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詞條

                  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質環(huán)狀物,凡半徑是空半徑的三倍的環(huán)狀玉器稱為璧?!稜栄拧吩疲骸叭獗逗弥^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所謂肉是指邊,好是指孔。實際上這一比例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合乎這一比例。

                  在玉器中,璧是用于祭天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玉璧最早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玉璧是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也有出土玉璧。玉璧在商周時期比較興盛,漢代以后逐漸式微。

                  玉璧除了作為禮器,還是權力的象征,用作佩戴和墓葬。

                  玉璧的形狀通常是圓形的,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圓形輪廓外雕有龍形或其他形狀的鈕。玉璧的紋路主要有蟠螭紋、蟠虺紋、勾云紋、谷紋、蒲紋、龍鳳紋、獸紋等。

                  璧簡介資料
                  公元前7000年 - 1911年
                  祭祀、陪葬、佩戴、實用等
                  璧相關文獻
                  鄭璧
                  鄭璧,唐末江南進士。有詩四首?!逗鸵u美索友人酒》、《文燕潤卿不至》、《和襲美傷顧道士》、《奉和陸魯望白菊》。
                  查看全文
                  林璧
                  參考
                  查看全文
                  梁璧
                  相關鏈接詠春葉問李小龍梁挺李文茂
                  查看全文
                  參見璜環(huán)圭琮璋琥和氏璧瑄外部鏈接
                  查看全文
                  劉璧
                  參考資料編纂委員會.《上海舊政權建置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ISBN7-80618-881-9.
                  查看全文
                  璧相關標簽
                  玉器
                  手工藝
                  寶石
                  中國藝術
                  文物
                  家族譜大覽
                  12.浠水徐家山徐氏族譜, 12, 卷12, 文覲 奎發(fā) 22世璧晉公起, 193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浠水東海堂, 民國26[1937]年七修. 27冊 : 世系表. 蘄水始遷祖(1世): (宋) 徐省十,號元壽,字伯仁. 由江西南昌遷蘄水鳥鵲林. 徐家山祖(3世): (明) 徐福二. 自鳥鵲林遷居徐家山. 福二公下支祖(0世): 徐輔(元一公之后) ; 徐星(元七公之后). 輔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武 ; 徐紹鳳. 星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春 ; 徐紹綱 ; 徐紹魁 ; 徐紹金 ; 徐紹銀. 派行(11世起): 紹祭文士(仕) 鳳立高岡 瑞映奎璧 邦家之光. 復續(xù)名派: 祥開東海 慶衍南州 克敦先緒 運啟鴻猷 鵬展北極 聲振西洋 中天頂柱 源遠流長. 字序: 鍾才毓俊 炳蔚馨香 聯(lián)升科甲 世代榮昌. 注: 總輯徐璧珠,字季齋 ; 總修徐奎榮,字春芳 ; 編修徐璧松,字春廷 ; 校正徐錦然,字賓臣. 注: 卷21,文孝,文智,文舉,文高,文煜五支系咸豐戊午(1858)續(xù)修補入.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衣題: 徐家山徐氏族譜. 書名頁題: 徐氏族譜.
                  瀏覽:100
                  8.浠水徐家山徐氏族譜, 8, 卷8, 文衡 奎發(fā) 22世璧瑞公起, 193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浠水東海堂, 民國26[1937]年七修. 27冊 : 世系表. 蘄水始遷祖(1世): (宋) 徐省十,號元壽,字伯仁. 由江西南昌遷蘄水鳥鵲林. 徐家山祖(3世): (明) 徐福二. 自鳥鵲林遷居徐家山. 福二公下支祖(0世): 徐輔(元一公之后) ; 徐星(元七公之后). 輔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武 ; 徐紹鳳. 星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春 ; 徐紹綱 ; 徐紹魁 ; 徐紹金 ; 徐紹銀. 派行(11世起): 紹祭文士(仕) 鳳立高岡 瑞映奎璧 邦家之光. 復續(xù)名派: 祥開東海 慶衍南州 克敦先緒 運啟鴻猷 鵬展北極 聲振西洋 中天頂柱 源遠流長. 字序: 鍾才毓俊 炳蔚馨香 聯(lián)升科甲 世代榮昌. 注: 總輯徐璧珠,字季齋 ; 總修徐奎榮,字春芳 ; 編修徐璧松,字春廷 ; 校正徐錦然,字賓臣. 注: 卷21,文孝,文智,文舉,文高,文煜五支系咸豐戊午(1858)續(xù)修補入.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衣題: 徐家山徐氏族譜. 書名頁題: 徐氏族譜.
