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君士坦丁堡

                  2020-10-16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3251
                  轉發(fā):0
                  評論:0
                  城市名稱公元前7世紀,希臘人在此地建立殖民地并將之命名為拜占庭。君士坦丁建城時,將其命名為“第二羅馬”(拉丁語:SecundaRoma,希臘語:Δευτ?ραΡ?μη)。從5世紀起,其正式名稱變成了“新羅馬”(拉丁語:NovaRoma,希臘語:Ν?αΡ?μη)。從狄奧多西二世皇帝(408年-450年)時起,人們逐漸稱新羅馬為“君士坦丁堡”(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ινο?πολι?)或“君士坦丁波利斯”(Kōnstantinoupolis),即“君士坦丁的城市”。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拜占廷的臣民只是簡單地將其稱為“城”(?Π?λι?/hePolis,現(xiàn)代希臘語為ηΠ?λη/iPoli)。從10世紀時起,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開始稱君士坦丁堡為“伊斯坦布爾”(?stanbul),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στηνΠ?λη”(stimpoli),即“在城里”、“進城去”,此處的“城”即為君士坦丁堡的特稱

                  城市名稱

                  公元前7世紀,希臘人在此地建立殖民地并將之命名為拜占庭。君士坦丁建城時,將其命名為“第二羅馬”(拉丁語:Secunda Roma,希臘語:Δευτ?ρα Ρ?μη)。從5世紀起,其正式名稱變成了“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希臘語:Ν?α Ρ?μη)。從狄奧多西二世皇帝(408年-450年)時起,人們逐漸稱新羅馬為“君士坦丁堡”(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ινο?πολι?)或“君士坦丁波利斯”(Kōnstantinoupolis),即“君士坦丁的城市”。 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拜占廷的臣民只是簡單地將其稱為“城”(? Π?λι?/he Polis,現(xiàn)代希臘語為η Π?λη/i Poli)。

                  從10世紀時起,人和阿拉伯人開始稱君士坦丁堡為“伊斯坦布爾”(?stanbul),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στην Π?λη”(stim poli),即“在城里”、“進城去”,此處的“城”即為君士坦丁堡的特稱。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伊斯坦布爾”逐漸成為該城的官方名稱,與“君士坦丁堡”的名字并用。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人和外國人有時也稱君士坦丁堡為“高門”(??????)(Payitaht),其名稱來自奧斯曼帝國皇宮托普卡帕宮的高門。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該城的正式名稱。1930年,凱末爾正式下令以“伊斯坦布爾”的名稱取代“君士坦丁堡”。

                  斯拉夫人對君士坦丁堡的稱呼是“沙皇格勒”或者“皇帝之城”(古教會斯拉夫語:Ц?сарьградъ/Cěsar?grad?;俄語:Царьград/Tsargrad;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和馬其頓語:Цариград/Tsarigrad)。

                  維京人對君士坦丁堡的稱呼是“米克拉加爾茲”(古諾爾斯語:Miklagare),意為“偉大之城”。

                  歷史

                  拜占庭

                  約公元前671年至662年,希臘人便已在此建立拜占庭殖民地。

                  306-337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向耶穌獻上新羅馬城,圣索非亞大教堂鑲嵌畫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為紀念建城而下令鑄造的錢幣

                  軍人出身的君士坦丁一世于306年在不列顛被部下?lián)砹榈?,此后恢復了帝國的一統(tǒng),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認識到當時的首都羅馬無法對東部的邊境和軍隊實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決定力排眾議,在帝國的東部建造一座新都城。在羅馬帝國的東部,先前幾位皇帝已經(jīng)建立了若干座陪都,比如戴克里先皇帝,就把他的行宮設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的尼科米底亞(今土耳其伊茲密特)。為了給新都選址,君士坦丁一世先后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薩爾底卡(索非亞)、帖撒羅尼迦(塞薩洛尼基)和尼科米底亞,但是最終選擇了當時不甚有名的拜占廷作為新都的城址。

                  拜占廷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這條狹窄的海峽將東南歐洲與亞洲分隔開來。城市本身坐落在一片小山丘上,南邊是馬爾馬拉海,北邊是金角灣,東邊扼守赫勒斯滂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入口,西邊居高臨下俯瞰色雷斯平原。整個城區(qū)宛如一座天造地設的要塞,易守難攻。不僅如此,拜占廷還是羅馬帝國重要的軍事大道埃格南地亞大道與小亞細亞地區(qū)軍事公路的交匯點,是通往亞洲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從黑海前往愛琴海的唯一通路。此外,城北的金角灣是一處條件極佳的自然港灣,全長約10公里,主航道寬約460米,并有多處分支水道,可供船只停泊。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各地商船匯集的地方,給當?shù)鼐用駧碡敻?,因此被稱為“羊角”(希臘神話中,羊角是豐收和財富的象征)。未來的新都可以憑借一面臨山兩面靠水的地勢防御來自各方面的進攻,又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陸交通發(fā)展商業(yè)。

