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吃什么油?
油脂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之一,在人類的日常飲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給人提供熱量和必需脂肪酸,更能夠讓食物變得更加美味可口?,F(xiàn)在市場上食用油口味和種類都非常豐富,我們的先人他們是吃什么油呢?
動物油脂
最開始的時候,油都是從動物脂肪中提取。狩獵時代人們就發(fā)現(xiàn)在加熱肉食的時候,會有液體從中滲出,這大概就是先民對油脂最原始的認識。有文字記載以來,油最開始叫“脂”或“膏”。按古籍《釋名》的說法,從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脂,從沒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稱脂,豬油則稱膏。
先秦時期的飲食泛善可陳,那時候的蔬菜大都口感很差,留傳到現(xiàn)在的也就是蘿卜、韭菜、蔥、蒜等寥寥幾種,其余的已經(jīng)基本退出蔬菜行列成為野草了,我們現(xiàn)在吃的大部分蔬菜品種都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從外國引進來的。因此那時候貴為天子也就是天天吃動物油煎肉。
植物油脂
植物油料作物在我國具有很長的種植歷史,品種也很豐富。比如大豆,古代叫做菽,春秋時期已被列為五谷之一,但那個時候的這些作物主要是作為糧食蔬菜作物,真正用來做榨油原料的,大概在漢朝才出現(xiàn)。而現(xiàn)在人們常吃的大豆油,在古代中國卻是很少見的,獨領(lǐng)風騷很多年的是芝麻油,而花生油,在明末之前,中國也無人食用。
宋代之前關(guān)于食用植物油脂的記錄,大部分都是芝麻油,其它油料的記錄很少。宋代是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一個高峰,四大發(fā)明中的活字印刷術(shù)、指南針均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榨油技術(shù)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開始增多。北宋莊綽在《雞肋編》里記載:“油通四方,可食與然者,惟胡麻為上,俗呼脂麻。河?xùn)|(今天的山西)食大麻油,陜西又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菜籽油),山東亦以蒼耳子作油,穎州亦食魚油?!?/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