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攸之
生平
奮勇立勛
攸之年少喪父,亦貧寒。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北伐失利,遭北魏軍隊反擊并南侵,朝廷于是下令征集三吳地區(qū)丁男充兵源作抵御,攸之亦被征召。攸之到了建康后曾向領軍將軍劉遵考請求當個白丁隊主,但遵考認為他形相丑陋,當不了隊主,只讓他跟著沈慶之作戰(zhàn)。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沈攸之參與討伐西陽蠻,此時才能當上隊主。翌年(453年),攸之隨武陵王劉駿起兵討伐弒父登位的太子劉劭,獲授南中郎府板長史,兼行參軍。攸之隨軍進攻建康,并在新亭與劉劭軍隊作戰(zhàn),身受重傷,但最終劉駿取得勝利,誅殺劉劭并登位,即宋孝武帝,遂以攸之為太尉行參軍,封平洛縣五等侯。后歷任大司馬行參軍及員外散騎侍郎。大明三年(459年),孝武帝命沈慶之討伐據(jù)廣陵反抗的竟陵王劉誕,攸之在戰(zhàn)事中屢建功勛,更被箭射破了骨頭,孝武帝為了嘉許他就賞了他一支仇池步矟。劉誕被消滅后,攸之本應獲得嘉賞,但被沈慶之故意阻撓,只是讓他改任太子旅賁中郎,攸之遂十分記恨慶之。大明七年(463年),攸之因母喪離職,下葬后即獲授龍驤將軍、武康令。
廢帝爪牙
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年),攸之獲除豫章王劉子尚的車騎中兵參軍,直閣,與宗越及譚金等直閣將軍都得前廢帝重用,前廢帝誅殺打算廢立的顧命大臣江夏王劉義恭、柳元景、顏師伯等人時攸之亦有出力;及至廢帝要賜死沈慶之時,更派一直記恨慶之的攸之乘夜親自帶著毒藥送過去。慶之當時拒絕服毒,攸之就用被褥把他悶死。前廢帝先封攸之為東興縣侯,食邑五百;后轉(zhuǎn)其為右軍將軍,增邑一百戶。同年年末,宋明帝因政變登位,攸之等廢帝爪牙都被削奪封爵。明帝雖然沒有加害,甚至更是厚待他們,但宗越等人很不心安,加上明帝不想他們留在禁中,想將他們置于外郡,遂令他們陰謀作亂。宗越等人將圖謀也告知攸之,但攸之卻將計劃報告明帝,明帝遂立即收捕處死宗越等人。相反,攸之獲明帝召入直閣,并授東海太守。
濃湖破敵
攸之尚未拜官,明帝即因當時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支持尋陽的晉安王劉子勛為帝,改攸之為寧朔將軍、尋陽太守,領軍進軍虎檻,以抵抗將要來襲的敵軍。攸之到虎檻后發(fā)現(xiàn)當時前鋒共有五支軍隊屯留在虎檻,而當時為大統(tǒng)的王玄謨又未到,各軍和每晚到來集結的后援部隊都各自訂立軍號,并不統(tǒng)一。沈攸之覺得這樣不妥當,遂自向一軍求號,其他人亦跟隨他的做法。殷孝祖后獲授為前鋒都督,但他御下方式不得人心,反而攸之對內(nèi)安撫將士,對外亦對各統(tǒng)領保持和洽,很得人們信賴。殷孝祖不久就在進攻赭圻一戰(zhàn)中中流矢陣亡,頓失主帥的眾軍此時都屬意由攸之接任前鋒都督一職。都督征討諸軍事的建安王劉休仁得悉孝祖去世,就派寧朔將軍江方興及龍驤將軍劉靈遺各率三千增援赭圻。攸之認為殷孝祖之死會令敵軍有乘勝進擊的傾向,若果此時不再作進攻即是示弱,但自認為與江方興職位一樣,對方肯定不愿居于自己之下,如此只會失敗。他于是在方興到后帶領著諸軍軍主前去,以期明日戮力一戰(zhàn),并主動推他為主。方興聞言十分高興,但離開后諸軍主都很不滿攸之的做法,攸之卻說:“你們忘了廉頗與藺相如、寇恂與賈復的事了嗎?我本意是想救助國家、保全家族,怎會計算彼此的地位高低。而且我能夠在他之下,他卻肯定不能在我之下,同渡艱難之時,怎可以自找矛盾。”最終明天大破敵軍,并追擊至姥山。不久,朝廷詔命進沈攸之為輔國將軍,假節(jié)代孝祖督前鋒諸軍事。