                  324年,君士坦丁發(fā)布命令,興建新都,并任命重臣著手進行建筑工程的準備工作。為了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新都的建設,他還下令建造專門學校,大量培養(yǎng)各類建筑人才。君士坦丁還親自跑馬勘測,圈定城市界標。

                  經(jīng)過六年的精心建設,君士坦丁堡正式完工。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宣告定都,并賜予其“新羅馬”(Nova Roma)的正式名稱。他仿照羅馬的模式,將新城劃為14個區(qū)。此時君士坦丁堡在氣魄上仍然與舊都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君士坦丁大帝加快了建設公共設施的速度,吸引小亞細亞和本都的居民入住,并于332年5月18日宣布,同羅馬一樣,君士坦丁堡的食物將向居民免費發(fā)放。

                  337-527

                  君士坦丁堡

                   狄奧多西一世是最后一位統(tǒng)治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羅馬皇帝(圖為狄奧多西方尖碑)

                  瓦倫斯在黃金城門附近建造布拉海爾奈宮。從此之后,直至芝諾為止的所有羅馬皇帝都在此登基。狄奧多西一世建造了施洗約翰教堂,以保存施洗約翰的頭骨(現(xiàn)存于托普卡帕宮),并在公牛廣場豎立起一座自己的紀念柱。阿卡狄奧斯在梅塞大道上以自己之名建造了一座新廣場。

                  君士坦丁堡在帝國中的地位日漸提升。378年,瓦倫斯和他的羅馬軍隊在阿德里安堡戰(zhàn)役中慘敗給西哥特人,君士坦丁堡開始加強自身的防衛(wèi)。413至414年,狄奧多西二世建起高達18米的三層城墻防御工事,這段城墻在火藥時代到來之前都沒有被攻破過。他還于425年2月27日在公牛廣場建立了君士坦丁堡大學。

                  大約在這段時間,匈人開始向色雷斯進發(fā),但其中一部分軍隊嘩變加入了羅馬一方,與羅馬人合力將匈人趕回了多瑙河北岸。君士坦丁堡的城墻再次擴建,多瑙河流域的艦隊也得到了增強。

                  蠻族人開始大肆入侵西羅馬帝國,并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于是君士坦丁堡真正成為了整個羅馬帝國的中心和世界第一大城市。東部地中海和西亞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君士坦丁堡。

                  527-565

                  君士坦丁堡

                    1422年的君士坦丁堡地圖。這是君士坦丁堡現(xiàn)存最老的地圖,也是奧斯曼帝國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的唯一一張地圖

                  查士丁尼一世的軍隊于533年6月21日從君士坦丁堡出發(fā),準備收復阿非利加行省。出發(fā)之前,指揮官貝利撒留的旗艦停靠在大皇宮前,牧首為遠征的勝利進行祈福。勝利之后,他們將耶路撒冷第二圣殿的圣物(公元70年被羅馬人從耶路撒冷掠奪;455年被汪達爾人從羅馬掠奪至迦太基)帶到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城中保存了一段時間,后來運回了耶路撒冷。

                  對于基督教和相關問題的爭論為社會的不穩(wěn)定埋下了種子。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藍黨和綠黨兩派為比賽結果及政治和宗教立場爭吵不休并時常演化為大規(guī)模沖突。這最終導致了公元532年的尼卡暴動。在暴動中,城市榮耀之一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被完全焚毀。

                  查士丁尼請來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和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對圣索菲亞大教堂進行重建。公元537年12月26日,新教堂正式宣告完工,總共花費達到20000磅黃金。查士丁尼還讓兩人推倒重建了圣使徒教堂,并立法禁止在海岸線100英尺(30米)內(nèi)建造建筑物,以保障海岸視線通暢。

                  在查士丁尼統(tǒng)治期間,君士坦丁堡的人口達到50萬。然而541-542年的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全城近四成居民死亡,對君士坦丁堡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君士坦丁堡

                    修繕后的君士坦丁堡城墻段落

                  565-717

                  公元7世紀初,阿瓦爾人和保加爾人在西側的巴爾干半島興起,同時波斯薩珊帝國從東部深入安納托利亞,對君士坦丁堡造成了兩面的威脅。希拉克略從非洲起航來到君士坦丁堡并取得皇位。軍事局勢的嚴峻性使他考慮將首都遷到迦太基,但在君士坦丁堡人民的請求之下決定留下。公元618年,他意識到同波斯的戰(zhàn)事使埃及已經(jīng)無法再向君士坦丁堡進行糧食供給,便取消了向市民免費供糧的制度,于是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出現(xiàn)了顯著的下降。

