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勾踐

                  勾踐(又寫作句踐;在出土文物“越王句踐劍”里寫為鳩淺;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zhí)),是中國春秋時代后期的越國君主。有關(guān)他的先世,有說“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說“先世無所考”,也有說他是“祝融之后”并且是楚國的羋姓,眾說紛紜。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勾踐簡介資料
                  公元前496 年
                  勾踐|鳩淺|句踐|菼執(zhí)
                  越王
                  公元前464 年
                  公元前464 年
                  勾踐相關(guān)文獻
                  勾踐為何忍辱負重勾踐是如何復(fù)國的
                  勾踐為何忍辱負重勾踐是如何復(fù)國的,勾踐忍辱負重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派大臣文種到吳國
                  查看全文
                  越國君主勾踐
                  越國君主勾踐,簡要介紹:越王勾踐(約前520年D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I執(zhí),夏
                  查看全文
                  勾踐
                  簡介勾踐(?-前464年),本名鳩淺(越國與中原各國語言不同,音譯為勾踐),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zhí),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于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后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后重用范蠡、文種,[1]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fù)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促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zhàn)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zhàn)三戰(zhàn)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shù)戎T侯于徐州,遷都瑯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因其“臥薪...
                  查看全文
                  越王勾踐
                  勾踐(約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吳王闔閭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軍所敗。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fā)生激戰(zhàn),越兵大敗。為了保存力量,勾踐退兵至?xí)剑ń裾憬B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歸國后,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改革內(nèi)政,休養(yǎng)生息。后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nèi)空虛之機,一舉攻入?yún)菄⑺懒藚翘印7虿罘祰笾坏醚院?。勾踐不斷舉兵伐吳。勾踐二十四年,吳都被圍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后,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wèi)等國歸附,并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jīng)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查看全文
                  勾踐
                  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吳王闔閭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軍所敗。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fā)生激戰(zhàn),越兵大敗。為了保存力量,勾踐退兵至?xí)剑ń裾憬B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歸國后,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改革內(nèi)政,休養(yǎng)生息。后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nèi)空虛之機,一舉攻入?yún)菄⑺懒藚翘印7虿罘祰笾坏醚院?。勾踐不斷舉兵伐吳。勾踐二十四年,吳都被圍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后,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wèi)等國歸附,并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jīng)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大致過程及時間表:——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戰(zhàn)敗,闔閭傷足而死,夫差繼位?!篡`三年(公元前494年),春天越伐吳,夫差敗越于...
                  查看全文
                  勾踐相關(guān)標(biāo)簽
                  金庸筆下真實人物
                  越國君主
                  春秋戰(zhàn)國人物
                  越女劍角色
                  地方政權(quán)統(tǒng)治者
                  家族譜大覽
                  1.盤錦勾氏族譜, 1, 1886-2010
                  為能實時提供網(wǎng)絡(luò)用戶搜尋, 此書謹有簡略訊息, 譜書影像內(nèi)容未經(jīng)審閱. 如有錯誤, 請透過「意見反饋」反應(yīng).
                  瀏覽:100
                  1.盤錦勾氏族譜, 1, 1700-2010
                  收藏者: 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成蹊信息發(fā)展有限公司 為能實時提供網(wǎng)絡(luò)用戶搜尋, 此書謹有簡略訊息, 譜書影像內(nèi)容未經(jīng)審閱. 如有錯誤, 請透過「意見反饋」反應(yīng).