敵將薛常寶繼續(xù)守赭圻與諸軍相持,但糧食已盡,敵將劉胡遂將裝滿米糧的袋子綁緊在木筏和船腹,再弄成翻船狀作掩飾,讓它們順著江水流下,讓赭圻守軍補充糧食。攸之看見后覺得有古怪,于是命人截取這些木筏和船,奪取了這些糧食。時在赭圻的堂侄沈懷寶又圖策反攸之,特意派親人楊公贊帶著書信招誘他,攸之即斬楊公贊,并將書信封呈明帝。四月辛酉(466年5月4日),薛常寶糧盡唯有突圍,攸之遂領諸軍攻下赭圻。五月壬辰日(466年6月4日),攸之進使持節(jié)、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諸軍事、冠軍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接著兩軍繼續(xù)在鵲尾濃湖相持,張興世及后獻計進占鵲尾濃湖上游,阻礙敵方糧道,沈攸之等人支持計劃,而興世亦成功進占錢溪,但遭到劉胡的猛烈進攻。為了支援興世,沈攸之率諸軍主動進攻敵方大軍,而敵方主帥袁顗則發(fā)放流言稱錢溪已經(jīng)被攻下。眾人對此流言都感恐懼,但攸之則表示若果錢溪真的已失守,必定有人逃回來,如今只是對方失利,想以流言欺騙他們,更下令眾軍不得輕舉罔動。不久果然傳來錢溪的捷報,攸之更將所俘的劉胡軍士割下來的耳和鼻送到濃湖那里,嚇得袁顗召還劉胡作增援,攸之則待黃昏后停止進攻并退還。八月,缺糧的濃湖大軍崩潰,攸之領眾進軍尋陽,遂徙監(jiān)郢州諸軍事、前將軍、郢州刺史。攸之沒有拜官,遂調(diào)為中領軍,并以平定尋陽的功勛封貞陽縣公,食邑二千戶。
喪師淮北
尋陽陷落后,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支持劉子勛的力量都相繼向明帝歸降,但明帝卻獨獨派重兵迎安都降,命攸之以前將軍置佐吏,假節(jié)與鎮(zhèn)軍將軍張永領大軍赴彭城,安都知道后怕明帝容不下他,遂引北魏作援。沈攸之及張永逼近彭城,屯于下礚時,魏將尉元率領的軍隊亦到,并因安都迎降而占據(jù)彭城。攸之留運糧船在呂梁,別遣王穆之于武原守輜重,自己則與張永試圖進攻彭城,但未能攻下。相反,尉元及后留安都等守彭城,親率軍隊進攻王穆之,糧船及輜重皆被魏軍所破,穆之亦只能率敗部退到大軍處。泰始三年(467年)正月,沈攸之與張永決定撤退,當時天寒大雪,泗水冰封,攸之等只能選擇徒步南歸,很多士兵凍死凍傷,更遭魏軍追擊,敗于呂梁以東,死傷慘重。攸之因此敗而被免官,僅以貞陽縣公身份領職,鎮(zhèn)守淮陰。攸之隨即請求明帝再度北征,但被拒絕,他于是干脆入朝陳請,再被拒絕,無望之下只能回鎮(zhèn)。六月,攸之親自押糧增援下邳,并在城池四周挖護城河,并命垣護之將一些人口遷至淮陰。攸之一直留在下邳等待陳顯達所率的千人來鎮(zhèn),期間北魏有流言傳來,稱安都打算歸降,請求援軍迎接,包括攸之副手吳喜在內(nèi)的眾人皆相信并建議派一千人迎接,隨著前來報告這流言的人愈來愈多,吳喜就更確信這流言。不過,攸之召集起這些前來的人,向他們表示只要薛安都派一個子弟前來即會派大軍迎接,他們有歸心的話亦可跟著薛家子弟一同來;但若無心歸來,那就不必往返徒勞了。這些人被遣還后卻沒有再回來,安都亦終沒歸附。
入秋后,明帝下令沈攸之進攻彭城,但攸之此時就以清水及泗水干涸有礙漕運為由反對,如是者與明帝往反諫爭達七次。明帝于是大怒,下詔稱春季時沒有答應攸之所求是因為怕士兵疲勞和軍心渙散,指斥攸之現(xiàn)在卻不肯北討,并聲言若攸之堅拒,將改派吳喜進攻。攸之讀后恐懼,只得奉旨出兵。面對宋軍進攻,尉元則命孔伯恭領一萬兵抵御,并將年初凍傷造成肢體傷殘的宋軍戰(zhàn)俘送還,以瓦解宋軍士氣。攸之出發(fā)后不久,宋明帝又后悔并立即派人追還,但當攸之將近下邳時,孔伯恭在睢口擊敗了迎接的陳顯達,并進而追擊攸之軍。八月丁酉日(467年10月2日),攸之交戰(zhàn)失利并受了傷,只能退到陳顯達營壘處,大軍并在當晚潰散,攸之遂棄眾南返淮陰。此役后,下邳、宿豫及淮陽亦為魏所攻下。八月壬寅日(467年10月7日),明帝以攸之持節(jié)、假冠軍將軍、行南兗州刺史。
伺隙荊郢