                  公元626年,君士坦丁堡被圍,希拉克略則帶兵深入波斯領地進行戰(zhàn)事。最終君士坦丁堡解圍,在628年波斯放棄進攻,帝國領土短暫回歸到戰(zhàn)前。然而此后阿拉伯人也展開了進攻,君士坦丁堡在674年至678年和717至718年兩次被圍。此時,狄奧多西建立起的防御工事仍然使君士坦丁堡從陸地上無法被攻破,而新近發(fā)現(xiàn)的希臘火也使得拜占庭海軍能夠擊敗阿拉伯人,保證城市的供給。在第二次圍城戰(zhàn)中,保加爾人提供了關鍵性的援助。

                  717-1025

                  在8世紀30年代,利奧三世對狄奧多西城墻進行了大修。為提供資金,他向帝國的所有臣民征收了一項特別稅款。

                  狄奧斐盧斯的遺孀狄奧多拉在米海爾三世年幼時攝政。856年,米海爾奪權并將母親放逐到了修道院。他時常醉酒,并以賽車手的身份出現(xiàn)在競技場中,還在宗教儀式上胡鬧。860年,羅斯人對君士坦丁堡發(fā)動了突然進攻,對周邊王子群島進行了劫掠。米海爾成功將他們擊退,但這次突襲給君士坦丁堡的市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他于867年被刺身亡。

                  980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將六千名瓦良格戰(zhàn)士贈送給當時的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這些人組成了拜占庭皇帝的禁衛(wèi)軍——瓦良格衛(wèi)隊。瓦良格衛(wèi)隊以勇猛、忠誠和重道義而聞名,但亦有在皇帝死后劫掠皇宮的情況發(fā)生。到了11世紀后期,盎格魯-撒克遜人成為了衛(wèi)隊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9世紀到10世紀時,君士坦丁堡的人口達到50萬至80萬。

                  毀壞圣像運動

                  在8世紀和9世紀,毀壞圣像運動對帝國的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726年利奧三世頒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并下令搗毀大皇宮中的一座基督圣像,引來了民眾的反抗。君士坦丁五世在754年召開了一次公會議,譴責了對偶像的崇拜,此后圣像受到了廣泛的毀壞。780年,他的兒子利奧四世死去,即位的伊琳娜女皇在787年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提出并恢復了對圣像的崇拜。

                  9世紀初毀壞圣像運動卷土重來,直至843年攝政皇后狄奧多拉再次恢復崇拜。這些運動極大地造成了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之間關系的惡化。

                  1025-1081

                  1071年,拜占庭軍隊在亞美尼亞的曼齊刻爾特戰(zhàn)役中意外慘敗給塞爾柱人,羅曼努斯四世被俘。他接受了塞爾柱人并不嚴苛的議和條件,但在被釋放時發(fā)現(xiàn)敵對的黨派早已自立新皇。他向對方投降之后被折磨致死。新皇米海爾七世拒絕了議和條件,于是塞爾柱人出兵深入安納托利亞,而此時安納托利亞的舊防御工事早已崩潰,拜占庭帝國又在一系列的之中內(nèi)耗嚴重。塞爾柱人沒有遇到太多抵抗,大量土庫曼部落遷入安納托利亞,到1080年,塞爾柱帝國已經(jīng)奪取了大量拜占庭領土,距離君士坦丁堡只有一步之遙。

                  1081-1185

                  在科穆寧王朝時期(1081-1185),拜占庭帝國得到了顯著的復興。1090至1091年,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在欽察的幫助下阿歷克塞一世成功將之擊潰。在阿歷克塞的呼吁之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于1096年在君士坦丁堡集結,但他們拒絕聽命于拜占庭,而是自己向耶路撒冷進發(fā)去了。約翰二世建立了一所有50個床位的醫(yī)院以救濟貧民。

                  拜占庭帝國重新進入了一個富足的時期,人口增長顯著,帝國內(nèi)的市鎮(zhèn)一片繁榮。復興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意大利城邦的崛起,威尼斯同拜占庭的貿(mào)易往來十分密切,還在金角灣北側建立工廠。在12世紀,大量西方人涌入君士坦丁堡。在曼努埃爾一世統(tǒng)治的末期,全城人口達到40萬,其中有6萬至8萬外國人。在1171年,君士坦丁堡還有一個2500人的猶太社區(qū)。

