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質環(huán)狀物,凡半徑是空半徑的三倍的環(huán)狀玉器稱為璧?!稜栄拧吩疲骸叭獗逗弥^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所謂肉是指邊,好是指孔。實際上這一比例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合乎這一比例。
在玉器中,璧是用于祭天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玉璧最早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玉璧是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也有出土玉璧。玉璧在商周時期比較興盛,漢代以后逐漸式微。
玉璧除了作為禮器,還是權力的象征,用作佩戴和墓葬。
玉璧的形狀通常是圓形的,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圓形輪廓外雕有龍形或其他形狀的鈕。玉璧的紋路主要有蟠螭紋、蟠虺紋、勾云紋、谷紋、蒲紋、龍鳳紋、獸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