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起源
( 尤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7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185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163 |
1995年 | 160 | 1987年 | 124 | 1982年 | 138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19 |
尤姓主要源自:沈姓、仇姓。
尤姓是南中國的姓氏,始自10世紀(jì),在百家姓中排第19,臺灣第八十四大姓,在大陸當(dāng)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約占大陸漢族人口的萬分之七點(diǎn)五,多生活在南中國一帶。
尤(yóu)姓,源出有:
尤姓起源一
源于沈姓,出自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沈氏族人,屬于因謚改姓。按照目前大部分尤氏觀點(diǎn):五代之初,后梁皇帝朱溫于公元909年冊封武威軍節(jié)度使、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閩王,因?qū)?、沈二字同音,閩國境內(nèi)的沈姓族人為了避諱,將沈姓去掉三點(diǎn)水改為“尢”姓(即尤的繁寫)。宋代李綱于《梁奚谷漫錄》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jù)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改尤氏”。根據(jù)福建尤氏族譜,首先避諱改姓之人名為沈誠,字思禮,生于河南光州,唐末天下大亂,其幼年時與親族隨王潮、王審知的民變軍隊(duì)南下進(jìn)入福建,后為王審知女婿。公元924年護(hù)送王審知入京進(jìn)萬壽節(jié),后唐莊宗李存勖封其為駙馬都尉,他為尊崇其岳父威望,避諱閩王名字“審”“沈”諧音,將沈姓去水改尤,成為尤姓的得姓始祖。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zhèn)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但據(jù)史料查證王審知自公元885年入閩至公元925年離世,終身未返戰(zhàn)亂多事之中原。1981年出土的王審知墓志銘記載了他的四名女婿,其中亦無尤思禮。尤思禮為王審知女婿因諱改姓一說始現(xiàn)于距五代六百年之后的明代尤氏族譜,之后流傳甚廣,目前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禮為得姓始祖。
根據(jù)因諱改姓這一說法,尤姓的祖源與沈姓相同?!缎沾邸分福蛐諡辄S帝后裔,源自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因?yàn)槭骋赜谏驀?今河南汝南)得姓。
尤姓起源二
自古即有。據(jù)《后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的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其中尤利多叛漢后被班超廢黜并遣送洛陽。又據(jù)西晉史學(xué)家陳壽所作《三國志》卷六十賀齊傳:(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yīng)。齊與陸遜討破突,斬首數(shù)千,余黨震服,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拜安東將軍?!度龂尽肪砦灏岁戇d傳: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fù)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上述這些尤氏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其中《三國志》記載的尤突最為重要,鄱陽秦時設(shè)縣東漢置郡,開化較早久為漢人農(nóng)桑之地,不似江南內(nèi)陸山區(qū)尚有越人居住,所以陳壽書其為鄱陽民尤突,而未書為鄱陽越人尤突,但其后無世系可考。
另外以貴州為主的少部分尤氏及其分支猶氏的觀點(diǎn)認(rèn)為:尤姓并非起源于福建沈氏。在公元909年王審知據(jù)閩稱王、福建沈氏易姓為尤的三十五年之前,即公元874年,史載山西壽陽尤氏崇仁、崇義、崇禮兄弟,三人皆任唐朝都總管之職,奉唐僖宗之詔督師征討南詔國占領(lǐng)的播州(今渝南黔北之地),克復(fù)之后敕封尤崇義為世襲播州宣慰使司職,鎮(zhèn)守黔中翁水,至今陵墓仍在,縣志與族譜可考其事跡,貴州尤氏現(xiàn)亦多奉尤崇義為祖。尤崇義長子尤朝覲的后裔之一尤道明,于宋嘉熙四年(一說是熙寧),中乙科進(jìn)士,皇帝殿試時,謂“尤悔字不佳”,遂御書《詩經(jīng).小雅.采芑》中之“克壯其猶”四字賜之,賜姓易尤為猶,成為猶氏得姓始祖,所以猶氏亦將尤崇義奉為先祖。
尤姓起源三
源于仇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子仇牧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周莊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國傳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緡公。到周莊王十五年(宋緡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軍猛將南宮萬被魯國俘虜,后來經(jīng)過請求,魯國才把南宮萬放回宋國。在史籍《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南宮萬遂以局殺愍公于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后來,宋國用金錢賄賂陳國國君,陳國君主見錢眼開,又怕南宮萬之勇,遂使計(jì)讓婦人與南宮萬飲酒,待南宮萬醉了,以皮革裹之緊縛后歸于宋國?;氐剿螄螅螄藖y刀相向,把南宮萬剁成了肉醬。
