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族先世于元末明初自泗州(江蘇盱眙)板橋遷桃源縣(今泗陽縣)恩福鄉(xiāng)八圖五甲定居。始遷祖璉,明成化間遷居桃源縣陸城鄉(xiāng)五圖七甲(即西湖)。 卷一西湖堂陳氏家族理事會名單、凡例、圖記、序言、前言、譜論、宗約家訓、古譜凡例序引記跋簡介原文注釋譯文、西湖堂陳氏傳承述源、家傳、藝文錄、世系,卷二世系表,卷三世系表、附錄、后記、續(xù)后篇。
江蘇省泗陽縣西湖堂陳氏族譜三卷(江蘇泗陽)簡介資料
江蘇省泗陽縣西湖堂陳氏族譜三卷(江蘇泗陽)相關文獻
江蘇省泗陽縣王昌學詩五首
江蘇省泗陽縣王昌學詩五首,????太原行
泗陽縣查氏宗親聯(lián)誼會籌委會公告
泗陽縣查氏宗親聯(lián)誼會籌委會公告,一、決定成立兩地查氏宗親聯(lián)誼會的因由。??由于蘇北地區(qū)地廣人稀,查氏宗親居住比較
江蘇省-宿遷-泗陽盧廷蘭
盧廷蘭(生卒年不詳),字芳谷。淮安府桃源縣(今泗陽縣)人。廩膳生。明紡織工藝改革家。自幼善于思考,對民間鐵木工具造作、紡織工藝,莫不留心。某年應金陵(今南京市)鄉(xiāng)試,課余參觀織坊,見10人操一臺織機織花,于是笑著對機工說:“君等如是操縱,無乃太拙乎?”機工聽他議論,莫不吃驚,于是當即向他請教。他就根據(jù)自己平素設計,為他們改進織花工藝。他還按照所織花紋,編出歌詞,讓機工邊操作邊歌唱,既便于熟練掌握技術,又愉快身心。這樣,以一個人的10指,取代10個人的繁重勞動,所織布匹并不減少,所提花紋巧奪天工。因此,盧廷蘭之名不脛而走。自此以后,蘇杭等地織花機工都爭相延聘,請其作技術指導,改革工藝。后盧廷蘭卒于金陵。江南機坊都設像祭祀,被奉為“盧祖”。事詳清河蔣階《余日記》。
江蘇省-宿遷-泗陽云守陽
云守陽男,56歲,江蘇省泗陽縣人,擅長桃雕制作?,F(xiàn)為宿遷人傳統(tǒng)文化項目代表性繼承人,2008年2月被江蘇省經(jīng)貿委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稱號”。作者以桃核為原料從事雕刻多年,技術精湛,工藝獨特,形成了較有影響的“云渡桃雕”藝術風格,所雕作品神形各異,在江蘇省第二屆家庭文化藝術節(jié)、江蘇省第二屆文物節(jié)、江蘇省2006年旅游博覽會、宿遷市首屆民間工藝品展、宿遷市首屆西楚文化節(jié)·民間工藝大賽等賽事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和優(yōu)秀獎,部分作品被宿遷市、淮安市博物館收藏,“云渡桃雕”已分別被江蘇省、宿遷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項目。
泗陽縣
歷史沿革泗陽歷史悠久,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縣史,南北文化在這里融合,西漢時期曾兩度封王,是兩千多年前西漢泗水國都邑,史稱“泗水國”,前后歷時134年。境內五代王陵星羅棋布,2002年,南京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對泗水王陵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秦朝泗陽歷史悠久,變制紛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從西周建厹猶國開始,至今已三千余年。秦統(tǒng)一中國,施行郡縣制,在今泗陽境內設置凌縣,此為泗陽建城史發(fā)端。漢朝西漢時,凌縣改為厹猶。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陽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陽、凌縣、于縣等地設置泗水國,國都設在凌城(今眾興鎮(zhèn)境內凌城村)。作為泗水河畔重要的諸侯國,泗水王國歷123年五代六王,留下輝煌燦爛的西漢文化。南北朝漢后戰(zhàn)亂頻仍,泗陽建置名稱多變,三國時期稱魏陽,晉置宿豫,南北朝時,宿豫縣屬齊北徐州,治在今泗陽東南境,泗水西側,淮水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