維新政論,深受日本維新派重視。光緒五年(1879年)三月,王韜應(yīng)日本一等編修重野成齋、《報知社》主筆栗本鋤云、蕃士岡鹿門、中村正直、寺田望南、佐田白茅等名士邀請,前往日本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考察。王韜在此期間結(jié)識一批日本維新人士,考察了東京、大阪、神戶、橫濱等城市,寫成《扶桑游記》。在日本期間,王韜還在東京謁見清廷駐日大使何如璋、副使張斯桂、參贊黃遵憲。

                    終老上海

                  王韜在英國、日本的名望和他的變法維新政論,使清廷重臣李鴻章刮目相看,認為王韜是“不世英才,胸羅萬有”希望召羅為用。

                  光緒八年(1882年),王韜曾回上海探路,矚香港洪茂才校對《弢園文錄外編》,由香港印務(wù)總局排印。

                  光緒十年(1884年),王韜終于回到他闊別二十二年的上海,定居在滬北吳淞江濱的淞隱廬。此時王韜被聘為《申報》編輯。適逢中法戰(zhàn)爭,王韜寫了很多時評并給盛宣懷等人寫了很多信,發(fā)表看法和建議,開始主張“慎兵保和”,后來主張“戰(zhàn)之以恒”。

                  光緒十一年(1885年),王韜創(chuàng)辦弢園書局,以木活字出版書籍。

                  光緒十二年(1886年),任格致書院山長,主持推行西式教學(xué)。

                  光緒十三年(1887年),著《淞濱瑣話》。

                  光緒十六年(1890年),石印出版《漫游隨錄圖記》,入秋,王韜被聘為《萬國公報》特約寫稿人。

                  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中山拜見王韜,王韜為孫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書》,安排在《萬國公報》發(fā)表。

                  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1897年5月24日),王韜病逝上海城西草堂。

                  個人思想

                    政治上

                      變法自強

                        王韜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根據(jù)易經(jīng)中“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斷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變者”;他寫道“中國何嘗不變”。王韜對中國前途充滿信心,“ 吾知中國不及百年,必且盡用泰西之法而駕乎其上”。王韜主張以歐洲強國為榜樣。具體辦法有四:

                  改革科舉取士法

                  改革練兵法

                  改革教育

                  廢除繁文

                      君民共主論

                        在中國歷史上王韜最早提倡廢除封建專制,建立“與眾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憲制度。王韜將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分為三種:

                  君主之國,如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土耳其,國家元首為帝。王韜認為,君為主,必須有堯、舜帝在上,才能長治久安。

                  民主之國,如法國、瑞士、美國,國家元首為“統(tǒng)領(lǐng)”。王韜認為民主之國,“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無流弊”。

                  君民共主之國,如英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麥?!俺⒂斜潭Y樂賞罰諸大政,必集眾于上下議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見相同,而后可頒之遠近,此君民共主也?!薄拔ň窆仓?,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遞……如中國三代以上之遺意。

                    經(jīng)濟上

                      實業(yè)強國

                        王韜認為富強為強國之本,必須大力興利:

                  開發(fā)鐵礦、煤礦、金礦、銀礦、銅礦、水銀礦等;

                  開發(fā)羊毛、棉布、絲綢紡織業(yè);

                  發(fā)展海陸交通,造輪船、建筑鐵路。

                    軍事上

                      主張進行軍事改革

                        王韜主張革新兵器,廢除弓箭、大刀、長矛,換成新式火器;將帆船換為輪船,“師其所能,奪其所持?!蓖蹴w認為單按西法制造槍炮、輪船、建筑鐵路,只不過是抄襲皮毛,更重要的是要變革軍隊的制度和訓(xùn)練方法。

                        王韜認為“ 諸利既興,而中國不富強者,未之有也”。

                  著作成就

                    理雅各、王韜中譯英

                  James Legge: The Sacred Books of China. The Text of Confucianism(Oxford 1885年)

                  The Book of Change (ISBN 0883560003,易經(jīng))

                  Confucius Analects (論語)

                  Mencius (孟子)

                  Shu Ching Book of History (書經(jīng))

                  Lao Tsu (老子)

                  The Hsiao King Or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BN 1419166875,孝經(jīng))