此事件之后,仇牧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仇氏。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仇”與“尤”二字音義相通,都是怨忿之義,因此亦有稱尤氏者,讀音作qíu(ㄑㄧㄡˊ),今讀作yóu(ㄧㄡˊ)亦可。
尤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烏魯特蒙古猷佳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猷佳氏,世居烏魯特(今內(nèi)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qū))。后有滿族、達(dá)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ogiya Hala。
蒙古族、滿族、達(dá)斡爾族猷佳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尤姓起源五
源于回族,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jīng)》經(jīng)名,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刈逯械挠仁希蠖喑鲎砸了固m教《古蘭經(jīng)》中經(jīng)名的首音,元、明兩朝時期多取其首音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尤氏。如尤素夫、尤素甫、尤權(quán)思等。
回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尤姓起源六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猷格理氏,滿語為Yioger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xiāng)南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⑵.滿族佑祜魯氏,滿語為Iohulu Hala,世居英額(今遼寧清原)、嘉木湖(今遼寧新賓)、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松花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后多冠漢姓為尤氏、佑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尤姓起源七
源于赫哲族,出自黑龍江赫哲族尤可勒氏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nèi)尼堪姓》記載:赫哲族尤可勒氏,亦稱尤克熱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kre Hala。赫哲族、滿族尤可勒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尤姓起源八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高山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尤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尤氏,世代相傳至今。
尤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群體,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余,約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75%左右。
在北宋之前,尤姓族人寥若晨星,而北宋之后,尤姓始光芒四射,《常州府志》記載,宋真宗時,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江蘇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均名載史冊,該支尤氏屬于無錫云松堂,千多年后,蘇南一帶仍是尤姓流傳的重要源頭之一。
到了元兵南侵時,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jié)節(jié)敗退。尤姓族人大舉遷移至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統(tǒng)治后,政治相對穩(wěn)定,部分尤姓人亦舉家北上。其中,戰(zhàn)亂時,大批難民涌入相對穩(wěn)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旳地區(qū),明初政府為鞏固新政權(quán)和發(fā)展經(jīng)濟(jì),50年間八次大規(guī)模遷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區(qū),當(dāng)中就包括尤姓,被分遷于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尤姓人以福建-潮汕、江蘇兩地最多,而福建、潮汕亦因鄰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進(jìn)一步遷徙至海外,并見于臺灣、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帶,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來自潮州饒平;而在菲律賓創(chuàng)立超拼音編碼系統(tǒng)的尤扶西,則來自福建晉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遷徙路線。
