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59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499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287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宋代人名索引,雖有忻氏之姓氏,但沒有忻氏之人名,唐代以前則更是難以查稽。
僅憑王應麟一家之說,還只是孤證,最好能找到《姓纂》這本書。可惜我們現(xiàn)在很難見到這本書,全國善本書目中也沒有記錄哪家圖書館藏有此書。在目前能見到的宋代所有的姓氏書中,如在宋代鄧名世所編撰的《古今姓氏書辨證》現(xiàn)存版本中,也沒有介紹忻氏,真是旁證難求。
盡管如此,我們已為忻姓始見于宋人著作找到的旁證,證明了忻姓最早已在宋代為人所知。而這也符合《鄞東陶公山忻氏支譜》中所言忻氏始祖始于宋的說法,以文獻相證,應可有一個結(jié)論了。
忻姓宋有忻村之名
查《四庫全書》時,看見有一首記載忻村的詩,這是南宋時王洋所撰的一首五言律詩,詩名為《自忻村被酒歸失方竹杖》,詩云∶我貧難致逺,得此有夤緣。弟為兄身老,書來意巳傳。扶衰惟獻直,入手不隨圓。偶向醉中別,如何不黯然。
王洋,字元渤,山陽人,以省試第二名中宣和六年(1124年)甲科,紹興(1131年)初,累官起居舎人,知制誥直徽猷閣,歴典三郡,著有《東牟集》。
由詩中可見,他是到過忻村的。只是不知這個忻村在哪里?而查《咸淳臨安志》,見三十九卷于潛縣豐國鄉(xiāng)十七都有一個忻同堰,而在昌化縣的玉仙鄉(xiāng)有一個忻村溪堰。估計這個忻村可能在忻村溪堰附近了。咸淳年間在1265~1275年間,已是南宋末年。王洋在南宋時做官,他的活動范圍也在南宋首都杭州(臨安)附近,所以,有理由相信,他到過當時臨安府的昌化縣玉仙鄉(xiāng)的忻村。
忻姓湖州德清縣忻氏考
在一些古文獻中除了介紹忻都外,還有我們在史料中常見的三位忻姓名人。在明朝凌迪知所編纂的《萬姓統(tǒng)譜》一書中,介紹了三位忻姓名人,而在清朝初期編撰《古今圖書集成》的氏族典中,也照樣收錄了這三個忻姓名人,他們是∶
忻恭遜 博羅人 成化舉人
忻 祥 漳州人
忻 偉 吳堡人
同時,《萬姓統(tǒng)譜》又說“湖州府德清縣有忻氏”。
經(jīng)我們查核萬歷《湖州府志》,在卷七第二十三頁中查到∶
忻 祥 天順成化年 任德清縣訓導
而我們在《八閩通志》中又查到忻祥曾在成化年間任羅源縣訓導,由此可見,所謂“德清縣有忻氏”,可能即是忻祥。而忻祥原為漳州人,如忻祥后來在德清縣定居的話,則可能在德清縣尚有忻祥的后人。
另外,在《萬姓統(tǒng)譜》的氏族博考卷七中說,“忻氏為本朝希姓,不知所自起”??梢姶藭淖髡呖赡芤矝]有看見完整的宋刊本《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姓纂》等書,或許他也是在當時的方志書中抄錄了三個忻姓人名,記錄了明成化時期的忻姓名人。
在湖州府德清縣當訓導的忻祥如原籍為漳州,就有可能如《鄞東陶公山忻氏支譜》中所說,忻都公之長子“敬宗公襲指揮職復往福建”。則忻樣為敬宗公之后,后來又從福建漳州到羅源縣和湖州德清縣做官。當然,另一種可能就是忻祥不是敬宗公之后,而是在宋時與安慶公同族而居于福建南安的忻氏之后,此一支忻氏后來由南安南移定居漳州,這就需要我們再查找南安和漳州的文獻后才能證明。
要了解民國時期的陶公山忻氏分布情況,最好查閱那部《鄞縣通志》,這部縣志從民國二十二年創(chuàng)修,民國二十六年大體修完,抗戰(zhàn)勝利后續(xù)修,而在1951年才印完。它是一部集舊時代鄞縣資料大成的縣志,薈集了歷代修史者的不少心血和寶貴史料。
在《鄞縣通志》的輿地志氏族卷中,有一段介紹忻氏的話∶“本族生產(chǎn)惟持漁業(yè),近年尚稱發(fā)達。經(jīng)商上海,亦頗有崛起者。故各家生計尚不至竭蹶。” 又說∶“商最多,漁次之,農(nóng)又次之,學最少,間有出仕者”。