                  THE FOUR BOOKS. CONFUCIAN ANALECT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WORKS OF MENCIUS.(四書: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

                    科學(xué)技術(shù)

                  王韜、艾約瑟 譯:《光學(xué)圖說》、《格致新學(xué)提綱》、《中西通書》。

                  王韜、偉烈亞力 譯:《西國天學(xué)源流》、《重學(xué)淺說》、《華英通商事略》

                  王韜 等 編譯: 《西學(xué)輯存六種》、《西學(xué)原始考》、《泰西著述考》

                  《火器說略》

                    經(jīng)學(xué)著述

                  《國朝經(jīng)籍志》、《皇清經(jīng)解??庇洝贰ⅰ吨芤准尅?、《禮記集釋》、《毛詩集釋》。

                    史學(xué)著述

                  《法國志略》、《普法戰(zhàn)紀(jì)》、《法蘭西志》、《重訂法國志略》、《美利堅志》、《俄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天文歷算

                  《春秋日食辨正》、《春秋朔閏至日考》、《春秋朔至表》

                    政論

                  《弢園文錄外編》 ISBN 7-5348-1710-2

                  《臺事紀(jì)聞》

                    文學(xué)

                  《法國儒蓮傳》、《弢園老民自傳》、《花國劇談》、《三恨錄》、《衡花館日記》、《東游日記》、《苕華盧日記》、《衡花館詩錄》、《蘅華館詩錄附存》、《蘅華館雜著》、《遁窟讕言》、《歇浦芳叢志》、《瑤臺小錄》、《泰西著述考》、《茗薌寮志》、《弢園著述》、《弢園著述總目》、《探地記》、《麗農(nóng)山人事實雜錄》、《甕牖余談》、《漁陬冶游錄》、《淞隱廬雜識》、《弢園藏書志》、《瀛壖雜志》、《弢園尺牘》、《弢園叢書》、《弢園筆乘》、《弢園尺牘續(xù)鈔》、《弢園經(jīng)學(xué)輯存》、《艷史從鈔》、《從書》、《艷史二十種》、《弢園日記》、 《滬城聞見錄》、《海陬冶游錄》、《格致書院課藝》、《園筆乘》。

                  《漫游隨錄圖記》

                  《淞濱瑣話》 十二卷

                  《淞隱漫錄》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9 

                  王韜著《弢園文新編》,主編錢鍾書、執(zhí)行主編朱維錚;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98 

                    作品英譯

                  《漫游隨錄》:"Selections from Jottings of Carefree Travels". Tr. Ian Chapman. Renditions 53/54

                  《漫游隨錄圖記·香海羈蹤》:"My Sojourn in Hong Kong." John and Kirstin Miller, Hong Kong. San Franscisco: Chronicle Books, 1994.

                  《淞隱漫錄·媚麗小傳》:McAleavy (H): Translation of "Mei-Li Hsiao Chuan",a Short Story by Wang T"ao,1953。

                  王韜研究

                  《王韜與近代世界》,林啟彥、黃文江編, 香港教育圖書, 2000

                  《王韜評傳》,張海林著,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

                  《王韜評傳》,忻平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0

                  《王韜研究》,王立群著,中國早期“口岸知識分子”形成的文化特征(博士論文)

                  《王韜年譜》,張志春編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王韜傳記資料》,朱傳譽主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79.

                  《王韜著作》:費正清:"Writings of Wang Tao." [excerpts]. In Ssu-yu Teng and John K. Fairbank :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A Documentary Survey, 1839-1923. Cambridge: Harvard UP, 1954, 137-42.

                  Cohen, Paul A.: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ISBN 0674068769

                  中譯本:(美)柯文著,雷頤、羅檢秋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的改革》,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 

                  McAleavy (H):Wang T"ao. The Life and Writings of a Displaced Person. With a Translation of "Mei-Li Hsiao Chuan", a Short Story by Wang T"ao,1953。 A lecture delivered at The China Society of London on 22 May 1952。

                  Vittinghoff, Natascha:Die Anf?nge des Journalismus in China (1860 –1911)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2

                  (美)柯文著,《變動中的中國歷史研究視角》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大成至圣先師”?! 】鬃娱_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之風(fēng),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鬃邮钱?dāng)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