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
釋義
《大毘婆沙論》記載“蘊”有六種含義:
概述
五蘊定義如《雜阿含經(jīng)·五八經(jīng)》:
五蘊是指以下五種:
色蘊,總該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zhì)。
受蘊,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
想蘊,對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
行蘊,其他對境關于嗔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
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
五蘊的體性是:生滅、無常、苦、空、無我。
巴利三藏解說
在《巴利三藏》中,佛陀有詳細的解釋。
色蘊,包括“色”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而其中的“色”包括兩類,一類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另一類則是二十四種四大種所造色。
受蘊,包括“受”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而“受”是感受及體驗目標的心所,此感情為對某種體驗的感受,而非涉及不同心所而生的復雜感情。
想蘊,包括“想”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其中“想”分為六種: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法想。
行蘊,包括“行”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與“想”類似,佛陀依據(jù)“行”所涉及內(nèi)容分為六類。論藏中,“行蘊”被進一步分為觸、思、一境性等五十心所。
識蘊,包括“識”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內(nèi)外、粗細、優(yōu)劣、遠近等等。與“受”類似,佛陀依據(jù)“識”所涉及內(nèi)容分為六類?!白R蘊”依據(jù)其生之因、與其同時生起的“受”、是否與智見或邪見相應等特點,被細分為悅俱邪見相應無行心、憂俱嗔恚相應無行心、舍俱疑相應心等八十九心。
大乘佛經(jīng)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在開首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一個“五蘊”。
《楞嚴經(jīng)》將“五蘊”譯為“五陰”,而在經(jīng)中的卷九及卷十,還特別舉例講述了每蘊修行次第的十種魔相,合為五十陰魔相。《楞嚴經(jīng)》所講述的修行次第,也就是相關于五蘊的次第順序?!独銍澜?jīng)·卷十》對于五蘊(五陰)的論述,首先強調(diào)了:‘五陰本因,同是妄想?!缓箨U述了五種妄想─“堅固、虛明、融通、幽隱、顛倒”─而對應了“色、受、想、行、識”五蘊。然后闡述了五蘊的邊際與次第關系而說:
也就闡明了,五蘊妄執(zhí)的生起次第乃是“識、行、想、受、色”,所以其銷破次第也就是反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其實也就是覺知境界的五層存在次第。五蘊的五種覺知境界存在層次,也就是覺性的五種妄執(zhí)障礙層次,也就是存在萬象的顯化層次,所以也就對應了菩薩修行習證的漸進次第。
參考條目
十八界
十二處
名色
三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