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哲學(xué)命題莊周夢蝶

                  2019-10-14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377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哲學(xué)命題莊周夢蝶,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它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

                    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它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哲學(xué)命題。在其中,莊子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后蝴蝶復(fù)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qū)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雖然故事極其短小,但由于其滲透了莊子詩化哲學(xué)的精義,成為了莊子詩化哲學(xué)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人生哲學(xué)思考,引發(fā)后世眾多文人騷客的共鳴,成為了他們經(jīng)常吟詠的題目,而最著名的莫過于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blob.png

                    內(nèi)涵詮釋

                    《莊子·齊物論》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的現(xiàn)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队膲粲啊分杏羞@么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xué)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p>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莊周夢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選擇。并不是每個人都向往逍遙之境。蝴蝶夢莊周,這是蝴蝶的選擇,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論。這種理論哲學(xué)方面運用很廣.

                    哲學(xué)探討

                    論點

                    “莊周夢蝶”是莊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個哲學(xué)論點,其探討的哲學(xué)課題是“作為認(rèn)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qū)分真實和虛幻”。

                    詳細(xì)闡釋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jìn)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莊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里,莊子提出一個哲學(xué)問題——人如何認(rèn)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blob.png

                    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xiàn)象,它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tài),一個階段而已。

                    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即生死問題。

                    追尋實質(zhì)

                    表面看,莊子永遠(yuǎn)活潑瀟灑,然實質(zhì)上從莊子認(rèn)為生的痛苦中不難看出,其哲學(xué)的人生觀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觀態(tài)度的。雖說《莊子》極具自由精神,也追求自由“無待”的人生,但這并非意味著人生本是自由的,莊子也并不否定這點。因此即便是在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遙游》中他仍說:“且夫水之積也,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業(yè)也。此雖免乎行,猶有可待者也。”——何其悲哀!連飛躍南冥的鵬鳥與御風(fēng)而行的列子都談不上逍遙,處處受制,那么渺小若在榆枋樹間跳躍的蓬間小雀般的人又將會是何樣的可憐!在此,莊子自由人生理想終究同現(xiàn)實隔著一段距離,“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的藐姑射山神人只是種虛擬的存在,現(xiàn)實中比比皆是的卻是支離疏、申徒嘉、子輿等受盡命運擺布與折磨的不幸者。在“莊周夢蝶”之前,罔兩與景的對話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明確表達(dá)出莊子認(rèn)為人生有待的悲劇宿命觀,這實際就是“莊周夢蝶”中也隱含了的對存在認(rèn)識的人生觀前提,其中不辨蝶夢莊夢,不識蝶與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莊子感覺個體渺小和類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無知而不自由的悲觀嗎?因此,莊子不禁感懷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屬于人也。”

                    在這種有待的悲觀宿命論基礎(chǔ)上,生的痛苦,人生的無常,不免在“莊周夢蝶”中隱約流露出“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虛無”的對人生真實性的懷疑。莊周將人的存在問題設(shè)置于夢境中,其實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夢”。莊子重生,珍視而執(zhí)著人生,所以便覺人生的短暫與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顯得難以把握和難以認(rèn)清,因此便會產(chǎn)生虛幻的感覺。而且,當(dāng)人被作為存在者對存在進(jìn)行追問時確實是難以明辨的,郭象云:“今之不識胡蝶,無異于夢之不識周也,而各適一時之志,則無以明胡蝶之不夢為周矣。世有夢經(jīng)百年者,則無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夢者也?!庇捎趥€體存在的偶然性與感性因素的存在,存在的真實性很容易迷失在現(xiàn)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識也會迷失其中,難辯真?zhèn)巍Gf子極力追尋存在的真實,《齊物論》中的相對主義卻把他拖入認(rèn)識與思辨的無限循環(huán)之中,結(jié)果由于脫離了某個具體的客觀時空條件而造成“我意識我活著”的存在意識暫時中止,存在的真實感也因此而失去了——以之便有了“人生如夢”的感受。對此,《莊子》中有兩段文字與“莊周夢蝶”頗為相似,既可視為對寓言的敷演,也可看作對“人生如夢”的一種佐證: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齊物論》

