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氏起源
( 朗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62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朗州,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續(xù)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朗,出朗州。亦或郎姓所改?!?/p>
朗姓朗姓起源一
朗州,故址在今湖南省的常德市,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屬于楚國,后屬越國,再后仍歸楚國,原住民中即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源繁復(fù),不可一論。
朗姓朗姓起源二
源于鮮卑族,出自五胡十六國時期古匈奴分支鮮卑族獨孤部,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獨孤氏原本姓劉,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曾孫后裔。劉秀之子劉輔被封為沛王,其裔孫劉進(jìn)伯則官至度遼將軍。劉進(jìn)伯在率部攻打匈奴時失利被俘,由于他是漢朝貴胄,因此匈奴人未殺他,但也不敢放他,便將其單獨囚禁于獨山之下(今遼寧海城),久之,他便自稱為“獨山孤人”,簡稱獨孤人。當(dāng)時匈奴人也以“獨孤人”稱呼他。后來,他因被困于匈奴而不得歸,遂居匈奴,娶妻生子,其后裔逐漸被匈奴同化,最后竟然變成了匈奴貴族。
史籍《新唐書·十一·宰相世系》中記載,“獨孤氏出自劉氏。后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生沛獻(xiàn)王輔,輔生釐王定,定生節(jié)王丐,丐生廣,洛陽令。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jìn)伯,擊匈奴,兵敗被執(zhí),囚之孤山下。生尸利,單于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尸利生烏利。二子:去卑、猛。猛生副論。副論生路孤,路孤生眷,眷生羅辰,從后魏孝文帝徙洛陽,為河南人,初以其部為氏?!痹趧⑦M(jìn)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稱谷蠡王,他以祖先劉進(jìn)伯的自稱為號,稱獨孤部。其子孫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獨孤氏。獨孤部族人傳至第六世孫羅辰時,跟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弘)遷居于洛陽,遂籍為河南人,在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又改獨孤氏恢復(fù)為劉氏,成為北魏政權(quán)八大貴族姓氏之一。不過,仍有部分獨孤部族人堅持獨孤氏不變,世代相傳至今。
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有獨孤朗曾為福建觀察使,后出任朝廷左司郎中,再以御史中丞晉為戶部侍郎。到唐肅宗時期,苛政嚴(yán)厲,公卿誕辰但唯唯署名而已。不久,獨孤朗在中唐黨爭中獲罪廷上,被判殛刑。但因有功前朝,不得刀刑,遂與陳希烈、張垍、郭納等七人被賜于大理寺獄賜自盡。時有白居易《論左降獨孤朗等狀》之篇史。
在獨孤·朗的后裔子孫種,有人為避免禍及家族遂改姓氏,其中就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朗氏正宗。
朗姓朗姓起源三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瑪朗阿氏、烏朗哈特氏部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瑪朗阿氏,世居科爾沁草原,后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alanggaHala。后有改漢姓為朗氏、馬氏、阿氏等者。
⑵.蒙古族烏朗哈特氏,亦稱烏爾哈太氏、烏里雅特氏,為蒙古陳巴爾虎姓氏,源出成吉思汗六世祖乞顏·奇斡溫·海都的孫子乞顏·奇斡溫·斡羅納兒氏族的后裔,世居巴顏鄂隆(今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旗)、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等地區(qū)。后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anghatHala。后所冠漢姓多為朗氏、高氏、陳氏、鄔氏等,其部族有入穆斯林教者,改稱哈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朗姓朗姓起源四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傣族、景頗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朗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宗教信仰為目流改為漢姓朗氏,世代相傳至今。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北京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南省滎陽市、湖南省常德市等地區(qū),均有朗氏族人分布。
滎陽郡:古代河南鄭州以北的武陟、滎陽一帶稱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鄭國屬地。秦朝時期始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原陽市。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部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滎陽縣,其時轄地今河南省黃河南部、滎陽縣至朱仙鎮(zhèn)一帶,包括今開封市、鄭州市在內(nèi)的八縣。北魏時期移治到今滎陽市。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為成皋郡。隋、唐兩朝均為鄭州滎陽郡。