                  瀏覽:100
                  湖南平江歐陽氏族譜
                  原書: 抄本影印, 民國73[1984]. 2冊 : 插圖, 世系表, 地圖. 受姓祖 : 蹄. 無疆之子. 勾踐7世孫. 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封命氏. 吉州初祖 : (唐) 歐陽琮. 始祖 : (唐) 歐陽萬. 琮公8世孫. 因任安??h令,稱為安福府君. 永豐沙溪祖 : (南唐) 歐陽偃. 萬公7世孫. 萬載山灣祖 : 歐陽杰. 偃公6世孫. 平江始遷祖(1世) : (宋元之際) 歐陽景輝,名欽,字崇七. 英淑公次子. 杰公6世孫. 派祖(3世) : (元明之際) 歐陽志元(遷瀏陽) ; 歐陽志潮,號宗海(低坪派) ; 歐陽志通(南江派). 皆為景輝公長子,庭功公之子. 志潮公下三子(4世) : 歐陽思恭 ; 歐陽思聰 ; 歐陽思義. 之下共分八大房,如下列. 夏園房祖 : 歐陽用彰. 思恭公次子. 霞塘房祖 : 歐陽顯彰. 思恭公第三子. 另三房祖 : 歐陽玉彰,字仲良. 思恭公第四子. 開基上新房, 白泥坑房, 江瑌房. 中房祖 : 歐陽富彰. 思聰公長子. 高橋房祖 : 歐陽魁彰. 思聰公次子. 上墈房祖 : 歐陽萬彰 ; 歐陽庭彰. 皆為思義公之子. 白泥坑房入臺祖 : 歐陽齊禮,字莘耕(亦為本譜之編輯者) ; 歐陽齊盛,字智德 ; 歐陽齊嵐,字順德. 派序 : 景廷志思彰單楚 伯大一德光全學(xué) 逢和世昌立敦本 齊家正忠孝傳先 緒詩書啟道元憲 章昭祖澤敏懋. 散居地 : 湖南省平江縣, 及臺灣省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瀏覽:100
                  1.勾吳華氏本書 [殘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清光緒31[1905]. 存4冊. 不得復(fù)制. 本微卷縮小42倍率請用高度放大閱讀機. 注 : 本篇僅拍攝家傳義集(自卷30之3起). 只包含通四鵝湖興三支列傳兩卷, 及補編兩卷. 其余家譜世系資料均漏拍. 散居地 : 江蘇省無錫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簽題 : 重刊華氏本書.
                  瀏覽:100
                  勾吳華氏本書 [殘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清光緒31[1905]. 存4冊. 不得復(fù)制. 本微卷縮小42倍率請用高度放大閱讀機. 注 : 本篇僅拍攝家傳義集(自卷30之3起). 只包含通四鵝湖興三支列傳兩卷, 及補編兩卷. 其余家譜世系資料均漏拍. 散居地 : 江蘇省無錫縣等地. 書名據(jù)卷端題編目. 書簽題 : 重刊華氏本書. 中國江蘇省無錫縣華興三公支系祖先的傳記速寫
                  瀏覽:0
                  長沙歐陽氏族譜(卷首)
                  歐陽氏之淵源,上可追溯到盤古開天辟地、女媧摶土造人,中可追溯到少典、黃帝、顓頊和大禹,下可追溯到越王無余、無壬、允常和勾踐諸王。以上世系,在歐陽氏立姓之前,綿延千百萬年,與炎黃子孫其他世系一脈相承,擬放在以后章節(jié)慢慢道來。 本書第一章,先從歷史上第一位姓歐陽的人談起。 歷史上第一位姓歐陽的人,叫歐陽蹄,又名宰勛,被后世歐陽家族子孫尊稱為“蹄祖”,是第75世越王姒無疆的次子。 1、蹄祖之父姒無疆 蹄祖的父親姒無疆,是第66世越王勾踐的第七代孫。也是越國歷史上的第75世越王。從勾踐到無疆,王位傳了十世,血脈卻是七代。 話說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滅吳后稱霸近五世。傳到第五代玄孫也就是第70世越王翳的時候,宮廷內(nèi)亂四起,短短14年就更換了四世越王,且無一善終,盛極一時的越國很快走上了下坡路。 