如今,尤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福建多此姓,有傳福建尤姓約占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根據(jù)2010年人口普查,福建戶籍尤姓人口有近六萬,比例約占全國尤姓的百分之六弱。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省長洲(今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山東臨沂尤姓亦多。
尤姓在今天的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臺灣,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清時福建及潮汕等沿海地區(qū)的尤姓有渡海赴臺,揚(yáng)帆東南亞者。因此尤姓進(jìn)入臺灣的一百大姓,也就不足為怪。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dāng)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cè)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xiàng)城縣一帶地區(qū),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dāng)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百家姓》成書于南宋,作者按照宋時民間流行的看法編寫,沈氏出自周文王十子姬季載封地沈國,古沈國汝南郡沈氏宋時不聞于世,而其分支浙江吳興郡沈氏人才輩出聲名遠(yuǎn)揚(yáng),故將與吳興與汝南皆列為沈氏郡望,進(jìn)而認(rèn)為沈姓改尤之后,兩郡順理成章成為尤姓郡望,此說存在嚴(yán)重錯誤:第一,吳興在五代十國時期始終歸屬于錢氏父子之吳越國,從未歸屬閩國,不存在有沈姓人為避王審知音諱改沈?yàn)橛鹊膭訖C(jī),吳興亦無尤氏源流的歷史遺跡。第二,思禮公及其沈姓親族傳說源自河南光州,雖地近汝南,但該支沈氏改沈?yàn)橛戎畷r已離鄉(xiāng)入閩三四十年,遙距汝南二千余里,尚且汝南時屬中原的五代政權(quán)并不歸閩,居留汝南的沈氏族人并無隨其避諱改姓之道理。
因諱去水改尤的福建沈姓人,無論是唐末自光州隨王入閩的汝南沈氏,還是更早或由浙遷閩的吳興沈氏,僅能于血脈上溯至汝南和吳興,不能因尤源于沈,而倒將汝南堂和吳興堂兩大沈氏宗祠當(dāng)做尤氏宗祠,亦不能倒將汝南郡與吳興郡兩地沈姓郡望當(dāng)做尤姓郡望。按照尤姓源于福建一說,郡望當(dāng)屬泉州。
遂初堂:天子御筆。
吳興堂:以望立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長安堂:以名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一、尤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景縣、阜平,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jiān)利,廣東之新會,廣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漢、回、赫哲、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詞典》注稱:“《后漢書·卷七十七》有尤利多、尤還,在漢代已有尤姓,必另有來源?!?/p>
2、或?yàn)樯蛐账?。《續(xù)通志·氏族略》注云:“五代閩王審知時閩人沈氏避諱去水為尤氏。”《姓氏考略》據(jù)《梁谿漫錄》亦注:“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jù)閩,閩人姓沈者避沈音,去水為尤氏?!?按:冘,一音yóu,或借作“尢”、“尤”。
3、赫哲族之尤姓,則為尤克拉氏所改。尤克拉,或譯作尤可勒,后或改單姓尤,蓋取其首音諧以同音漢字“尤”而得。見《中國人的姓名·赫哲族》。
尤姓古代名人
尤思禮唐末五代,尤姓得姓始祖閩王王審之的女婿,唐熹宗冊封為駙馬。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zhèn)南廳有唐都尉駙馬尤氏、郡主王氏墓。
尤叔保宋朝,江蘇無錫人,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于財(cái),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尤袤南宋,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詩人、大臣。紹興進(jìn)士。任泰興令時有政績。累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尤概宋朝,尤袤子官吏、詩人。孝宗時進(jìn)士,歷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歿。有《綠云寮詩草》。
尤時泰宋朝,江蘇無錫人名士。曾舉博學(xué)鴻詞,授予國子監(jiān)主簿,其拒絕赴任。后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dá)一百二十余歲。
尤光被明朝,字子輝,號鑒峰,羅源縣人。明萬歷元年舉人,萬歷四年進(jìn)士。任信陽刺史,遷戶部尚書郎,出為和陽太守,有善政。和陽為交通要道,往來行旅甚多,光被常自出薪俸接濟(jì)病、困行旅。有吏獻(xiàn)分外收入三百金,光被怒而痛斥。和陽多訴訟,光被明于察訪,善于辨析,毫無積案。公余之暇,常到學(xué)宮為諸生授課,和陽文風(fēng)大盛。后卒于任上,《和陽縣志》稱其“威行惠流”。著有《敝篋存言》。