                  blob.png

                    當(dāng)莊子以“莊周夢蝶”的方式來思考存在時,當(dāng)其在“人生如夢”的虛幻中迷失自我時,他便有了一種失落的哀愁。葉朗講,“聞一多說,莊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鄉(xiāng),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種神圣的客愁。所以《莊子》是哲學(xué),因為凡大哲學(xué)家都尋求人類的精神家園;《莊子》是詩,因為思念故鄉(xiāng)是詩的情趣;《莊子》又是美,因為如康德所說,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如羈旅之思念家鄉(xiāng)?!睆摹扒f周夢蝶”中確能味出神圣的客愁與深深的惆悵,而且整部《莊子》似乎都有那種失落精神家園的“無家可歸”: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guī)乎其前丘似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田子方》

                    個體的人被偶然地拋入世界(“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卻在這偶然的現(xiàn)象世界中“沉淪”(“效物而動,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終”)了。仔細(xì)咀嚼,“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是一種無緣的失落,莊子于蝶我表象中迷失自我也正是主體本真的失落。

                    同時,這里還存有認(rèn)識本身的矛盾問題?!扒f周夢蝶”中的迷失也就帶有了一種濃厚的哲理意味——“看到人類的盲目和可悲,仰望著全宇宙的沉默,人類被遺棄給自己一個人而沒有任何光明,就像是迷失在宇宙的一角,而不知道是誰把他安置在這里的,他是來做什么的,死后他又會變成什么,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識。”[7]人類整體的存在與追求似乎失去根本性的意義與價值依據(jù),這是悲劇性的,反映在“莊周夢蝶”中便是追尋精神與失落情緒的并存。而且認(rèn)識的局限也就造成人的“有待”和限制了人行動的自由。

                    盡管“莊周夢蝶”充滿了悲劇意識,但莊子沒有走向《列子》中“吾與汝亦幻也”的悲觀主義或虛無主義,畢竟“人活著可以接受荒誕,但人不能生活在荒誕之中?!彼猿姓J(rèn)“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肚f子》具備了中國哲學(xué)那種樂觀和超越的精神,它要由有限達(dá)至無限,所以他要“齊物我,一生死”以至“物化”之境。

                    另外,“莊周夢蝶”的超越反映到生死方面,也體現(xiàn)出中國哲學(xué)的樂觀主義,或者說是“知天樂命”“安時處順”,它畢竟只要達(dá)到哲學(xué)上的超越,而不求現(xiàn)實中積極的抗?fàn)帲?/p>

                    陰陽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 ——《大宗師》

                    由此,莊子“以悲劇情緒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緒超脫人生”他從悲劇性宿命觀轉(zhuǎn)到了傳統(tǒng)的“樂命知天”的樂觀主義精神境界,這倒是與儒家的“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其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禮樂精神頗為相通,其原因是與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產(chǎn)生的巫史樂感文化的“和”的觀念及“天人合一”思維模式分不開的——“對現(xiàn)世的執(zhí)意追求,是儒道兩家的共同愿望。就精神意向而言,這種愿望體現(xiàn)為把現(xiàn)世生命的快樂感受作為精神世界在世的基礎(chǔ)。”所以中國古人的人生觀永遠(yuǎn)是樂觀的。

                    于次,便又由樂感文化的審美超越及“天人和一”思維模式牽涉出了另一個問題。綜上所述,“莊周夢蝶”以感性人生為出發(fā)點,以對個體存在的追問得出了人生的悲劇認(rèn)識,而且莊子的醒意識也讓他更顯出一種遺世的悲哀。但具有浪漫主義自由氣質(zhì)的莊子卻不沉淪其中,反要在現(xiàn)實感中超越有限的悲劇人生,“以美啟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狀態(tài),追求一種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詩意棲居。

