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氏起源
( 危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303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362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399 |
1995年 | 371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140 |
危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縉云姓。
危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庶子,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新邑在周穆王姬滿時期,為加強(qiáng)對東方地區(qū)的控制,將新邑擴(kuò)建為周王朝的陪都,因有洛水流過其境,因此改稱為“洛邑”,周王朝的大量東部地區(qū)活動開始以后,稱洛邑為“成周”,成為周王朝在中原地區(qū)的政令中心。因此,氏的后裔子孫便被改封遷居于更加南部的光州地區(qū)(中國河南信陽潢川)。到周幽王姬宮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滅亡,繼位的周平王姬宜臼將國都從宗周鎬京遷往成周,建立東周王朝,成周成為了東周王朝的新都城,始稱王城。
“?!钡墓朋w字到春秋時期始成“?!弊?,因此。周武王姬發(fā)的一位庶子--某生的后裔子孫,到春秋時期即稱為危姓,世代相傳。
危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兩漢之際大司空甄豐之子甄尋,屬于避難改姓為氏。甄豐,原為王莽手下的一員大將,在西漢末期追隨王莽,積極參與篡漢之舉,做過許多荒唐之事,他擅長“制符命”,就是編造謊言天命的詔帖,通過“符命”使王莽成功篡漢。后被王莽來個“兔死狗烹”,下場十分滑稽。西漢末期,王莽把持朝政,當(dāng)時甄豐、劉歆、王舜皆為王莽的心腹,整天倡導(dǎo)在位,褒揚(yáng)功德;漢朝末期漢平帝劉衎大封王莽為“安漢”、“宰衡”之號,以及加封王莽之母、兩子、兄子等等,皆為甄豐等所共謀,而甄豐、王舜、劉秀亦受其賜,并日顯富貴。王莽也感激其的捧輔,晉升甄豐官至大司空,爵受廣陽侯、廣新公。后來甄豐又唆使泉陵侯劉慶、前輝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shù)積極推舉王莽居攝。到了王莽羽翼已成,意欲稱攝,甄豐等承順其意;王莽則大封王舜、劉歆、甄豐等的子孫以回報。甄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但又害怕其他漢室宗親與天下豪杰,因而在后來大力排斥異己。如此一來,王莽便認(rèn)為甄豐沒什么用了,故托符命文,降甄豐為更始將軍,與賣餅兒王盛同列;甄豐父子二人極端不滿,但又已經(jīng)無能為力了。當(dāng)時甄尋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于是甄豐又與甄尋共謀偽造符命以為遠(yuǎn)離京師:“新室當(dāng)分陜,立二伯,以豐為右伯,太傅平晏為左伯,如周、召故事。”王莽順勢批準(zhǔn)了,以甄豐為右伯,當(dāng)出西域,省得在京師若麻煩。甄豐還未出行赴任,甄尋見到王莽還信服自己的“符命”,便又狂妄地復(fù)作了一道符命,言稱漢平帝的黃皇后應(yīng)成為自己之妻。王莽這一下抓住了整治甄氏父子的理由,當(dāng)即發(fā)怒說:“黃皇室主天下之母,此何謂也?”于是下令抓捕甄尋,甄豐也因此而惶恐自殺。而甄尋連忙逃跑,偽裝成道士躲入華山,但在一年后即被抓捕歸案。在這一事件中,王莽將原來的甄豐之黨羽一網(wǎng)打盡,如國師公劉歆之子侍中、隆威侯劉棻,劉棻之弟右曹、長水校尉、伐虜侯劉泳,大司空王邑之弟左關(guān)將軍、掌威侯王奇,及劉秀門人侍中、騎都尉丁隆等,皆被王莽抓捕起來,此案牽涉公卿黨、親、列侯以下,死者數(shù)百人。之后,有人舉報甄尋的手掌上“天子”紋字,王莽將其押來檢視,說:“此一大子也,或曰一六子也。六者,戮也。明尋父子當(dāng)戮死也?!辈贿^,王莽惦念先前甄豐父子扶持之功,最終沒有殺甄尋。后來,王莽將劉棻流放于幽州病死,將丁隆斬殺于羽山,而將甄尋舉族流放于三危去與三苗為伍。
甄尋一族被流放于邊地敦煌三危山后,其子孫族人有以流放地名改姓氏者,稱危姓,世代相傳。
危姓起源三
源于縉云姓,出自蚩尤后裔三苗,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相傳,上古時帝堯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故而把帝位禪讓給舜。當(dāng)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qiáng)大,他們也反對禪讓。丹朱就聯(lián)合三苗起兵,與舜爭奪天下。舜派大禹領(lǐng)兵鎮(zhèn)壓,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殺,丹朱不知所終。三苗叛亂被平息后,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三危山(中國甘肅敦煌)一帶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為姓,稱危姓。
