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文化—歷史形態(tài)—古儺“樣板”周代宮廷儺禮
宮廷特設(shè)的專職驅(qū)疫趕鬼的軍官方相氏,是宮廷儺禮的主角。他頭上頂著熊皮,再從肩部披下。熊皮的頭部裝著四只金黃的眼睛,穿著褐色的上衣和紅色的裙子,左右手分別揮舞著盾和戈,率120名“罪隸”,狂呼狂叫地在宮中一個一個房間地搜索鬼疫,把它們驅(qū)趕出宮去?!吨芏Y·夏官》是這樣寫的:“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率百隸索室驅(qū)疫”。這就是西周宮廷儺禮的基本式樣,就是那么簡單,那么粗獷。
“黃金四目”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還有很多爭論。清代孫詒讓認為:方相氏的面具,不是裝在熊皮的頭部,而是將黃金鑄成的四只眼睛用索串連起來,然后兩端掛在耳朵上,四只金眼布置在鼻子的兩邊。這種說法有合理的成分,現(xiàn)今江西樂安的“雞嘴”和“豬嘴”面具,就類似此法。
西周有罪、蠻、閩、夷、貉五種奴隸,后四種都是外族俘虜。罪隸,則是周族內(nèi)部因罪被貶為奴隸的人,其中挑選120 名,平時在百官官府做“家中小事”(輕微勞動),舉行儺禮時,則由方相氏率領(lǐng)在宮中驅(qū)疫趕鬼。儺禮中的“百隸”是個概數(shù),實際上是120名。
周代的禮制相當(dāng)繁復(fù),大多追求莊嚴隆重,配有樂舞。卻也保存著像儺禮這樣粗糙的禮典。這種宮廷儺禮后世稱為“周之舊制”,當(dāng)做儺禮的樣板。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它是朝廷規(guī)定必須舉行的禮典。宮廷每年定期在春、秋、冬各舉行一次。冬季是在除夕進行,由于天氣最為寒冷,要求全國上下全都要各自參加不同等級的儺禮,稱為“大儺”,奴隸也得參加。
第二,它是原始儺儀意念的遺存。主角方相氏還是半人半獸的打扮。長期繼承著驅(qū)趕“無形之鬼”的格式(儺傳到日本則很快改用有形之鬼。中國和韓國有些地方后來也用有形之鬼)。整個儺禮不信神,更不求神。儺禮驅(qū)疫總是驅(qū)之必勝,憑的是方相氏的兇丑和力量。
第三,它保留了濃厚的原始群舞成分。整個儀式簡單、粗獷,沒有迎神送神等多余的程序。只是在儺禮前,有個“舍萌”儀式,是為天子求來年吉夢的,也是為儺禮開路。而儺禮本身宗教因素很淡。方相氏與百隸驅(qū)疫,也只表達一種疾惡如仇的情緒,沒有其他情節(ji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