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中的一個坐標
修纂清史是新世紀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對新編的清史提出明確的要求:“編纂的清史質(zhì)量要高,必須是,要注重科學性和可讀性,確保編纂出一部能夠反映當代中國學術(shù)水平的高質(zhì)量、高標準的清史巨著,使之成為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边@是一個極高的標準,要達到這個標準,需要有很多的條件,作艱苦的努力。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始終不渝地把全部工作建筑在對清代歷史的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的基礎之上。5月18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馬大正教授接受了記者采訪。
讀書報:在決定編纂清史之前,清史呈現(xiàn)給世人的是什么狀況?什么時候決定修纂清史的?
馬大正:清史的現(xiàn)實感特別強。現(xiàn)實中邊疆問題的很多根都在清代;從康干盛世到后來的落后挨打,清代是承上啟下,有很多歷史的教訓應該總結(jié)……現(xiàn)存的《清史稿》雖然有保存史料的價值,但不能科學地反映有清一代的歷史面貌。中央三代領導都非常重視清史纂修,建國后幾次想做這件事情,但由于學術(shù)及非學術(shù)的原因,幾次都沒能實現(xiàn)。現(xiàn)在中國清史研究的學術(shù)積累已達到一定階段,研究隊伍也比較成熟,從而為這項工程的啟動做好了學術(shù)準備。盛世修史,現(xiàn)在研究準備工作已經(jīng)基本完成。2002年12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成立,清史纂修工程正式啟動。
讀書報:編修大型清史是新世紀的一項宏大學術(shù)文化工程,自正式啟動后,一直為學術(shù)界所關注。請您介紹一下整體的情況好嗎?
馬大正:整個清史纂修工程分為主體工程和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就是要修一部《清史》,目前編纂工作正按計劃順利進行,最終目標是要編出一部卷帙浩繁、達3000多萬字,能反映當代中國學術(shù)水平的《清史》。我們確定2003年是調(diào)研年,研究清史體例的定位,最后確定為五個部分:通紀,典志,傳記,史表,圖錄,共92卷,分解為150余個課題;2004年為立項年,150余個課題立了118項,組成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人的作者隊伍,采取課題招標,以課題制為紐帶,以課題主持人為龍頭開展工作;2005年是評估檢查年,這一年有兩項任務,一是把該立項的基本立完,一是跟蹤課題的進展,對階段性課題進行滾動性評估,加強課題的中期管理。
為了使修史工作建立在豐富、確鑿、可靠的史料基礎上,為了不斷積累研究成果,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于成立之初就設立了“文獻叢刊”、“檔案叢刊”、“編譯叢刊”、“研究叢刊”等,這些構(gòu)成了基礎工程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還成立了出版組,以便組織、編輯和出版各種珍貴的清朝歷史文獻、檔案資料以及國內(nèi)外較為重要、富有新意、新見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