                  12世紀的藝術成就同樣達到了一個小高潮。鑲嵌畫藝術重新興起,變得更加現(xiàn)實和鮮明,更加重視三維空間的描繪。隨著人們財富的逐漸增長,對于藝術的需求也增加了。

                  1185-1261

                  君士坦丁堡

                   拉丁帝國、尼西亞帝國、特拉比松帝國和伊庇魯斯專制國。國境不確定

                  1197年7月25日,君士坦丁堡遭遇了一場大火,但這場大火帶來的破壞遠遜于十字軍。在蒙特非拉特侯爵博尼法斯一世和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的計略之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于1203年將矛頭轉向了君士坦丁堡,要求另立被廢黜的伊薩克二世之子阿歷克塞四世為帝。在位的阿歷克塞三世,措手不及,十字軍攻占了加拉塔,破壞了金角灣的鐵鏈并進入了港口,于7月27日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海防。阿歷克塞三世出逃,但如愿取得皇位的阿歷克塞四世發(fā)現(xiàn)國庫空虛,難以實現(xiàn)自己對西方盟友的承諾。市民與十字軍之間的關系日漸緊張。1204年1月發(fā)生了一場暴動,大廣場上菲狄亞斯的雅典娜雕像被毀。

                  2月第二場暴動發(fā)生,阿歷克塞四世被捕后被處死,阿歷克塞五世登基。他試圖修復城墻并重新恢復秩序,但無法招來援軍,守城士兵也在多次暴動后士氣低落。十字軍4月6日嘗試進攻沒能成功,但在4月12日他們從金角灣再次發(fā)動進攻,終于得手,十字軍涌入城內(nèi),阿歷克塞五世出逃。元老院在圣索菲亞大教堂集結決定將皇位授予皇室成員狄奧多雷·拉斯卡里斯,但他早已同牧首及許多貴族一起出逃了。次日總督和侯爵進駐大皇宮,全城被洗劫三日。

                  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君士坦丁堡成為了拉丁帝國的首都。拜占庭的貴族流離在各地,許多去了尼西亞和伊庇魯斯,還有一些去了特拉比松。尼西亞和伊庇魯斯兩國都有意奪取拜占庭皇室頭銜,重奪君士坦丁堡。1261年,尼西亞帝國皇帝米海爾八世從拉丁帝國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手中奪取了君士坦丁堡。

                  1261-1453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

                    攻陷君士坦丁堡,佐納羅

                  雖然米海爾八世重奪了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帝國卻早已喪失了許多重要的經(jīng)濟資源,處境艱難。布拉海爾奈宮成為了主要的皇室居所,而大皇宮則逐漸被廢棄。米海爾八世入主時城中有三萬五千人口,通過吸引外逃的居民回城以及將伯羅奔尼撒的人口移居到城內(nèi),在他死時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經(jīng)回升到七萬。1347年,黑死病傳播到了君士坦丁堡。

                  1453年4月6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他專門請來工匠制造火炮和炸彈以應此次圍城戰(zhàn),還請來學者和伊瑪目鼓舞軍隊士氣。穆罕默德三次要求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投降,愿意以此換取其居民的安全,保全他們的財產(chǎn),但被君士坦丁拒絕了。

                  一個月的圍城戰(zhàn)無果之后,奧斯曼一方有些喪氣,但穆罕默德力排眾議決定繼續(xù)進攻,圍城戰(zhàn)此后又持續(xù)了84天。城墻開始崩塌,于是君士坦丁向教皇求助,教皇亦派出五艘滿載援軍、兵器和補給的船前來幫助。君士坦丁嘗試封鎖港口以使奧斯曼海軍無法進入金角灣,但穆罕默德在陸上布上刷油的樹枝,將八十艘船通過陸路運入金角灣,送到了拜占庭海軍的后方。拜占庭海軍試圖火燒奧斯曼船只,但沒能成功。金角灣的失守使拜占庭得到海上增援的希望了。

                  拜占庭陸軍仍在死守,穆罕默德便使用攻城塔,試圖強登君士坦丁堡的城墻。第一批進城的奧斯曼士兵幾乎立即就被殆盡,但在穆罕默德的鼓勵之下,接下來的士兵終于攻破了兩處城墻,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孤注一擲親自提劍出擊,但最終兵敗身亡。

                  君士坦丁堡被洗劫三日,沒能出逃的居民被送往埃迪爾內(nèi)、布爾薩和其他奧斯曼帝國城市,城中只剩下一部分猶太人和熱那亞人。

                  奧斯曼時代:1453-1922

                  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君士坦丁堡,1572年

                  君士坦丁堡最終落入了穆斯林之手。穆罕默德騎行入城,穿過今托普卡帕宮門處,然后立刻前往圣索菲亞大教堂,命令手下劫掠了它。接著他請來伊瑪目在大教堂前頌詞,將這座東正教教堂轉變成為教清真寺,建立了教在君士坦丁堡的統(tǒng)治。

