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改國號之謎:為什么從后金變成大清
1636年皇太極易“金”為“大清”,可謂各種內(nèi)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就主要的內(nèi)部因素言,“金”國號已不足以規(guī)范其未來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安撫其已統(tǒng)轄的漢、蒙民族;以關(guān)鍵的外部因素論,“大清”國號合乎“大元”、“大明”取號的傳統(tǒng),氣勢、取義更勝過“大明”?! ?/p>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當年努爾哈赤落難的時候,騎了一匹馬逃難,這匹馬是青色的馬,因為后面追兵追得很急,努爾哈赤騎著馬晝夜逃跑,結(jié)果把這匹大青馬累死了,努爾哈赤對著大青馬就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我的國號就叫“大清”,。當然這個清是諧音了,這是個傳說的故事,大家不必當真。至于清朝為什么叫“大清”?其來源與含義在《滿文老檔》、《滿洲實錄》、《清太宗實錄》等官書中均未作任何記載,雖然學界有著種種說法,但是仍然為一個歷史之謎。
目前史家大致從這幾個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其一,是聯(lián)系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民族形勢,考慮到皇太極建大清為國號的同時,采漢式尊號、用漢式年號、上漢式謚號,以及制定漢式皇帝儀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廟等等的情況,則漢式國號“大清”,取義自然應(yīng)該是本于漢族經(jīng)典,合乎漢族傳統(tǒng)文化,順乎漢人一般的思想觀念。
由這一思路出發(fā),“大清”在氣勢、含義等方面,應(yīng)該壓住了“大明”。由此而發(fā)的關(guān)于大清國的“大清”的諸種猜測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有的人從文義上釋“清”為“掃清廓清”之義。(二)而最易見出的,“明”屬火,明國姓“朱”色赤,赤為火色;而“清”、“滿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帶水。此符合五行相克說之水克火,寓清滅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國號“金”,以五行論,犯火克金的忌諱,皇太極之廢“金”,可能這也是一個原因。金啟孮進而認為:“‘清’應(yīng)是‘明’的同義詞,有與‘明’比美之意。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從太宗改元‘崇德’,可為旁證;‘祟德’與‘崇禎’亦有比美之意。”(三)就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風范,王政的理想?!扒迤健奔刺?,“清時”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靜安寧,“永清四?!奔刺煜掠肋h安寧。又有“清明”一詞,尤其值得注意。《詩·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禮記·孔子閑居》:“清明在躬,氣志如神”,《禮記·玉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都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
綜上所作間接的推測,可以斷言:就漢文化系統(tǒng)言,皇太極所以命名國號為“大清”,在于“大清”的氣勢、含義的確壓住了“大明”。
那么,在女真或滿洲方面,“大清”的來歷及意義又有什么說法呢?依據(jù)眾多學者的研究,答案是這樣的。日人市村瓚次郎指出:“金與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為Chin之上平,清為Ching之去聲。北京人可明確區(qū)別開,然外國人則頗易混同?!庇袑W者肯定了這一看法,認為:“清即金之諧音,蓋女真語未變,特改書音近之漢字耳?!币嘤袑<艺J為,“清”與“金”為一音之轉(zhuǎn),這兩個漢字在寫法上雖異,而在滿語里發(fā)音卻無差別。他說:“撫近門款識漢文之大金,滿文卻即系后來通用之大清。因知太祖稱國號為金,至太宗改號清,不過改漢字之寫法?! ?/p>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其實滿人讀金、清同音,改號乃改漢并不改滿,漢文之大金,稱至崇德元年(1636)四月以前為止,滿文之大金,終清世未有異也。”《清代全史》也附和說:大清為大金近音字。太宗之所以堅持更定國號,是因為“金”曾激起漢族人民的仇怨太深,不稱“金”可以減少他們對清朝繼續(xù)擴張勢力的阻撓。再則,這是太宗已定下入主中原之策,原來的金朝最多統(tǒng)治半個中國,太宗要建立全中國的,為適應(yīng)政治上的需要,更定國號為“大清”,它是太宗重定國號的又一動機。
以上觀點基本上是從漢語角度來解釋的,又多把“金”轉(zhuǎn)換為“大清”再予以分析的。但是既然清朝官書沒有記載“大清”之事,說明它不是文館的文官、舉人們所承擬的,因為他們的建議一般記錄在冊。因此,有學者認為:“大清”這一國號并非來自漢語,也不是滿語固有詞,可能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語借詞,即“代青”( daicing)。因此,大清國的意思應(yīng)為“上國”(“至高無上之國”),或“善戰(zhàn)之國”。其根據(jù)如下:
其一,“大清”不是漢文“大金”的一音之轉(zhuǎn)。因為漢文的“大金”與“大清”的寫法、讀法不一樣,滿文“大金”與“大清”的寫法、讀法也不一樣。大金的滿文為aisin gurun,而大清的滿文為amba daicing gurun。
其二,皇太極對滿語等滿族文化情有獨鐘,不愿放棄,故很難推想他會以漢語命名其國家。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曾下令“事不忘初”,將其統(tǒng)治下的后金官名、城邑名一律改成滿語。時隔僅兩年,他用漢語來命名其新政權(quán)的可能性不大,而用滿語的可能性較大,但滿語中又無daicing這一固有詞匯,只有蒙古語借詞daicing。所以,大清國號,實源自蒙古語?! ?/p>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以上清史研究專家的論斷,各有其理,又互為補充。以此可見,1636年皇太極易“金”為“大清”,可謂是各種內(nèi)、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就主要的內(nèi)部因素言,“金”國號已不足以規(guī)范其未來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安撫其已統(tǒng)轄的漢、蒙民族;以關(guān)鍵的外部因素論,“大清”國號合乎“大元”、“大明”取號的傳統(tǒng),氣勢、取義更勝過“大明”。
順治元年(1644)五月二日,在他去世僅僅八個多月以后,其十四弟多爾袞便率領(lǐng)著由滿、漢、蒙三方組成的大清軍隊,順利地開進了大明京師(今北京);又過了僅僅四個月,其六歲的九子福臨便已端坐在大明的金鑾寶殿之上,并于十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定鼎登極大典。隨著殘明永歷帝于順治十六年(1659)逃入緬甸,大清順治帝福臨便正式成了九州共主,“大清”也正式成了天下共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