第74世越王無顓,是無疆的長兄,他親眼目睹越國內(nèi)亂的慘劇,既憎恨又恐懼,一直不愿為王,曾只身逃入深山巖洞。國人用火焚燒艾葉,把煙熏入巖洞,逼迫他出來即位。 無顓雖然不想當(dāng)王,但在位期間仍然勵精圖治,堪稱一代中興之主。他在位八年,死前決意不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正好他的弟弟無疆是個一心想重振越國霸業(yè)的人,于是就傳位給弟弟無疆。就這樣,無疆當(dāng)上了第75世越王。 第75世越王無疆,是第74世越王無顓的弟弟,勾踐的第七世孫,也是蹄祖宰勛的親生父親。所以有一部分歐陽氏族譜也尊奉無疆為得姓始祖。 2、蹄祖之母文氏蓮鯉 蹄祖的母親姓文,名蓮鯉,是勾踐時代越國大夫文種的后代。 勾踐滅吳之后,逼大功臣大夫文種自盡。文種的長子文高,率一部分族人離開越國,遷往山東,是文姓大宗之始祖,后世名臣文天祥就是他的后人。 文種的次子文潤,為越國三朝太宰。他11歲就進勾踐王宮成了世子鹿郢(又名鼫與)的伴讀。勾踐逼殺文種后,文高想帶弟弟文潤一起離開越國,鹿郢不許,便留了下來。 勾踐逼殺文種后,很快就后悔了,于是對留下來的文潤格外看重,經(jīng)常加恩。勾踐死后,世子鹿郢繼位,是為第67世越王,封兒時伙伴文潤為太宰,不但專管宮廷內(nèi)務(wù),而且參與謀劃軍國大事。鹿郢在位6年就死了,傳位給世子不壽,是為第68世越王。不壽可以說是文潤親自調(diào)教的學(xué)生,對恩師倍加尊敬,仍以文潤為太宰,專管宮廷內(nèi)務(wù)和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不壽在位短短十年,他的兒子朱勾發(fā)動宮廷政變,史稱朱勾殺父自立,是為第69世越王,仍以文潤為太宰。文潤不喜歡殺父自立的朱勾,借口自己年老體弱,上了幾個月朝就辭官而去了,隱居于太湖邊上,種蓮田百頃,過上桃源般的日子。 此后,文潤的后代便世居太湖之畔,承祖訓(xùn)不再出仕為官。后有族女名蓮鯉,嫁與75世越王無彊為妃,即歐陽氏蹄祖之生母。 3、蹄祖出身高貴 蹄祖的父親無彊,先是在20歲時就娶了一名商賈人家的漂亮女兒施女為妻。當(dāng)時還是哥哥無顓當(dāng)政,因此也沒有在乎什么出身地位和血統(tǒng)問題。施女嫁過來第二年,生一子名玉,也就是蹄祖的長兄、后來的閩越王。施女產(chǎn)子不順,難產(chǎn)而死。古代人瞧不起商賈,所以長子姒玉早年也因為是商賈人家的女兒所生,在王室多受冷落。再加上古代人迷信,認為姒玉一生出來就克死母親,所以就連無疆也不大喜歡這個長子。 施女死后三年,無彊又續(xù)娶大夫馮之女為妻。馮氏嫁給無彊6年,肚子不見動靜。這時候,越王無顓已經(jīng)病重,并決定把王位傳給弟弟無疆。 無疆當(dāng)上越王,宮廷內(nèi)務(w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馮氏為王后。因為馮后無生養(yǎng),所以第二件大事就是充實內(nèi)宮,納妃納嬪。 馮后的父親是越國大夫,位高權(quán)重,他一不希望無疆去聘中原諸侯之女,因為諸侯之女太高貴,一嫁過來,自己的女兒就當(dāng)不到王后了。二不希望無疆再娶國中大臣的女兒,因為這樣一來,新的國丈大人就會形成新的勢力來分自己的權(quán)。 但是無疆早年就是因為娶了商賈人家的女兒導(dǎo)致長子玉在家族中沒有聲望的,現(xiàn)在自己登上了王位,自然要娶出身高貴的女子為妻了。于是馮大夫幫他四處尋找合適人選。一開始找了幾個吳國舊貴族之女,無疆不大滿意,后來終于在太湖之畔找到先朝大夫文種、三世太宰文潤之后裔蓮鯉。 蓮鯉美貌端莊,聰慧賢淑,家族出身高貴,而文家又不愿為官,不會影響馮家的權(quán)位,于是君臣皆大歡喜。公元前354年春正月,17歲的文氏蓮鯉嫁與30歲的越王無疆為妃。當(dāng)年11月,文妃就產(chǎn)下一子,取名為蹄,又名宰勛,是為無疆次子。 當(dāng)今一些研究姓氏族譜文化和越文化的人說“蹄是無疆的支庶子”,這種說法欠妥。無疆的正房馮后無生養(yǎng),若說非正房生的兒子就是支庶子,那他所有的兒子豈非都是“支庶子”?