                  修復城墻、建造要塞和皇宮的工程立即開始。穆罕默德下令全國的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都應該到君士坦丁堡定居下來,并要求在9月之前有五千戶入住。戰(zhàn)俘和流離者從全國各地來到君士坦丁堡。然而再次逃離的情況依然時有發(fā)生,且該城多次遭受瘟疫,因此穆罕默德于1459年允許希臘人回到君士坦丁堡定居。

                  拜占庭在1453年的慘敗,以及對于希臘語族人口的強制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日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之間的關系緊張。

                  城市特色

                  根據(jù)《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愛德華·吉本的統(tǒng)計,君士坦丁堡城里有2座劇場,4座巴西利卡(公眾集會大廳),8個豪華的公眾浴池,153個私人浴池,52道沿街柱廊,5座糧倉,8條高架水渠,14座教堂,14座宮殿和4388座貴族宅邸。新羅馬城的設計完全仿照羅馬,分為14個區(qū)。在城里也可以找到同羅馬一樣的七座山丘,不過明顯可見的山丘只有6座,第七座坐落在城市南部的緩坡上,需要極高的想象力才能分辨出來。城中有一條流向馬爾馬拉海的小河,名為利科斯河,被附會為新的臺伯河。幾條高架引水渠從30公里外的色雷斯平原引來活水,供應城中日常生活所需。

                  由于羅馬帝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君士坦丁堡很快就取代了舊羅馬的位置。君士坦丁曾親自批準羅馬貴族免費遷入新都的貴族住宅,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也獲得了與羅馬的老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這一系列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君士坦丁堡的發(fā)展。城市的人口急劇增長,在建成后的數(shù)十年內(nèi),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就達到了50萬到100萬之間。在整個中世紀的歐洲,這個數(shù)字都是首屈一指的。

                  君士坦丁堡

                    拜占廷皇宮遺址

                  君士坦丁堡的面積超過拜占廷古城幾十倍,也遠遠超過老羅馬城。在拜占廷舊城原址的小山丘上是帝國的大皇宮,拜占廷古城的舊城墻被改建為皇宮的外墻。大皇宮又被稱為“圣宮”,坐落于全城的制高點上,南臨馬爾馬拉海,占地60多萬平方米,是整個君士坦丁堡最豪華的建筑群?;蕦m里面除了居住著皇族外,還有成群的宮娥、太監(jiān)、禁軍、教士和宮廷官員,其人口多達兩萬,幾乎相當于一座城市。它由幾座比鄰的宮院組成,包括專門用作官方正式大典的拉馬尼奧爾宮,供皇室居住的達夫納宮,兼作陳列館的沙爾克宮等等。各處宮殿由拱廊相連,宮殿之間的庭院被開辟為御花園。在此基礎上,歷代皇帝又不斷擴大其范圍,增蓋宮殿、加高樓層、添加塔樓、修筑高臺,最后又在宮殿的周邊輔以各種附屬建筑,例如教堂、禮拜堂、浴室、游樂場、珍寶館、檔案館、馬廄、工廠、倉庫、近衛(wèi)軍營房等等,這樣,圣宮成了一座既是皇帝居所、又是政府所在地和教會最高機關駐節(jié)地的宮殿。

                  10世紀時,阿拉伯人Harun ibn Yahya在拜占廷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戰(zhàn)爭中被俘虜,見到了拜占廷皇宮的景象并作出了描述:

                  其他一些傳世作品也對圣宮的景象進行了描寫: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核心區(qū)域:皇宮、圣索非亞大教堂、圣伊琳娜大教堂和大競技場

                  在皇宮的西鄰,是面積巨大的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完全仿照羅馬馬克西穆斯競技場的式樣。從皇宮中可以望見競技場里面的場景。競技場內(nèi)分布著許多立柱,以及大理石和青銅雕像,中央聳立著從埃及運來的古方尖碑。賽車道鋪著沙子,上面可容8輛馬車并駕齊驅,周圍的看臺可容納上萬人觀賽。

