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517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39 |
1995年 | 389 | 1987年 | 299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保姓主要源自:羋姓、姬姓。
保姓保姓起源一
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族后裔保,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路史》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后裔名保,其后代以祖上名字之“?!睘槭?,世代相傳至今。
保姓保姓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將領王保保,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歷史文獻《南通歷史札記》記載:王保保,公元?~1375年待考,沈丘人(今安徽臨泉),元朝末期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兒的外甥,養(yǎng)以為子,元順帝孛兒只斤·妥鏷貼睦爾賜其蒙古名為擴廓帖木兒。元朝末期,王保保隨養(yǎng)父孛兒只斤·察罕帖木兒興兵,鎮(zhèn)壓紅巾軍起義。孛兒只斤·察罕帖木兒死后,元順帝再拜王保保為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領其養(yǎng)父兵銜。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 年)農(nóng)歷11月,王保保率軍擊敗并俘虜紅巾軍守將陳猱頭,殺田豐、王士成,進駐河南,因占據(jù)晉寧、冀寧二路之地與孛羅帖木兒相爭。當時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元順帝不睦,依重于王保保,而元順帝依重于孛羅帖木兒。相爭不利后,王保保奉太子奔太原,孛羅帖木兒則入朝為丞相。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王保保率兵直搗京師,殺孛羅帖木兒,自為左丞相,被封為河南王,之后統(tǒng)兵南下。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元年,公元1368年),王保保占據(jù)太原,盡殺朝廷命官,元順帝命諸軍共討之,王保保出奇制勝,之后上疏歸順。元順帝下詔滌其前非,仍為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不久,明太祖派大軍北定中原,元兵敗走太原。明軍迫臨京城,元順帝棄都北逃。王保保奉命收復京都,但遭到明軍劫營,慘敗,僅率十八騎奔甘肅。據(jù)文獻《重修皋蘭縣志》的記載,王保保后來筑城有兩座:一座在東關坡上,一座在鎮(zhèn)遠橋北偏東,均據(jù)山臨河,皆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王保保圍攻蘭州時所筑,前者防御東來明軍,后者控制黃河渡口。明太祖命徐達為大將軍,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農(nóng)歷1月率兵出兵西安,直搗定西。王保保怕被前后夾擊,腹背受敵,遂率圍蘭州的北元軍馳往定西迎擊明軍,屯軍車道嶺南的沈兒峪,與明軍隔溝對壘。每天戰(zhàn)數(shù)次,互有勝負。最后明軍大敗元軍,擒王保保軍中文武官員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將士八萬四千五百多人、馬駝牛羊數(shù)十萬計。王保保與妻子數(shù)人北逃,至黃河,得流木渡河后逃往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王保保自和林南下侵擾雁門關,此后多次侵擾邊境,西北邊塞軍民苦不堪言,明太祖深以為患,遂發(fā)大軍三道出塞。命馮勝為征西將軍,率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出西道,直取甘、肅。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農(nóng)歷1月,明軍至蘭州,傅友德以驍騎為前鋒,再次擊敗北元軍。接著馮勝在掃林山又敗北元軍后攻擊至甘、肅,北元將上都驢投降;至亦集乃路(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北元守將卜顏帖木兒亦投降。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農(nóng)歷8月,王保保在北元政權(quán)的都城哈剌那海(哈剌和林,海今蒙古國后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衙庭逝世,此后明朝的西部邊境包括蘭州安定了近七十年。
王保保逝世后,其妻毛氏從亡(自盡殉葬),其妾攜幼子王泛海遷居崇川(今江蘇南通),其后裔子孫取先祖名字“保”為姓氏,稱保氏,世代相傳至今。
保姓保姓起源三
