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鼎前陳公徙臺支系族譜嘉義縣鼎前公派下(臺灣省嘉義市)
始祖肇征,明代遷居漳州平和縣大溪店前石陂。始遷祖鼎前,清康熙雍正間再徙臺灣嘉義縣中埔鄉(xiāng)。書名據(jù)扉頁題。
潁川鼎前陳公徙臺支系族譜嘉義縣鼎前公派下(臺灣省嘉義市)簡介資料
潁川鼎前陳公徙臺支系族譜嘉義縣鼎前公派下(臺灣省嘉義市)相關(guān)文獻
毛公鼎銘
毛公鼎銘,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
毛公鼎銘
毛公鼎銘,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
毛公鼎
形制外觀《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圓腹,口沿有一道重環(huán)紋飾,上有兩只大耳,腹下三只獸蹄形足。銘文原文銘文拓片《毛公鼎》腹內(nèi)鑄有32行、共500字銘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冊命書。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喑(有一說是毛公歆)處理國家大小事務(wù),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wèi)軍,保衛(wèi)王家,并賜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鑄鼎紀事,由子孫永保永享。其釋文如下:王若曰:“父喑!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覲于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跡跡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于艱,永鞏先王”。王曰:“父喑囹余肇經(jīng)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內(nèi)外,□于小大政,□朕立,□許上下若□四方,死毋動余一人在位,弘唯
陳于鼎
參考書目《小腆紀傳》卷六十三顧予成:《翰林院左春坊左庶子陳公墓表》,載柳詒徵編《里乘》第一輯。
鼎興黎公祠
鼎興黎公祠據(jù)說比(梓堂)黎氏大宗祠還要早,但是后來(梓堂)黎氏大宗祠人丁興旺,蓋過了鼎興黎公祠,所以梓堂就成了黎氏大宗祠。鼎興黎公祠,位于望北東勝街前面的是鼎興黎公祠,后面的是(梓堂)黎氏大宗祠。從這個排序來看,也可以看得出,鼎興黎公祠比較早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