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和六朝茶業(yè):(一)兩漢茶業(yè)簡說
秦代時間不長,史籍也沒有留下多少茶葉資料,可以約略不談。兩漢時,在我國古代文獻中,不只《爾雅》和《說文解字》等一類字書中,在一些醫(yī)藥著作和筆記小說中,也都出現了茶的專門介紹和記述,是我國也是世界有茶的可靠和直接記載的最早時代。自此以后,我國茶葉便進入了有文字可據或信史的時代。
這里有必要補說一點,前面我們談到,《爾雅》關于“~--、苦荼”的釋文,可能是我國現存確定的茶的最早記載。但這不是說筆者就和某些訓詁者一樣,認為“六經中無茶字”。不,我過去在有關文章中,對《詩經》中的有些“荼”字,聯系西周時我國正處溫暖期,平均氣溫較現在要高2℃這點,認為系指茶并不是不可能的。至于《詩經》中哪些“荼”字是指茶,哪些是指苦荼而非茶?我沒有研究,現在學術界還在爭論中,所以我特意把《爾雅》 ~--字,用“現在確定的茶”這幾字來避開六經中至今仍爭議未決的荼字。
兩漢茶業(yè)的發(fā)展,首先表現在茶區(qū)的擴大上。陸羽《茶經》在漢代茶事中,列舉了這樣的四樁人與事:“漢,仙人丹丘子、黃山君,司馬文園令相如,揚執(zhí)戟雄?!彼抉R相如和揚雄,是西漢蜀郡成都的二個名士,在茶葉產地上沒有什么特殊意義,但丹丘子和黃山君飲茶的故事,就反映這時茶的生產和飲用,由巴蜀經荊楚一直傳到長江下游和浙江沿海一帶了。據考,丹丘是今浙江寧??h“天臺山的支脈”①。上述傳說中的漢代兩位“仙人”,他們一寓浙東,一居皖南,都是下江的地仙。關于漢代長江下游已經種茶的資料,還見于清?邵晉涵《爾雅正義》“漢人有陽羨 (今江蘇宜興)買茶”,以及明?周高
起《洞山OE舨柘怠泛和酢捌艸佘?(宜興和浙江長興的界山之一)之陽,課童藝茶” ②等記載。不過,這些都是后來的傳說;就是丹丘子、黃山君服茶“輕身換骨”的故事,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早斥之為“謬言誤世”。
所以,用這些來作為長江下游已經產茶的根據,顯然也是有失妥當與沒有說服力的。 漢朝長江下游和我國東部沿海有沒有茶葉?還有待考古或其他史料來證明,但是,這時長江中游的荊楚廣袤范圍內已經有茶和飲茶,當是無可疑義的了。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時今湖南就有“荼陵”(今茶陵)的地名。如陸羽《茶經》引《茶陵圖經》所言,因為“陵谷生茶茗焉”。關于西漢茶陵一帶就產茶,還可見《史記》“炎帝葬于茶山之野”
的記載。據嘉慶《茶陵州志》考證,茶山,就是茶陵與江西吉安永新相界的“景陽山”,因“茶水源出此”和“林谷間多生茶茗故名。 ①”西漢時,荊楚茶業(yè)就一直發(fā)展到了今湖南、廣東和江西接壤的荼陵,這還可從馬王堆出土文物中獲得證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