源于回族,出自云南昭通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文獻《云南昭通保氏族譜》記載,云南回族中的保氏,出自賽典赤·贍思丁家族,即“回族十三姓之一”。在《云南昭通保氏族譜》中稱:“吾族原于蒙古,初以特穆爾為氏,元之右族也。自庫庫臺特穆爾尊號保保,而入滇始祖以阿保名,于是改姓保氏。”不過,對于這段歷史記載,史學家白壽彝很認真地指出:“予于《族譜》所記第十三世以后,頗為相信。十三世之前,予乃不能無疑。其真實之程度如何,固不難據(jù)史籍以斷?!?/p>
很明顯,對于這支昭通保氏所謂“原于蒙古”之說,其究竟是指“蒙古國”還是“蒙古族”,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保姓保姓起源四
源于佤族,出自云南佤族部落王李氏,屬于官府賜姓改姓為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緬甸境內(nèi)的英國殖民者企圖把云南班老鄉(xiāng)境內(nèi)一座資源豐富的礦山據(jù)為已有,激起了十幾個佤族部落人民的共同反抗。當時,佤族部落諸王共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英斗爭,其中有一支部落王為李氏。后來,民國政府為了表彰李家兄弟三人在這場斗爭的顯赫戰(zhàn)功,就由云南省政府出面,賜其姓氏為“?!保洗蠼斜Pl(wèi)國,老二叫保衛(wèi)廠,老三叫保衛(wèi)民?,F(xiàn)在立在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xiāng)人民政府附近的抗英紀念碑,就是那場斗爭的明證。保衛(wèi)國的傳人名叫保洪忠,曾先后擔任過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
保洪忠的長子保明良現(xiàn)在仍住在上班老村,如今他身兼兩職:于公,他是鄉(xiāng)政府負責人;于私,他是佤族部落的“王子”。
保姓保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禮官保章氏,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據(jù)史籍《姓譜》記載,保氏源出周禮之官保章氏。中國在遠古時代早有學校之設,在史籍《禮記·學記》中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庫、術有序、國有學”,鄭譙注云“術當為遂,黨在鄉(xiāng),遂在野?!蔽髦軙r期已有大學、小學之分,粗略地說,幼童入小學,成童入大學。史籍《禮記》中記載的教育制度并非是虛構(gòu)的,有金文可證。從文化上看,大學最重視的教育內(nèi)容應是禮、詩、樂,孔子仍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之說。史籍《左傳》中貴族所應用者,亦不出此三項。孟子曾說:“設為庫序以教民,庫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蔽髦軙r期的學校分為國學和鄉(xiāng)學兩種,國學指在王朝國都及諸侯邦都城所設的學校,國學中又分小學與大學兩個階段。西周的大學在周王籟的稱辟雍,在各諸侯國設立的大學稱浮宮,都是國子入學之所,國子即王侯卿大夫的子弟。鄉(xiāng)學據(jù)周禮,鄉(xiāng)有庠,州有序、黨有校,間有塾,與《學記》略不同。
從西周的國子教育傳統(tǒng)來看,師氏所教的三德三行,一為早期儒家所主張。保氏所教六藝六儀,在孔子教學活動中有廣泛體現(xiàn)。師氏教以德行,故以“賢”得民;保氏教以道藝,放以“道”得民。據(jù)此,前孔子時代的“儒”,可能是對六藝六義有專門知識者,既用以教人.也可應人咨詢、相助禮事。雖然,據(jù)典籍《周禮》及鄭玄等注,“儒”即是保氏及對六藝六議有專門知識者,但在一個意義上說,師氏所職比保氏更有助于說明儒家思想在西周文教傳統(tǒng)中的根據(jù),而儒家思想的來源與基礎,則由整個由西周國學的教育傳統(tǒng)與鄉(xiāng)政的教化傳統(tǒng)可見一斑。
保姓保姓起源六
距沈陽市區(qū)東南約20公里的東陵區(qū)李相鎮(zhèn)尾巴溝(原名葦芭溝)村,居住著9戶極為稀少的“保氏”人家。經(jīng)過查看“保氏家譜”,史學家佟悅認定,“保氏”為“隨名姓”,其家族應為滿族的“藍旗”。
保姓保姓起源七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時期杜國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全唐文》中的記載,“有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受正性者德之元,纂重侯者業(yè)之盛,君子體仁以合德,積厚以感通。著于神明,光於祚允者,其惟杜公乎!公諱鵬舉,字某,其先京兆人也。七代祖諱模,後魏為濮陽守,衛(wèi)人宜之。子孫世居東郡,故今為濮陽人。夏有豢龍之官,周封唐杜之國,世載侯伯,勛藏晉魯。周公錫命,元旗火龍;拯三代之衰,參五霸之業(yè),斯保姓之始也?!?/p>
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六百零四位,人口約四十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025%左右。
1. 今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保家莊有保姓百戶。
2.今江蘇南通、蘇州均有保姓。江蘇蘇州保姓位于張家港,多戶約80人,屬江蘇南通保姓于1900年后遷入。
3.保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F(xiàn)云貴保姓信此說。由云南而遷貴州者,沿曲靖、羅平而下,至貴州興仁定居,而后又有遷普安青山者,為回民。