再說長子姒玉,是他第一個妻子施女所生,施女雖是結(jié)發(fā)妻,卻也并非正房,而是在她死后近十年,無疆承兄之基登上王位之后才被追封為施妃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長子玉與次子蹄,只有長幼之分,卻沒有嫡庶之別。 反而在越王無疆的眼里,一直視出身高貴的次子蹄為嫡傳世子,對文妃也更為寵愛。 這樣一來就引起了馮后的妒意。一方面為了鞏固馮家地位,一方面為了自己王后之位長保,馮后于是向無疆提出要把失去親娘的長子玉過繼給自己為親子。無疆完全明白馮后的用意,為了處理好君臣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和父子關(guān)系,他答應(yīng)了馮后的請求,把長子玉過繼給馮后為親子,但并沒有立他為世子,這也是直到他戰(zhàn)死都沒有立世子的原因。以致于后來越國諸王子爭位,四分五裂,這是后話,暫且不表。但從他堅持不立世子可以看出,無疆的心意一直放在次子蹄身上。所以說,蹄祖出身高貴。這也是他以后能夠順利建立甌越國,并受國人擁戴、長久傳國的原因。 4、蹄祖兩個名字的來歷 公元前354年11月,文妃蓮鯉已懷孕9個月,一天正躺臥在軟塌上假寐,忽夢見一異獸,四蹄騰空而至,前蹄過處,正踩在自己腆著的肚子上,登時一陣疼痛,產(chǎn)下一子。 無疆的前妻施氏是因難產(chǎn)而死,所以無疆對此一直耿耿入懷。這次自己最喜愛的妃子文妃,做個夢就把兒子生下來了,而且母子平安,無疆大喜過望。因是文妃夢異獸之蹄而生,所以取名就叫“蹄”。這是第一個名字的由來。 那么為什么又叫宰勛呢?一是為了紀念四朝元老、三世太宰、文妃的高曾祖文潤。文潤的才能不亞于其父文種,為鞏固越國霸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所謂“宰勛”,即越國世代不忘太宰功勛之意。二是因為文氏世家其時已不在朝為官,世人不知其家族顯赫的歷史,無疆吸取長子玉是商賈之女所生的教訓(xùn),要讓世人知道自己的次子出身高貴,其母是三世太宰的后代。按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免得別人說閑話”。 從勾踐時代起,歷代越王大多有兩個名字,究竟什么原因,已無可考,但從字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個是乳名,一個是大名。如越王勾踐,又名菼執(zhí),越王鼫與,又名鹿郢,越王不壽,又名不揚,越王朱勾,又名翁,越王僑伯,又名翳。若從這一角度理解,蹄祖的“蹄”似乎是乳名,“宰勛”是大名。 當(dāng)今一些研究姓氏族譜文化和越文化的專著,一直把蹄和宰勛分開,有人說“無疆次子蹄”,也有人說“宰勛,無疆次子也”,其實蹄與宰勛,本就是一個人,兩個名字。 5、是“率先降楚”還是“忍辱負重”? 近年來,有研究歐陽修家世的學(xué)者,依照歐陽修譜圖序的說法,一致認為蹄受楚封為歐陽亭侯,甚至說無疆子“全部受楚封”,而次子蹄則是“率先降楚”。這些論斷,我認為不符合歷史事實。 先來看看楚國滅越的歷史過程。 越國經(jīng)過無顓和無彊兩兄弟的多年努力,國家實力逐漸強盛。為了恢復(fù)昔日越國的雄風(fēng),無彊決定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原諸侯爭雄。公元前334年春,齊楚兩國在徐州會戰(zhàn),越王無彊抓住戰(zhàn)機,在齊、楚勝負未分時,發(fā)兵進攻齊國。狡猾的齊威王連忙遣使鼓動越王棄齊伐楚。無彊聽信蠱惑,放棄齊國,轉(zhuǎn)而攻打楚國。 越王無彊調(diào)動太湖舟師五百艘戰(zhàn)船進入長江,進攻楚國云夢澤,自己則率領(lǐng)十五萬馬步大軍,從北向南壓向楚國。楚威王發(fā)兵迎戰(zhàn),先在徐州齊軍面前虛張聲勢,隨后秘密出動主力十萬戰(zhàn)車兵和五萬騎兵日夜兼程,秘密東進,另有部分舟師順長江東進。楚越兩軍在昭關(guān)相遇,展開決戰(zhàn)。越軍沖向楚軍,卻被楚軍埋伏的戰(zhàn)車和騎兵包圍。