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銘
毛公鼎銘,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
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為皇皇鉅制,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 ,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毛公鼎銘
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為皇皇鉅制,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div>
· 毛公鼎
形制外觀《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圓腹,口沿有一道重環(huán)紋飾,上有兩只大耳,腹下三只獸蹄形足。銘文原文銘文拓片《毛公鼎》腹內鑄有32行、共500字銘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冊命書。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喑(有一說是毛公歆)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wèi)軍,保衛(wèi)王家,并賜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鑄鼎紀事,由子孫永保永享。其釋文如下:王若曰:“父喑!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覲于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跡跡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于艱,永鞏先王”。王曰:“父喑囹余肇經(jīng)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內外,□于小大政,□朕立,□許上下若□四方,死毋動余一人在位,弘唯
· 毛公鼎的傳奇故事
毛公鼎(DukeMaoTripod),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陜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幾次輾轉于咸豐三年(1852年)落入西安古董商蘇氏兄弟之手。得到毛公鼎的蘇氏兄弟,見此物絲毫無損、鼎內壁有近五百字的銘文,遂馬上致書陳介祺。陳介祺是當時在京城頗有名望的金石學家、收藏家、古文字家、書法家,酷嗜金石文物。在蘇氏兄弟購得毛公鼎之前,已從永和齋不惜重金買走“腆毀”(現(xiàn)通稱“大豐簋”或“天亡簋”),陳介祺接信很是興奮,馬上匯來白銀100兩,并說明50兩是訂金,50兩作為運費,讓蘇氏兄弟雇車專程送來看看。事實也不辜負他的厚望,甚至超出他的預想,一眼看到這件寶物時,對蘇七說:“寶物無價,不能以金錢比價”,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感到此寶鼎價值,陳介祺以3年俸銀之重金——紋銀千兩為代價獲得此鼎,成為毛公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人。毛公鼎在...
· 葉銘
參考資料編纂委員會.《福建省情資料庫》.福建: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1年.
· 座右銘
起源《文選·崔瑗·座右銘》呂延濟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眳⒁姼鲊髮W校訓格言箴言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