                    換句話說:人首先必須存在,然后才有思想。存在是現(xiàn)實的,思想在現(xiàn)實中產(chǎn)生,但思想本身是虛幻的。人只有現(xiàn)實的存在需求得到滿足、存在得到保證以后,才會產(chǎn)生虛幻的思想。因此,當(dāng)莊周提出它與蝴蝶之間誰夢見誰的問題時,他存在的需求一定得到了滿足,他現(xiàn)實的存在一定是有了保證,才會提出這個虛幻的問題和思想。但是:莊周所提出的虛幻問題或思想本身,即“我是不是存在”?其實是一個只有在現(xiàn)實中才能得到證明的問題。而“莊周夢蝶”的問題之所以至今無解、之所以成為雅談,就是因為人們并沒有到現(xiàn)實中去尋找證明,而是試圖在虛幻的思想中追求答案,最后只能是淪為空想或雅談。

                  blob.png

                    相關(guān)觀點

                    公元1641年,西方著名哲學(xué)家笛卡爾在《形而上學(xué)的沉思》或作《第一哲學(xué)沉思集》(Méditations sur la philosophie première; 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闡述了類似的觀點,他認(rèn)為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這一論點是懷疑論的重要前提。

                    其原文如下:“直到現(xiàn)在,凡是我當(dāng)作最真實、最可靠而接受過來的東西,我都是從感官或通過感官得來的。不過,我有時覺得這些感官是騙人的;為了小心謹(jǐn)慎起見,對于一經(jīng)騙過我們的東西就決不完全加以信任。

                    可是,雖然感官有時在不明顯和離得很遠(yuǎn)的東西上騙過我們,但是也許有很多別的東西,雖然我們通過感官認(rèn)識它們,卻沒有理由懷疑它們:比如我在這里,坐在爐火旁邊,穿著室內(nèi)長袍,兩只手上拿著這張紙,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

                    我怎么能否認(rèn)這兩只手和這個身體是屬于我的呢,除非也許是我和那些瘋子相比?那些瘋子的大腦讓膽汁的黑氣擾亂和遮蔽得那么厲害,以致他們盡管很窮卻經(jīng)常以為自己是國王;盡管是一絲不掛,卻經(jīng)常以為自己穿紅戴金;或者他們幻想自己是盆子、罐子,或者他們的身子是玻璃的。但是,怎么啦,那是一些瘋子,如果我也和他們相比,那么我的荒誕程度也將不會小于他們了。

                    雖然如此,我在這里必須考慮到我是人,因而我有睡覺和在夢里出現(xiàn)跟瘋子們醒著的時候所做的一模一樣、有時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的習(xí)慣。有多少次我夜里夢見我在這個地方,穿著衣服,在爐火旁邊,雖然我是一絲不掛地躺在我的被窩里!我確實以為我并不是用睡著的眼睛看這張紙,我搖晃著的這個腦袋也并沒有發(fā)昏,我故意地、自覺地伸出這只手,我感覺到了這只手,而出現(xiàn)在夢里的情況好像并不這么清楚,也不這么明白。但是,仔細(xì)想想,我就想起來我時常在睡夢中受過這樣的一些假象的欺騙。想到這里,我就明顯地看到?jīng)]有什么確定不移的標(biāo)記,也沒有什么相當(dāng)可靠的跡象使人能夠從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夢來,這不禁使我大吃一驚,吃驚到幾乎能夠讓我相信我是在睡覺的程度?!?笛卡爾《第一哲學(xué)沉思集· 第一個沉思》)

                    后世影響

                    概述

                    “莊周夢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蘊,浪漫的情懷和開闊的審美想象空間而備受后世文人們的喜愛,同時也成為了后世詩人們借以表達(dá)離愁別緒、人生慨嘆、思鄉(xiāng)戀國、恬淡閑適等多種人生感悟和體驗的一個重要意象。

