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氏起源
( 繆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2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194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21 |
1995年 | 223 | 1987年 | 219 | 1982年 | 249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172 |
繆姓主要源自:姬姓。
繆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秦穆公,屬于以先祖謚號為氏。
春秋時期,秦國的秦繆公(秦穆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繆公為嬴姓,趙氏,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0年)。秦穆公精明強干,但當時秦國崇尚武力,不喜文治,還非常迷信,許多治國的規(guī)則也都不文明。在秦繆公逝世的時候,還讓他那三位最有名的賢人殉葬,他認為生前陪他的人,死后也要陪他??鬃訉@種事就非常反對。秦繆公死后謚號為“繆”。因為古代“繆”、“穆”二字同音,都讀作mù,所以秦繆公又常常被寫作秦穆公。
在秦穆公的支庶子孫就以他的謚號為姓,稱繆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mù,改音讀作líu,變音讀作miào亦可。
繆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繆吏,屬于以先祖謚號為氏。
繆吏,亦稱繆人、繆使,是戰(zhàn)國末期出現(xiàn)的并延續(xù)到清朝時期的官吏,也就是專職負責絞殺罪犯的劊子手?!翱姟保诠糯ā敖g”,原來是將麻線扭絞在一起成為繩索稱“繆”,后延伸為絞殺、絞刑,是一種寬宥性質的死刑,因為絞刑之后保留了受刑者的全尸??娪兴?,繆吏既可以令受刑者迅速死亡,也可以令其死去活來地受罪,因此繆吏是一種很重要的職官,甚至多有受刑者家屬以重金行賄于繆吏,以使親人在受刑時免受痛苦。在典籍《禮·檀弓》中記載:“衣衰而繆绖。繆,當為不樛垂也之樛。疏注:繆绖,謂絞麻為绖?!痹谑芳肚皾h書·孝成趙皇后傳》中記載:“卽自繆死。師古曰:繆,絞也?!笨娎舳酁槭酪u,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或職業(yè)稱謂為姓氏者,稱繆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繆氏正確讀音作jiǎo,改音讀作líu,變音讀作miào、liǎo亦可
(繆有絞意,但不讀絞,通“樛”,讀jiū)
《康熙字典》有“又【集韻】居虬切【韻會】居尤切,?音樛?!径Y·檀弓】衣衰而繆絰?!咀ⅰ靠?,當為不樛垂也之樛?!臼琛靠娊x,謂絞麻為絰?!厩皾h·孝成趙皇后傳】卽自繆死。【注】師古曰:繆,絞也。”《古漢語大字典》中通“”。絞結?!稘h語大詞典》中通”樛“讀jiū。
繆氏或是典型的多讀音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一位,人口約有四十六萬七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29%左右。
繆氏起源于春秋時期,有兩個主流,一是秦繆公的后代,二是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古代,繆氏望族大多出自于蘭陵郡。
蘭陵郡:蘭陵郡始建于晉元康元年(291年),是從原東??ぶ蟹殖鰜淼?,治所在丞縣(今山東棗莊嶧城鎮(zhèn)),下領五縣,其時轄地包括今山東棗莊、滕縣一帶地區(qū)。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黜。
蘭陵郡又稱濟寧、氶縣、棗莊。夏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西周時期,今棗莊地區(qū)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春秋時期,今棗莊地區(qū)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戰(zhàn)國時期,今棗莊地區(qū)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4年),今棗莊地區(qū)全境屬于楚國。秦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西漢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東漢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屬東???。三國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全境屬魏。兩晉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北部初屬魯郡,先后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后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xiāng)縣。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南朝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年)以后,今棗莊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隋朝時期,今棗莊境內北為蕃縣,后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后改為氶縣。唐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后改為氶縣。宋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金國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到了元朝,今棗莊地區(qū)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明朝時期,今棗莊地區(qū)屬濟寧府,后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后降為嶧縣。清朝時期,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民國時期,沿襲清朝區(qū)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今棗莊地區(qū)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庚子,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辛丑棗莊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蘭陵堂:以望立堂。
好德堂:明洪武初年,繆鑾公從金陵到湖陵縣(山東魚臺、江蘇沛縣等)任縣令,連任三界達九年之久。固于古棠亭之谷亭老運河東購置林地,久居此地,延續(xù)二十代之久!