在典籍《舜典》的“傳”中,曾將當(dāng)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云氏之后,為諸侯,號饕餮。”在史籍《名義考》中也指出:“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揚(yáng)也?!惫糯娜绫緛硎墙系囊粋€國家,是由縉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謂縉云氏,則是黃帝時期的夏官,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屬于黃帝屬下的一個諸侯國。傳至三苗的先祖,就是顓頊帝時期五行大臣之中的土正,叫作勾龍。勾龍有六個兒子,分別叫作伯常、仲右、叔真、垂、信、郎,而其中的垂、信、郎三人在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三苗”,稱“三苗之祖”。三苗祖之一的“信”,就是后世著名的瑤族創(chuàng)世英雄盤瓠的父親,即瑤族的祖先。而三苗祖之一的“郎”,就是號稱“饕餮”的苗族祖先,被舜帝遷徙到三危山的,就是郎的兒子及其所率領(lǐng)的部族,因此稱危姓。在漢朝時期,危氏族人的一支逐漸分遷西域,建有危須國(中國新疆和碩曲惠鄉(xiāng)),后在東漢章帝劉炟建初二年(公元77年)農(nóng)歷6月被西域都護(hù)史班超所滅,后又復(fù)國,再于東漢永元六年(公元94年)農(nóng)歷7月被班超之子西域長史班勇所滅。三國時期,危須國又復(fù)國,到曹魏齊王曹芳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春季還曾進(jìn)貢來朝。
苗族、瑤族中危氏族人的歷史與漢族一樣,悠久賢長。
得姓始祖
郎(饕餮)、危某生(某生)、甄尋。
危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四十位門閥。
中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nèi),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東漢學(xué)者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三苗之后”,正是這個意思。自古以來就遍布于現(xiàn)在的四川、云南、西藏、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端吹洹返摹皞鳌敝?,曾將當(dāng)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云氏之后,為諸侯,號饕餮?!秉S帝時的夏官“謂縉”,其封地就在中國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
宋朝的靖康年間,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兵北虜,福建光澤地方發(fā)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泣了三天三夜之后,骨立而死。
中國福建省的邵武市、光澤縣、福州市、廈門市、龍巖市、浦城縣、武平縣、泉州市、三明市寧化縣、明溪縣,江西省的南豐縣、撫州市、南昌市、臨川市、南城縣、靖安市、上饒市、贛州市瑞金市、永豐縣、九江市、玉山縣,萍鄉(xiāng)市安徽省的東至縣、廬江縣,四川省的綿陽市,湖北省的武漢市蔡甸區(qū)、咸寧市崇陽縣、武漢市黃陂縣、仙桃市、潛江市、荊門市、天門市,湖南省的;岳陽市;瀏陽市;醴陵市;望城縣、新邵縣、婁底市、益陽市、雙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南寧市,廣東省的廣州市花都區(qū)、梅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市、衢州市,臺灣省的臺北市,山東省的蒼山縣、德州市武城縣,貴州省的貴定市,天津市,重慶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河南省的密縣,陜西省的韓城縣等地,均有危氏族人分布。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中國河南上蔡),當(dāng)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cè)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qū),治所在上蔡(中國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 移治至平輿(中國河南平輿)。
臨川郡: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其時轄地在中國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西晉時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撫州市西部一帶地區(qū)。
汝南堂:以望立堂。
臨川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明朝時危素少通五經(jīng),元朝時做經(jīng)筵檢討。他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官至翰林學(xué)士。元朝滅亡后,他又修了《元史》。此外還有,晉昌堂、三苗堂、鑒賞堂、敦本堂、仁義堂。