                    離愁別緒

                    莊子《齊物論》“夢蝶”的寓言故事充滿了夢幻迷離: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又有什么分別呢?莊周的“蝴蝶夢”就像那只栩栩飛舞的蝴蝶一樣讓人夢魂牽繞,其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魅力使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醉,此后“夢”與“蝶”交織在一起,以其迷離的夢幻色彩為歷代遷客騷人所吟唱,這一文學(xué)意象也變得越來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后,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文人們雖然對蝴蝶有大量的描寫,但把蝶與夢聯(lián)系起來演繹莊周夢蝶的故事,借此抒懷的,應(yīng)首推梁簡文帝蕭綱。他在《十空六首·如夢》一詩中首次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來表達(dá)一切皆空、人生如夢的思想:“秘駕良難辨,司夢并成虛。未驗周為蝶,安知人作魚。”簡文帝雖貴為帝王,但身為傀儡的他終日如履薄冰,此時多么希望化為莊周夢中之蝶,來消解心中的憂愁。此后文人們往往借助“莊周夢蝶”的故事抒發(fā)他們?nèi)松缁?,變化無常,時光易逝,富貴不可求的惆悵與感嘆。李白在《古風(fēng)五十九首》中寫道:“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fù)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固如此,營營何所求?!比松救绾麎粢话?,變化莫測,昔日的東陵侯,成了城外的種瓜人,富貴哪有定數(shù),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時,整日也如在夢中:“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于夢幾多時?!?《疑夢二首》)是蝴蝶化為莊周呢,還是莊周化為蝴蝶,誰又能分得清楚?縱然不是活在夢中,但又與夢有什么區(qū)別?人生真是一場夢。宋人梅堯臣對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覺后利名塵。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比松腿绾麎簦毁F名利作塵埃。因此詩人陸游在晚年告誡人們說:“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搖化蝴蝶,不須富貴慕蚍蜉?!?《睡覺作》)在詩人們的筆下,莊周的蝴蝶夢充滿了消極與迷離的色彩。

                    國破家亡,茍且偷生的日子更使南宋遺民們恍若隔世,因此留下了大量以蝴蝶夢來抒寫自己夢魘般生活的詩歌。如俞德鄰的“夢中知是蝶,還復(fù)是蒙莊”(《鄰居》)、劉辰翁的“何日花開,作兩蝴蝶”(《莊子像贊》)和方鳳的《莊生夢蝶圖》:“素來夢覺兩俱空,開眼還如闔眼同。蝶是莊周周是蝶,百花無口罵春風(fēng)”等等。人世間,哪有比國破家亡更讓人痛苦的事情?忠君愛國的遺老們又無力扭轉(zhuǎn)乾坤,只好將自己的迷惘、愁思與希望寄托于蝴蝶夢中。人生如夢、富貴何求的慨嘆更彌漫在身心備受摧殘的元代文人身上。在異族鐵蹄統(tǒng)治下的漢人政治上沒有了出路,身心也備受摧殘,因此莊周夢蝶的故事成了他們經(jīng)常借以抒懷的主題。如盧摯的[雙調(diào)·殿前歡]《莊周化蝶》:“酒新,一葫蘆春醉海棠洲,一葫蘆未飲香先透,俯仰曹丘,傲人間萬戶侯。重酣后,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痹鸬腫中呂·山坡羊]《蝶夢叟》:“虛名休就,眉頭休皺,終身更不遇機轂,抱官囚,為誰愁,功名半紙難能夠,爭如漆園蝶夢叟?!比松鐗?,功名何求,那萬種愁思,不得已消在蝴蝶夢中。

