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吳堡縣薛蘊芝
薛蘊芝字瑞階,川口村人。清順治辛卯(1651)舉人,辛丑(1661)進士。任貴州龍里縣令,為官清正,視政有聲,勸民勤農(nóng)桑,開渠溢田,成績突出,后因吳三桂之亂,不樂仕途,棄官歸鄉(xiāng),讀書設(shè)道頗廣,受人敬慕。暮年纂?yún)且刂?,至道光年間,尚存其稿。(據(jù)清道光《吳堡縣志》、《陜西續(xù)修通志》)
福建省-莆田林蘊
林蘊,字夢復(fù),號赤松,林披第六子,林藻之弟。兄弟九人皆為刺史,世稱九牧林是也。蘊世通經(jīng),于貞元四年(788)年及第,為閩越人進士之第一人,名重京師。其文最可傳者為上宰相李吉甫、李絳、武元衡、張宏靖諸書。人物履歷他曾說:“(蘊)幼讀書不求甚解,但見古人之有建功立業(yè)者,心則慕之。”可知他從小就有憂國憂民的濟世之心。世道經(jīng),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辟為推官。劉辟反,蘊切諫。辟怒,命殺之,又惜其直,陰戒刑人抽劍磨其頸,以脅服之。蘊叱曰:“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砥石耶”耿直、不畏強權(quán),特別是他堅持統(tǒng)一,反對0割據(jù),!辟舍之,斥為唐昌尉。及辟敗,蘊名重京師。遷禮部員外郎,出為邵州刺史。坐事流儋州,卒。蘊著有詩集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蘊初試賢良方正科,在對策中寫道:“臣遠祖比干,因(一作“忠”)諫而死,天不厭直,復(fù)生微(一作“愚”)臣。”因這些話,被主司斥之不取。至德宗貞元四年(788),才由明經(jīng)及第,授集賢殿書...
底蘊
底蘊,明時考城人,正德進士,歷官治行稱最,后巡撫甘肅。
蘊
釋義《大毘婆沙論》記載“蘊”有六種含義:概述五蘊定義如《雜阿含經(jīng)·五八經(jīng)》:五蘊是指以下五種:色蘊,總該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zhì)。受蘊,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想蘊,對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行蘊,其他對境關(guān)于嗔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五蘊的體性是:生滅、無常、苦、空、無我。巴利三藏解說在《巴利三藏》中,佛陀有詳細的解釋。色蘊,包括“色”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而其中的“色”包括兩類,一類是地、水、火、風(fēng)四大種;另一類則是二十四種四大種所造色。受蘊,包括“受”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而“受”是感受及體驗?zāi)繕说男乃?,此感情為對某種體驗的感受,而非涉及不同心所而生的復(fù)雜感情。想蘊,包括“想”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其中“想”分為六種: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法想。行蘊,包括“行”的...
[福建]福清林蘊衍派世系
福清三山塘邊林氏是九牧六房林蘊的衍派。林光朝為塘邊始祖。其世系如下:
思文--光朝--世明、【世良】、世慶、承慶--子發(fā)--【仕旗】、仕芳--愨翁、景翁、意翁、極翁、【襲翁】--仝祖、【全祖】--彥南--文貴(居塘邊)、文顯(遷大扁)、文達(遷北西營).
子發(fā),武陽縣令。仕旗,龍游縣令,浙江道御史。襲翁,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