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
歷史沿革
泗陽歷史悠久,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縣史,南北文化在這里融合,西漢時期曾兩度封王,是兩千多年前西漢泗水國都邑,史稱“泗水國”,前后歷時134年。境內(nèi)五代王陵星羅棋布,2002年,南京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對泗水王陵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
秦朝
泗陽歷史悠久,變制紛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從西周建厹猶國開始,至今已三千余年。秦統(tǒng)一中國,施行郡縣制,在今泗陽境內(nèi)設置凌縣,此為泗陽建城史發(fā)端。
漢朝
西漢時,凌縣改為厹猶。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陽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陽、凌縣、于縣等地設置泗水國,國都設在凌城(今眾興鎮(zhèn)境內(nèi)凌城村)。作為泗水河畔重要的諸侯國,泗水王國歷123年五代六王,留下輝煌燦爛的西漢文化。
南北朝
漢后戰(zhàn)亂頻仍,泗陽建置名稱多變,三國時期稱魏陽,晉置宿豫,南北朝時,宿豫縣屬齊北徐州,治在今泗陽東南境,泗水西側(cè),淮水北面。
唐宋
唐朝改宿遷,金時期置淮濱縣,105年后改稱泗陽縣。
元朝
元朝(1277年)改稱桃源縣,沿用637年,直至明清,有“夭桃千頃、翠柳萬行”之美景。
明清
明屬南直隸,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隸為江南省,屬淮安府??滴趿辏?667年)改屬江蘇省,為淮安府桃源縣。
民國
1914年,因與湖南省桃源縣名相重,復改稱泗陽縣。
當代
自民國1914年起,一直沿用泗陽名稱,1996年,隸屬于淮陰的泗陽、沭陽、泗洪劃歸新設的地級宿遷市。經(jīng)過多次區(qū)劃調(diào)整,現(xiàn)今全縣設11個鎮(zhèn)(眾興鎮(zhèn)、李口鎮(zhèn)、新袁鎮(zhèn)、裴圩鎮(zhèn)、高渡鎮(zhèn)、盧集鎮(zhèn)、臨河鎮(zhèn)、穿城鎮(zhèn)、張家圩鎮(zhèn)、愛園鎮(zhèn)、王集鎮(zhèn))、5個鄉(xiāng)(三莊鄉(xiāng)、里仁鄉(xiāng)、南劉集鄉(xiāng)、莊圩鄉(xiāng)、八集鄉(xiāng))、3個街道(城廂街道、史集街道、來安街道)、2個場(農(nóng)場、原種場)。
地理
位置
泗陽縣地處江蘇北部腹地,介于東經(jīng)118°20′—118°45′,北緯33°23′—33°58′之間,東界淮安市,南瀕洪澤湖,西界宿遷市,北界沭陽縣。縣域總面積141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38%;水域面積42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29.62%。陸地面積中有可耕地70603公頃。
水系
黃河故道(古泗水)和京杭大運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泗陽全境,南面則瀕臨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京杭大運河橫穿東西50公里,成為天然“分水嶺”,大運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澤湖,統(tǒng)屬淮河水系;大運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屬沂、沭水系。全縣境內(nèi)大小河道有30多條,總長近700公里。
地形
境內(nèi)無山丘,屬黃泛沖積平原??偟貏菸鞲邧|低,地面相對高度大多介于12米-17米之間。境內(nèi)土壤分三個類型:潮土、砂礓土、黃棕壤土。潮土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占總面積80%左右。土壤質(zhì)量較差,中、低產(chǎn)田面積較大。
氣候
境內(nèi)氣候溫和,屬北帶季風過渡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行政區(qū)劃
1996年前,屬淮陰市(今淮安市)。
1996年7月,劃屬新設立的宿遷市。
1999年底,轄7個鎮(zhèn)、21個鄉(xiāng),4個場圃。共有607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0年2月,撤銷臨河鄉(xiāng)、城廂鄉(xiāng)、李口鄉(xiāng),以其原轄區(qū)域設立臨河鎮(zhèn)、城廂鎮(zhèn)、李口鎮(zhèn)。