                    思鄉(xiāng)戀國

                    “蝴蝶夢”也常寄托著文人才子們對故國、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報,身陷異國他鄉(xiāng)的庾信首先借用蝴蝶夢來抒寫了自己對故國的思念,獨在異鄉(xiāng)的哀愁。他在《擬詠懷》詩中這樣寫道:“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卑胍估镌娙瞬荒苋胨?,愁上心頭,幽咽的琴聲傳遍屋里,詩人聽了倍感凄涼,那夢中的蝴蝶哪里是莊周,分明就是自己。天上的殘月就像來時的初月,異鄉(xiāng)的秋天多像家鄉(xiāng)的秋天啊。這里作者把蝴蝶夢與初月、舊秋等一系列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秋日月夜懷鄉(xiāng)圖,滲透著作者對故國故土的思念之情,使人黯然淚下。唐人崔涂在《春夕旅懷》中通過蝴蝶夢也寄托了自己飄泊他鄉(xiāng)、思念故土之情:“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fēng)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詩人已是兩鬢生白,三更月時枝上杜鵑的悲鳴聲打破了詩人思鄉(xiāng)的蝴蝶夢。另外歐陽修的《玉樓春》:“尋思還有舊家心,蝴蝶時時來役夢”和洪邁的《秋日漫興》:“倦游已夢莊生蝶,不飲何憂廣客蛇”等都通過蝴蝶夢寄寓了游子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

                    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忠臣節(jié)士們通過蝴蝶夢宣泄了他們保家衛(wèi)國,眷念故國,懷念故土的復(fù)雜感情。辛棄疾抗金無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蝴蝶夢是他萬斛愁般的真實寫照:“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記取江頭三月暮,風(fēng)雨不為春計。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而《滿江紅》一詞則表達(dá)了他對淪陷故土的思念:“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guī)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詞中作者將蝴蝶夢、子規(guī)蹄、三更月等多種意象交織在一起,把對思念故土的感情表達(dá)得淋漓盡致。而南宋遺民汪元量的《滿江紅·吳山》一詞更將這種感情推向了極致:

                    一霎浮云,都掩盡,日無光色。遙望處,浮屠對峙,梵王新闕。燕子自飛關(guān)北外,楊花閑度樓西側(cè)。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經(jīng)年歇。昭君去,空愁絕,文姬去,難言說,想琵琶哀怨,淚流成血。蝴蝶夢中千種恨,杜鵑聲里三更月,最無情,鴻雁自南飛,音書缺。

                    詞人將浮云蔽日、杜鵑啼血、鴻雁南飛等意象和昭君出塞、文姬蒙難等典故與蝴蝶夢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將對故國的思念表達(dá)得如泣如訴,讀之讓人傷心欲絕、令人回腸蕩氣。

                    此外蝴蝶夢還寄予了文人們對親人的懷念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黃庭堅在《紅蕉洞獨宿》中寫道:“南床高臥讀逍遙,真感生來不易銷。枕落夢魂飛蛺蝶,燈殘風(fēng)雨送芭蕉。永懷玉樹埋塵土,何異蒙鳩掛葦苕。衣笐妝臺蛛結(jié)網(wǎng),可憐無以永今朝。”(《山谷外集》卷十四)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詩人獨自夜宿紅蕉洞,看到布滿了蛛網(wǎng)的梳妝臺,睹物思人,想起了早已離開人世的妻子,此時屋外雨打芭蕉,屋內(nèi)燭燈如豆,孤苦伶仃的詩人,在這昏昏的燈光之下,也只有借蝴蝶夢才能暫時消解心中的悲苦與對亡妻的懷念吧。李商隱在他著名的愛情詩《錦瑟》中則運用夢蝶的故事寫出了詩人對戀人的思念:“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用蝴蝶夢抒寫對友人的思念的例子也頗多。如李若水的《次韻高子文途中見寄》:“別后夢煩莊叟蝶,邇來書誤子卿鴻”,向伯恭的《鷓鴣天·番禺齊安郡王席上贈故人》:“長悵恨,短姻緣,空余蝴蝶夢相連”和黃庭堅的《離亭燕·次韻答廖明略見寄》:“夢去倚君傍,蝴蝶歸來清曉”等等,無一不用蝴蝶夢表達(dá)了與友人的友誼。