盡忠堂:晉朝時候繆播在惠帝時任太弟的中庶子。太弟當了皇帝后就封他為給事黃門郎,后又升中書令。他和胞弟繆胤盡忠報國。
一、繆(繆)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圍場,山東之平邑、平度,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布爾津,四川之合江、南江,廣東之新會、吳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歸“入聲”部?!吨形拇笞值洹纷⒁墩滞ā吩疲骸敖裥铡姟x若‘妙’。變音,非本音也?!薄缎帐峡悸浴纷⒁对托兆搿吩疲骸耙簟尽?。秦繆公之后,以為氏,或作‘穆’。”鄭樵則云:“音‘謬’。亦作‘繆’,亦作穆。贏姓,秦繆公之后。亦作‘穆’?!稘h書》楚有穆生,為楚元王師;亦作‘謬’,后漢獨行有謬彤?!笔强娭疄樾?,其音有三:miào、mù、miù;因音變而形改,為繆、為穆、為謬。故,繆、穆、謬同姓氏,或用以分族。以謚為氏,系出贏姓。望出蘭陵。三國時魏有繆襲;宋代有繆若虛,溫州人;又有繆渥,越州守;元代有繆主一;清代有繆炳泰。
三、繆(繆)
繆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在江蘇、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繆姓約占全國漢族繆姓人口38%。
繆姓起源:
1、系自嬴姓。秦穆公之后,以謚為氏。
2、滿族姓。
繆姓名人:
繆生,漢時長沙內史,蘭陵人。
郡望:蘭陵。
繆姓古代名人
繆生漢代,長沙內史。申公弟子,為博士,官至長沙內史。
繆襲三國,魏國文學家,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zhèn))人。他撰述很多,其中《魏鼓吹曲》12首大多為歌頌曹操功業(yè)的作品。
繆瑜宋代,江西人。官進賢令,擅長寫詩,著《崆峒集》。
繆蟾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狀元。娶臨安公主為妻,福建福寧府(今寧德市)壽寧縣一都(今西浦)人。
繆元德(1205―1276),字正臣,號存齋,睦程里(今麟頭)人。咸淳五年(1269)差知撫州節(jié)制軍馬。時元兵進犯,當?shù)貙沂芷浜???娫碌饺魏螅蕹枪?,儲糧食,節(jié)約開支,賑濟饑民,掩埋枯骨。 六年,改知吉州,節(jié)制忠勇、敢勇軍,與文天祥交往很好。著有《游淮集》。
繆恭明代,天臺縣人。弘治初年(1488年),孝宗下詔書求吏民直言,恭上書陳六事:保神器、崇正學、紹絕屬、懷舊勛、革冗員,皆人所不敢言者。
繆昌期明朝,江陰人(今江蘇江陰市),明朝東林黨早期人物。字當時,一字又元,號西溪,謚號文貞,少時博覽群書,即負盛名。常以名節(jié)自勵,主張除弊圖新。為諸生有盛名,舉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職檢討。天啟元年(1621年)任左贊善,后升為諭德,為東林黨早期人物,在《東林點將錄》中,他被稱為“智多星吳用”。因東林黨首領楊漣代草彈劾魏忠賢的上疏而遭后者的忌恨,后因汪文言案被捕入獄,慘死獄中。著有《從野堂存稿》8卷、《周易九鼎》16卷、《四書九鼎》14卷、《繆氏家訓》等。
繆希雍明代,醫(yī)藥學者。精通醫(yī)術。著有《本草經(jīng)疏》、《本草諸方》等書。
繆謨清代,詩畫家。詩文清麗,善畫山水,尤長樂府,有《雪莊樂府》等著作傳世。
繆彤字歌起,號念齋,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在鄉(xiāng)里以循規(guī)蹈矩聞名,被鄉(xiāng)人薦為遵循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楷模。他熱衷于科舉考試,渴望中試奪魁,先后五次北上應試,終于在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成為清代第十二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會試同考官,不久任侍講學士。后畏仕途之艱難,以家喪辭官回歸故里。從此脫離宦海,不問時事,以教書為業(yè),創(chuàng)辦“三畏書院”,為鄉(xiāng)里培育人才。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為此,他刊刻了曹月川的《家規(guī)》、蔡虛齋的《密箴》、劉念臺的《人譜》等書,以教求于學者。成為從事教書約五十年的“狀元先生”,堪稱為學者類型的狀元。
繆嘉惠清代,女畫家,慈禧太后的女官,代慈禧太后寫字畫畫。通書史,善篆隸,尤工畫。嫁予陳氏,早年孀居。光緒年間入宮為供奉給事。甚受孝欽后寵愛,人們稱她為繆先生。相傳孝欽之畫,多為她代作。
繆姓近代名人
繆荃孫(1844-1919),近代藏書家、??奔?。字炎之,又字筱珊,號藝風,江蘇江陰人。是京師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三江師范學堂等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
蘭陵繆姓宣威支系族譜 (4頁)
于家河繆氏 (8頁)
申浦繆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843頁)
蘭陵繆氏世譜 [33卷,舊德集6卷,附錄9卷] (986頁)
繆氏文智文仁公派下家譜 [3卷] (1002頁)
申浦繆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1030頁)
申浦繆氏族譜 [20卷,首末各1卷] (3161頁)
繆氏宗譜 (3173頁)
繆氏宗譜 (3277頁)
繆氏宗譜 (69頁)
東魯繆氏宗譜 [35卷及卷首次中尾4卷] (74頁)
東魯繆氏宗譜 [35卷及卷首次中尾4卷] (88頁)
繆氏宗譜 (92頁)
繆氏宗譜 (98頁)
東魯繆氏宗譜 [35卷及卷首次中尾4卷] (110頁)
繆氏宗譜 (111頁)
東魯繆氏宗譜 [35卷及卷首次中尾4卷] (121頁)
繆氏宗譜 (131頁)
繆氏文智文仁公家譜增編 (304頁)
繆氏文智、文仁公家譜(增編本) (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