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大殿
歷史
在13世紀時傳說,公元4世紀的盛夏,圣母瑪利亞托夢給教宗利伯略,讓他在下雪之處建立一座修道院以顯示圣母的榮耀。結(jié)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諾山上落下了雪,教宗遂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故教堂又名 圣母雪地殿 。如今,該教堂還有灑落白玫瑰花花瓣以象征這一圣跡的活動。該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圣母命名的教堂,自從該教堂建成以后歷盡多次改建,因而該教堂也包含了多種藝術(shù)風(fēng)格 。
根據(jù)考證,該教堂大約建于公元四世紀,在教宗西斯篤三世任內(nèi)被重建。該教堂曾經(jīng)擁有過多個名字,如Santa Maria della Neve (圣瑪利亞之雪), Santa Maria Liberiana(圣瑪麗婭利伯略)。在獲得了圣嬰搖籃(Holy Crib)之后,又改名為Santa Maria Del Presepe (圣瑪麗亞搖籃)。因為它是羅馬以圣母瑪利亞命名的教堂中最大的,所以獲得了現(xiàn)在的名字 。18世紀時該教堂經(jīng)歷了一次大修,現(xiàn)在所看到的外表基本都是修繕后的產(chǎn)物。
結(jié)構(gòu)
教堂正面的墻上有一尊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雕像,這是為了紀念他對于該教堂的捐助。 教堂的主體結(jié)構(gòu)是其5世紀被建造的時候確立的,包括一段以馬賽克裝飾的中殿和圓形后殿。最初的馬賽克裝飾只有部分留存了下來,損毀的那些有一部分在 16世紀時被圖畫替換了。主殿長86米,兩邊是36根大理石石柱和4根花崗巖石柱,這些圓柱在18世紀的修復(fù)中被替換掉。13世紀中為教堂修建了一座高75米的鐘樓, 在被一場地震毀掉之后又重建于14世紀,鐘樓內(nèi)的五口鐘會在每天晚上9點響起以提示人們做禱告。鎏金天花板修建于15世紀,所用的黃金來自于美洲。16世紀中,F(xiàn)laminio Ponzio設(shè)計建造了埋葬著教皇保羅五世的巴洛克風(fēng)格保利娜小禮拜堂(Cappella Pauline) 后殿的馬賽克壁畫完成于13世紀,描述的是圣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正殿的中央是一座教皇或被其授權(quán)的神職人員使用的祭壇,一般說來,該祭壇會在每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節(jié)的群眾性紀念活動中被使用到。該教堂還有一座伯利恒地下室,其內(nèi)安放著銀制的圣嬰搖籃和金制馬槽,還埋葬有圣徒杰羅姆和教皇庇護五世。
畫廊
17世紀時的馬杰奧爾圣母瑪利亞大教堂及其廣場
教堂正面
教堂后面
鐘樓
平面結(jié)構(gòu)
主殿
彩畫玻璃
圣嬰搖籃
參考資料
注腳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