                    恬淡閑適

                    一部分詩人他們或隱居山林,或身在田園,過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生活,勞作之余手捧《南華》,與莊蝶共舞,盡情陶醉于大自然中。在他們筆下,莊周夢蝶則脫去了上述憂傷的調(diào)子,透露著生活的恬淡與愜意。蝴蝶夢抒寫著詩人們閑適恬淡的思想感情,表達(dá)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

                    唐人錢起在《衡門春夜》寫道:“不厭晴林下,微風(fēng)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為上皇人。叢筱輕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莊叟蝶,與爾得天真?!痹娙伺c清風(fēng)、明月同在,無憂無慮得就像莊周夢中之蝶,率性天真,真得莊子之旨趣。又《題崔逸人山亭》:“藥徑深紅蘚,山窗滿翠微。羨君花下酒,蝴蝶夢中飛?!币粭l彎彎的小徑長滿了深紅色的苔蘚,推開窗戶滿眼翠綠,坐在花下自斟自飲,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只蝴蝶夢中飛舞,只有這時詩人才真正體悟到莊子夢中周與、蝶與的樂趣。再看梅堯臣的《睡意》:“花時啼鳥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葉落夜雨聲滿階,雪下曉寒低壓屋?!覊羟f周化蝴蝶,焉顧仲尼譏朽木?!泵鎸B雨雪的自然風(fēng)景,詩人身寓其中,樂此不疲,即使被孔子譏為朽木,也要享受莊周夢蝶的樂趣。詩人鄭剛也樂此不疲:“老夫春睡美,蝴蝶是莊周?!?《幽趣》)還有的詩人雖然身在仕途,但卻向往著田園生活。詩德輿說:“日抱漢陰甕,或成蝴蝶夢。樹老欲連云,竹深疑入洞。歡言交羽觴,列坐儼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酬南園新亭宴璩新第慰慶之作時任賓客》)詩人官做得累了,閑暇之余與賓客一起來到修竹茂林之間,仰頭望見煙霧迷蒙的中南峰,此時心境就像抱甕灌園的漢陰丈人,一切機心欲望皆消。觥籌交錯,放聲歌唱,不知不覺已是月朗星稀,此時此刻,自己儼然像莊周夢中之蝶那樣快樂。莊周通過夢蝶的寓言故事,意在闡述物我兩忘,不以世事攖心,追求逍遙自由的哲學(xué)思想??v觀這些詩文,它們發(fā)揮了莊子的精神,賦予了夢中之蝶以歡樂的色彩,把莊周之蝶看作自由快樂的化身,享受著夢蝶自由飛舞之樂。

