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會盟,公元821年唐穆宗時期,與吐蕃會盟于長安西郊,雙方談判基本成功,唐朝和吐蕃分別在長安和邏些建碑,雙方重申“和同為一家”的舅甥親誼,此次會盟在客觀上使吐蕃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史稱“長慶會盟”,亦稱“甥舅和盟”。
長慶會盟相關文獻
從清水會盟到平?jīng)鼋倜耍俚介L慶會盟,淺談安史之亂后唐蕃的“愛恨情仇”
從清水會盟到平?jīng)鼋倜耍俚介L慶會盟,淺談安史之亂后唐蕃的“愛恨情仇”,唐代吐蕃國自西勃興,與唐王朝對峙,分庭抗禮。時而進犯,時而求婚;時而掠地,時
唐蕃會盟碑
來歷唐蕃會盟碑陰面唐朝長慶元年(821年),唐朝唐穆宗李恒登基,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先后2次派遣使臣前來祝賀,后又派人到唐朝首都長安請盟,唐穆宗同意會盟。長慶元年九月,唐穆宗命宰相及大臣共17人與吐蕃使團于長安西郊會盟。唐穆宗又派正使劉元鼎、副使劉師老與吐蕃使者論訥羅同赴吐蕃王朝首都拉薩,于長慶二年四月(822年)到達拉薩。長慶二年五月,雙方在拉薩設盟壇會盟。長慶三年在長安、惹剎(即大昭寺)和唐蕃交界處(藏文史書記載為“梅如”地方)樹立三塊同樣的石碑。唐朝派杜載為使臣,率領使團來到拉薩參加了長慶三年二月十四日在大昭寺前舉行的該碑落成典禮。其他兩塊同樣的石碑已經(jīng)湮滅,今只余該碑。碑文該碑四面均有銘文。其中西面為碑陽,刻有盟約文本,為漢文和藏文兩體文字,藏文為左半部分,橫書,漢文為右半部分,自右至左豎排;北面為吐蕃參與此次會盟的官員名單,共17人,上為藏文,下為姓氏與職銜的漢字譯音;南面為唐朝參與...
長慶天皇
略歷長慶天皇的早期生平事跡不明,可能曾被父親后村上天皇立為東宮,但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明這一點。136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陰歷3月,26歲的長慶天皇在攝津國的住吉行宮(今大阪市住吉區(qū))踐祚,立弟弟熙成親王為東宮。長慶天皇即位的時候,南朝的重臣北畠親房已經(jīng)病死,南朝失去了強有力的核心,開始急劇衰落。當時南朝朝廷中不少朝臣主張同北朝議和,然而長慶天皇卻對北朝持非常強硬的態(tài)度。議和派的楠木正儀在室町幕府管領細川賴之的介紹下投降了北朝,這對南朝又是一大打擊。1368年陰歷12月,長慶天皇退往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次年陰歷4月移駕河內(nèi)天野山的金剛寺(位于今大阪府河內(nèi)長野市),并派四條隆俊攻打楠木正儀的居城東條城,但被細川賴之的援軍擊退。1373年(文中2年/應安6年),楠木正儀引導細川氏春、赤松光范等部襲擊長慶天皇的行在天野山金剛寺,四條隆俊等70余人陣亡,長慶天皇逃往吉野。次年冬,叔父宗良親...
三好長慶
經(jīng)歷細川氏家臣1523年(大永2年)出生。三好長慶的父親三好元長為管領細川氏的重臣,父親擁有阿波及山城等領地。1532年父親被細川晴元借一向宗之力殺害。當時長慶仍然年幼,由于木澤長政的推介而成為細川晴元的部屬。三好長慶勇猛與冷酷都有過于父,1539年不滿不獲分配父親死前的領地,率領兩千五百人進入京都,最終成功,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晴因懼怖長慶因此逃往近江,細川晴元尋找六角定賴協(xié)助成功和解,成為攝津守護代及越水城主。之后三好長慶又打敗木澤長政游佐長教等敵對勢力,而成為細川晴元最為信任的重臣。1548年(天文17年)細川氏綱叛變,向細川晴元謀反,長慶對內(nèi)與三好政長對立。1549年將晴元和將軍足利義輝驅逐。同年長慶及政長在攝津國江口交戰(zhàn)(江口之戰(zhàn)),長慶在六角氏援軍趕到前擊敗政長,政長在戰(zhàn)役中陣亡,長慶得以控制京畿地區(qū)。建立三好政權長慶成功控制了京畿地方,但仍未能消滅幕府政權。1552年透過六角氏與...
長慶
大事記出生逝世紀年參看中國年號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參考文獻徐紅嵐,《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ISBN7538246193松橋達良,《元號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年7月,ISBN4915818276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ISBN7101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