泰始四年(468年),攸之入為左衛(wèi)將軍,領太子中庶子。泰始五年六月癸酉日(469年6月29日),攸之獲授持節(jié)監(jiān)郢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出鎮(zhèn)夏口。攸之以苛刻殘暴的手法治州,有鞭打士大夫,也有當面辱罵忤逆其意的高級屬官;一旦但有人逃亡,和他同籍的十多個軍人皆受牽連。不過攸之通曉吏事,自強不息,郢州士民都怕了他,沒有人敢欺瞞他。每聽到有虎蹤都會親自領人圍捕,每次都能抓到,甚至曾經(jīng)一天抓到兩三只,即使待到黃昏仍未能抓住也會守圍夜宿,待明早繼續(xù)。另外,他在郢州大肆征集稅賦和役力,用以修整軍備。泰始六年(470年)獲加監(jiān)豫州西西陽及司州之義陽二郡軍事,并進號鎮(zhèn)軍將軍。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遣詔讓沈攸之與蔡興宗、袁粲、劉勔及褚淵五人輔政。當時益州有內(nèi)亂,原荊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受征入朝,新除荊州刺史蔡興宗尚未出發(fā),就以攸之權行荊州事。攸之到江陵后亂事已平,而當時主掌朝政的明帝寵臣王道隆怕蔡興宗的剛正不阿,根本不想他外鎮(zhèn)荊州重地,于是故意征還他為中書監(jiān),改以沈攸之持節(jié)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鎮(zhèn)西將軍、荊州刺史。攸之到了荊州后作風仍舊,并漸似有不臣之跡,無復遵從朝廷制度。
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怨恨作為帝叔而未得顧命,打算起兵奪權,并有意招引攸之,故特命道士陳公昭假作一封天公書,標題是“沈丞相”,并送到攸之府門。攸之得函還沒拆開就知是陳公昭在搗鬼,就將他押送到建康。元徽二年(474年),休范正式起兵并直撲建康,攸之對僚屬說這次劉休范必定把他也拉下水,若果他這次不發(fā)兵勤王,肯定會加深朝野對他的疑慮,于是立即響應諸鎮(zhèn)勤王,派了軍主孫同及沈懷奧領兵東下,并指令他們受郢州刺史晉熙王劉燮的節(jié)度。孫同等軍剛剛過了夏口休范就敗了,于是撤返,而攸之以此獲進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攸之辭讓開府。但這沒有滅低朝廷對攸之的疑慮,一直都想征召他入朝,只是怕攸之不受命而沒有做,遂以皇太后令方式探聽攸之對征還的意向,但攸之自稱自己沒有作朝內(nèi)任職的才能,反倒能在外鎮(zhèn)守疆上做點貢獻,更以退為進稱“豈敢厝心去留,歸還之事,伏聽朝旨”,朝廷聞言后更是恐懼,再沒討論征還之事了。
元徽四年(476年),南豫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于京口起兵,攸之當時正在進攻峽中蠻,聞訊后立即召還軍隊打算勤王,但當時巴東太守劉攘兵及建平太守劉道欣懷疑攸之是想作亂,反命人阻斷三峽,不讓軍隊退還。攸之于是派了時任荊州西曹的劉攘兵侄兒劉天賜告知真相,命其解甲,攘兵于是解甲歸罪,攸之亦沒作追究,繼續(xù)任用他。道欣則以建平郡不降,攘兵勸降不果后就率領討蠻兵消滅他。而景素起事旋即亦遭建康軍隊所平。昇明元年(477年),領軍將軍蕭道成廢殺宋后廢帝,改立了宋順帝,主簿宗儼之及功曹臧寅勸攸之趁機起兵,但攸之顧慮兒子沈元琰尚在建康,不敢行動。順帝即位后又進攸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班劍二十人。
釁亂自終