2000年5月,桃源鄉(xiāng)、史集鄉(xiāng)撤銷并入眾興鎮(zhèn),葛集鄉(xiāng)撤銷并入來安鄉(xiāng),魏圩鄉(xiāng)撤銷并入王集鎮(zhèn),黃圩鄉(xiāng)撤銷并入裴圩鎮(zhèn),屠園鄉(xiāng)前行、馮橋、解放、沙圩、西俞、二莊、周石七個村歸洋河鎮(zhèn)管轄,林柴場并入中揚鎮(zhèn),果樹實驗場并入愛園鎮(zhèn)。
2000年7月,撤銷中場鄉(xiāng)、穿城鄉(xiāng)、高渡鄉(xiāng)、鄭樓鄉(xiāng)、張家圩鄉(xiāng)、盧集鄉(xiāng),以其原轄區(qū)域設立中揚鎮(zhèn)、穿城鎮(zhèn)、高渡鎮(zhèn)、鄭樓鎮(zhèn)、張家圩鎮(zhèn)、盧集鎮(zhèn)。
2000年底,轄15個鎮(zhèn)、7個鄉(xiāng)。
2004年3月,泗陽被迫將洋河鎮(zhèn)、鄭樓鎮(zhèn)、中揚鎮(zhèn)、倉集鎮(zhèn)、屠園鄉(xiāng)西南五鎮(zhèn)劃給宿遷市。
2004年底,轄12個鎮(zhèn)、6個鄉(xiāng)、2個場。
2005年8月,撤銷城廂鎮(zhèn)、來安鄉(xiāng),將其劃歸眾興鎮(zhèn),泗陽縣設11個鎮(zhèn)、5個鄉(xiāng)、2個場、260個村(居)委會。
2012年1月,撤銷來安、城廂、史集三個社區(qū),設立來安街道辦、城廂街道辦、史集街道辦。
至2014年,泗陽縣轄11個鎮(zhèn)、5個鄉(xiāng)、3個街道、2個場。分別為:眾興鎮(zhèn)、王集鎮(zhèn)、新袁鎮(zhèn)、臨河鎮(zhèn)、裴圩鎮(zhèn)、愛園鎮(zhèn)、李口鎮(zhèn)、穿城鎮(zhèn)、張家圩鎮(zhèn)、高渡鎮(zhèn)、盧集鎮(zhèn);莊圩鄉(xiāng)、里仁鄉(xiāng)、三莊鄉(xiāng)、南劉集鄉(xiāng)、八集鄉(xiāng);史集街道、城廂街道、來安街道;農(nóng)場、棉花原種場??h政府駐地為眾興鎮(zhèn)。
經(jīng)濟及社會發(fā)展
概述
2013年,全縣年末總戶數(shù)27.27萬戶,戶籍人口105.1831萬人,其中:男性55.011萬人,女性50.1721萬人,城市化率達50.4%。
2014年,全縣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328.06億元;財政總收入60.7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05億元,稅收占比達84.4%;三次產(chǎn)業(yè)比重調(diào)整為14.7:52.6:32.7;省定全面小康25項指標,核心指標全面達標;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143元、農(nóng)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達11680元。
2014年,全縣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68億元。全縣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xiàn)增加值136.8億元,全縣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利稅63.26億元,全縣工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主營業(yè)務收入549.13億元,全縣工業(yè)用電量為12.6億千瓦時,全縣實現(xiàn)工業(yè)固定資產(chǎn)投資202.5億元。
商業(yè)區(qū)
人民路商圈
雨潤廣場、錦都銀座、哥倫布廣場、振興商貿(mào)城、財富廣場
淮海路商圈
大潤發(fā)
上海路商圈
金三角、機電城、黃金廣場
城南商圈
紅星美凱龍
交通
公路
泗陽境內(nèi)開通并規(guī)劃建設有多條高速公路和省道,公路交通比較便捷且路況較好。
淮徐高速
泗宿高速 近期規(guī)劃建設
245省道
325省道
303省道
330省道 近期規(guī)劃建設
267省道 近期規(guī)劃建設
347省道 近期規(guī)劃建設
水運
泗陽境內(nèi)主要水路為京杭大運河、洪澤湖,京杭大運河泗陽港擁有8個2000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300萬噸。港口距離中心城區(qū)約5公里,距離擁有客貨運的泗陽火車站約7公里,距離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約3公里,洪澤湖盧集漁港可停泊200艘以上漁船進港作業(yè)、避風。水運是泗陽最為傳統(tǒng)的運輸方式,在煤炭、石材等大宗物資運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鐵路