                  競技場北門外,是黑色大理石鋪地的奧古斯都廣場,此處樹立著“Milion”,即帝國公路的零里程標志。柱廊拱衛(wèi)的梅塞大道從這個廣場通向城市的遠方。嚴冬來臨之際,皇帝便下令在梅塞大道的柱廊間釘上木板,以保護窮人免受強烈的東北風的侵襲。奧古斯都廣場的北邊是巨大的圣索非亞大教堂。向西不遠,就是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這里是君士坦丁堡商業(yè)和政治活動的第一大中心,北邊是帝國元老院,其門前幾十級寬大的大理石臺階是政要顯貴向公眾發(fā)表演說的論壇。廣場中心聳立著一座數(shù)十米高的巨型班巖圓柱君士坦丁紀念柱,頂端是阿波羅形象的君士坦丁大帝銅像。

                  君士坦丁堡

                    大賽車競技場遺址

                  君士坦丁廣場西邊是長方形的提奧多西廣場,它是多條羅馬帝國軍事大道的匯合點,也是全城最大的集市。這里作坊店鋪林立,商號錢莊比鄰。這一帶的最東端是嘈雜的鍋匠區(qū)沙爾科普拉特,梅塞大道旁邊是金銀匠區(qū),再遠些是芳香區(qū)。在提奧多西廣場周圍可以買到精選的肉、酒、水產(chǎn)、蔬菜、水果、糕點、奶酪和蜂蜜,而絲綢、珠寶、金器、皮革、玻璃器皿、香水一類的奢侈品在這里更是應有盡有。

                  離開提奧多西廣場之后,梅塞大道折向西南,經(jīng)過公牛廣場、阿卡狄烏斯廣場,一直通往金門。阿卡狄烏斯廣場上坐落著阿卡狄烏斯皇帝圓柱,人們可以攀緣柱子里的233級臺階,爬到柱子的頂端,俯瞰整個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和亞洲大陸。其他東西走向的街道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出現(xiàn)。貴族和富人在主要干道旁建有自己的豪華宅邸,這些大廈以其主人的姓氏命名,如歐根尼烏大廈、魯菲尼烏大廈、普羅波大廈等等。這些宅邸與外街隔絕,主要空間都面向圍有柱廊的內(nèi)部庭園。樓層延伸到街道柱廊之上,設有凸肚窗,宅邸內(nèi)有寬敞的大廳、舒適的臥室和浴室。

                  公元5世紀的時候,由于人口迅速增長,因此提奧多西二世皇帝在西邊修筑了提奧多西城墻,將城市面積擴大了兩倍。擴建之后的君士坦丁堡城墻全長21.5公里,其中臨馬爾馬拉海的城墻長8公里,金角灣一側長7公里,靠陸地的一邊長6.5公里。君士坦丁堡的居民認為,通往羅馬的大道所經(jīng)過的那座城門門扉是金子做的,因此被稱為“金門”,實際上門扉的材質可能是黃銅。城門本身用白色大理石修建,門頂上樹立著一座巨大的雕像——一個人牽著5頭大象。甚至中國古籍中對金門也有記載

                  在君士坦丁堡建城的初期,城中的空地甚多,居民區(qū)主要集中在沿海、梅塞大道兩旁和東部地區(qū)。在居民區(qū)的附近有很多園子,甚至田地。像富人住宅一樣,教堂和修道院通常也帶有花園。不過,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新建筑不斷出現(xiàn),城中的空地很快消失了,在金角灣的對面還開辟了名為“加拉塔”的衛(wèi)星城。

                  城墻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城墻遺址

                  以皇宮為起點,君士坦丁一世修筑的城墻分成兩路,向西延伸。由于君士坦丁堡的南北兩邊都瀕臨大海,因此這兩段城墻的高度只有12到15米,整個城市坐落在城墻后面的山丘之上,遠來的商船從海上就可以望見圣宮建筑群、賽車競技場、圣索非亞大教堂(該教堂的巨大穹頂可以當作燈塔使用),以及城內(nèi)林立的各種宏偉建筑。在城市的西端坐落著第三段城墻,即長達4.3公里的君士坦丁城墻。

                  提奧多西二世皇帝在君士坦丁堡城墻的西邊修筑了提奧多西城墻,由于城外就是色雷斯平原,因此這段城防系統(tǒng)被設計得復雜無比。提奧多西城墻從外向內(nèi)依次為外護墻、護城河、護城河內(nèi)墻、陡坡護壁、外城臺(Peribolos)、外城墻、內(nèi)城臺(Parateichion)、內(nèi)城墻。

                  外城墻高約8米,內(nèi)城墻高約12至20米。城墻外側陡立,用花崗巖巨石砌成,墻頂為人行道和作戰(zhàn)平臺,并有雉堞掩護士兵。城墻內(nèi)側為斜坡,有巖石護墻、藏兵洞和倉庫。外城墻和內(nèi)城墻上聳立著96座塔樓、三百多座角樓和碉堡,塔樓凸出城墻約5米,平均間距60多米,形成強大的火力支援系統(tǒng)。城墻外為寬約18米的護城河。