沈攸之自出鎮(zhèn)郢州起則有異志,及至當時已經(jīng)有十萬之眾,二千多匹戰(zhàn)馬,糧倉滿積,大量戰(zhàn)艦以及錢帛武器;而蕭道成在行廢立后亦以司空錄尚書事身份掌政,權傾朝野,并有篡位之跡。其實二人昔日曾一同在殿省任職,早就有交情,甚至成了姻親,但到了此時沈攸之不甘名位向來在自己之下的道成掌握朝政,而道成又派了沈元琰到荊州,將后廢帝用來斬殺人們的器具送給他,攸之見兒子回來就再無顧忌,遂籌謀起事。昇明元年十二月丁巳日(477年12月28日),沈攸之正式起兵,宣稱皇太后賜他蠟燭,其中藏有太后手令稱“社稷之事,一以委公”,討伐專權的蕭道成。辛酉日(478年1月1日),攸之派孫同等眾人分批東下,自己亦領眾繼進,并于閏十二月癸巳日兵臨夏口。當時郢州州治郢城由柳世隆防守,攸之自恃兵強而怠驕傲,而郢城弱小,不想進攻,遂欲勸降,然遭柳世隆拒絕。宗儼之勸攸之攻城,但臧寅則勸攸之直取建康,覆其根本。攸之本來聽從臧寅所議,留偏軍攻夏郢城而自率主力攻建康,惟世隆故意派人辱罵攸之,激得攸之下令猛攻郢城,但在世隆防御之下無法攻下。攸之屢攻郢城不下,加上向來都不得人心,弄得部眾離心,每日逃亡的人愈來愈多,即使攸之每天都巡營撫慰將士仍然無法遏止。昇明二年正月丁卯日(478年3月8日)夜晚,劉攘兵入降郢城后,觸發(fā)攸之軍全面潰散,再無法控制。翌日快天亮時,攸之殺劉天賜及攘兵女婿張平虜,率眾渡江,到魯山時眾將都逃跑了,身邊僅余數(shù)十騎,但攸之仍然寄望能返回江陵,而一些散兵怕遭蠻人抄掠,也集結起來,計有二萬人隨攸之回江陵。可是,當日攸之出發(fā)時留元琰守江陵,不久即為支持蕭道成的雍州刺史張敬兒攻陷,元琰出走被殺;攸之將至江陵時得知江陵已失,自己再無據(jù)點,那些糾集的兵眾于是盡散,攸之帶著兒子沈文和逃到華容縣界,父子二人自縊于櫟林中,被當?shù)胤馊藬厥姿统蕪埦磧?,敬兒則將他的首級用木條舉起,以青絲線覆蓋后放在市中展示,后送建康。其余攸之親黨都被敬兒誅殺,財產(chǎn)亦為敬兒所私吞。
性格特征
沈攸之晚年愛讀書,更是手不釋卷,尤熟讀《史記》、《漢書》,更言:“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span>
沈攸之生性儉嗇,子弟都不能夠亂用財物,獨獨對弟弟沈雍之例外。
隨郡有一個叫雙泰真的人,有勇力及武事才干,但攸之召請卻一直不肯來,攸之于是在得到泰真于江陵買賣物品的情報后出手將他留下來,補為隊副,亦厚待他??墒翘┱娓静幌肓粝?,不久就逃走了,攸之就派了二十個士兵追還他,泰真在追捕期間殺了幾個士兵,其他人亦不敢進逼,但泰真礙于士兵追趕而無法去接母親,只好自己只身逃到蠻中。士兵失去了泰真的蹤跡,只有帶其母回去。泰真知道母親后只好出降,攸之并不加罪,反稱其為孝子,更賜他一萬錢,進補為隊主。
逸事
沈攸之還未發(fā)跡時曾與孫超之及全景文一同乘船出游,并登上堤岸游樂。突然有一個人截住了他們并和他們看相,稱他們?nèi)硕紝榉讲?,攸之質(zhì)疑怎可能三人都有這個相,但對方表示他只是依相書所指去評論。但竟然真的應驗,攸之官至荊州刺史,超之及景文分別為廣州及南豫州。
據(jù)說攸之知后廢帝遇弒后就想起兵,但知曉星相的葛珂之卻說:“自古以來起兵事都要看太白星,太白出現(xiàn)就會成功,沒有出現(xiàn)就會失敗。近代應驗的例子就是桂陽王在太白星沒出現(xiàn)時起兵,于是一戰(zhàn)就死了;現(xiàn)在蕭公廢昏立明,亦是太白沒有出現(xiàn),和天象相合。而且太白不久會在東方出現(xiàn),那東方用兵就有利,西方則不利?!必谑菦]有動手。但不久攸之還是起兵,珂之以“歲星守南斗”認為不可進攻,但攸之不聽,終敗死。
家庭
兄弟
沈登之,攸之弟,新安太守,攸之起兵時正離職在家,遭吳興太守沈文季殺害。
沈雍之,攸之異母弟,鄱陽太守,其子沈僧照在齊獲立為義興憲公主之后
沈榮之,攸之弟,尚書庫部郎。
子
沈元琰,長子,司徒左長史。攸之起兵時留其守江陵,為張敬兒所襲,出逃被殺。
沈懿,次子,太子洗馬,早死。
沈文和,三子,中書侍郎,娶蕭道成女義興憲公主,與攸之一同自殺
沈幼和,五子,被張敬兒殺害
沈靈和,被張敬兒殺害
參考書目
《南史·沈攸之列傳》
《宋書·沈攸之列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