                    人生慨嘆

                    此外詩人們還經(jīng)常借莊周夢蝶的故事來吊古懷今,悲今傷古,詠嘆人生。唐詩人李中《經(jīng)古觀有感》中這樣寫道:“漆園化蝶名空在,柱史猶龍去不歸。丹井泉枯苔鎖合,醮壇松折鶴來稀?;仡^因嘆浮生事,夢里光陰疾若飛?!逼釄@化蝶的故事已過去多少年了,而當(dāng)年的經(jīng)古觀如今已是泉枯松折,人生似幻,光箭若飛。蘇軾在清淮樓上登高望遠(yuǎn),面對遠(yuǎn)處的淮水也發(fā)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慨嘆:“觀魚惠子臺蕪沒,夢蝶莊生冢木秋。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舊背城流?!?《題清淮樓》)物是人非,當(dāng)年夢中化蝶的莊生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此時此情,詩人心中的蒼涼又能與誰訴說。明人柳瑛在莊子臺前憑吊莊子時同樣抒寫了此種感情:“每愛南華老氏流,平生心跡與天游。當(dāng)年臺榭遺荒壤,此日衣冠識古丘。夢蝶臺存時世異,觀魚人去歲華悠?!?《莊臺懷古》)詩人韓元吉更為簡潔明了地說:“歲月催人易白頭,只應(yīng)蝴蝶夢為周?!?《病中放言五首》)蝴蝶夢寄寓了詩人們多少悲哀、無奈與迷惘,人生如夢的慨嘆成了詩文中“莊周一句夢蝶”意象的重要內(nèi)容。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這是李商隱的《無題》中他對莊周有的評價。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大成至圣先師”?! 】鬃娱_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之風(fēng),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鬃邮钱?dāng)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yuǎn)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莊周簡介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莊子介紹
                  莊子簡介:莊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漢族,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思想體系,被思想學(xué)術(shù)界尊為“老莊哲學(xué)”。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名周,字子休[2]。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死時享年83歲。道家學(xué)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戰(zhàn)國著名哲學(xué)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莊子祖上系楚國貴族,后因楚國,祖上遷至宋國。莊子在宋國與老鄉(xiāng)惠子結(jié)識。莊子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幾乎一生退隱。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老莊”...
                  · 文子:道家始祖老子的弟子、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詳,是道家祖師,與孔子同時,是《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思想尚陽。常游于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范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稘h書·藝文志》道家類著錄《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條文下注明:“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蔽淖訉W(xué)道后無所不通,游學(xué)于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后又游學(xué)到齊國,彭蒙、田駢、慎到、環(huán)淵等皆師事之,三晉之地的文子學(xué)派和齊國的黃老學(xué)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段淖印ど系隆菲忻黠@的《易》學(xué)特色?!渡系隆方庖着c《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luò)的發(fā)展。文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xué)外被定為官學(xué)與道舉的學(xué)說。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晉國亡公子也,(《意林》引脫“亡”字,據(jù)《史記》集解補,《御覽》引作“晉三公子”)博學(xué)無所不通。(《意林》引無此句,據(jù)《御覽》補。)為人有內(nèi)無外,形狀...
                  · 莊子是哪里人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莊子出身何方
                  莊子是哪里人:莊子是哪里人?這個問題的答案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這里的“蒙”究竟在哪里?莊子故里之“蒙”以及“漆園”又是什么地方?學(xué)術(shù)界對這個問題可謂傷透了腦筋。因為古人寫文章惜墨如金,素以用字簡練著稱,導(dǎo)致今人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有人認(rèn)為:今之安徽蒙城,世稱“山桑,北冢,古漆園”,改名蒙城雖自唐代天寶年間,但蒙城之“蒙’卻由來已久。他們認(rèn)為不獨盡人皆知,且有史據(jù)可證。南朝宋羅泌《路史》云:“盤庚自奄遷于北冢;北冢,蒙也?!薄都尉笁壑葜尽愤€有記載:乾隆《穎州府志》“漆園城,在縣河北三里,即舊蒙城;莊子為漆園吏在此”。反對者也不乏其人,他們從《隋書·地理志》于“譙郡·山?!毕抡掖鸢??!端鍟さ乩碇尽酚涊d:“后陶置渦州渦陽縣,又置譙郡,梁改渦州曰西徐州,東魏改曰譙州,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改渦州為肥水,大業(yè)初州廢,改縣...
                  · 《莊子》簡介:戰(zhàn)國時期道家莊子所寫的著作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文,是戰(zhàn)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xué)所著,到了漢代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jīng)》,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哲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與人生觀、政治觀等等。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xué)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莊子之語看似夸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北蛔u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莊子最早提出“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肚f子·山木》篇最早提出了“天與人一也”之天人合一命題?!肚f子》與《易經(jīng)》、《黃帝四經(jīng)》、《老子》、《論語》,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jīng)典,它們不僅是道德...
                  · 孟子簡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簡介: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漢族,東周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市是孔子和孟子的誕生地)人,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出生之時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約百年左右。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貴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喪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學(xué)、教書、周游列國。孟子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魏、晉之后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多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后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拜孔子之孫孔汲的門人為師時姓曾名參(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參,即曾子),后更改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約生于周烈王四年,約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yè)于孔汲的學(xué)生。學(xué)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