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及其方法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是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1917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以提倡文學革命和思想解放而成為與陳獨秀齊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1919年其《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出版,以后又有《章實齋年譜》及大量歷史考證文字發(fā)表,在學術界的影響逐漸擴大。1928年至1930年任中國公學校長。1930年重回北大任教,不久擔任北大文學院長。1938年出任駐美大使,1942年卸任,仍留居美國,始用力于“《水經注》案”考證。1946年回國就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旅居美國。1958年回到臺灣任中研院院長。1962年病逝于臺灣。
胡適從其再造中國新文明的立場出發(fā)而治中國史學。他認為創(chuàng)造中國的新文化要從四個環(huán)節(jié)下手:(一) 研究問題,即認識國情,認識當下必須解決的問題。(二)輸入學理,即借鑒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知識、經驗及其理論、方法。(三)整理國故,即批判地總結我國過去的文化歷史。(四)再造文明,就是在前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基礎上,創(chuàng)造中國的新文化,這是根本目標。胡適一生的學術工作,基本上都可以說是整理國故的工作,因而也都可以歸入歷史研究的范圍。他在學術界的主要影響,也是在歷史學領域。茲選其幾種代表作,略為介紹。
(一)《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于1919年2月出版,此書是中國學者用現(xiàn)代學術方法系統(tǒng)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志。
胡適在該書《導言》中指出,中國哲學是世界哲學中的東方一支,與西方哲學處于對等的位置。從而打破了西方學者一向宣揚“中國哲學不屬于哲學史”的謬見,確立了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的位置。胡適還在《導言》中提出了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一系列基本規(guī)范和基本要求,為后學者指了門徑。
此書之所以大受歡迎,以至于一班再版,實由于它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蔡元培為此書寫的序言所講四大特點[(一)證明的方法;(二)扼要的手段;(三)平等的眼光;(四)系統(tǒng)的主張],皆是從方法上立論。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揭示它的方法:(一)證明的方法,書中對哲學家的身世、著述,皆加一番考信的功夫,盡量不用未經考信的材料。(二)剪裁的方法,作者拋棄以往學者講古代哲學,必從三皇五帝那些半神話半傳說的時代講起的做法,而是毅然“截斷眾流“,徑從老子、孔子講起。(三)分析的方法。哲學貴在分析。書中于各家各派的區(qū)別,每一家每一派的自身發(fā)展,皆取分析的方法,以厘清其脈絡。(四)系統(tǒng)的方法,對每家每派的內部思想系統(tǒng),及對各家各派間的傳承、演化,相互影響,皆作系統(tǒng)的貫穿的論述,充分顯示出哲學之“史”的發(fā)展軌跡。
其次,從內容上說,此書也有突出的成就。作者集中抓住各家各派的哲學方法為中心線索,從古代哲學中發(fā)掘出許多認識論、知識論、邏輯思想的精華。這一點在有關墨家、“別默”、惠施、公孫龍以及旬子等章節(jié)中顯示最為突出。故梁啟超說胡適此書“凡關于知識論方面,到處發(fā)現(xiàn)石破天驚的偉論”。相比之下,該書于中國古代哲人特別重視之天人關系、人生哲學等等方面論述嫌少,不免失去中國哲學的一部分特色。
(二)《章實齋年譜》,1922年1月出版。章實齋是清代著名學者和歷史學家,然而他死后120年卻沒有人為其作傳,第一個為他作傳的人卻是一位日本人,其傳(《年譜》)極簡略。故胡適發(fā)憤作此年譜。年譜本為中國傳記史學的一重要體裁。宋以來相當發(fā)達。而胡適此書卻頗有創(chuàng)例:(1)他將章氏的著作,凡可以表現(xiàn)其思想見解的變遷的,都摘要分年編入。以此年譜不但表現(xiàn)其一生事跡,而且還能“寫出他的學問思想的歷史”。(2)把章氏對其同時代的學者的評論皆編在該學者去世的一年之下,保存了思想史、學術史上重要資料。(3)從前的年譜或傳記,因多半是家人戚友或學生門人所作,只有頌揚而絕無批評,胡適此譜加入作者對譜主的批評,此實一大突破。為此一史學體裁的發(fā)展,開出新的門徑。
(三)《〈水滸傳〉考證》和《〈紅樓夢〉考證》
這兩篇小說考證之所以具有史學上的價值和影響,全在于其精密的考證方法。特別是《〈水滸傳〉考證》,此文清楚地揭示出水滸故事由簡單的歷史記載到口傳故事的渲染,由簡陋的《宣和遺事》到元曲中性格各異的水滸人物的出現(xiàn),再到較有系統(tǒng)的水滸故事定本的產生這種由簡到繁,由粗到精,由片斷碎歧出到連貫成系統(tǒng)的過程,使這一文學作品在歷史上的產生過程,層次清楚,脈絡軌跡如現(xiàn),真堪稱是考證學的杰作。它直接啟發(fā)了顧頡剛氏參照此法去研究古史傳說的演變,提出“層壘地造成的古史說”,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古史辨學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