                  瀏覽:100
                  13.浠水徐家山徐氏族譜, 13, 卷13, 文覲 璧晉 23世邦望公起, 193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浠水東海堂, 民國26[1937]年七修. 27冊 : 世系表. 蘄水始遷祖(1世): (宋) 徐省十,號元壽,字伯仁. 由江西南昌遷蘄水鳥鵲林. 徐家山祖(3世): (明) 徐福二. 自鳥鵲林遷居徐家山. 福二公下支祖(0世): 徐輔(元一公之后) ; 徐星(元七公之后). 輔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武 ; 徐紹鳳. 星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春 ; 徐紹綱 ; 徐紹魁 ; 徐紹金 ; 徐紹銀. 派行(11世起): 紹祭文士(仕) 鳳立高岡 瑞映奎璧 邦家之光. 復續(xù)名派: 祥開東海 慶衍南州 克敦先緒 運啟鴻猷 鵬展北極 聲振西洋 中天頂柱 源遠流長. 字序: 鍾才毓俊 炳蔚馨香 聯(lián)升科甲 世代榮昌. 注: 總輯徐璧珠,字季齋 ; 總修徐奎榮,字春芳 ; 編修徐璧松,字春廷 ; 校正徐錦然,字賓臣. 注: 卷21,文孝,文智,文舉,文高,文煜五支系咸豐戊午(1858)續(xù)修補入.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衣題: 徐家山徐氏族譜. 書名頁題: 徐氏族譜.
                  瀏覽:100
                  17.浠水徐家山徐氏族譜, 17, 卷17, 文弟 奎貴 22世璧志公起, 193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浠水東海堂, 民國26[1937]年七修. 27冊 : 世系表. 蘄水始遷祖(1世): (宋) 徐省十,號元壽,字伯仁. 由江西南昌遷蘄水鳥鵲林. 徐家山祖(3世): (明) 徐福二. 自鳥鵲林遷居徐家山. 福二公下支祖(0世): 徐輔(元一公之后) ; 徐星(元七公之后). 輔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武 ; 徐紹鳳. 星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春 ; 徐紹綱 ; 徐紹魁 ; 徐紹金 ; 徐紹銀. 派行(11世起): 紹祭文士(仕) 鳳立高岡 瑞映奎璧 邦家之光. 復續(xù)名派: 祥開東海 慶衍南州 克敦先緒 運啟鴻猷 鵬展北極 聲振西洋 中天頂柱 源遠流長. 字序: 鍾才毓俊 炳蔚馨香 聯(lián)升科甲 世代榮昌. 注: 總輯徐璧珠,字季齋 ; 總修徐奎榮,字春芳 ; 編修徐璧松,字春廷 ; 校正徐錦然,字賓臣. 注: 卷21,文孝,文智,文舉,文高,文煜五支系咸豐戊午(1858)續(xù)修補入.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衣題: 徐家山徐氏族譜. 書名頁題: 徐氏族譜.