朗 州:唐朝初期所稱,武則天天授二年(辛卯,公元691年),其地因掘初楚國大鼎,而改置為鼎州,領(lǐng)云陽,涇陽、醴泉、三原四縣;十年后的唐大定元年(辛丑,公元701年)廢黜。宋朝時期其地改稱常德?!俺5隆币辉~最早見于《老子》:“天下為溪,常德不離?!庇忠娪谖鳚h毛氏《詩·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焉?!北彼握推吣?丁酉,公元1117年),朝廷在鼎州設(shè)常德軍,后升為常德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設(shè)常德專區(qū),專署駐常德縣。轄常德、臨澧、澧縣、安鄉(xiāng)、南縣、華容、桃源、慈利、石門等九縣。1950年由常德縣析置常德市,由澧縣析置津市市,常德專署駐常德市,轄兩市、九縣。1952年原益陽專區(qū)所屬益陽市及益陽、沅江、安化、漢壽、桃江(駐桃江鎮(zhèn))五縣劃入常德專區(qū),轄三市、十四縣。1953年常德、益陽、津市三市改由省直轄。1958年常德、益陽、津市三市劃歸常德專署領(lǐng)導(dǎo)。1959年常德市交由常德縣領(lǐng)導(dǎo);益陽市交由益陽縣領(lǐng)導(dǎo);津市市交由澧縣領(lǐng)導(dǎo)。1961年常德縣領(lǐng)導(dǎo)的常德市、益陽縣領(lǐng)導(dǎo)的益陽市、澧縣領(lǐng)導(dǎo)的津市市均交由常德專署領(lǐng)導(dǎo)。1962年將益陽市及益陽、華容、沅江、南縣、安化、桃江等六縣劃歸益陽專區(qū),常德專區(qū)轄兩市、八縣。1963年撤銷津市市,并入澧縣。常德專區(qū)轄一市、八縣。1970年常德專區(qū)改稱常德地區(qū),地區(qū)駐常德市。轄常德市及常德(駐常德市)、臨澧、澧縣、安鄉(xiāng)、漢壽、桃源、慈利、石門等八縣。1979年恢復(fù)津市市,常德地區(qū)轄兩市、八縣。1988年1月23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國函[1988]18號),撤銷常德地區(qū)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常德市設(shè)立武陵、鼎城兩區(qū)。武陵區(qū)的范圍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zhèn)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xiāng);原常德縣其余的三十六個鄉(xiāng)鎮(zhèn)為鼎城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常德市轄桃源、石門、灃縣、漢壽、慈利、臨灃、安鄉(xiāng)七縣。至2005年12月31日,常德市轄兩個市轄區(qū)、六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全市共有十個街道、一百零四個鎮(zhèn)、九十九個鄉(xiāng)、四個民族鄉(xiāng)。
滎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成皋堂。
朗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常德堂。
二、朗
朗姓分布:河北隆化、廣西欽州、柳江、臺灣嘉義、遼寧丹東等地均有此姓。
朗姓起源:
1、朗州,隋、唐時均置此州,故治在今湖南常德,以州名為氏。亦見《姓苑》。
2、或為郎氏所改。
3、清滿洲正紅旗中有朗姓。今滿族姓。
4、蒙古族姓。
朗姓名人:
朗青,明時象臺(故治在今廣西象縣西北30里)人,宣德中任都察院司務(wù)。
郡望:滎陽。
浙江省百姓家譜文化研究會高層訪問至德文化委員會名譽會長吳朗坤老先生
2024-10-23
2024年10月20日上午,陽光明媚,秋風(fēng)送爽,浙江省百姓家譜文化研究會的執(zhí)行會長周全行攜組織聯(lián)絡(luò)辦的沈鑫明一同從東陽趕往義烏,常務(wù)副會長劉鑫葉從蘭溪趕往義烏,帶著對家譜文化研究的深厚情懷和崇高敬意,踏上了前往義烏訪問浙江省百姓家譜文化研究會至德文化委員會的名譽會長吳朗坤老先生。吳朗坤老先生,作為家譜文化研究領(lǐng)域的資深專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家譜文化的挖掘、整理與傳承工作。他的深厚學(xué)識和卓越貢獻(xiàn),在家譜文化研究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此次訪問,不僅是對老先生多年辛勤付出的致敬,更是為了探討家譜文化研究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共同推動這一寶貴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上午時分,當(dāng)周全行一行人抵達(dá)義烏,吳朗坤老先生早已在家中等候。他笑容滿面,熱情地迎接了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在溫馨的氛圍中,雙方進(jìn)行了深入的交流。周全行首先代表研究會向吳朗坤老先生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他高度評價了老先生在家譜文化研究領(lǐng)域的卓越成...
解析特朗普遇襲對比古代秦始皇遇襲有什么不一樣?
2024-07-14
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后,多次遭遇刺殺與暗殺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荊軻刺秦王。這些事件雖未直接威脅其生命,卻反映了秦朝統(tǒng)治下的暗流涌動與權(quán)力斗爭。遇襲促使秦始皇加強安保,推行更嚴(yán)格的統(tǒng)治政策,如焚書坑儒。這些事件不僅是古代政治斗爭的縮影,也警示后人權(quán)力之巔的危機(jī)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