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
名稱
毘婆沙(梵文: vibhā?ā ),是一種佛教注釋書名稱,主要用于對阿毘達摩論書的注解 ?!洞髿称派痴摗分饕恰栋l(fā)智論》的注解書,故稱毘婆沙 。
歷史
《大毘婆沙論》的正確集成時間不詳,漢傳佛教最早的傳說,是由尸陀槃尼、達悉和鞞羅尼三人造《毘婆沙論》 。印順法師認為,其中的鞞羅尼,又作韋羅或比羅( Vīla ),可能是馬鳴弟子,與馬鳴年代相近 。真諦傳說,《大毘婆沙論》是由迦多衍尼子解釋,眾人共同集結,再由馬鳴負責主要撰文 。
《大毘婆沙論》,是由公元2世紀時 的犍陀羅國迦膩色迦王資助 ,說一切有部五百阿羅漢廣釋《發(fā)智身論》的最高論書。還有說是佛陀馱娑論師制《大毗婆沙論》 。
藏傳佛教認為,這本論書是由喀什米爾(唐譯迦濕彌羅)地區(qū)的阿毘達摩論師所集體編著。
《大毘婆沙論》的編成時間,現(xiàn)今有許多不同看法,木村泰賢與印順法師認為,《大毘婆沙論》應在迦膩色迦王之后,龍樹之前編成,約在公元150年前后。而且其編寫曾有多個不同版本。
譯本
漢傳中,有三個版本的毘婆沙論:
《鞞婆沙論》,14卷,公元383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僧伽跋澄口誦,曇摩難提筆受,佛圖羅剎宣譯、敏智筆受而成 。
《阿毘曇毘婆沙論》,共100卷,現(xiàn)存60卷,公元427年北涼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200卷,公元656年唐玄奘譯。
唐玄奘于公元656年 譯,二百卷。1940年代,法尊法師將其譯成藏文。異譯本有公元427年北涼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共100卷存60卷) ,玄奘所譯版本比二百年前的版本有所增改,比如說一切有部的“實有法我” ,在北涼版本中為“計假名我” 。
考證
日本學者西義雄、桝田善夫主張,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與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兩書來自不同傳承。玄奘譯本屬于迦濕彌羅正統(tǒng)傳承,而北涼譯本則來自于非迦濕彌羅正統(tǒng)派的傳承 。
周含柔在比較三個譯本之后,認為14卷本《鞞婆沙論》是《大毘婆沙論》的注釋書,注解其論母的四十二章十門,其根據(jù)的是一更古老版本的失傳《大毘婆沙論》 。
注疏
世親著《俱舍論》對大毗婆沙論進行了總結,并以經(jīng)量部的觀點進行了討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