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一個姬姓國家:巴國的建立與滅亡
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中國西南、長江上游地區(qū)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qū)。始于西周時期,巴國與蜀國、楚國為世仇,被視為諸夏之一 。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征討楚國的戰(zhàn)爭中俘虜了一名楚國女子而分裂出充國。
戰(zhàn)國時期疆域"其地東至魚復(治今奉節(ji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遼闊,概括了今重慶全境、湖北恩施、川東北部分地區(qū)。
張儀強烈要求秦惠文王攻下巴國未允,次年八月得到羋八子(后來的宣太后)支持,于前316年攻克全境得,同年,將巴國君臣擄往咸陽。秦惠文王派張儀在江州筑城,設置巴郡,把巴地納入了秦國的郡縣體制。
巴國形成于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滅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戰(zhàn)國中期,約有800年歷史。
巴國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記載:
"西南有巴國。太葜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太葜即上古時代東方部落首領伏羲,后照為巴人始祖。
宋代史學家羅泌《路史·后記》卷一記載:
"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顧相,降處于巴,是生巴人。"
據(jù)考古發(fā)掘,巴國地區(qū)前文化發(fā)端于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巴人先民們就世世代代在重慶地區(qū)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們戰(zhàn)天斗地,自強不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巴文化。
巴國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國都初枳(今重慶涪陵)。春秋時期巴、楚戰(zhàn)爭頻繁,巴多敗,都城被迫多次向西遷移。
而后巴人建立巴國,據(jù)《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說: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日覃氏、相氏、鄭氏。皆出于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馀姓悉沉,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愿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小蟲,與諸蟲群飛,蔽掩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馀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于是乎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即最早的巴國是由五個氏族部落聯(lián)合形成一個大型的部落集團,其中巴人以武力和船技上的優(yōu)勢,獲得了集團的領導權,巴人首領巴務相成為該集團的首任領袖,稱廩君,即以白虎為圖騰的巴人首領。該部落集團溯流而上,同樣憑借武力和船技戰(zhàn)勝了原住民載人,控制了清江流域及巫溪河流域的鹽業(yè)生產(chǎn),在夷城(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nèi))建立了巴國第一個首都。
據(jù)《辭源》:"巴國,古國名,位于今重慶、湖北、四川、貴州一帶地方"。夏朝時(距今4100年~3600年)稱為"巴方",商朝時(公元前16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中)稱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納貢,歲歲服役。后來巴人不甘商朝的壓迫,于公元前11世紀,參與周武王伐紂,由于巴人英勇善戰(zhàn),迫使紂王軍隊陣前倒戈,終于打敗商紂王,西周建立。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陜南的漢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展。 巴國與西周王室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春秋時代,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這時,楚國已在南方崛起,巴開始受到楚國的控制,一度與之結(jié)成聯(lián)盟。但是,巴國人顯然不愿意受人挾持,雖然表面上承認楚國的宗主國地位,但一有機會便起來反楚。戰(zhàn)國初期迫于楚的勢力,巴國舉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峽之間至重慶立國。
楚巴與鄧之戰(zhàn)
楚武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03年),巴國希望通過楚國與鄧國(在今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qū))交好,楚國派大夫道朔帶巴國使者韓服出使鄧國,在鄧國南境遭到鄾國(在今湖北襄陽市東稍偏北)人的襲擊,結(jié)果財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殺。楚王聞訊大怒,派大將斗廉率領楚、巴聯(lián)軍攻打鄾國。由于鄾國與鄧國互為姻親,鄧國即派了養(yǎng)甥和聃甥率軍援助鄾國,爆發(fā)了著名的"楚巴與鄧之戰(zhàn)",經(jīng)過三次進退后,楚巴聯(lián)軍前后夾擊,打敗了鄧國,滅了鄾國。
