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奭,字宗召,號百夫,謚宣公,宋代人。始遷祖旸,字國彰,南宋時自會稽銀沙遷居孫墺。卷二契約、祖像、墳圖,余卷為青州、延陵、銀沙、孫墺各房派世系圖、行傳。存卷二至五、八至十。書名據(jù)版心、卷端題。
翠峰孫氏宗譜(浙江省紹興市)相關文獻
家譜研究-淮海孫氏宗譜
家譜研究-淮海孫氏宗譜,淮海孫氏宗譜----------------------------------
譜牒譜序-赤峰孫氏譜序
譜牒譜序-赤峰孫氏譜序,內(nèi)蒙古赤峰孫氏1始祖:??????孫世公??????????????遷徙:孫世公
《桂峰詹氏宗譜》
《桂峰詹氏宗譜》,詹氏宗族自周宣王封支子為詹侯始,迄今二千八百余年。詹氏宗族譜牒,代有編纂。現(xiàn)存較
西安名吃——翠峰饦饦,背后的故事
翠峰饦饦屬于西安周至名特小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傳唐貞觀年間,扶風索村一索姓姑娘因抗婚逃到周至翠峰山,過著自食其力的隱居生活,唐太宗李世民打獵到翠峰山時,因馬驚迷途,闖入索姑住地,索姑娘以自己平時的主食饦饦相待,李世民食后贊不絕口,赦封索姑為“全貞娘娘”,并下旨保護其地。此后,翠峰饦饦傳到宮廷作為御宴之品,在西北地區(qū)廣為流傳,成為我國西部的美食佳肴。翠峰饦饦用料極其考究,必須是翠峰塬上的優(yōu)質(zhì)小麥加工面成,面是起硬撬軟,搓條盤到,再揪成小的面疙瘩放入水中,等鍋開時,巧婦用手均勻撕開,如餃子皮一般下入鍋中,純屬手工制作。民間有詩云:“手里撕著薄閃閃,下在鍋里蓮花轉(zhuǎn),撈在碗里似銀盤、吃在肚里真舒坦”。翠峰饦饦以“薄、筋、光、酸、辣、香”等特點享譽三秦。好吃,面只是其一,色香入味,全在調(diào)汁。今天的翠峰饦饦已有炒饦饦、燴饦饦、酸湯饦饦、蘸汁饦饦等多種吃法。饦饦煮熟盛在碗里,加入湯汁,只見底...
浙江省-紹興-嵊州費翠棠
費翠棠(1895—1967)男,演員。男班四大名旦之一。浙江省嵊縣趙馬村人。小時愛歌唱,1909年被馬潮水識才,收為徒弟。工小旦,隨班演出于剡江兩岸和浙西地區(qū)。他勤奮好學、身材修長、臉蛋漂亮,被稱為“長個子小旦”而顯露名聲。1917年夏參加梅朵阿順班去上海演出至20年代初。演出于鏡花戲園、民興茶園、升平歌舞臺等戲院,是戲班的臺柱演員,一度與衛(wèi)梅朵并掛頭牌。1921年與巖煥亭合作,領銜演出于第一戲園。擅演青衣戲,拿手劇目有《琵琶記》、《珍珠塔》、《玉連環(huán)》、《碧玉簪》等。尤其是由他首演的《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獨具一功,在“三蓋衣”、“歸寧”、“送鳳冠”等重場戲中,均能細致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思想情緒,后演者大都參照其表演的路子。他與衛(wèi)梅朵、白玉梅、金雪芳一起,被譽為早期男班的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