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歷史
中國(本土)
封建時期
“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尚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文獻記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謂:“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則虞癢近是也”。虞舜時,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學?!钡囊馑迹秽嵭骸吧镶詾榇髮W,在王城西郊?!币院笙某臇|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均是當代位于京師的最高學府。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中國思想史上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可見于稷下的記載。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環(huán)淵、魯仲連等戰(zhàn)國名學者,名氣稍遜的彭蒙、季真、王斗、田巴等都曾在此講學,荀子更是做過祭酒(相當于校長),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寫照。
皇朝時代
北京國子監(jiān)辟雍殿
中國在漢朝時,長安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俾使出色的學生可進至太學深造。
隋唐以后太學改稱國子監(jiān)。唐朝的國子監(jiān)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yè),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國子監(jiān)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余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就規(guī)模與制度而言,唐代的國子監(jiān)和現代大學并無二致。至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又增置了研究生部,以招收國子大成。這完全符合了現代大學的要件。關于國子監(jiān)等名稱,雖然不同于今日之大學,乃因國情差異所致,惟不可否定其大學的本質。唐高宗龍朔二年的國子監(jiān)比德國哈勒大學(1694年)要早一千余年,才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大學。唐朝以后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并不嚴格區(qū)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中國傳統的學校以培養(yǎng)公共政治服務的官員仕人以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偏重儒學人文教育。另外,還有專門學科部或者??菩缘母叩冉逃龣C構。南朝宋時設有儒學館、玄學館、文學館、史學館。合并后,分儒、道、文、史、陰陽五部學。唐朝的國子監(jiān)設有律學館、書學館、算學館。明朝時,設有專門培養(yǎng)外交翻譯人才的四夷館。此外,尚有兼具人才培養(yǎng)功能的專門性的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的機構,如醫(yī)學領域的太醫(yī)館等,天文歷法領域的司天監(jiān)(欽天監(jiān))等。還出現過綜合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如南朝之宋朝設立的華林學省,相當于今日的中央研究院。
近現代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到了清末,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從西方傳入中國,開始出現以近代科技教育為主的新式學校。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后,中國開始大量興辦新式學堂,初期主要借鑒日本,“大學”的現代意思則是由此而來,不少師資也直接從日本聘來。舊式學?;驈U止,或改為新式學堂。高等綜合學堂名稱先后統一稱為“大學堂”、“大學?!保駠亟ê?,統稱為“大學”,許多學者從歐美大學留學后,歸國任教,因此更多直接借鑒歐美學制的大學。北洋政府時期制定了壬戌學制。國民政府成立后,為了體現大學的綜合性,曾一度規(guī)定具有三個以上學院的高校才能稱為“大學”。
北洋大學堂是第一所稱為“大學堂”的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國立西式大學。而建于明末、位于澳門的圣保祿學院則是在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所西式高校。戊戌變法中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在北洋政府時期改稱為北京大學,自此"大學"便成為高等學府的名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實行蘇聯式教育體制,進行了院系調整。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有部分恢復到院系調整前的特征,有部分則持續(xù)新的發(fā)展。如今,既有專門性的大學,也有綜合性的大學,且有公立大學,也有民辦大學。
歐美
更多資料:中世紀大學
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衍生而來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構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單數形式,用作名詞時指“宇宙”,同樣衍生詞“universitas”也指“一群個人的聯合體,社團”。在中世紀,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領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這個詞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新聯合體,比如在博洛尼亞、薩勒諾和牛津出現的這種聯合體。這類聯合體即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這個詞可以上溯到拉丁詞,它首次被記錄下來是在大約1300年,當時就是用來指這種聯合體。在近代中國和西方交流以來,現在所稱的西方的大學(英語:University,法語:Université,德語:Universit?t)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后來才統一改稱“大學”。
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柏拉圖學院),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fā)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yè)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一張標記著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地圖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
教會大學,學生和教師在一個校長領導下形成一種密切配合的團體,像巴黎、牛津和劍橋等大學。
公立大學,由學生選舉出來的校長總攬校務,如博洛尼亞和帕多瓦等大學。
國立大學,由帝王、公侯征得教皇敕許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學,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薩拉曼卡大學。
歐洲大學之母
歐洲有兩個大學之母。
一個是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建立的博洛尼亞大學,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所大學,因而有“大學之母”(Alma Mater Studiorum)之稱,這所學校先由學生組織起來,然后再招聘教師。而法國巴黎大學則是先由教師組織起來,之后再招收學生。
再者,據1987年新編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大學)條中說明:
另一個則是1810年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并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ten)。這種模式在美國最早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效仿,到現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采用。
其他地區(qū)
在巴基斯坦堡西北30公里的一座古城--塔克西拉,1980年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原因是早在公元前7世紀這里已是該地區(qū)最早的高等學校所在地。
大學的職能和作用
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社會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
大學的精神與理念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大學精神往往內化為大學的操守與觀念,外化為培養(yǎng)人的實踐與大學的社會貢獻。長期形成的大學精神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時間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蘊豐厚。
東亞大學的精神
東亞大學的源頭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靶行扪缘?,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道”的產生標志著中國精神的起源,也是東亞大學精神的起源?!洞髮W》開篇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士志于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是東亞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自主與他主,是東亞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要根源;明道、變道、弘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發(fā)展的走向。在中國歷代大學中,“士”是個關鍵概念?!笆恐居诘馈奔础笆俊弊非蟆暗馈薄T跀登甑臍v史中,多樣性的“士”,通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這便是東亞古代大學精神的基本原理。
西方大學的理念
在西方歷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學理念,他在《學部沖突》一書中表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為現代大學的科學探索與人文理性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洪堡的大學理念實際上是康德大學理念的實踐,洪堡大學創(chuàng)建了現代大學制度,確立了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大職能,并把科研看作是大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大學精神的一個來源,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yǎng)成人們探求未知的習慣作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它們解決了大學和公權力、大學和教授之間的關系。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排斥不法干預,鼓勵教授與學生在法律許可范圍內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體。19世紀,英國國教會牛津運動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出了通識教育和智育是大學之本質的理念。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賈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以存在哲學為基礎的大學理念,其最突顯之處在于強調大學應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fā)展的整體性。二戰(zhàn)后的美國在大學理念上頗有建樹,雖聲調不一,但總體上是力求實現人的發(fā)展,其指導思想是現代人文主義。
研究書目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北京:三聯書店,2001)。
參見
大學列表
美國大學列表
英國大學列表
加拿大大學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列表
日本大學列表
馬來西亞大學列表
烏克蘭大學列表
波蘭大學列表
瑞典大學列表
芬蘭大學列表
奧地利大學列表
挪威大學列表
克羅地亞大學列表
危地馬拉大學列表
意大利大學列表
比利時大學列表
冰島大學列表
斯洛文尼亞大學列表
愛沙尼亞大學列表
新加坡大學列表
菲律賓大學列表
韓國大學列表
盧森堡大學列表
瑞士大學列表
丹麥大學列表
西班牙大學列表
荷蘭大學列表
大學排名
各國大學校訓
相關術語
公立大學
國立大學
私立大學
野雞大學
宗座大學
州立大學系統
大學院大學
高等教育
高等學校
科技大學
師范院校
大專院校
學術
大學職稱
學位
學院
文理學院
大學生
研究生
研究生院
專業(yè)研究生學院
科系
現今大學內相關機構
校長室
秘書室
學務處
教務處
總務處
特定人群稱謂
教授
大學生
學者
歷史上的類似機構
太學
國子監(jiān)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