經(jīng)過拼殺,越軍大敗,越王無彊戰(zhàn)死。 昭關(guān)之戰(zhàn)前,無疆早令次子姒蹄率領(lǐng)五萬水軍進入長江,正好楚威王也派了五百戰(zhàn)船秘密東進,妄圖截斷無疆的退路,結(jié)果兩國水軍還沒有遭遇,昭關(guān)之戰(zhàn)就結(jié)束了。越國十五萬馬步軍損失過半,紛紛向南潰退。這種情況之下,蹄祖宰勛只得等到掩護潰敗的馬步軍全部渡江之后,才放棄長江,率部退守甌江。 昭關(guān)之戰(zhàn),越王無彊來不及立世子就陣亡了,于是諸王子爭位,互不相讓,紛紛自立,越國從此四分五裂。一些正史將這一時期定為越國滅亡之期,就算是吧,因為畢竟無疆的后世子孫雖然建國,也都另有國名了。 先說長子姒玉,他是親自參加昭關(guān)之戰(zhàn)的。失敗后,他率領(lǐng)馬步軍殘部約七、八萬人一路敗退,先在越國舊都會稽修整了一個多月,并以正統(tǒng)長子的身份向弟弟們發(fā)號施令。結(jié)果兄弟們都不聽他指揮。 楚威王也害怕姒玉在越國舊都復(fù)國,于是揚言要打過錢塘江去,活捉姒玉。姒玉害怕,連忙率部再次南逃,一直退守到今福建的閩江,才扎下根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姒玉建立了閩越國,號稱閩越王。因他的馬步軍是越國主力,雖然戰(zhàn)敗,實力仍在,加上姒玉又是無疆的長子,馮后的養(yǎng)子,因此在諸王子中最為強大,以越國正統(tǒng)自居,仍以姒姓傳國。 閩越國共傳12世223年,直至漢武帝時期才被漢朝攻滅。僅此一脈,所謂無疆子“全部受楚封”之說就站不住腳。 再說次子姒蹄。昭關(guān)之戰(zhàn),越國五萬水軍并沒有受到多大損失,因此姒蹄的實力僅次于其兄姒玉。 姒蹄退守甌江之后,楚威王占領(lǐng)了越國錢塘江以北的全部疆域,雖然揚言要過江,其實卻不敢再南下追擊,原因有三:一是越國當(dāng)時的國都在錢塘江以北的姑蘇城,已經(jīng)被楚占領(lǐng)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爭戰(zhàn),占領(lǐng)對方國都之后,理所當(dāng)然就是“滅其國”了,再打下去,那就不是戰(zhàn)爭,而是殺戮了,那是各國都不能容忍的。二是錢塘江以北本來就是越滅吳之后奪來的吳國舊地,占領(lǐng)后麻煩不多,但錢塘江以南則不同,是越人生發(fā)之地,一旦強行進兵,必會遭遇最頑強的抵抗,楚人不敢輕舉妄動冒這個險。三是背后強大的齊國原本就在和楚國交戰(zhàn),是越國摻和進來才改變了戰(zhàn)局,楚軍一旦渡江南下追擊越軍,必有齊國軍隊乘虛而入的后顧之憂。有此三點,楚軍不再追擊越軍,而是一方面忙于分裂越國,一方面掉過頭來,趁得勝之師把齊國也打敗了。 姒蹄退守甌江之后,忍辱負重,收拾殘局。當(dāng)時他的兄長姒玉已經(jīng)遠退到今福建的閩江,其他兄弟甚至退到海島之上,遠離戰(zhàn)爭漩渦了,只有他還留在江浙一帶,與楚相鄰。這種情況下,他首先對外委曲求全,一開始的確派使者去接受了楚國所謂的分封,穩(wěn)住了戰(zhàn)后局勢。但是不到一年,他的兄長姒玉建立了閩越國,他也就容忍不下去了,立時就建立了甌越國,號稱甌越王。由此可見,蹄祖宰勛完全不是后人所說的 “率先降楚”,而是典型的“忍辱負重”。 蹄祖立國之后,為區(qū)別自號越國正統(tǒng)、仍以姒姓傳國的閩越國,乃自立姓氏為歐陽,他自己便是歷史上第一位姓歐陽的人,也是后世歐陽、歐、區(qū)、歐越、歐侯諸姓之始祖。 甌越國共傳11世196年,歷代君王皆姓歐陽或姓歐,漢武帝時期才最終融入大漢王朝。 6、從勾踐到歐陽蹄的世系源流歐陽家族得姓前上溯到勾踐的世系源流,可用如下世系表概括: 世系排序--字輩--名諱--簡介--旁注 勾踐一世-勾踐-約公元前520~前465年,春秋末第66世越王,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zhí)。(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勾踐二世--鹿郢--第67世越王,又名鼫shí與、與夷,公元前465.11—前459年在位。 