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
簡介
梵語 satya 義為真實的道理即真理;古漢語諦字原義是審知事物的內(nèi)在含義或者意義。佛教不管支派如何分化,必根本依據(jù)四諦,否則將難免流變。四圣諦包括苦的普遍存在、苦的原因、苦的消滅與滅苦的方法。四諦概括了兩重因果關(guān)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這是從表面現(xiàn)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癡,就可以避免痛苦,脫離輪回。
四圣諦
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成道后,至鹿野苑初,即為憍陳如等五位賢者宣講了四圣諦,五人各有所證悟,而求出家成為五比丘僧。
《雜阿含經(jīng)·三七九·經(jīng)》:
苦諦
苦諦(Dukkha):經(jīng)驗向佛陀證明,一切生存是苦。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jīng)的,“我”由五種物質(zhì)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chǎn)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恒的東西。佛總結(jié)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謂“苦諦”。說明世間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謂有漏皆苦。
根據(jù)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把“苦”分為十一種: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后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xiàn),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nèi)容等,都為“生”。生是許多苦的基礎(chǔ)。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發(fā)變白、皮膚變質(zhì)、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xiàn)象。由于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
愁,是指由于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
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chǎn)生的怨憎。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chǎn)生的痛苦,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于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xiàn),從此而生的痛苦。
佛陀把以上這些苦歸納為“五取蘊即苦”,即指這些苦是因為五取蘊而生的。這五法稱為“取蘊”,組成了執(zhí)取的目標。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
集諦
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集是有關(guān)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恒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zhuǎn)永無寧日,終日擔憂。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chǎn)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癡”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后,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chǎn)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佛陀還列舉了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nèi)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并提出了相應(yīng)的止息。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即明集諦理,斷盡煩惱業(yè),則得解脫。
道諦
又稱為苦滅道圣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于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隨順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四圣諦三轉(zhuǎn)十二行
佛陀在鹿野苑向五比丘開示三轉(zhuǎn)十二行,貴霜帝國公元2世紀犍陀羅浮雕。
四圣諦分為三轉(zhuǎn)十二行:
初轉(zhuǎn)四行:知苦;觀察到苦的集起之因;知道苦的集起之因,而知苦的因若滅去則苦能滅去;知道苦的集起之因,從而發(fā)展出滅苦的方法。
二轉(zhuǎn)四行:對苦更深入了解;對苦因更深入了解;已經(jīng)有些許的苦,因為執(zhí)行滅苦的方法后而滅去;對于滅苦方法積極的執(zhí)行。
三轉(zhuǎn)四行:知道苦已不再來;苦因已消除完畢;所有苦皆滅盡;滅苦方法已經(jīng)徹底執(zhí)行完成。
此處的知苦和知苦因,是和十二因緣密不可分,而四圣諦三轉(zhuǎn)十二行,即為十二因緣從了解到滅盡的過程。四圣諦與十二因緣并非分開的兩種理論,是次第和內(nèi)容的不同面向敘述。
四諦十六行相
北傳《集異門論》:
苦諦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集諦四相:因、集、緣、生;
滅諦四相:滅、靜、妙、離;
道諦四相:道、如、行、出。
南傳《小部·無礙解道》:
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集諦四相:存續(xù)、因緣、合、障礙;
滅諦四相:出離、遠離、無為、不死;
道諦四相:出、因、見、增上。
參見
解脫道
八正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