二、危
危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多。
危姓起源:
1、相傳古縉云氏之后,三苗(古國,故地在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帶),后徙三危(故地在今甘肅敦煌地區(qū)),其后有危氏。
2、明時與宋濂同著《元史》之危素,其祖本姓黃,冒姓危,見《宋學(xué)士集》。
3、系自姬姓。其先自洛(即洛水流域)徙汝南,又徙江南,見《贈太常博士危府君墓志銘》。一說,衛(wèi)國之后有危姓,見《潛夫論》。
4、瑤、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危姓名人:
危昭德,宋時福建邵武人,寶祐進(jìn)士,歷官侍御史,工部侍郎。
郡望:汝南、齊郡。
變化:
1、唐末撫州南城人危全諷,據(jù)郡為節(jié)度使,其弟仔昌,為信州刺史,仔昌失郡奔吳越錢鏐,鏐改其姓為元氏。
2、一作〔?〕。
危姓古代名人
危全諷唐朝,字上諫,江西撫州南城人。著名唐朝末期將領(lǐng),地方割據(jù)勢力首腦。
危仔昌唐朝,危全諷之弟;江西撫州南城人。著名唐朝末期將領(lǐng),地方割據(jù)勢力首腦。后梁南城人。乾符年間江淮盜賊橫行,危害鄉(xiāng)里。危仔昌聚集丁眾,立壁壘保護(hù)鄉(xiāng)里,大破寇盜,保護(hù)了當(dāng)?shù)鼐用竦纳敭a(chǎn)安全。朝廷因此召他做官,他歷任虔州防御使、信州刺史。后來他投奔吳越,子孫都在吳越當(dāng)了官。
危德馨元朝,女,字蘭玉,雷機(jī)之妻,贈建安郡君。著名元朝書法家。
危昭德宋朝,字予恭,昭武人。著名宋朝大臣。
危稹宋朝,本名???,字逢吉;撫州臨川人。著名宋朝大臣、詞人。宋朝臨州人,字逢吉,淳熙年間進(jìn)士。他因為文章出色而被洪邁、楊萬里所賞識,被薦為秘書郎。后因觸怒當(dāng)朝宰相,被貶出知潮漳二郡,俱有名績。
危和宋朝,字祥仲;撫州臨川人,危稹之弟。著名宋朝官吏。
危亦林元朝,字達(dá)齋;祖籍撫州,后遷南豐。到2009年1月為止,是江西歷史上十大名醫(yī)之一?!≡莻漆t(yī)學(xué)家。字達(dá)齋。南豐人。累世業(yè)醫(yī)。曾任南豐醫(yī)學(xué)教授。至正3年撰成《世醫(yī)得救方》,20卷。依當(dāng)時醫(yī)學(xué)13科分類,多選載前代醫(yī)學(xué)文獻(xiàn)及家傳驗方,在骨傷科證治方面載述尤詳、書中翔實和突出地記述了關(guān)于麻醉藥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較早的關(guān)于全身麻醉的記載。對于骨折、脫臼、跌打損傷、箭傷等整復(fù)治療也有精辟的論述,特別是首創(chuàng)懸吊復(fù)位法治療脊椎骨折更是珍貴。此書代表宋、元時期骨傷科的發(fā)展水平,顯示當(dāng)時外科醫(yī)學(xué)的巨大進(jìn)步。
危素元末明初,字太撲,江西金溪黃通高橋人。著名元末明初史學(xué)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字太樸,一字云林,明朝金溪人。他少通五經(jīng),在吳澄、范槨門下游學(xué)。元朝至正年間被授為經(jīng)筵檢討,編修宋遼金三史,纂后妃等傳。明初為翰林侍講學(xué)士,與宋濂同修元史,并兼弘文館學(xué)士,有《危學(xué)士集》。
危進(jìn)明朝,字伯明,危素之子;金溪人,著名明朝書法家。
危岳明朝,字繼仲;黔陽人,著名明朝官吏。
危人偉清朝,黔陽人,著名清朝官吏。
危聯(lián)箕清朝,字紹南,號通石菴居士;福建省光澤人。著名清朝畫家。
危姓近代名人
危道豐字芑濱,號從洛;黔陽黔城鎮(zhèn)人,著名民國時期政客、上校咨議。
危善定(公元1908-1949年),字慈一,危道豐三兄危道恒之子;黔陽黔城鎮(zhèn)人。
危拱之(公元1905-1973年),女,乳名小玉,學(xué)名危玉辰,參加革命后改名拱之;河南信陽人。老紅軍,葉劍英元帥的夫人。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58頁)
危氏三修族譜 (58頁)
危氏三修族譜 (60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60頁)
危氏三修族譜 (72頁)
危氏三修族譜 (82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83頁)
危氏三修族譜 (83頁)
危氏三修族譜 (92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92頁)
危氏三修族譜 (99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99頁)
上湘危氏三修家譜 [7卷,首1卷] (此拍攝僅存卷首1冊) (100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1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111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123頁)
危氏三修族譜 [11卷,首末各1卷] (153頁)
危氏三修族譜 (197頁)
上湘危氏三修家譜 [7卷,首1卷] (此拍攝僅存卷首1冊) (657頁)
南城縣危氏家譜 [16卷,及卷首目錄] (9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