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史料積累 推進清史研究
采擷清史資料的精華——《文津閣四庫全書·清史資料匯刊》評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愛平
隨著國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纂修的開展,與之相輔相成的清代文獻整理工作也全面啟動,而《文津閣四庫全書·清史資料匯刊》(簡稱《匯刊》),就是其中規(guī)模較大,收錄較全的一種。
《匯刊》從文津閣《四庫全書》所收錄的清人著述中精選出240余種,約計10000余卷、1億5千萬字,匯編成120冊,影印出版。這是一部選擇精審、內容豐富、利用方便的清史資料匯編本。
眾所周知,《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它所收錄的書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幾乎囊括了從古代到清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全書雖然“包括古今”,取舍卻十分嚴格。所有符合收錄范圍的書籍,都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分為著錄、存目兩類,凡列入著錄范圍的書籍,均完整地抄錄下來收藏于各個藏書閣中,此即七閣《四庫全書》。至于那些列入存目范圍的書籍,則不再抄錄,只將其書目提要錄存于《四庫全書總目》。相對于前代典籍而言,《四庫全書》對清人著述的別擇尤為慎重。不僅當時在世的學者著述一律不予收錄,即便是對明末清初以來迄于乾隆以前的學者著述,也是斟酌再三,謹慎選擇。因此,收錄于《四庫全書》中的清人著述,就作者而言,多為大家名家;從作品來看,也屬上乘之作。而《匯刊》在此基礎上,再加精選,于優(yōu)中擇優(yōu),可謂囊括清人著述之精華。以經(jīng)部《易》類書籍為例,明末清初以來的重要學者和重要作品,如孫奇逢《讀易大旨》、王夫之《周易稗疏》、錢澄之《田間易學》、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毛奇齡《仲氏易》和《春秋占筮書》、胡渭《易圖明辨》、惠棟《周易述》、《易漢學》及《易例》等均予選入,集中展現(xiàn)了清代前期《易》學研究的成果。
作為一部專門匯集《四庫全書》清史資料的叢書,《匯刊》不僅選擇精審,而且內容也十分豐富。就傳統(tǒng)的學術分類而言,《四庫全書》以及《四庫全書總目》把全部書籍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并于部下分類,類下再分子目。通過由部到類,再到子目的三級分類法,成功地構建了一個包羅宏富、組織嚴密的龐大體系,全面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各個學科門類和各個專門領域。而《匯刊》精選的240余種清人著述,同樣遍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并且其下的各個重要門類和主要子目,也大多包羅在內。如果從現(xiàn)在的學科劃分來看,可以說,《匯刊》匯集了有關清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邊疆、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