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加萊度量
黎曼曲面上的度量概要
復(fù)平面上的度量可寫成一般形式
這里 λ 是 z 與 zˉ ˉ -->{\displaystyle {\overline {z}}} 的一個實正函數(shù)。復(fù)平面上曲線 γ 的長度為
復(fù)平面上子集 M 之面積是
這里 ∧ ∧ -->{\displaystyle \wedge } 是用于構(gòu)造體積形式的外積。度量的行列式等于 λ λ -->4{\displaystyle \lambda ^{4}},故而行列式的平方根是 λ λ -->2{\displaystyle \lambda ^{歐幾里得復(fù)平面上的歐幾里得體積形式為 dx∧ ∧ -->dy{\displaystyle dx\wedge dy},從而我們有
函數(shù) Φ Φ -->(z,zˉ ˉ -->){\displaystyle \Phi (z,{\overline {z}})} 稱為度量的勢能(potential of the metric),如果
拉普拉斯–貝爾特拉米算子為
度量的高斯曲率由
給出,這個曲率是里奇數(shù)量曲率的一半。
等距保持角度與弧長。在黎曼曲面上,等距與坐標(biāo)變換等價:即拉普拉斯-貝爾特拉米算子與曲率在等距下不變。從而,比如設(shè) S 是一個黎曼曲面帶有度量 λ λ -->2(z,zˉ ˉ -->)dzdzˉ ˉ -->{\displaystyle \lambda ^{2}(z,{\overline {z}})\,dzd{\overline {z}}} 而 T 是帶有度量 μ μ -->2(w,wˉ ˉ -->)dwdwˉ ˉ -->{\displaystyle \mu ^{2}(w,{\overline {w}})\,dw\,d{\overline {w}}} 的黎曼曲面,則映射
以及 f=w(z){\displaystyle f=w(z)} 是等距當(dāng)且僅當(dāng)它是共形的以及
在這里,映射為共形的也就是條件
即
龐加萊平面上的度量與體積元
龐加萊半平面模型中上半平面 H 的龐加萊度量張量為
這里我們記 dz=dx+idy{\displaystyle dz=dx+i\,dy}。這個度量張量在SL(2,R)的作用下不變。這就是,如果我們記
對 ad? ? -->bc=1{\displaystyle ad-bc=1},則我們可算得
與
無窮小變換為
從而
這樣便清楚地表明度量張量在 SL(2,R) 的作用下不變。
不變體積元素為
對 z1,z2∈ ∈ -->H{\displaystyle z_{1},z_{2}\in \mathbb {H} } 度量為
度量的另一個有用的形式是用交比給出。給定緊化復(fù)平面C^ ^ -->=C∪ ∪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b {C} }}=\mathbb {C} \cup \infty } 上任意四點 z1,z2,z3{\displaystyle z_{1},z_{2},z_{3}} 與z4{\displaystyle z_{4}},交比定義為
那么度量用交比表示為
這里 z1× × -->{\displaystyle z_{1}^{\times }} 與 z2× × -->{\displaystyle z_{2}^{\times }} 是端點,位于實數(shù)軸上,測地線連接 z1{\displaystyle z_{1}} 與 z2{\displaystyle z_{2}}。這些點是有順序的故 z1{\displaystyle z_{1}} 位于 z1× × -->{\displaystyle z_{1}^{\times }} 與 z2{\displaystyle z_{2}} 之間。
這個度量張量的測地線是在兩個端點處垂直于實軸的圓弧(的一段),即端點位于實軸的上半圓周。
從平面到圓盤的共形映射
上半平面可以共形地映到單位圓盤,用莫比烏斯變換
這里單位圓盤上的點 w 對應(yīng)于上半平面上的點 z。在這個映射中,常數(shù) z0 可取上半平面上任何一點;這個點將映為圓盤的中心。實數(shù)軸 ? ? -->z=0{\displaystyle \Im z=0} 映為單位圓盤的邊界 |w|=1{\displaystyle |w|=1}。實常數(shù) ? ? -->{\displaystyle \phi } 將圓盤旋轉(zhuǎn)任意一個角度。
典范映射是
將 i 映為圓盤的中心,0 映為圓盤的最低點。
龐加萊圓盤上的度量與體積元素
龐加萊圓盤模型里的龐加萊度量張量在單位圓盤U={z=x+iy:|z|=(x2+y2)≤ ≤ -->1}{\displaystyle U=\{z=x+iy:|z|={\sqrt {(x^{2}+y^{2})}}\leq 1\}} 上為
體積形式為
對 z1,z2∈ ∈ -->U{\displaystyle z_{1},z_{2}\in U} 的龐加萊度量為
這個度量張量的測地線是在端點處正交于圓盤邊界的圓弧。
穿孔圓盤模型
穿孔圓盤坐標(biāo)上的 J-不變量(J-invariant);這是 nome 的一個函數(shù)。
龐加萊圓盤坐標(biāo)上的 J-不變量;注意這個圓盤比文中給出的典范坐標(biāo)旋轉(zhuǎn)了90度。
第二個將上半平面映成圓盤是 q-映射:
這里 q 是 nome(Nome),τ τ -->{\displaystyle \tau } 是半周期比例(half-period ratio)。在上一節(jié)的記號中,τ τ -->{\displaystyle \tau } 是上半平面 ? ? -->τ τ -->>0{\displaystyle \Im \tau >0} 的坐標(biāo)。這個映射映到穿孔圓盤,因為值 q=0 不在映射的像中。
上半平面的龐加萊度量在 q-圓盤上誘導(dǎo)一個度量
度量的勢能是
施瓦茨引理
龐加萊度量在調(diào)和函數(shù)上距離減小。這是施瓦茨引理的一個推廣,稱為施瓦茨-阿爾福斯-皮克定理(Schwarz-Alhfors-Pick theorem)。
另見
富克斯群(Fuchsian group)
富克斯模型(Fuchsian model)
克萊因群
克萊因模型
龐加萊圓盤模型
龐加萊半平面模型
本原測地線(Prime geodesic)
施瓦茨-阿爾福斯-皮克定理
引用
Hershel M. Farkas and Irwin Kra, Riemann Surfaces (198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SBN 0-387-90465-4.
Jurgen Jost, Compact Riemann Surfaces (2002),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SBN 3-540-43299-X (See Section 2.3).
Svetlana Katok, Fuchsian Groups (1992),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SBN 0-226-42583-5 (Provides a simple, easily readable introduction.)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