當時統(tǒng)計忻氏人口有三千戶,約一萬人。據(jù)調(diào)查,涉及忻家地名的及有忻氏居住者較多的地方有∶
永順鄉(xiāng) 有陶公山、老三房等地名。姓氏有忻姓及其他姓。
永嘉鄉(xiāng) 有陶公山、老二房、許家、大小房、余家等地名。姓氏有忻姓、許姓、余姓及其他姓。
永善鄉(xiāng) 有陶公山、老大房、老二房等地名。姓氏有忻姓及其他姓。
永泰鄉(xiāng) 有陶公山、余家岙、王家、大岙底等地名。姓氏有忻姓、余姓、王姓及其他姓。
注∶永順、永嘉、永善、永泰四鄉(xiāng),村居相連,通稱陶公山。其鄰村里距亦無甚異,以忻氏宗祠為中心,東至曹家山頭0.5里,西至許家0.3里、北至史家灣0.8里。
永福鄉(xiāng) 東至長漕,南至謝家莊,西至邵家弄,西北至五港。姓氏有忻姓、朱姓、李姓、勵姓、錢姓、范姓及其他姓。
戴港岸鄉(xiāng) 東至攛竹廟,西至打石弄,北至拗手漕,有忻家地名。姓氏有忻姓、戴姓、李姓、杜姓、林姓及其他姓。
史張薛鄉(xiāng) 東南至曹家,西至薛家、張邁嶺。姓氏有忻姓、史姓、曹姓、陳姓及其他姓。
山水鄉(xiāng) 東南至橫街,東北至下水,西北至雞山頭、沙家山。姓氏有忻姓、錢姓、袁姓、陳姓、朱姓、余姓及其他姓。
圓堍鄉(xiāng) 西至雙橋、湖墅橋,有上水、沙家山、巖官廟。有忻家地名,卻無忻姓。姓氏有李姓、徐姓及其他姓。
球南鄉(xiāng) 東至五袋底,南至下三叉,西南至胡家,北至龔篆沙。有忻家地名。姓氏有忻姓,但朱姓為大姓,還有邵姓、施姓、杜姓、陳姓、史姓、徐姓、袁姓、葉姓、龔姓及其他姓。
注∶球南鄉(xiāng)在咸祥。當?shù)鼐用癯r(nóng)業(yè)外,兼漁業(yè)和鹽業(yè),并植棉花。據(jù)說在那里還有忻氏“自” 字輩人士健在。
由上可見,除陶公山外,忻氏分布在周圍地域還是較廣的。至于近一百年來,由上海而向全國各地,以及由陶公山而向海外發(fā)展更是分布廣泛,人口也越來越多。據(jù)估計,除陶公山外,上??赡苁切檬隙ň尤丝谧疃嗟牡胤?,人數(shù)不少于五千。
明代《千家姓》中說,“忻氏,天水族。” 但未注明資料來源,而我們也應該相信,當時編《千家姓》的人,應查過明代以前的姓氏書和地方志,當時的資料應比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數(shù)量多而更可靠。
同時,我們在核對《萬姓統(tǒng)譜》提到的三個忻姓名人的籍貫時,也發(fā)現(xiàn)了忻氏郡望天水籍的痕跡。三位忻姓名人中有一位叫忻偉的,是吳堡人。吳堡縣在陜西北部,與天水郡相近,如果他不是由福建遷去的,就有可能本來就在甘、陜一帶定居。我們希望能找到他的史料。
一、忻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義,山西之太原、大同,內(nèi)蒙古之烏海,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貴池,福建之寧德,四川之馬邊等地均有分布。漢族有此姓?!独m(xù)通志·氏族略》收載?!缎帐峡悸浴芬噍d,其注“欣”云:“《路史》:‘曹公子欣時,字子臧,后有欣氏;又,蔡仲后有欣氏?!蛔鳌谩??;蛟獣r忻都之后?!毙枚?,《中國姓氏大全》以為蒙古族姓氏,別作“心都”。其注“忻”曰:“較罕見姓,分布較廣,五代時有忻彪?!眲t“忻”氏不自元代“忻都”始?!吨袊沤裥帐限o典》、《姓氏詞典》注“欣”時,皆以“五代欣彪”為例,則忻、欣通。本為一姓,后分族,遂為兩氏。明代有忻恭遜,成化舉人,任教諭;又,明代湖州府德清縣有忻姓。
二、忻
忻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多。
忻姓起源:見《姓觿》。
忻姓名人:
忻恭遜,明時博羅人,成化舉人,任教諭。
郡望: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