                  瀏覽:100
                  9.浠水徐家山徐氏族譜, 9, 卷9, 文衡 璧瑞 23邦榮公起, 193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浠水東海堂, 民國26[1937]年七修. 27冊 : 世系表. 蘄水始遷祖(1世): (宋) 徐省十,號元壽,字伯仁. 由江西南昌遷蘄水鳥鵲林. 徐家山祖(3世): (明) 徐福二. 自鳥鵲林遷居徐家山. 福二公下支祖(0世): 徐輔(元一公之后) ; 徐星(元七公之后). 輔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武 ; 徐紹鳳. 星公下房祖(11世): 徐紹春 ; 徐紹綱 ; 徐紹魁 ; 徐紹金 ; 徐紹銀. 派行(11世起): 紹祭文士(仕) 鳳立高岡 瑞映奎璧 邦家之光. 復續(xù)名派: 祥開東海 慶衍南州 克敦先緒 運啟鴻猷 鵬展北極 聲振西洋 中天頂柱 源遠流長. 字序: 鍾才毓俊 炳蔚馨香 聯(lián)升科甲 世代榮昌. 注: 總輯徐璧珠,字季齋 ; 總修徐奎榮,字春芳 ; 編修徐璧松,字春廷 ; 校正徐錦然,字賓臣. 注: 卷21,文孝,文智,文舉,文高,文煜五支系咸豐戊午(1858)續(xù)修補入.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衣題: 徐家山徐氏族譜. 書名頁題: 徐氏族譜.
                  瀏覽:100
                  36.夏氏宗譜, 36, 卷35: 6世 璧公 瑣公起, 1940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尚忠堂梓, 民國29[1940]四修. 36冊 : 插圖,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尋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夏榮七,字文樸. 宋末由黃岡遷羅田. 麻城始遷祖(2世) : 夏元二. 三傳分二派 : 夏子文 ; 夏子釗(居白石山,另譜). 派祖(5世) : 夏子文. 居東鄉(xiāng)牌樓河. 子文公傳五子(6世) : 夏瑀 ; 夏璉 ; 夏琳 ; 夏璧 ; 夏頊. 瑀公下房祖(8世) : 夏大榮 ; 夏大才 ; 夏大暹 ; 夏大海 ; 夏大華. 璉公下房祖(11世) : 夏焜 ; 夏炳. 琳公下房祖(9世) : 夏尚忠 ; 夏尚義 ; 夏尚鳳 ; 夏尚仕. 排行字第 : 祖德長遠 忠厚傳家 緒延光裕 世育英華 克繼先哲 永昭貽澤 昌熾開宗 賢良治國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書名頁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璧導讀知識
                  和氏璧文言文
                  和氏璧文言文
                  《韓非子》中記載“楚卞和往荊山,見石中有璞玉,抱獻楚歷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蓖豕制湓p,刖其左足。歷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獻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詐,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獻之,恐王見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淚盡繼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謂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獨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而名之曰詐,是以泣也?!蓖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賞而歸。世傳和氏璧,以為至寶?!?除了這篇《和氏璧》還有《廉頗藺相如傳》中對和氏璧的描寫“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笨梢?,和氏璧在古代是多么寶貴的玉石。
                  瀏覽量:1748次
                  和氏璧的來歷
                  和氏璧的來歷
                  根據(jù)古文記載,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石匠叫做卞和。他在野外采石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塊石頭,雖然外表看起來跟普通的石頭沒什么兩樣,但卞和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判定,這一定是一塊寶石。于是,卞和就把這塊石頭獻給了楚國當時的國王楚厲王。楚厲王請來石匠查看,結果石匠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大怒,砍了卞和的左腳。 楚厲王退位后,卞和又把石頭獻給楚厲王的兒子武王,武王也認為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于是讓人砍了卞和的右腳。 武王的兒子文王繼位后,卞和又想去獻石頭,但無奈他以失去雙腳無法行走,于是坐在路邊痛哭。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把卞和接來,有命人把石頭切開,果然里面是一塊綠色的寶玉。文王感念卞和的誠摯,于是給石頭取名為“和氏璧”。
                  瀏覽量:1829次
                  完璧歸趙講述的是誰護送和氏璧
                  完璧歸趙講述的是誰護送和氏璧