4.今在河北滄州市滄縣李天木鄉(xiāng)保莊子村亦有保姓一枝。有200余戶,900多人。相傳于明初遷自山西洪桐。
5.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有保姓回族100多戶,原居于威寧保家橋,后遷至威寧縣秀水鄉(xiāng),字輩排位和云南尋甸回族相同。普安青山有保姓人約500人。此地保開源(元)為黃埔十五期(南寧分校)陸軍軍官軍校學員。貴州興仁雨樟青底、梨三寨。也有保姓人約100余戶,四百多人。興仁馬家屯瓦月田,下山魯?shù)A營也有分布。貴州興義、安龍也有分布。
6.越南瑤族保留至今的一部史詩《過山榜》中提到12宗姓,其中保姓忌食卷心菜。
7. 陜西富平縣劉集鎮(zhèn)勝光大隊有個保(bao)村,目前大約有50戶保姓。具體起源不清楚。
8. 四川廣元市有回族保姓一支,現(xiàn)有近500余人。據(jù)其家譜記載,為陜西西安府涇陽縣玲瓏塔灣回族者保村人;其族中叔侄兩人,于清乾隆五十七時應廣元回族之邀從陜西至廣元任阿訇,侄子因病滯留陜西陽平關地區(qū),后病逝于陽平關,葬于當?shù)鼗刈骞绽蠅瀳@。叔只身至廣元任阿訇,在任期間深得廣坊老鄉(xiāng)擁戴,與當?shù)鼗刈尻愂霞易彘_親,留廣元回族保氏一支至今。
9.四川閬中市有回族保姓一支,數(shù)百人。據(jù)閬中縣志,該族曾為閬中望族。
10.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賀蘭縣金貴鎮(zhèn)一代有許多姓保的人家,建國初期,現(xiàn)在的金貴鎮(zhèn)保南村4社一代曾被稱為“保家戶”,直到現(xiàn)在,當?shù)啬挲g較大的老人仍然知道“保家戶”是指哪,現(xiàn)在保南村4社有50%的人家姓保。
11.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有保姓漢族一支。
12.甘肅省張掖市安陽鄉(xiāng)有保姓漢族約百人。
1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洪水鎮(zhèn)保家莊子和順化鄉(xiāng)土城村各有保姓漢族一支。
14.青海省互助縣、樂都縣等地區(qū)有保姓,皆為世代居住。
15.陜西省隴縣有保家山、保家河、保家窩三個村子的保姓居民。據(jù)老人回憶,為20世紀初從寧夏固原地區(qū)遷徙而來。20世紀50年代之前,原籍和分家還有來往并共同續(xù)寫家譜。之后失聯(lián),陜西分家家譜遺失。
保劍鋒
山陽郡:古代山陽郡有二:一是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后,漢武帝于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將其改為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xiāng)縣一帶地區(qū)。二是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將廣陵郡(今江蘇揚州)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qū),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又移治到今江蘇省淮安市一帶地區(qū)。
山陽堂:以望立堂。
二、保
保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13%。尤以云南多此姓。
保姓起源:
1、《周禮》有保章氏(官名,春官之屬,世守天文之變),因官為氏。
2、春秋時楚國公族之后有保氏,見《路史》。
3、佤族斯翁氏族,漢姓為保。
4、回族姓。
保姓名人:
保申,春秋時楚文王傅。
郡望:山陽。
變化:一作葆。
家譜、族譜、宗譜這樣印刷才能保存千年!
2024-07-12
家譜、族譜、家乘的印刷工作需要格外重視,只有選擇合適的廠家、材質(zhì)和工藝,家譜才能流傳千年。
霜降節(jié)氣,請注意保暖
2024-10-22
10月23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霜降”,自此以后,秋天過完,馬上就立冬了,霜降節(jié)氣晝夜溫差非常的大,白天可能還有太陽比較暖和,到了晚上,水汽就在地面草木上凝霜。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要注意加衣,不可貪涼,預防感冒。1,霜降的“霜”從何而來?霜和雨雪不同,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在地面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化作小冰晶。而在霜降的時候,剛好趕上一年的收獲季節(jié),三季稻,紅苕,蔥,棉花等等,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收割了。為了防御突然襲擊的“黑霜”,人們還會給莊稼覆膜,煙熏等,防御它們被凍傷。2,習俗看秋葉:“香山紅葉紅滿天”,在秋天,各種樹木的葉子顏色鮮艷,是觀賞的好時機??梢砸巴饨加?,爬山以觀賞秋葉。柿子:柿子紅彤彤的,打霜了以后更好吃。不過吃柿子需要注意,不可空腹吃,不可一次吃太多。腸胃不好的人最好別吃。賞菊:秋意濃,菊花黃,登高賞菊,豈不快哉。秋狩:在古代,清朝皇室有秋狩的習俗,這個時節(jié),兔子,鹿,野雞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