勾踐三世--不壽--第68世越王,又名不揚,公元前459—前449年在位。 勾踐四世--朱勾--第69世越王,又名翁、朱句,公元前449—前412年在位。 勾踐五世--僑伯--第70世越王,又名翳、不授,公元前412—前376年7月在位--第71世越王諸咎,是僑伯的長子,在位3個月。第72世越王錯枝,是諸咎的世子,在位幾個月。 勾踐六世--之侯--第73世越王,又名莽安,是第70世越王翳的第五子,第71世越王諸咎之弟,第72世越王錯枝的叔父,中間雖隔兩世越王,卻是勾踐的第六代孫。公元前375—前363年在位。第74世越王無顓,之侯之子,無疆之兄,在位8年,傳位給弟弟無疆。 勾踐七世--無疆--第75世越王。73世越王之子,74世越王之弟,公元前355—前334年在位。娶施妃生子玉,馮后無出,娶文妃生子蹄,又名宰勛。庶子九。 勾踐八世蹄祖一世--蹄字輩--宰勛,無疆次子,姓姒名蹄,又名宰勛,開基后立姓歐陽。是歷史上第一位姓歐陽的人,也是第一世甌越王,歐陽家族后世子孫尊奉為“蹄祖”。 公元前333—前313年在位。 蹄祖的長兄姒玉,是第一世閩越王,仍以姒姓傳國。 以上引自歐陽春輝原著《歐陽家族源流綜述(上)》
                  瀏覽:0
                  勾踐導(dǎo)讀知識
                  越姓起源
                  越姓起源
                  越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主要起源有四。一是源于漢族的姒姓,越王勾踐的后代,出自大禹的后代,屬于以國名為氏。二是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于漢化改氏。三是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氏。四是源于錫伯族,屬于漢化改氏。越姓先祖是越王勾踐。越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六十六位。今湖南省的花垣縣,重慶市的涪陵區(qū)、巴南區(qū),四川省的鄰水縣,四川省的廣元市,山西省的忻州市,湖北省的武漢市、荊州市,吉林省的長春市農(nóng)安縣,河南省的商丘市民權(quán)縣,黑龍江省的梅里斯市,廣東省的廣州市,內(nèi)蒙古烏海市,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等地,均有越氏族人分布。越姓的郡望有:晉陽郡:春秋戰(zhàn)國時為晉陽邑,秦漢時為晉陽縣,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鎮(zhèn)。越姓的堂號有:伸知堂。春秋時,齊國賢人越石父被人陷害,因罪被拘為人勞役。齊國相國晏嬰到晉國去,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賣掉自己拉車的左驂(車左邊的馬)把他贖罪釋放,又用車載他回家。到家后,晏嬰沒有向他說一聲,就進入內(nèi)室。過了很久,晏嬰尚未出來,越石父請求離去,晏嬰感到很驚異,他說:“晏嬰雖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為什么您這么快就要離去呢?”越石父說:“我聽說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受委屈,但對于知己的人,意志應(yīng)該得到伸展。我被人拘役為奴仆,那是他們不知道我,您既然因為了解我而把我贖出來,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對我仍不以禮待,還不如為人奴仆呢!”于是晏嬰把他請入內(nèi)室,待為上賓。
                  瀏覽量:14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