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吳地風物—農村過年
當然,生活中并沒有那種叫“年”的怪獸,但就此足可說明,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熱愛生活,憎恨。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真善美就一是能夠戰(zhàn)勝假丑惡。 做團子是家家或多或少要忙乎的事。一般有紅、白、綠三種,紅綠兩種多半是芝麻餡或甜沙餡,白色的捏鼻頭、尖拱頂和尚頭團子,則是豬油白糖餡、蘿卜絲肉餡、全肉餡或其它素餡。另外還做一取兆頭的元寶團子、“漫家”團子、豬婆團子。叫花團子和綠白相間的長糕也是必做的。顧名思議,叫花團子是專給叫花子的,是用粞粉或秈米粉搓成的小“湯團”。
長糕蒸熟后切成較厚的片狀,是應付上門的唱春佬的。舊時稱唱春佬為體面叫花子,他們邊敲春鑼往屋里徐步走唱,往往一直走到里間,主人在房里,他們會徑直唱進去。當然,唱的都是討人喜歡的吉利話。如“腳踏(哩個)龍(?。╅T/步步(哩個)高/男子(來個)聰明女子(啊)巧/男子聰明(來個)高官做/女子(來個)手巧/繡龍(?。┡邸?。有一次,祖父正和兩姑公在堂前吃酒,后村的一位唱春佬春鑼一響唱上門來了。祖父忙一聲“老侄官”就把他攙進門來,請他入席陪客,感動得這位“老侄官”邊喝酒邊敲春鑼不知唱了多少大吉大利的好話。臨走時,祖父不僅破特例給了他幾個大團子,還給了他兩碗米。
事后,祖母嘟嚕開了,怪怨祖父癡量格。對此,祖父開導說,端凳給人家坐就勝如端凳給自己坐。須知,說不定到了哪一代,我們的子孫也落了難去“朝北喊”“看對聯”,到時候如果誰也不吝憫不施舍,豈不要活活餓死?祖父語重心長的開導,喚醒了祖母的菩薩心腸,她連連說:“我知道,付叫花子是付不窮的!”說句不該說的話,即使解放后,還有不少人家借了我家的錢或糧,祖父母從來沒有開口討要過。祖父常對祖母說,“人人要面,樹樹要皮;人家不還,有他們的難處。”在祖父的熏陶下,我也漸漸學會了善待他人的好習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