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密
字源
由“Pāramā”和后輟“ī”所組成,“Pāramā”意為“至上的”,在這里特指菩薩,因此波羅蜜意為“菩薩的責(zé)任”或“菩薩的財(cái)富”。一般漢譯為“度”、“到彼岸”,意謂從生死的此岸能因佛法而救度到涅槃解脫的彼岸。
文獻(xiàn)記載
說一切有部毘婆沙師(迦濕彌羅)立四波羅蜜:布施(dāna)、持戒(sīla)、精進(jìn)(viriya)、智慧(praj??。源私y(tǒng)攝異說,將外國師別立的忍辱(kshanti)攝于戒,禪定(dhyāna)、多聞(Bahu?ruta)攝于慧,戒、慧滿即名彼滿。
《增壹阿含·序品》,說出世部所誦《大事(英語:Mahāvastu)·多佛品》,《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乃至于《佛本行集經(jīng)》、《修行本起經(jīng)》、《六度集經(jīng)》等,皆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這六種波羅蜜,而為大乘佛教所采用。
銅鍱部的波羅蜜種類,源自《小部·本生》、《小部·譬喻》、《佛種姓》、《所行藏(英語:Cariyāpi?aka)》及其注釋書,而由覺音整理為十波羅蜜。
南傳上座部佛教
在南傳佛教體系,波羅蜜一般歸類為十個,即:布施、持戒、出離(英語:Nekkhamma)(Nekkhamma)、智慧、精進(jìn)、忍辱、真諦(Sacca)、決意(英語:Adhi??hāna)(Adhi??hāna)、慈(Mettā)與舍(Upekkha)。有巴利藏外文獻(xiàn)提到,此十波羅蜜,依其有關(guān)聯(lián)的性質(zhì),亦可攝為六波羅蜜。
明昆長老所編著的《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大佛史)將十波羅蜜視為聲聞、緣覺與菩薩的共學(xué)道品,而非菩薩特德。
大乘佛教
六波羅蜜
又名六度無極:檀那、尸羅、羼提、毗梨耶、禪那、般若,漢譯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其中般若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淵源,故又稱諸佛之母。
法華經(jīng)、般若經(jīng)、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諸多大乘經(jīng)論皆取此說。寶行王正論說,布施、持戒為利他,忍辱、精進(jìn)為自利,禪定、智慧為解脫,略攝大乘義。
十波羅蜜
大乘佛教又說有十波羅蜜,為六波羅蜜,再施設(shè)方便(英語:Upaya)(upāya,漚波耶)、愿(pranidhāna,缽羅尼陀那),力 (佛教)(bala,波羅)、智( j?āna,若那)。
解深密經(jīng)載,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shè)四波羅蜜之原因,謂方便波羅蜜為施、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愿波羅蜜為精進(jìn)波羅蜜之助伴;力波羅蜜為禪波羅蜜之助伴;智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
欲證佛菩提道必修十波羅蜜直至圓滿,方有資糧能圓成佛道。在成唯識論稱為十勝行,即菩薩在十地時所修行的道法,“謂十地中,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方能證得“究竟轉(zhuǎn)依”。
相關(guān)條目
六度萬行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bào)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