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88年)巴與楚在出兵伐申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巴國轉(zhuǎn)而出兵伐楚,后來,公元前676年,巴軍一舉攻取了兩國邊境地區(qū)的楚國那處城(今湖北荊門沙洋),當時駐守那處城的大夫閻敖棄城游水而逃。隨后巴國又進軍至楚國都城之下(今湖北省荊州市紀南城)。楚文王大怒,殺了棄城逃跑的閻敖,結(jié)果其族人不服,紛紛作亂。當年冬季,巴國乘楚國內(nèi)亂,再次出兵攻伐楚國。楚文王親自率軍抵御巴軍,結(jié)果倉促出戰(zhàn)大敗于長江渡口(今湖北省枝江縣北),只得領著敗軍回國。
然而根據(jù)楚國的傳統(tǒng)法令,敗軍一律不得入城,因此郢都大閽鬻拳拒絕開城門,不讓打了敗仗的楚文王入郢都。楚文王不得已,只好轉(zhuǎn)兵回攻位于淮河上游的嬴姓黃國,在踖陵(今河南信陽潢川)擊敗了黃國軍隊,這樣就可以回國進城了。不料楚軍行至湫地(今湖北襄樊老河口),楚文王就因嚼食"昌歜"過量,累積中毒暴病而亡,鬻拳聞知消息后也自殺殉葬。
巴國和楚國從此關系開始惡化,這次戰(zhàn)爭在《左傳》和《華陽國志》均有記載。
巴、楚、秦滅庸之戰(zhàn)
魯莊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巴伐楚,克之。
公元前632年,晉秦聯(lián)軍在城濮之戰(zhàn)大敗楚軍后,巴國向秦國致貢,后又和楚修好。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巴與楚、秦國聯(lián)手滅掉了位于鄂西(湖北省竹山縣)的庸國。巴人從楚師滅庸國并分得庸國之魚邑(治今重慶奉節(jié)),之后便被楚國逼入長江三峽,進入重慶和川東地區(qū)。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人再次伐楚,包圍了楚國的鄾邑(湖北省襄陽市), 同年三月,楚國派出了三位能干的將領公孫寧、吳由于、薳固在鄾地擊敗了巴國軍隊。 巴國損失慘重而國力大衰,退出漢水流域。
春秋末戰(zhàn)國初巴國從漢水流域進入長江上游地區(qū)后,西與蜀國為鄰,先后在長江和嘉陵江一線建了五座都城,即有名的巴子五都, 由此引致"巴蜀世戰(zhàn)爭" 。
到戰(zhàn)國《華陽國志·巴志》說:"七國稱王,巴亦稱王。""其地東至魚復(今重慶奉節(ji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
戰(zhàn)國中葉以后,楚國向巴國大舉進攻,開始了經(jīng)營西南的事業(yè)。楚國不斷向逼,巴國步步敗退,接連喪失了大片領土,長江一線也被迫退守魚復?!度A陽國志·巴志》介紹巴郡時言:"巴楚數(shù)相攻伐,故置捍關(今重慶奉節(jié))、陽關(今重慶涪陵)及沔關。"可見巴郡有三處關卡,都為巴人防御楚國而設。
巴國內(nèi)亂(公元前377年以前)《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有巴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藉楚之靈,克彌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頭授使。(楚)王嘆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為?'乃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
據(jù)傳許割三域之中包括有魚邑(重慶奉節(jié)、重慶巫溪)、巫邑(今重慶巫山),正是寶源山鹽泉所在之地,這是巴國經(jīng)濟命脈之所在,故蔓子寧愿舍棄自己的頭顱,也要力保這些地方不致丟失于楚,足見其忠于巴國熱愛巴國之心。但借兵這件事無疑暴露了巴國的虛弱,刺激了楚國的貪欲,于是楚國向兵,首先攻占夷水--清江流域,奪取了巴國"鹽水",從而占據(jù)巴國第一道鹽泉。
楚肅王四年(公元前377年)蜀國伐楚取茲方(湖北省松滋市)。(即《楚世家》:肅王四年,蜀伐楚,取茲方,于是楚為捍關以距之;《六國年表》:蜀伐我茲方。)蜀國東,為巴國之地,何能越過巴國伐楚國?實則,這個時期的巴國對楚、蜀兩國兩線作戰(zhàn),節(jié)節(jié)敗退,蜀國控制了巴的部分土地,并自巴地出發(fā)伐楚?!妒裢醣炯o》載:"蜀王據(jù)有巴蜀之地。"但楚國很快發(fā)動反擊擊敗蜀軍,楚國吸取了清江不設防而成為伐楚通道的教訓,于是在清江筑捍關以保衛(wèi)楚國在清江的既得利益--鹽水泉鹽。
楚宣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巴國南部江山--黔中之地(重慶涪陵區(qū)、重慶黔江區(qū))被楚國攻占。楚師進攻方向很明確,就是沖著巴國第二大鹽泉來的,因此,攻占巴國黔中之地,也就意味著完全占有伏牛山鹽泉?!妒酚洝で乇炯o》載:"(秦)孝公元年,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巴國第二道鹽泉鹽水泉鹽產(chǎn)地丟失,巴國在經(jīng)濟上遭受沉重打擊,國力更加不振,楚師便大舉。
楚威王元年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把兵鋒指向巴國最后一道鹽泉,很快攻占今重慶巫溪縣、巫山、重慶奉節(jié)縣一帶,置為巫郡。至此,巴國三大鹽泉已盡失于楚,巴國也失去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楚軍從枳邑出發(fā),攻下江州東面唯一關呂--陽關,接著楚軍很快全線,攻陷巴國國都江州(重慶渝中區(qū))及其北的陪都墊江(重慶合川區(qū)),并進入云南和四川西南部。故《史記·秦本紀》曰:"楚南有巴渝,過江南有黔中、巫郡。"
滅亡
公元前319年冬,巴國和苴國聯(lián)合,巴國欲滅充國。而蜀國和充國結(jié)盟,兩國抵御巴國。巴國在公元前318年滅掉了充國,隨即又被蜀國擊敗。苴國向秦國求救,秦惠文王派著名謀臣張儀、大夫司馬錯、都尉墨獾等領三十萬大軍入川援助苴國,秦國在公元前316年春滅掉了苴、蜀兩國,同年,秦順手滅掉了巴國,統(tǒng)一了四川盆地,獲得了安定的后方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優(yōu)勢戰(zhàn)略地帶,為日后擴張進攻楚國打下了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