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中東方的雅典學院――稷下學宮
正因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涌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流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的社會局面。于是,一座被譽為是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中國式雅典學院——稷下學宮也由此誕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1949 年,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其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了“軸心時代”的理論。雅斯貝斯認為,公元前 600 至公元前 300 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發(fā)生了非常的文化事件,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最終形成了希臘、印度、中國三大古典文化中心。這 些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文化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雅斯貝斯所指的中國的軸心時代,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被稱為諸子百家的各個學派、 各種思想交錯碰撞,相互批評排斥,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為后世所稱道的“百家爭鳴”盛況,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寫下了最為絢爛的一筆。公元前387 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雅典郊外創(chuàng)立了阿卡德米學園,俗稱雅典學院,講授哲學、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心理學、音樂理論等。雅典學院是古希臘的學 術中心,匯集了當時最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以及追隨他們的眾多弟子。大約同時,在東方,在中國,也有一座這樣的學術中心——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遺址
和 希臘的阿卡德米學園不同,稷下學宮是由官方創(chuàng)辦的。大約在田齊太公時,齊國就設置了學宮,招攬學者到學宮講學,兼做政治咨詢。因為學宮靠齊都臨淄的稷門而 設,得名“稷下學宮”,到稷下講學的學者被稱為“稷下學士”。田齊政權給稷下學士以優(yōu)厚的待遇,并營造了相對寬松的學術環(huán)境,讓他們“不治而議論”。稷下 學宮在齊宣王時期達到鼎盛,而它的學術活動,一直持續(xù)到齊王建時期,至田齊滅亡才宣告結束,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幾乎和戰(zhàn)國田齊的歷史相始終。
稷下學宮,戰(zhàn)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成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
會 聚在稷下學宮的學者,被后世統(tǒng)稱為稷下學派。事實上,稷下學宮并不存在一個單一的學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農、陰陽等諸家學派。稷下學士們在 學宮授徒講學、著書立說,他們相互辯論,又相互汲取,成為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標志。遺憾的是,稷下學士們的著作大多失傳了,傳世的托名為管仲所作的《管 子》,一般被認為是部分稷下學者的論文集?!豆茏印窌畜w現(xiàn)的學術融合、兼容并包的傾向,正是典型的齊稷下學術的特色。
對于稷下學宮,郭沫 若曾高度評價說:“這稷下之學的設置,在中國文化史上,實在有劃時代的意義……發(fā)展到能夠以學術思想為自由研究的對象,這是社會的進步,不用說也就促進了 學術思想的進步”,“周秦諸子的盛況是在這兒,形成了一個最高峰”。儒家亞圣孟子、陰陽家創(chuàng)始人鄒衍、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都穿梭其中,傳為千古美談。
宣揚仁政主張的孟子。
孟子名軻。在山東,距離曲阜五十多公里的鄒城是孟子的家鄉(xiāng)。孟子發(fā)展了孔子關于“仁”的學說。他認為人性本來都是善的,推廣自己的善心,以其所愛及其所不 愛,這就是仁。他有一個著名的命題,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希望統(tǒng)治者能行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雖然也主張 統(tǒng)一,但他反對爭于利的兼并戰(zhàn)爭,主張實行“王道”。和孔子一樣,孟子也帶著他的弟子們周游列國,宣傳他的仁政主張。但和孔子困厄陳、蔡,惶惶如喪家之犬 不同,孟子在各國都受到了統(tǒng)治者的厚待。
當年,在魏國國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對話流傳至今。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 會給我國帶來什么利益呢?”孟子卻毫不客氣地回答:“王,為什么一定要說利益呢?只要有仁義就足夠了?!睂υ捴械奈簢鴩夯萃?,早已淹沒于歷史的塵埃當 中,很少有人知道,孟子的名字卻深深地印在了中國歷史當中。
被后世尊崇為亞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國之君闡述行仁義、施王道,后人為此專門修 建游梁祠來紀念孟子。相傳,游梁祠的大門前曾經書寫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于親炙之者乎。梁惠王雖 然多次向孟子請教,但他只想著通過戰(zhàn)爭使魏國揚威于天下,與孟子所主張的“仁政愛民、不嗜殺、省刑罰、減免賦稅”等思想格格不入,孟子的仁政主張很難被統(tǒng) 治者真正接受。
孟子對梁惠王絕望了,最終離開了魏國。離開魏國后,孟子轉赴齊國,他對齊國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盡快到達稷下學宮。到達齊 國后,孟子受到很高的禮遇,他繼續(xù)宣傳和發(fā)揚他的“仁政”學說,提出了他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慶幸的是孟子實行的仁政最終還是被齊國 國君所接受,不過同時這也體現(xiàn)百家爭鳴的大環(huán)境下,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總會得到與自己意見相投的君王賞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