尤瑛明朝,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jìn)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余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shù)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明末,陜西榆林衛(wèi)人,將領(lǐng)。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沈陽時戰(zhàn)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明末清初,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人,文學(xué)家、戲曲家??滴跄觊g舉博學(xué)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后辭官回鄉(xiāng)。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
尤怡清朝,江蘇吳縣人,醫(yī)學(xué)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yī)術(shù)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yī)學(xué)讀書》、《靜香樓醫(yī)案》等。
尤珍清朝,尤侗子號滄湄,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jìn)士,由編修累擢右贊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清朝,江蘇長洲人,學(xué)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維熊清朝,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清朝,江蘇儀征人,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fēng)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清朝,甘肅武威人,將領(lǐng)。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任安徽壽春鎮(zhèn)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jìn)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錦清朝,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道明宋朝,尤崇義長子尤朝覲之后裔,于宋嘉熙四年(一說是熙寧),中乙科進(jìn)士,皇帝殿試時,謂“尤悔字不佳”,遂御書《詩經(jīng)小雅采芑》中之“克壯其猶”四字賜之,賜姓易尤為猶姓,成為猶氏得姓始祖。
尤臺宋朝,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
尤彬宋朝,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
尤文獻(xiàn)宋朝,畫家,宋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及觀文殿大學(xué)士。
尤平宋代,詞人。
尤求明代,畫家。
尤姓近代名人
尤列尢(wang)列是廣東順德人。1866年生。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等暢談革命,時人稱之為“四大寇”。1936年病逝于南京,著有《四書章句易解》、《四書新案》等。
懷玉尤氏宗譜 (85頁)
尤氏家譜 [不分卷] : 河北省平山縣-山西省靈石縣 (136頁)
懷玉尤氏宗譜 (138頁)
懷玉尤氏宗譜 (158頁)
懷玉尤氏宗譜 (180頁)
懷玉尤氏宗譜 (185頁)
懷玉尤氏宗譜 (192頁)
懷玉尤氏宗譜 (198頁)
懷玉尤氏宗譜 (213頁)
懷玉尤氏宗譜 (215頁)
懷玉尤氏宗譜 (245頁)
中國山西靈石尤氏宗譜 [不分卷] (280頁)
懷玉尤氏宗譜 (287頁)
尤氏蘇常鎮(zhèn)宗譜 [28卷] (390頁)
尤氏宗譜 (600頁)
錫山尤氏宗譜 [28卷] (1015頁)
尤氏蘇常鎮(zhèn)宗譜 [28卷] (1058頁)
錫山尤氏宗譜 [28卷] (1081頁)
尤氏宗譜 (1453頁)
尤氏宗譜 [76卷] (1453頁)
遠(yuǎn)古時期的熊貓真的是蚩尤坐騎嗎?看看熊貓的記載一些記載你就知道了
2023-07-25
熊貓,屬于哺乳動物中的熊科,它是一種標(biāo)志性的瀕危物種,被廣泛認(rèn)知是中國的國寶。隨著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發(fā)展,對其的研究和保護(hù)工作逐漸加強(qiáng),使得這一可愛的物種在全球范圍內(nèi)享有盛譽(yù)。那么在遠(yuǎn)古時期真的是蚩尤的坐騎嗎
這些姓氏不是炎黃子孫,而是兵主蚩尤的后人?
2024-11-04
天下一統(tǒng)后,黃帝為了后世的和平安穩(wěn),接納了殘余的九黎部落,炎帝,黃帝,蚩尤三部落融合之后,華夏文化進(jìn)入了新的紀(jì)元,而蚩尤部族并未屠戮殆盡,這樣一來,蚩尤的血脈就遺留了下來,九黎四大氏族的姓氏,流傳直到現(xiàn)在。蚩姓,極其稀有的姓氏,全國大約七百到一千人,分布云南,江蘇,四川等地,蚩姓是正統(tǒng)的蚩尤后裔,讓人們知道,傳說中的兵主蚩尤及81兄弟,后人猶存,且融入華夏大家庭,開枝散葉。鄒姓,他們是蚩尤部族的巫師,掌握與天地溝通的本領(lǐng),在部落里地位很高,上能占星,下能掌握自然法則。蚩尤敗后族人搬到山東鄒城,建鄒國,以此為姓。戰(zhàn)國鄒忌諷齊王納諫,鄒衍創(chuàng)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則是蚩尤巫師智慧的傳承,伏羲八卦,陰陽五行,完善了神秘的道家文化。屠姓,只有蚩尤九黎部族里最勇猛的展示,才能夠獲得“屠”這個稱號,也就是“勇士”之意。如清朝的“巴圖魯”一樣。體型健碩,手持青銅雙斧的部族勇士,呼喊著“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