                  在1453年土耳其人用上火炮之前,能威脅到提君士坦丁堡城墻的唯一危險就是地震。事實上,只有447年11月7日和448年1月6日的地震威脅到了城墻的安全,震塌了好幾處城墻,以及394座塔樓中的57座。但是,由于當時君士坦丁堡正面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威脅,因此只花了60天就將城墻修復了。此后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比之更為嚴重的地震。

                  城市管理和日常生活

                  君士坦丁堡市民的職業(yè)通常由祖輩傳承,毫無變動。法律規(guī)定同行者才能互相通婚。

                  此外,政府嚴密控制了一切生產(chǎn)活動——皇帝委任的官員(城市總監(jiān))可以任意走進一家店鋪搜查其帳簿與營業(yè)狀況,并設立了多種行會以便于管理。

                  里奧六世(智者)編寫了《總監(jiān)便覽》:“君士坦丁堡的工人組織有城市總監(jiān)作為首領。凡新會員加入、職員推選、各行會關系、團體生活,實際上都被城市總監(jiān)掌握并由其決定。城市總監(jiān)處于政府與行會之間,在大多數(shù)場合下還站在行會、外僑之間,審判并處罰一切違法行為?!北緯?guī)定了工人的工資、每一種商品出售的日期與地點以及售價,制造者不得直接采購甚至選擇其所需原料,存貨質量甚至數(shù)量還有規(guī)定。制造者所屬行會組織負責在運入城市的原料中選擇本行業(yè)所需者。制造者僅需付出總成本中他所占的那一部分,并在收獲時領取組織分配給他的部分。行會成員的增加受到嚴格限制,雇主無權支配他與工人所訂的契約,甚至無權決定學徒人數(shù)。

                  對君士坦丁堡的入侵

                  自君士坦丁堡建立以來,其軍事、經(jīng)濟的重要價值一直受到不少民族的虎視眈眈。比如是一直與帝國抗衡的波斯人,波斯人數(shù)次圍攻過城市,但被堅厚的城墻和強大的拜占庭海軍所挫??;其后在阿拉伯半島興起的阿拉伯人進攻拜占庭帝國,以二千五百六十艘戰(zhàn)船圍攻,阿拉伯艦隊又遭到拜占庭海軍用希臘火全殲,二千五百六十艘戰(zhàn)船剩下五艘逃回;基輔人圍攻城市,又被希臘火燒毀海軍,遭到嚴重挫敗。

                  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占領并遭到洗劫,成為拉丁帝國的首都,1261年由米海爾八世帕拉奧洛古斯率領尼西亞帝國軍隊收復,成為重建的東羅馬帝國首都。

                  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5月29日被“征服者”奧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炮轟并遭到攻陷,開始由奧斯曼帝國管治,成為其首都。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1923年將首都遷往現(xiàn)在的安卡拉。1930年,該城被正式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注釋

