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之子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雱簡介
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澤,漢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學者。年少聰敏,擅作書論事,著有《論語解》、《孟子注》、《新經(jīng)尚書》、《新經(jīng)詩義》、《王元澤爾雅》、《老子訓傳》、《南華真經(jīng)新傳》、《佛書》。神宗時曾任職太子中允、祟政殿說書,受詔撰《詩》、《書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書成,遷龍圖閣直學士,以病辭不拜。卒時才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
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簡介
王雱[pāng](1044-1076):漢族,字元澤,臨川人,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學家,儒家、道家學者。
王雱自幼敏悟。數(shù)歲時,客有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為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20歲前已著書數(shù)萬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進士,歷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制兼侍讀。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嘗作策三十余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亦數(shù)萬言。鄧綰、曾布薦之于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熙寧九年(1076年)遷龍圖閣直學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政和三年(1113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臨川伯,從祀。
王雱才高志遠。積極支持其父王安石變法,為確立變法的理論依據(jù),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jīng)新義。善屬文,議論刻深,有決斷,嘗稱商鞅為豪杰之士,對不用命之臣當誅之。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zhí)政,設置三司條例司為新法主持機構,任用太子中允程顥為僚屬。一天盛署,安石與程顥在家中對坐議事,王雱赤著腳,披頭散發(fā),手中拿著婦人的冠帽走了出來。問父親道:“你們在談些什么?”王安石說:“因為新法數(shù)次受到人為的阻撓,正與程君商量呢?!蓖蹼勔砸环N極為輕慢的姿勢坐下,然后大大咧咧地嚷道:“砍韓琦、富弼的頭于市,則新法就可實行了。”安石馬上說:“我兒說得不對?!背填椪溃骸罢c你爸討論國家大事,子弟不應干預。請退下。”王雱才怏怏不樂地走了。
王雱工于詩詞。他的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征》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克莊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春雨綠如煙”(《絕句》),殊有“乃翁思致”(《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詞作不多,《眼兒媚》詞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之句;《倦尋芳》詞有“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卷四引《古今詞話》)。還致力于道佛兩家思想的探索,并有不少新的創(chuàng)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思想
王雱明確認為老子是“大圣人”④,其言與孔子“相為終始”⑤,并主張在當時應“以老氏為正”,⑥可謂對老子是推崇備至?!独献幼ⅰ泛汀赌先A真經(jīng)新傳》,是了解這個早慧的才華四溢的思想家的重要著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