                  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護送和氏璧的是趙國大臣藺相如。戰(zhàn)國時期,趙惠文王有一塊“和氏璧”,引起了秦昭王的覬覦,秦王想設計得到這塊玉,于是向趙王提出用十五座城交換,趙王聽到后很是苦惱,因為秦國一直不講信用,但又因為擔心秦國以此為借口出兵進犯,所以不敢直接拒絕。這個時候宦官令繆賢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當時藺相如是令繆賢的門客,令繆賢說藺相如這個人智勇雙全,他一定能想到一個完備的方法解決這件事。于是趙王接見了藺相如,問他打算怎么做,藺相如答道:大王可以派遣我出使秦國,如果秦王將城池劃給我們,那我就將玉交給他,如果他不肯,那我定玉完璧歸趙。趙王覺得藺相如足智多謀,于是同意了。藺相如到了秦國,去宮里面見秦王,將和氏璧雙手獻上,可秦王只顧把玩和氏璧,絕口不提城池的事,藺相如知道他是不打算兌現(xiàn)諾言了,于是找借口說這塊玉有瑕疵,他來指給秦王看,親王聽了就將玉遞給藺相如。藺相如接過玉,跑到大殿的柱子前,怒目對秦王說:百姓之間尚且講究信譽,如今秦國想要玉,我們趙國拿出誠意派我將玉送上,而大王卻不守信譽,說好的拿城池交換如今卻不兌現(xiàn),今天玉璧在我手里,你如果執(zhí)意想要,我就帶著玉撞死在柱子上。說著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看出強取豪奪是無用的,于是勸他放下玉,等他齋戒五天,然后再將城池奉上。藺相如脫困,知道秦王知識準備再找個借口,于是連夜派人帶著和氏璧逃離秦國,五天過后,秦王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藺相如在朝廷上對秦王說,秦王倘若真心想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如今他已經(jīng)將和氏璧送回,秦王如果有誠意,將城池送上,趙國馬上就命時辰將和氏璧送來。他愿意背負欺騙大王的罪名,請大王治他得罪。秦王和大臣雖怒但卻拿藺相如沒辦法,畢竟他們一開始就是想騙得和氏璧,根本不可能拿城池來換,但如今再找借口就顯得秦國不義了。于是只好放藺相如回歸趙國。這就是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瀏覽量:1768次
                  和氏璧是什么玉石
                  和氏璧是什么玉石
                  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藺相如之所以能夠完璧歸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藺相如的口才超群,慮事周密。其中有一個占有小部分的原因是和氏璧的珍貴讓秦王很珍視,所以會在藺相如站在柱子邊威脅的時候妥協(xié)。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后將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那么這種玉屬于什么玉呢?根據(jù)推測,和氏璧可能是一下三種玉石,主要參考的重點是顏色跟產(chǎn)地。和氏璧可能是獨山玉,獨山玉產(chǎn)自河南漢陽,與和氏璧產(chǎn)地湖北襄陽相近,且獨山玉顏色多彩,可達到和氏璧正看綠色,側看白色的條件。也可能是綠松石,綠松石的產(chǎn)地與襄陽接壤,顏色也比較符合。還可能是拉長石,拉長石產(chǎn)地和顏色變化同樣符合。
                  瀏覽量:1499次
                  和氏璧的故事和來歷
                  和氏璧的故事和來歷
                  戰(zhàn)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名貴寶玉——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后表示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趙王覺得秦王是想占便宜,要是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拿不定主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對趙王說他可以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那他有對策能把和氏璧帶回來,趙王同意他去了。藺相如到了秦國后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非常喜愛,又傳給大臣們看,然后又交給妃子們看。藺相如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想用十五座城池換。那怎么才能把玉拿回來呢?他想出了一個計策,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呢!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只字不提十五座城的事情。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現(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作勢摔過去。秦王本來想叫人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F(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鼻赝醣静幌脒@樣做,但見藺相如態(tài)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么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樣子,把寶玉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但是趙國在軍事上提前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后,秦王十分惱怒,但是此時就算殺了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會與趙國交惡,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瀏覽量:1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