                  ^約從50萬人口下降至4萬至7萬人。

                  ^接受命令的官員被民眾殺死,圣像最終被取下而非搗毀;在伊琳娜女皇當政時,圣像被重新擺放;在利奧五世當政時被再次撤下。

                  參考條目

                  君士坦丁堡牧首

                  偉大理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回復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君士坦丁堡城墻
                  陸墻拜占庭城墻君士坦丁堡最早的防御工事建于前7世紀,當時由拜占斯(Byzas)領導、來自墨伽拉(Megara)的希臘殖民者建立了拜占庭,當時的拜占庭只有一座城堡和少量城防設施。在古代羅馬時期,拜占庭雖然是繁榮的貿(mào)易場所,但重要性不及后來。在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與佩森尼爾斯·奈哲爾(PescenniusNiger)爆發(fā)內(nèi)戰(zhàn)期間,奈哲爾被塞維魯?shù)能婈爣г诎菡纪ミ_三年之久,拜占庭的重要性才越發(fā)顯著。塞維魯在得到這個教訓后拆除了拜占庭的城墻,并削減拜占庭的地位。不過,他意識到這個城市在戰(zhàn)略上的重要性,重建了拜占庭,并增添了許多紀念性建筑物(包括競技場)及全新的城墻,擴大城市面積。目前有關塞維魯在位時所建的那道城墻的資料不詳,只知道城墻所在的大概位置,其主城門大約在后來建成的君士坦丁廣場(ForumofConstantine)稍前的位置。君士坦丁城墻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拜占庭,...
                  · 君士坦丁堡之圍
                  淪陷1204年4月12日,天氣狀況最終有利于十字軍。一股強勁的北風幫助威尼斯船只接近城墻。經(jīng)過短暫的戰(zhàn)斗,大約70名十字軍設法進入該城。一些十字軍在墻壁上敲開了洞,使騎士爬進了城墻;威尼斯人也成功地從海上進入城墻,但是與瓦蘭吉亞人發(fā)生了極血腥的戰(zhàn)斗。十字軍占領了該城西北部的貝拉克奈(Blachernae)區(qū),并以此為基地,攻擊城市的其余部分,但在試圖用火墻保護自己時,他們燒毀了城市更多的部分。這第二次大火造成15000人無家可歸。洗劫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進行野蠻的洗劫,達三天之久,在此期間有許多古代和中世紀的羅馬和希臘的作品,不是被盜就是被毀。著名的青銅馬從君士坦丁堡賽馬場被送往威尼斯,裝點圣馬爾谷圣殿的立面,直到今天還在那里。君士坦丁堡圖書館被十字軍摧毀。十字軍雖然曾經(jīng)宣誓,并且有絕罰的威脅,但是還是系統(tǒng)地褻瀆了這座城市的朝圣地,毀壞或偷竊所有他們能弄到手的東西,什么也沒能幸免。據(jù)說,從君
                  · 君士坦丁堡之圍
                  圍困十字軍要用武力奪取君士坦丁堡,首先需要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大約200艘船負責將十字軍穿過狹窄的海峽,在那里,阿歷克塞三世已經(jīng)沿著加拉塔郊區(qū)以北的海岸將拜占庭軍隊按戰(zhàn)斗隊形整齊排列。十字軍騎士們直接從馬上進攻,拜占庭軍隊向南逃走。十字軍向南追擊,攻打加拉達塔,奪取攔截金角灣入口的鐵鏈的一端。他們包圍了塔樓,希臘人的反擊最初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當十字軍進行反攻時,希臘人撤回塔內(nèi),十字軍跟隨這些士兵通過了城門,塔樓投降了。金角灣已向十字軍敞開,威尼斯艦隊隨即進入。7月11日,十字軍奪取城市的西北角貝拉克奈皇宮對面的位置。7月17日,十字軍開始認真地圍城,用四個師攻打陸上的圍墻,而威尼斯艦隊則從金角灣進攻海上的軍艦。威尼斯人奪取了一段城墻,大約有25座塔樓,而瓦蘭吉亞人衛(wèi)隊在陸墻上擋住了十字軍。瓦蘭吉亞人轉移,面對新的威脅,威尼斯人在大火的掩護下撤退。這次大火摧毀了大約120英畝的市區(qū)。阿歷...
                  · 1204年君士坦丁堡之圍
                  1204年君士坦丁堡之圍(SiegeofConstantinople(1204))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1204年西歐和威尼斯十字軍在圍攻并占領洗劫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事件。1202年初秋,滿載十字軍騎士,糧食,武器的220余艘戰(zhàn)船從威尼斯出發(fā)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按照威尼斯總督的意愿,出其不意地攻打了威尼斯共和國的競爭對手——亞得里亞海濱城市扎拉(扎達爾Zara)。十字軍騎士和威尼斯人平毀城墻,掠奪財務,屠殺市民,昔日繁華之地變成一片廢墟。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為了獲得更大利益,隨即慫恿十字軍進攻君士坦丁堡以抵還十字軍欠下的債務。1203年5月十字軍與威尼斯確定了進攻君士坦丁堡的計劃,6月,十字軍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從黃金角海灣北部進攻熱那亞人聚居區(qū)——加拉太(Galata)。1204年4月9日,十字軍向君士坦丁堡發(fā)起第一次攻擊。拜占庭人民兵憑借高大的城墻,發(fā)起多次反擊。4月12日,十字軍
                  ·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SecondCouncilofConstantinople)又稱第五次大公會議。公元553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集舉行的基督教第五次大公會議。與會者有東方主教150多名,西派教會僅有16名西部北非主教出席。會議旨在終結關于三章案的爭端,貫徹“三章”辯論會的成果。該次大公會議將"基督一性論"視為異端,并制定了十四項絕罰條文。"基督一性論"的討論被禁止;"否定復活論"被定為異端?;实弁屏_馬主教維吉利烏斯(Vigilias,537-555在任),并決定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地位在羅馬教會之上,造成了表面統(tǒng)一、內(nèi)部不和的局面。在這次會議中,俄利根主義也受到指責。歷史由于第四次大公會議(即迦克墩公會議)的決議激起了“基督一性論”派的強烈反應,后來更引發(fā)暴動,公開反對正統(tǒng)教會。到公元543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地區(qū)會議上更發(fā)表了十點反對教父俄利根...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