宿宿淮鐵路、徐宿淮鹽城際鐵路、新長鐵路經(jīng)過泗陽境內(nèi),宿宿淮鐵路為普鐵,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徐宿淮鹽城際鐵路為客運專線,運行動車組,二者在泗陽城區(qū)設有泗陽站,該站建成于2014年。新長鐵路在泗陽莊圩鄉(xiāng)設有莊圩站,只辦理貨運,該站建成于1995年。
航空
泗陽境內(nèi)沒有自有機場,主要利用周邊城市機場,包括淮安漣水機場,距離約50公里,徐州觀音國際機場,距離約1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直達。
公共交通
公交車
至2014年,泗陽有公交線路40余條,另有旅游公交線路“游1”路,為雙層旅游大巴,線路函蓋泗陽城區(qū)大部分景點;
出租車
至2014年,泗陽運營的出租車約400輛,車型以索納塔為主,到2015年將增加至500輛;
公共自行車
泗陽是蘇北第一個建設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的縣級城市,為倡導“綠色低碳環(huán)?!背鲂蟹绞?,滿足群眾的出行需要,2012年一期60個站點,投放公共自行車1300輛,設立了1個管理服務中心和1個車輛調(diào)度維修中心,2013年二期新增30個站點,投放公共自行車500輛,使用范圍覆蓋了整個泗陽城區(qū)。
特產(chǎn)
洋河大曲酒、新袁羊肉、穿城大餅、泗陽膘雞、朝牌、三莊金針菜、盧集大米、洪澤湖青蝦、螃蟹和龍蝦、云渡桃雕。
名人
古代
盧廷蘭:明朝桃源縣人(今泗陽縣),字芳谷,紡織機的改革者。江南機坊多設像祭祀,奉為“盧祖”
劉世勛:宋朝桃源縣崔鎮(zhèn)人(今泗陽縣臨河鎮(zhèn)),號真君,南宋太尉,抗金名將。乾隆皇帝沿運河南巡時,聽到劉世勛的事跡,御筆親書:“大宋敕封通天徹地劉真君之墓?!苯?jīng)鐫刻成碑,立于墓前。
林大木:明朝桃源縣穿城鎮(zhèn)南崇河鄉(xiāng)人(今泗陽縣穿城鎮(zhèn)),號松山,大書法家。常游歷山川,師法自然;金陵燕子磯上"振衣千仞"四個大字,即大木的遺筆。又蘇州虎丘山上的"虎丘"二字,及天林關(guān)"飛來峰"三字,皆大木手跡。晚清翰林院待詔、特授桃源縣教諭崔丹桂品評說:"觀大木公書蘇州天林關(guān)"飛來峰"三字,飄飄然有仙骨。"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見到林大木所寫的幾處墨跡,亦嘖嘖稱贊為"筆下龍蛇"。
房震亨:清朝桃源縣臨河鄉(xiāng)房家湖人(今泗陽縣臨河鎮(zhèn)),字長卿,歲貢生。對詩文則頗有造詣。著有《蘇翁詩文集》行世,又名《蘇翁存稿》。《蘇翁存稿》為木刻印刷,全稿分詩詞和雜文上下兩卷,計有詩詞317首(闋),雜文17篇。
尹耕云:清朝桃源縣人(今泗陽縣),字杏農(nóng),清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再遷郎中。著有《大學緒言》二卷、《周易輯說》四卷、《豫軍紀略》十二卷、奏疏二卷、雜著(傳、論、書、策、墓表、行狀等)二卷、詩二卷。
薛懷:清朝桃源縣人(今泗陽縣),字季思、小鳳,號竹居老人,工書、畫,花卉小品。他是將宜興茶器入畫的第一人,推動了宜興茶器向高雅藝術(shù)轉(zhuǎn)變。
近代
張相文:(1866~1933),泗陽縣城廂鎮(zhèn)南園人,字蔚西,號沌谷,中國近代地理學第一人,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qū),教育家。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是提出“秦嶺-淮河”分界線的第一人。1901年出版中國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書》、《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1908年出版中國最早的自然地理學著作《地文學》。1909年在天津發(fā)起成立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術(shù)團體中國地學會,并當選為會長。次年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學雜志》。還著有《泗陽縣志》、《佛學地理學》、《南園叢稿》和《地質(zhì)學教科書》等,推動中國地理學發(fā)展達二三十年之久,為20世紀中國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